据我所知老一辈琴家中公认技术最强的可能是管、乐、吴三位,那么当代琴人中的著名演奏家或者音乐学院科班出身的年轻琴人单论技术,是否已经超越了这几位老一辈琴家呢?如果没有,还在什么地方有差距?如果已经超越的话,那么在音乐表现的成就上,是否也已经超过了老一辈琴家呢?
让我困惑的点在于,我觉得今天的琴人,尤其是年轻一辈的科班琴人,在技术上理应是全面超越前人了,然而他们的艺术成就似乎并没有超越老一辈的高度,我个人在听录音的时候也会觉得他们的曲子还是没有老一辈琴家的代表作“有味道”,比如吴的潇湘、忆故人,乐的列子御风、沧海龙吟等等。这种技术以外导致的音乐表现差距是否真的存在?还是说只是人无法脱离自己的认识去欣赏音乐,在听名家录音的时候自动就会带入很多主观的观点,导致无法客观评价。如果差距存在的话,具体存在于什么地方呢,是审美的层次,或是缺少时间的积累,再或者是更玄的人生阅历之类?
话题再扯远一点,意境这种东西究竟能否百分百的通过技术来表达呢?甚至意境这种东西是否存在?假如未来科技发达,出现了弹琴机器人,并且其左右手的力度、速度、层次都可以完全百分百模仿某人的作品,模仿到音频曲线都完全一致的地步,那么机器所弹的琴曲能够表现出所谓的意境吗?
我是支持意境能够百分百通过技术表达的,但是对于这个问题有些想不通,希望各位大佬多多指点!
让我困惑的点在于,我觉得今天的琴人,尤其是年轻一辈的科班琴人,在技术上理应是全面超越前人了,然而他们的艺术成就似乎并没有超越老一辈的高度,我个人在听录音的时候也会觉得他们的曲子还是没有老一辈琴家的代表作“有味道”,比如吴的潇湘、忆故人,乐的列子御风、沧海龙吟等等。这种技术以外导致的音乐表现差距是否真的存在?还是说只是人无法脱离自己的认识去欣赏音乐,在听名家录音的时候自动就会带入很多主观的观点,导致无法客观评价。如果差距存在的话,具体存在于什么地方呢,是审美的层次,或是缺少时间的积累,再或者是更玄的人生阅历之类?
话题再扯远一点,意境这种东西究竟能否百分百的通过技术来表达呢?甚至意境这种东西是否存在?假如未来科技发达,出现了弹琴机器人,并且其左右手的力度、速度、层次都可以完全百分百模仿某人的作品,模仿到音频曲线都完全一致的地步,那么机器所弹的琴曲能够表现出所谓的意境吗?
我是支持意境能够百分百通过技术表达的,但是对于这个问题有些想不通,希望各位大佬多多指点!


阿西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