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德巴赫猜想吧 关注:6,458贴子:745,667
  • 7回复贴,共1

请花齐空先生有理说理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zyt19782013狂吠:
孪猜是单记还是双记?——白痴问题
花齐空先生似有高见发表,就请有理说理。


1楼2016-03-21 21:25回复
    问得好:所谓"双记"是你们这些"数学家"主观要双记?还是数理逻辑把你"推到此"而使然?
    不需夸夸其谈,只求联系实际。以偶猜为例,不管是谁,要推导(1+1)解数计算式,第一步就是要将偶数中的奇数写成与偶数等值的数对,其写法必有两种形式(以30为例):
    双记:
    1.....3....5....7....9....11..13..15..17..19,,21..23..25..27..29,
    29..27...25..23..21..19..17..15..13..11...9....7....5....3.....1,
    特点:组对时,每个奇数都被用了两次;
    单记:
    1.....3....5....7....9....11..13..15,
    29..27...25..23..21..19..17..15,
    特点:组对时,当偶数的一半为偶数时,每个奇数都只用了一次。当偶数的一半为奇数时,只有一个中值奇数用了两次,其余的都只用了一次。
    所以,与其说它们是数量关系,倒不如说是两种炒作方法的不同本质。这就是单、双记产生的数理逻辑。


    5楼2016-03-22 08:34
    收起回复
      2025-11-22 03:35:0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与偶猜相似,孪猜也有方法推导的单双记(以31为例):
      单记:
      1..5...9...13..17..21..25..29
      3,.7..11..15..19..23..27..31
      特点:每个奇数只用一次。
      双记:
      1..3..5..7....9..11..13..15..17..19..21..23..25..27..29
      3..5..7..9..11..13..15..17..19..21..23..25..27..29..31
      特点:每个奇数都用两次。
      孪猜之单双记,源于操作方法的不同,与误差没有关系。


      9楼2016-03-22 16:29
      收起回复
        回复花齐空:
        1,双记之“略加变动”:"不失一般性互同向两筛剩非空,孪对在其中..."之结论,对于能验证的正整数是正确的,而对于所有的正整数而言尚为猜想,故需要给出证明。
        2,类似地:
        单记:
        1..5...9...13..17..21..25..29
        3,.7..11..15..19..23..27..31
        特点:每个奇数只用一次。"
        也可“略加变动”并得出"不失一般性互同向两筛剩非空,孪对在其中..."之结论。
        3,对于同一个整数31而言,单记剩非空之孪对数,约为双记剩非空之孪对数的1/2。所以,孪猜之单双记,是采用了两种不同“关联对应"的方式相对应布列”而得到的,是方法使然。


        13楼2016-03-28 11:27
        回复
          1,您说:“您我之间,好像差别太大”。恕我不这样认识。因为,我们有导出结论的“关联对应"的方式相对应布列”之共同事实。差别,只是个认识问题。
          2,丢不掉"单、双"二字,也是因为它们是”采用了两种不同“关联对应"的方式相对应布列”而得到的"这样的基本事实。不主张"单、双"之用语,也是一个认识问题。但是,不能说它“不规范”,因为文献中是有记载的。
          3,“不失一般性互同向两筛剩非空,孪对在其中..."之结论,是你以实例用“关联对应"的方式相对应布列”导出的一般性结论,故只能是猜想,所以要求证明。如果说:"它的证明依据就是"不失一般性两筛剩非空",那岂不是用猜想来证明猜想?好像行不通。
          4,只要我们有导出结论的“关联对应"的方式相对应布列”之共同事实。认识的差别是可以、而且能够趋同的。这就是您主张的“有理说理”,道理终究是能说清楚的。


          15楼2016-03-29 11:43
          收起回复
            1,12=5+7=7+5、r2(12)=2,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双记。他只有在双记的“关联对应"的方式相对应布列”之中出现:
            1....3...5...7...9...11
            11..9...7...5...3....1
            相应的,在单记的“关联对应"的方式相对应布列”之中:
            1....3...5
            11..9...7
            只能是:12=5+7、r2(12)=1。
            2,"不失一般性两筛剩非空",是一个结论。”是建筑在5万字以上的严宻论证基楚的结论“?或许,这也是一个认识问题。
            3,事实,无可厚非;认识,有时会出现偏颇。


            16楼2016-03-29 15:49
            回复
              1,关于偶猜与孪猜的“对称”问题。
              偶猜(1·+1)对的两个奇素数只差是2t,t被称为对称公差,当t=1时,就是一对孪生素数。所以说,孪猜素对之对称性只是偶猜(1+1)素对之对称性的一个特例。这就是偶猜与孪猜的最基本的对称性。但是,zyt19782013却胡说“孪猜没有哥猜所谓的对称性”。
              2,所谓的“左右对称”。
              A,偶猜“双记排布”中的左、右对称,在其“单记排布”中已荡然无存。所以,它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然而,两种排布及其所得两种结果,却是铁一样事实,可能有人不愿承认罢了。
              B,既然,孪猜素对之对称性只是偶猜(1+1)素对之对称性的一个特例,却又要求它具备偶猜素对的所有性质,这是要以偏概全,非常不合理。更为奇怪的是,无视两种配伍排布、两种推导结果,以表面现象掩盖本质。
              C,“更不是"特点:每个奇数都用两次。"? 配伍排布的事实就摆在那里,还不认可,实在是说不过去。
              3,广义孪猜与偶猜是两种表述的同一个命题。偶猜所谓的素对对称性、左右对称性它都具备。应当明确认识。


              19楼2016-03-30 13:14
              收起回复
                1,问题渐渐明了:我们都认可配伍排布的基本事实。有无单双记,是个认识问题。各自坚持,各由各意。无言再复,就到此为止,没必要出“服了”之语。
                2,挑起孪猜单双记之争,zyt19782013是罪魁。他以此为救命稻草,转移话题,达到掩盖其谎言的目的。http://tieba.baidu.com/p/4424779200
                3,好说好散,是朋友终会再相聚。


                20楼2016-03-30 17:0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