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博物馆差不多建好了,我就来说说容县建筑的灯光吧。
容县建筑的灯光目前是处于线性灯光、彩色灯光这种低水准的灯光系统,可以说是根本没有设计过的。并且维护水平低下,经常有很多灯具坏了而无人修理,就比如容州古城的灯光,形式是黄光LED护栏管描边,这是很落后的做法了,因为古建筑精彩不在于瓦面,而是在于斗拱和梁柱,这些地方照亮了,整个灯光氛围才会高级,因为护栏管是一节节拼起来的,而且很粗。会让白天看上去会把本来已经不高级的建筑,显得轮廓更加生硬。
就拿容县博物馆来说,这是我国庆的时候拍的照片,毫无氛围可言,屋顶比地面亮,人走的地方黑漆漆,景观灯具损坏率也非常高,博物馆走廊还用了一圈白光灯,和整体氛围相违和,格外刺眼。

那什么为之好呢?拿一个正常水平的灯光来举例,如下图,河南洛阳的隋唐洛阳城九洲池项目,首先整体只采用暖白光这一种色温的灯光,采用泛光的形式照明,无论是建筑照明还是两侧的景墙照明,建筑上主要照明点是在柱子,斗拱采用了泛光照明,把古建筑重点部位强调,瓦面采用一圈瓦楞灯,勾勒一下建筑轮廓。
一圈灯笼引导视线,让人一眼就看到远处的仿古建筑。
这只是常规水平,效果就已经比容州古城的灯光要好了。那到底该怎么做才会好呢?最重要的一点,不使用彩色光,这点错误容州古城也有犯,正门牌楼下面用了一圈彩色护栏管,夜幕降临五彩斑斓,现在坏了我一点都不可惜,反倒觉得很好,那圈东西本身就是多余的,对面的晨钟暮鼓更离谱,七彩变幻是想让人在上面蹦迪吗?其次,不要在古建筑上使用正白光,也就是我们家用的那种白色灯光,就是上面的容县博物馆的那圈走廊灯的光色,色温低于4000K高于2700K的暖白光是一个很好的灯光区间,几乎是万能的,可以用来照树,也可以用来做路灯照明,也可以用来做建筑灯光,所以可以使用色温>2700K<4000K的暖白光作为建筑灯光。再次,对重点部位进行照明,非重点部位要弱化,就像古建筑,斗拱和梁柱才是重点部位,而不是瓦面。
容州古城的红色,其实打一点暖白光会很好看,可惜了。

其实我主要是想针对华侨博物馆的灯光给个建议,而不是容州古城,因为容州古城已经没救了,华侨博物馆还有机会。
最适合华侨博物馆参考的灯光范例是哪里呢?既然华侨博物馆是仿外国古建筑,所以我认为最适合华侨博物馆参考的灯光范例是上海外滩古建筑群的灯光。
以前有提过,这是上海市2018年做的外滩灯光改造项目,用了飞利浦的可变温灯具,搭配了DMX512二通道系统,通过暖白色灯珠(4000K)和琥珀色(2700K)灯珠的混光,达到变温的效果。变温效果和灯光表演有关,外滩古建筑每晚都会有灯光表演,这也是吸引游客的重要手段,通过连接外滩灯光控制中心,可以实现黄浦江两岸建筑灯光联动,为大型灯光表演打下基础。
可变温这个就不说了,虽然效果很好,但是太高级,容县做不到。但是,外滩古建筑灯光的设计也是很有参考价值的。
欧式古建筑精彩在哪呢?是精美的柱头,还有繁复的线脚,掌握了这些基本的要素,给华侨博物馆打光也就是非常简单的事情了。

华侨博物馆正面以及背面各有十根科林斯柱,而我们想象的正常的打光方式应该是在科林斯柱正前方打光,但是外滩极少有在柱子正前方打光的,而多是用两盏灯在柱子的两侧打光,然后正前方形成一道阴影,第一是为了隐藏灯具,第二是使得柱子更有立体感。


而一般在两侧打光之后,往往就不需要更多的灯具来打光了,因为这两盏灯可以把建筑的上半部分也打亮,节省了工程量,灯光也更为整体。

灯光也不一定是一个颜色到底,可以在不同的部位采用不同的色温,比如下面的盘古银行,就在转角的柱子和当中的窗户采用了稍微黄一点的灯光。当然,这是基于可变温灯具系统下所带来的色温细节,造价控制下,全部使用同样的颜色也不是不可以。

灯具的隐藏也很重要,在一些建筑部位,用铝合金做了一条假线脚来遮盖灯具。

在某些建筑的重要部位,采用彩色光,也可以是点睛之笔,所以,彩色光不是不能用,而是要看怎么用,但有一点要注意的,就是绝对不能大量用。这个紫色光的灯是装在建筑对面的合杆路灯的灯杆上的,所以这时候就体现出合杆路灯的多功能了。

下面这栋有点像华侨博物馆的招商银行大楼,已经基本说明华侨博物馆灯光该怎么做了。首先是柱子两侧打光照明,使柱子富有立体感,柱头花纹得到凸显。其次是柱子后面的墙的泛光照明,让建筑没有暗区,底下的泛光照明同时也会把天花板照亮,所以天花板无需格外考虑。再次就是柱子上的门头三角楣照明,一圈洗墙灯解决。如果有条件,可以考虑DMX512可变温灯具,没条件,统一暖白光就可以了,但是要注意灯具质量,如果在淘宝上几百块就能买到一盏的灯,绝对是快淘汰的灯具类型。上海比较常用的灯具品牌是飞利浦,欧司朗,还有杭州的ROLEDS,但是前两个品牌的LED户外灯具很难在市面买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