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志吧 关注:11,621贴子:336,159

回复:软件能力成熟模型cmm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2.4.4 等级4——己管理级
在己管理级上,组织对软件产品和过程都设置定量的质量目标、作为组织测量大纲的一
部分,对所有项目都测量其重要的软件过程活动的生产率和质量。利用一个全组织的软件过
程数据库收集和分析从项目定义的软件过程中得到的数据。等级4 上的软件过程已经配备有
妥善定义的和一致的度量。这些度量为定量地评价项目的软件过程和产品打下基础。


61楼2009-10-11 18:17
回复
    项目通过将其过程性能的变化限制在定量的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实现对其产品和过程的
    控制。可以将过程性能方面有意义的变化,与随机变化(噪声)区别开来,特别在所建立的
    各种产品线内。开发新应用领域的软件所带来的风险是已知的并得到精心的管理。
    等级4 组织的软件过程能力可概括为可预测的,因为过程是已测量的并在可测的限制范
    围内运行。该等级的过程能力使得组织能在定量限制的范围内预测过程和产品质量方面的趋
    势。当超过限制范围时,采取措施予以纠正。软件产品具有可预测的高质量。


    62楼2009-10-11 18:17
    回复
      2025-08-22 21:55:2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2.4.5 等级5——优化级
      在优化级,整个组织集中精力进行不断地过程改进。为了预防缺陷出现,组织有办法识
      别出弱点并预先针对性地加强过程。在对新技术和所建议的组织软件过程的更改进行费效分
      析时利用有关软件过程有效性的数据。识别出采用最佳软件工程实践的技术创新并推广到整
      个组织。
      等级5 组织的软件项目群组分析缺陷以确定其发生的原因。为了防止已知类型的缺陷再
      次出现他们认真评价软件过程,同时将经验教训告知其它项目。
      等级5 组织的软件过程能力可特征化为不断改进,因为这些组织为扩大其过程能力的范
      围进行不懈的努力,因而不断改善其项目的过程性能。既通过现有过程中增量式前进的办法,
      也通过采用新技术、新方法的革新办法,使改进不断出现。


      63楼2009-10-11 18:17
      回复
        2.5 CMM 的关键过程区域
        图2.3 中列出CMM 中每个成熟度等级的关键过程区域。每个关键过程区域识别出一单
        相关活动,当这些活动全部完成时,能达到一组对增强过程能力至关重要的目标。每个关键
        过程区域定义在单个成熟度等级上。关键过程区域是~些结构单元,它们指明组织为改进其
        软件过程应关注的区域。关键过程区域鉴别出为达到某一成熟度等级必须解决的问题。


        64楼2009-10-11 18:18
        回复
          等级2 上的关键过程区域集中关注软件项目所关心的、与建立基本项目管理控制有关的
          事情。下面列出对等级2 上每个关键过程区域的描述;
          □需求管理的目的是在顾客和软件项目之间建立对顾客需求的共同理解,顾客需求将由
          软件项目处理。与顾客的协议是策划(正如在软件项目策划中所描述的)和管理(正如在软
          件项目跟踪和监督中所描述的)软件项目的基础。对与顾客关系的控制依靠遵循有效的更改
          控制过程(正如在配置管理中所描述的)。
          □ 项目策划的目的是制定进行软件工程的和管理软件项目的合理的计划。这些计划是
          管理软件项目的必要基础(正如在软件项目跟踪和监督中所描述的)。没有切合实际的计划
          就不可能实施有效的项目管理。
          □ 项目跟踪和监督的目的是建立适当的对实际进展的可视性,使管理者在软件项目性
          能显著偏离软件计划时能采取有效的措施。
          □ 予合同管理的目的是选择合格的软件子承包商,并有效地管理它们。它把用于基本
          管理控制的需求管理、项目策划、以及软件项目跟踪和监督等关键过程区域所关注的事情与
          软件质量保证和软件配置管理等关键过程区域中必不可少的协调结合在一起,并且当合适时
          对于承包商实施这项管理。
          □软件质量保证的目的是给管理者提供对于软件项目正采用的过程和正在构造的产品
          的恰当的可视性。软件质量保证是绝大多数软件工程过程和管理过程的不可缺少的部分。
          □软件配置管理的目的是在项目的整个软件生存周期中建立和维护软件产品的完整性。
          软件配置管理是绝大多数软件工程过程和管理过程的不可缺少的部分。
          等级3 的关键过程区域既阐述项目问题,又阐述组织的问题,这是因为组织建立起使涉
          及所有项目的、有效的软件工程和管理过程规范化的基础设施。下面列出对等级3 上每个关
          键过程区域的描述:
          □组织过程焦点的目的是规定组织在改进其整体软件过程能力的软件过程活动方面的
          职责。组织过程焦点活动的主要结果是一组软件过程财富,它们在组织过程定义中加以描述。
          正如集成软件营理中所描述的,这些财富供软件项目使用。
          □组织过程定义的目的是开发和保持一组便于使用的软件过程财富,它们能改进横跨项
          目的过程性能,并且为组织获得积累性的、长期得益奠定基础。这些财富提供一组稳定的基
          本原则,通过诸如培训等机制就能使其成为制度,培训在培训大纲中加以描述。
          □培训大纲的目的是培育个人的技能和知识使得他们能有效地和效率高地执行其任务。
          尽管培训是组织的责任,但是软件项目应该识别出他们所需要的技能,当项目的需求独特时,
          该项目应提供所需要的培训。
          □集成软件管理的目的是将软件工程活动和管理活动集成为一个协调的、已定义的软件
          过程,该过程是剪裁组织的标准软件过程和组织过程定义中所描述的相关的过程财富而得到
          的。剪裁基干项目的经营环境和技术需要,正如在软件产品工程中所描述的那样、集成软件
          管理是从等级2 的软件项目策划和软件项目跟踪和监督进化而得到的。
          □软件产品工程的目的是一致地执行一个妥善定义的工程过程,为了能有效地和效率高
          地生产正确的、一致的软件产品,该工程过程集成全部软件工程活动。软件产品工程描述项
          目的技术活动,例如,需求分析、设计、编码和测试。
          □组间协调的目的是为软件工程组积极参与其它工程组工作建立一种手段,使得项目更
          能有效地和效率高满足顾客的需求。组间协调是集成软件管理的一个涉及多学科的方面,它
          延伸到软件工程之外;不仅应该集成软件过程,而且软件工程组和其它组之间的相互作用也
          必须加以协调和控制。
          □同行评审的目的是及早和高效地除去软件工作产品中的缺陷。一个重要的必然结果是
          增强对软件工作产品和可预防的缺陷的了解。同行评审是一种重要而又有效的工程方法,在
          软件产品工程中调用此方法,可通过法根式审查(Fagan-style 审查)〔Fagan86〕、结构化走
          查、或者一些其它的学院式的评审方法[Freedman90]加以实施。
          等级4 上的关键过程区域的关注焦点是建立起对软件过程和正在构造的软件工作产品
          的定量了解。正如以下所述,该等级上的两个关键过程区域—定量过程管理和软件质量普理
          ——是互相紧密依赖的。
          □定量过程管理的目的是定量地控制软件项目的过程性能。软件过程性能表示遵循一个
          软件过程所得到的实际结果。焦点是在一个可测的稳定的过程范围内鉴别出变化的特殊原
          因,并且适当时改正那些促使瞬时变化出现的环境。定量过程管理给组织过程定义、集成软
          件管理、组间协调和同行评审的实践附加一个内容丰富的测量计划。
          □软件质量管理的目的是建立对项目的软件产品质量的定量了解和实现特定的质量目
          标。软件质量管理对软件产品工程中所描述的软件工作产品实施一个内容丰富的测量计划。
          等级5 上的关键过程区域包括那些为了实施连续不断的和可测的软件过程改进,组织和
          项目都必须解决的问题。下面列出等级5 的每个关键过程区域的描述:
          □缺陷预防的目的是鉴别缺陷的原因并防止它们再次出现。正如在集成软件管理中所描
          述的,软件项目分析缺陷,鉴别其原因,和更改项目定义软件过程。正如在过程复政管理中
          所描述的,应将具有普遍价值的过程更改通知到其它软件项目。
          □技术改革管理的目的是识别出能获利的新技术(即工具、方法和过程),并以有序的
          方式将它引进到组织中去,正如在过程更改管理中所描述的那样。技术改革管理的关注焦点
          是在不断变化的环境里高效率地进行创新。
          □过程更改管理的目的是本着改进软件质量、提高生产率和缩短产品开发周期的目的持
          续不断地改进组织中所采用的软件过程。过程更改管理既采用缺陷预防的增量式改进,又采
          用技术改革管理的创新式改进,并使得整个组织可以享用这些改进。


          65楼2009-10-11 18:19
          回复
            按定义,每个关键过程区域仅与单个成熟度等级有关。可是在关键过程区域之间存在着
            一定的关系,而且某些特定的管理或技术区域方面的改进并不必限定在单个关键过程区域。
            图2.4 显示这些关系。组织在它们达到某个较低成熟度等级之前可能工作在较高等级的关
            键过程区域,并且甚至在已达到较高成熟度等级的关键过程区域时,还必须继续关注较低等
            级的关键过程区域。
            在图2.4 中关键过程区域被归入三大类:管理过程、组织方面的过程和工程过程。管
            理过程类包括项目管理活动,它们从等级2 的策划和跟踪进化到等级3 上按已定义的软件过
            程进行管理,到等级4 上的定量管理,到等级5 上在经常变化环境中的创新管理。组织方面
            的过程类包括随着组织逐渐成熟而变化的跨项目的职责,开始在等级3 上是对过程问题的关
            注,
            继而在等级4 上是对过程的定量理解,最后在等级5 上是在不断的过程改进环境中对更
            改的管理。工程过程类包含技术活动,诸如:需求分析、设计、编码和测试等,在所有等级
            上都进行这些活动,但是它们又是不断进化的,朝着等级3 的工程学科、等级4 的统计质量
            控制和等级5 的已测量的不断改进进化。
            注意在等级4 和等级5 上有横跨这些过程类的关键过程区域。随着对等级4 和等级5
            的了解加深,这能帮助为CMM2.0 版识别出新的潜在的关键过程区域。


            66楼2009-10-11 18:22
            回复
              2.6 关键实践
              每个关键过程区域用能对实现其目标作出贡献的关键实践加以描述。关键实践描述对关
              键过程区域的有效实施和规范化贡献最大的基础设施和活动。
              每个关键实践的组成是:一个单个句子,常常紧跟着较为详细的描述,后者可能包括例
              子和详细细节。前者,又称为顶层关键实践,说明关键过程区域的基本方针、规模和活
              动。进行详细描述的分量常称作于实践。
              关键实践描述应作什么,但是不应解释为强制如何实现目标。替代的实践也可能实现该
              关键过程区域的目标。应该合理地解释关键实践以便判断关键过程区域的目标是否已有效地
              实现,尽管实规目标的方式可能不同。


              67楼2009-10-11 18:22
              回复
                2.7 目标
                目标概括一个关键过程区域中的关键实践,并能用于确定一个组织或项目是否已有效地
                实施关键过程区域。目标表示每个关键过程区域的范围、边界和意图。在调整一个关键过程
                区域的关键实践使其适应于一个具体项目时,目标可用于确定该项调整是否对原实践作出合
                理的描述。类似地,当评估或评价实施关键过程区域的替代方法时,目标可用于确定替代方
                法是否满足关键过程区域的意图。请参考“软件能力或熟度模型, 1.1 版”(FPaulk 93a)
                和本文的节4.5(运用专业判断),以便得到更多的有关解释一个组织的目标的信息。


                68楼2009-10-11 18:23
                回复
                  2025-08-22 21:49:2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2.8 共同特点
                  每个关键过程区域中的关键实践按一组共同特点加以组织。共同特点是表明一个关键过
                  程区域的实施和规范化是否有效、可重复且持久的一些属性。共同特点也将关键实践分组和
                  排成序列,方便组织使用它们。五个共同特点列举如下:
                  执行约定执行约定描述组织为保证过程得以建立和继续起作用所必须采取的行动。执行
                  约定一般包括制定组织的方针和建立高级管理者的支持。
                  执行能力执行能力描述为了能实施软件过程,项目或组织中必须存在的先决条件。执行
                  能力一般包括资源、组织机构和培训。
                  执行的活动执行的活动描述为实现一个关键过程区域所必须的岗位和规程。执行的活动
                  一般包括制定计划和规程、进行工作、跟踪它、并在需要时采取纠正措施。
                  测量和分析测量和分析描述对过程进行测量和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的需要。测量和分析
                  一般包括为了确定所执行活动的状态和有效性所能采用的测量的例子。
                  验证实施验证实施描述那些能保证遵照已建立的过程进行活动的措施。验证一般包括管
                  理者和软件质量保证部门所作的评审和审计。
                  在执行的活动这一共同特点中的实践描述为建立过程能力必须作些什么。而其它的实践
                  作为一个整体形成了一个基础,在此基础上组织能规范化执行的活动中描述的实践。由项目
                  或组织所执行的活动构成关键实践中最大的一类,因为它们描述关键过程区域的实际实施。
                  在其它共同特点下的关键实践也是同等重要的,因为它们阐述为了支持和规范化关键过程区
                  域而必须做的事情。


                  69楼2009-10-11 18:26
                  回复
                    3 关键实践的版面介绍


                    70楼2009-10-11 18:26
                    回复
                      33 关键实践的版面介绍


                      71楼2009-10-11 18:27
                      回复
                        关键实践技成熟度等级分组。而等级间又用一个标记页分开。标记页上包括成熟度等级
                        的描述、那个等级的关键过程区域的清单,以及每个关键过程区域的起始页码⑧。
                        每个关键过程区域包括:
                        ?? 关键过程区域的简要描述,
                        ?? 关键过程区域的目标,
                        ?? 关键实践。
                        关键实践本身又被分组到五个共同特点(即执行约定、执行能力、执行的活动、测量
                        和分析、及验证实施)的名下,并且以层次式的格式表示,正如在图3.1 中所显示的一个
                        关键实践的版面例子。


                        72楼2009-10-11 18:28
                        回复
                          2.2 CMM 的起源
                          软件工程研究所(SEI)应政府的要求在MITRE 公司的帮助下开发出成熟度模型和成
                          熟度提问单的一个初始版本。在模型和提问单的整个开发期间,SEI 始终重视参与开发和改
                          进软件过程的实际工作人员的建议。我们的目标一直是提供这样一个模型,它:
                          ?? 基于现实的实践;
                          ?? 反映最好的实践状态;
                          ?? 反映从事软件过程改进、软件过程评估或软件能力评价的个人的需要;
                          ?? 是巴文档化的;
                          ?? 是公开能得到的。
                          自从成熟度模型的早期版本发行以来,人们已经获得了有关软件过程成熟度的补充知识
                          和透彻理解。
                          这种理解是通过以下方式得到的:
                          ?? 研究非一软件组织;
                          ?? 执行和观察软件过程评估和软件能力评价;
                          ?? 征求和分析对模型的更改要求;
                          ?? 与工业界和政府的代表一起参加会议共同研讨;
                          ?? 征求来自工业部门和政府的评审人员的反馈意见。
                          利用这些补充知识,业已修订了能力成熟度模型及其实践,产生了CMMI.1 版本。


                          73楼2009-10-11 18:28
                          回复
                            关键实践包括:
                            关键实践
                            (key practices)
                            关键实践,又称为顶层关键实践,阐述关键过程区域的基本方针、规程
                            和活动。他们以粗体字表示并在每个共同特点内加以编号。例如在执行
                            的活动这一共同特点中的第一个关键实践被标志为活动1。
                            子实践
                            (subpractice)
                            子实践,又称下级关键实践,被列在顶层关键实践的下面,它描述人们
                            所预期的,为完成顶层实践而应该做的事。于实践可用于帮助
                            确定关键实践是否得到满意的实施。
                            补充信息
                            (Supplementary
                            Information)
                            在关键实践之后用方括号括起补充信息。补充信息包括例子、详细
                            解释,以及对其它关键过程区域的索引。
                            当一个关键实践下的子实践或补充信息扩展到另一页时,在新页开头处的园括号内标出
                            该关键实践以指示这页的信息是前页关键实践信息的继续


                            74楼2009-10-11 18:29
                            回复
                              2025-08-22 21:43:2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4 解释CCMM


                              75楼2009-10-11 18:2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