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裕吧 关注:1,154贴子:12,459

回复:【探讨】刘裕有实力统一天下吗?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二、天不假人
这有两层意思,一是刘裕年轻时无子,老来才得子;二是刘裕肱骨早亡,大业后继乏人。


31楼2018-04-04 21:23
回复
    (一)子嗣问题。刘裕长女生的早,刘裕20岁已娶妻臧爱亲,新婚后生下长女刘兴弟,刘裕给这个女儿起名“兴弟”,即希望她能继续带来更多的弟弟。但臧氏此后不仅没生男孩,连女孩也未再生一个。而臧爱亲直到晋义熙四年(408年,刘裕45岁)才去世。
    直到405年,刘裕攻灭桓玄,坐镇京口控制东晋C政,这时他已经四十三岁。为了得子,他只好物色已生过儿子的健壮妇女。当时显贵为求子经常如此。此术对刘裕也颇为有效。次年,一位张氏为他生下了长子刘义符。再次年,孙氏、胡氏分别生下了刘义真、刘义隆。等到刘裕死时,最大的儿子虚岁17。中间多少年,刘裕迟迟没有儿子,不能不说是天不假人。


    32楼2018-04-04 21:25
    回复
      2025-08-31 21:51:3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二)肱骨早亡。
      就算天使刘裕子嗣不兴、老来得子,大业尚有继承,但更重要也是关键的是刘裕的肱骨过早的衰亡,使得刘裕在世时事业缺乏有力的支撑,没能大展抱负(统一全国),逝去后没有得力肱骨辅佐,刘裕开创的大业后继乏人。刘裕的心腹,刘道规,刘穆之,何无忌,刘敬宣等几个重要人物先后逝去,以及关中败亡,损失一大批干将如王镇恶、朱龄石、朱超石、沈田子、沈林子等大将,这对刘宋)王)朝的损失是无法衡量的。


      33楼2018-04-04 21:27
      收起回复
        晋义熙六年(410年)刘裕47岁,何无忌阵亡
        晋义熙八年(412年)刘裕49岁,其弟荆州刺史刘道规病亡。在卢循、徐道覆之乱时,荆州受两面夹击,建康也面临恶战,可谓是刘裕一生中最危险的时候。这时刘道规力挽狂澜,挫败敌人,保住了荆州。刘道规是少有的统帅之才,可谓是刘裕的左膀右臂。
        晋义熙十一年(415年)刘裕52岁,刘敬宣被刺杀。
        晋义熙十三年十一月(417年)刘裕54岁,心腹刘穆之病逝。这对刘裕的打击是最大的。刘裕不得不返回南方,导致之后关中败亡,更是损失了一大批良将和精兵,包括有统帅之才的王镇恶和朱超石、朱龄石兄弟等良将。


        34楼2018-04-04 21:30
        回复
          这些人都有着闪耀历史的才能,不输于其他历史顶尖的人才集团,比如汉高祖功臣集团、唐太宗功臣集团和明太祖功臣集团。但是这些精英都不同程度先于刘裕死去。这些损失对刘裕来说,是无法估量的。
          刘裕有着统一中华的人才资本,但可惜的是这些资本在还没来得及发挥出闪耀历史的光芒时就逐步消散了!可惜!可叹!


          35楼2018-04-04 21:31
          回复
            历史不容假设。这些人绝大多数都比刘裕年轻,如果都还活着,活到正常岁数,至少刘裕可以放心大胆的北伐赫连夏和拓跋魏。刘裕有统帅方面的将领,有擅长野战攻坚、打硬仗恶战的良将,有治国理政的人才,这都足以一统中)国,也能够确保统一中)华后能够治理好郭家,弥合民族问题。那么,刘裕将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从南向北统一全国的D)王,南北朝大分裂会提前结束,刘宋)王)朝将会成为汉朝后的又一个大一统)王)朝。


            36楼2018-04-04 21:33
            回复
              最后,用南宋诗人陆游的一首诗《读史》作为小结吧
              萧相守关成汉业,
              穆之一死宋班师。
              赫连拓跋非难取,
              天意从来未易知。


              37楼2018-04-04 21:33
              回复
                也有网友这样认为:
                打完就走容易,想长期占领就难了。
                当时北方主要强国北魏和大夏都处在上升期,而且拓拔嗣,赫连勃勃,沮渠蒙逊等人虽然称不上英主,但也绝非等闲之辈。攻不足则守有余,正面对抗希望不大,守住自己一亩三分地还是很有希望的……
                刘裕能做到这一步,已经很不容易了。


                38楼2018-04-04 21:34
                回复
                  2025-08-31 21:45:3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谁说没机会啊... 早期的南朝, 包括了很多现代山东的土地好不好.... 对比之下, 魏才是小国... 只可惜魏的君主一直比较英明能干... 等到北魏君主不能干,内耗的时候, 南朝那些更不能干, 更内耗... 元嘉期间的北伐可惜了... 那时有装备有战斗力,可惜时机不大好....


                  39楼2018-04-04 21:36
                  回复

                    没有实力,中国经济重心转移从孙权的东吴开始,南北朝时期是一个高潮,南宋是第二个高潮,最后在南宋时期完成。
                    再看下D国的统Z中心,秦汉是长安,关中平原随着黄河中下游人口的大量增长,已经难以支撑作为统治中心的地位了,所以就有了洛阳。
                    东汉灭亡后,北方的统Z中心是邺城,南方在建康,西北在长安,西南在成都。其实前两个重要的程度比后两个重要的多。从天下实力最强的袁本初和曹孟德就可以看出来,他们大本营都在黄河中下游。


                    40楼2018-04-04 21:39
                    回复
                      时间来到南北朝,北方的人口依然是南方的数倍,这里没有数据,查一下估计是北方人口众多。
                      再来两个佐证,话说隋炀帝修完大运河之后,已经说明了一个情况,天下的中心在洛阳,有个名词叫神都洛阳,其实这个词是隋唐时期产生的。这也说明,人力,物力,财力的还是在北方。
                      第二个证据是李渊要将G家一分为二,由太子和秦王分别统治,太子是河西地区,秦王是河东。然后太子不干了,因为黄河自东人口众多,接管江南,而河西却只管蜀地。
                      总之么,统一这个事,还是看实力说话,北方有即将成为大哥的北魏政权。南方一个刘裕还是逆不了天意的。


                      41楼2018-04-04 21:41
                      回复
                        南朝时期,南方大片地方未开发,气候湿热,人口不足,南渡人群和南人人群缺乏认同,地理形势不好,在统一战争中处于相当劣势。


                        42楼2018-04-04 21:42
                        回复
                          同样的,也很好奇要是郭威多活20年会有什么不同呢。


                          43楼2018-04-04 21:42
                          回复
                            有网友这样认为:
                            机会渺茫,即便一时成功,长期前景也较为悲观。
                            田余庆先生云:从宏观来看东晋南朝和十六国北朝全部历史运动的总体,其主流毕竟在北而不在南。(《东晋门阀政治·后论》),这是大的方向。
                            上面提到刘裕的年龄是一条。即便撇开当时刘裕寿数未知,他的机会其实也不大。
                            刘裕外战战绩固然辉煌无比,但仔细推敲也未必有账面上那么可观。


                            44楼2018-04-04 21:44
                            回复
                              2025-08-31 21:39:3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刘裕所灭的南燕和后秦,都是苻坚败亡后新立的政权,南燕只是后燕的残余。两者政治和武力都算不上强大。在刘裕出兵之前,南燕慕容超承接继位后的政Z变动,五燕Z权一以贯之的内耗和虚弱都有表现。后秦内部有宗王相争,外部则是先为北魏大败损失惨重,西北则有赫连勃勃夏国崛起。秦夏相持,正是刘裕伐秦时的事。
                              刘裕和北府兵善战固然是一大原因,但苻坚败亡后,北方始终未能有效整合,也是刘裕北伐取得辉煌成果的背景。东晋南朝,凡北伐取得成绩,无不如此。从桓温刘裕到陈庆之吴明彻,并不意味着南方的潜力超过了北方。面对勃兴的北魏、袭扰西北的赫连勃勃,刘裕的前景并没有那么明朗。


                              45楼2018-04-04 21:4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