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色》返评
因为罂粟在投邀的时候有提到希望能提出一些意见,所以这篇返评的重点偏向于我对有待加强之处的看法,其他部分的述评相对会少一些w另外下面都只是个人观点,可能有一些不甚准确。
【内容方面】
《灰色》的世界观建立在原著的基础上,由于目前的更新还没有很多,所以尚且无法看出故事的整体架构,同时也无法明确正文部分究竟处在世界观的哪处时间点上。根据“狗”已经出现的线索,并且文中目前没有提到族群有过逃离经历, 我推断第一章应该处在“星族放弃劝告”、“族猫互相怀疑”、“没有猫试图打破局面”的阶段,即:产生嫌隙的战斗、星族的屡次劝告是已发生的历史。
此外,据世界观推测罂粟想要体现的是四大族群不健康的群体状态、这种群体状态所导致的不良结果,以及主角在这一不良结果之中的最后结局。[由于缺少文章支持,以上两处推断都有可能是错的,后续围绕它们展开的论述可能会偏离罂粟的设计。罂粟可以只取其有用的地方,也可以留言进行讨论。]由于整个故事发生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中。但是在现有文章中,这种整体环境刻画的并不到位,同时剧情的设计有些单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认为我们首先应该对这个不健康的群体状态有一个准确的把握。
第一,这一群体状态是什么?它和健康向上的状态有何不同?体现在哪些地方?我想可以大致把这种状态做如下概括,在括号内提出的是我暂时想到的在该条概括下应该考虑的问题:
①族猫间尔虞我诈,建立信任变得困难。[是否会影响血亲间的信任?族群是否会不服族长管理?对其他族群是否一见面就剑拔弩张?族猫还信任星族吗?…]
②面对不良风气,大部分族猫贪生怕死,不愿改变。[武士命名仪式上的“我愿保护族群,即使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的句子还存在吗?如果存在,族猫是什么反应?漠视or感到讽刺?如果不存在,现在族猫们如何定义“伟大武士”?如果要改变,改革者面对的最大阻力是什么?…]
③族猫自私冷漠,缺乏同情心和同理心,缺乏集体精神。[巫医履职是否会受到影响?既然大家只关心自己的安危,那为什么族群还没有解散?众猫对待拥有同情心的同伴是什么态度?…]
第二,这种群体状态从何而来?“战争爆发”只是一个笼统的背景,私以为群体意识由正常转往不正常需要遭受沉重的打击和相当一段时间。举个例子,加入影族给河族派了个间/谍,河族在战争中元气大伤,查出是这个间/谍的原因,那我作为一只风族猫可能也会开始怀疑我身边有没有奸/细,从而丧失对其他猫的信任;假如有一个很知名的武士曾经救下了一只猫后和她的幼崽,却被猫后恩将仇报取了他的性命,我作为一只旁观者可能就会丧失对弱势群体的善意。这些事件可以不详细写,只作为战/后流传下来的故事存在,由正文中的角色将其简单讲述,那么对于读者来说,这种不健康的群体行为就变得可以理解,并且值得同情。
第三,这种群体状态的异端是什么?每只猫在这种状态中都扮演何种角色?这个问题就与接下来要提到的人物设置有很强的联系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正如前文所述,群体观念的产生需要依托于具体事件,而这一观念又会促使故事中的角色产生一系列行为推动剧情向前行进。因此,明确文章中的主要角色在群体中的作用就极为关键,我们不求所有角色的作用都不同,但它们之间至少应该存在差别。例如就“信任”这个话题,A可能谁都不信,B只信任从小长到大的好友,C可能会信任老师、学徒、手足,但不信任族长…信任的猫多还是少,是毫不防备还是有所隐瞒,这就是角色之间的不同之处。也有可能我虽然不信其他猫,但我还对弱势群体怀有善心,那这样算不算群体中的异端呢?我会给群体带来什么呢?
顺着这个思路,我们可以分析一下目前文章中已经出场的主要角色。
因为罂粟在投邀的时候有提到希望能提出一些意见,所以这篇返评的重点偏向于我对有待加强之处的看法,其他部分的述评相对会少一些w另外下面都只是个人观点,可能有一些不甚准确。
【内容方面】
《灰色》的世界观建立在原著的基础上,由于目前的更新还没有很多,所以尚且无法看出故事的整体架构,同时也无法明确正文部分究竟处在世界观的哪处时间点上。根据“狗”已经出现的线索,并且文中目前没有提到族群有过逃离经历, 我推断第一章应该处在“星族放弃劝告”、“族猫互相怀疑”、“没有猫试图打破局面”的阶段,即:产生嫌隙的战斗、星族的屡次劝告是已发生的历史。
此外,据世界观推测罂粟想要体现的是四大族群不健康的群体状态、这种群体状态所导致的不良结果,以及主角在这一不良结果之中的最后结局。[由于缺少文章支持,以上两处推断都有可能是错的,后续围绕它们展开的论述可能会偏离罂粟的设计。罂粟可以只取其有用的地方,也可以留言进行讨论。]由于整个故事发生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中。但是在现有文章中,这种整体环境刻画的并不到位,同时剧情的设计有些单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认为我们首先应该对这个不健康的群体状态有一个准确的把握。
第一,这一群体状态是什么?它和健康向上的状态有何不同?体现在哪些地方?我想可以大致把这种状态做如下概括,在括号内提出的是我暂时想到的在该条概括下应该考虑的问题:
①族猫间尔虞我诈,建立信任变得困难。[是否会影响血亲间的信任?族群是否会不服族长管理?对其他族群是否一见面就剑拔弩张?族猫还信任星族吗?…]
②面对不良风气,大部分族猫贪生怕死,不愿改变。[武士命名仪式上的“我愿保护族群,即使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的句子还存在吗?如果存在,族猫是什么反应?漠视or感到讽刺?如果不存在,现在族猫们如何定义“伟大武士”?如果要改变,改革者面对的最大阻力是什么?…]
③族猫自私冷漠,缺乏同情心和同理心,缺乏集体精神。[巫医履职是否会受到影响?既然大家只关心自己的安危,那为什么族群还没有解散?众猫对待拥有同情心的同伴是什么态度?…]
第二,这种群体状态从何而来?“战争爆发”只是一个笼统的背景,私以为群体意识由正常转往不正常需要遭受沉重的打击和相当一段时间。举个例子,加入影族给河族派了个间/谍,河族在战争中元气大伤,查出是这个间/谍的原因,那我作为一只风族猫可能也会开始怀疑我身边有没有奸/细,从而丧失对其他猫的信任;假如有一个很知名的武士曾经救下了一只猫后和她的幼崽,却被猫后恩将仇报取了他的性命,我作为一只旁观者可能就会丧失对弱势群体的善意。这些事件可以不详细写,只作为战/后流传下来的故事存在,由正文中的角色将其简单讲述,那么对于读者来说,这种不健康的群体行为就变得可以理解,并且值得同情。
第三,这种群体状态的异端是什么?每只猫在这种状态中都扮演何种角色?这个问题就与接下来要提到的人物设置有很强的联系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正如前文所述,群体观念的产生需要依托于具体事件,而这一观念又会促使故事中的角色产生一系列行为推动剧情向前行进。因此,明确文章中的主要角色在群体中的作用就极为关键,我们不求所有角色的作用都不同,但它们之间至少应该存在差别。例如就“信任”这个话题,A可能谁都不信,B只信任从小长到大的好友,C可能会信任老师、学徒、手足,但不信任族长…信任的猫多还是少,是毫不防备还是有所隐瞒,这就是角色之间的不同之处。也有可能我虽然不信其他猫,但我还对弱势群体怀有善心,那这样算不算群体中的异端呢?我会给群体带来什么呢?
顺着这个思路,我们可以分析一下目前文章中已经出场的主要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