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dea吧 关注:47贴子:139
  • 11回复贴,共1

三款椭圆盘有什么不同?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转载及整理/Bicycle Club 第31卷358号
BiCYCLE CLUB No. 358 与 国际中文版 Vol40 双刊同步
日文版封面:新城幸也
中文版封面:庾澄庆

导读
「主编在环伊真火山自行车赛(UCI 2-2)中第一次尝试使用ROTOR,当时的巡航只能用行云流水来形容。」
解说员则表示:「但是ROTOR的Q-XL并不适合我。」虽说都是椭圆盘,但形状和功用都不同,会有适合与不适合的情况。
因此!
针对现在国际流通的3种椭圆盘ROTOR、RIDEA、O-SYMETRIC,试着检验其效益和究竟适合何种类型的车手。
“ 3款椭圆盘有什么不同?”
现在就要尝试检验3种椭圆盘
TEXT:山口博久 PHOTO:管洋介/本誌


IP属地:四川1楼2015-12-22 15:32回复

    2012年环法冠军—威金斯(Bradley Wiggins)

    2013、2015年环法冠军—弗鲁姆(Christopher Froome)
    “无关优势而是适合与否”
    2005年当尤里奇(Bobby Julich)开始使用椭圆盘时还有点引人瞩目,如今,顶尖选手都在使用了,那就成为了再也平凡不过的事情了。
    2012年—威金斯(Bradley Wiggins)
    2013年、2015年—弗鲁姆(Froome)

    在环法赛夺下优胜,确立了撱圆盘无可动摇评价
    而且!
    还是遮住品牌名称来使用,
    可说是没有椭圆盘就跑不出如此成绩最佳证据


    IP属地:四川3楼2015-12-22 15:36
    回复
      2025-05-17 14:42:36
      广告
      顶尖选手也使用椭圆盘 但真的有效果吗?
      本文中介绍
      有着丰富经验及竞赛资历专业车手
      试着!
      检验3种椭圆盘效果

      高桥义树(图左):隶属NALSMA FREND RACING TEAM的JPT车手。以技术解说员身份加入BC LABO
      本誌·山口博久(图中):本企划(BC LABO)的所长,除了是热爱竞赛的编辑,同时也是JPT车手
      管洋介(图右):竞赛资历18年的车手。除了日本之外也曾在西班牙、非洲大陆以选手身份参与比赛,隶属于TEAM MATRIX POWERTAG
      本次测试规格:
      1[ Q-RINGS SHIMANO 4爪 - 53/38T ]
      根据官方公布的数据标示,与正圆齿盘相比有降低9%的乳酸效果。还有2种椭圆率较高的Q-XL角度调整,针对车手骑行踩踏姿势的角度高点进行微调。


      IP属地:四川5楼2015-12-22 15:44
      回复
        本次测试规格:
        2[ RIDEA w2 SHIMANO 4爪 - 53/39T ]
        命名为[DOUBLE OVAL 双撱圆],是由两个椭圆形相连而成的形状,顶点被设定在2点钟到4点钟之间的位置范围内。另外还能配合车手不同需求,从W1到W4的椭圆率间作出选择,还能提高22%的总踩踏效能。

        本次测试规格:
        3[ bcd110mm SHIMANO 4爪- 52/38 ]
        一如其品牌名[O-SYMETRIC](非对称),并不是椭圆形,而是被称为“双凸轮轴”的点对称形状。官方表示此产品具有5~15%的出力提升、速度提高约3%的效果。


        IP属地:四川6楼2015-12-22 15:47
        回复
          功率计仪器测试
          首先,要使用正圆盘测试、选用环法职业车队所使用的-Pioneer(先锋)顶级踏频效率监测系统,来分析3名车手的踩踏方法、着眼焦点在踩踏的大小、踏频以及高峰的分布状态。试着在训练台上以功率200~240W为基准进行踩踏。即使是相似的功率,转动曲柄一圈时每个人出现高峰的时机也会有差异。




          IP属地:四川8楼2015-12-22 15:59
          回复
            检验3人的踩踏法 调查车手的特性
            管:高峰偏晚而长,倾向较晚踩踏。
            在3点~5点钟踩踏时,下死点处一边用脚底去感受踏板的存在,一边通过该处另一脚则是流畅的通过上死点。
            山口:高峰升起速度缓慢,踩踏时机较早。
            踩踏时虽然不擅长回转速,但也不会踩不动较重档位。
            高桥:高峰升起速度较快,踩踏则是中间值。
            如果是登山赛的话踏频会较高,采用回转速来弥补低功率的踩踏法

            确认3款的特色 调查齿盘的特性

            【齿轮比(gear ratio)指的是回转曲柄一圈时,后轮会转动几圈的比率。】

            【高桥解说员表示。比方说前齿盘53T与后飞轮16T的组合,比率就会使3.3125。也就是说。当曲柄回转一圈时后轮会转动3.3125圈。】

            【椭圆盘在曲柄转动一圈的过程中。齿轮比是会变动的,显示它具有和齿盘本身正在进行变速的同样效果。】

            【通常椭圆率(长径/短径)大多会刊载在型录上,而其齿盘变化程度是展现了各品牌特色的要点,也是能够感受得到对骑行踩踏感造成影响的部分。】

            O-SYMETRIC
            从4点钟高峰急速的降低
            与其他2款相比有明显差异,从下图表就能看出齿轮比的变化。从11点到1点钟位置间齿轮比降低,从1点到5点钟则是逐渐提高。上下变化明显区分,在上下死点处开始变低。
            ROTOR
            1点钟是最低点4点钟来到高峰
            Q-RINGS,齿轮比在1点钟时最低。朝着4点钟方向慢慢达到最高。由于是对称形状,所以朝着7点钟方向慢慢变低,在10点钟时再次达到最高峰。
            RIDEA
            2点~4点钟为高峰曲线较为平稳
            这次测量的是RIDEA w1~w4 等级产品之中的W2,从图表可知齿轮比在12点钟时最低,从2点到4点钟之间慢慢达到最高输出。给人一种齿轮比的变化小、较为滑顺的印象。


            IP属地:四川9楼2015-12-22 16:00
            回复
              注意股关节! 上死点的动作与深蹲跳跃有关系?
              第一,这个与在齿盘上死点处股关节动作流畅度有关,进行深蹲跳跃动作。
              第二,可以了解从上死点开始踩踏时,起始动作的倾向如果感到棘手,开始踩踏就会有较慢的倾向。

              踩踏与椭圆盘有关联!?
              第一,根据骑姿设定师“福田昌弘先生”表示,椭圆盘的契合度和踩踏(脚踝的动作)间似乎是非常有关联的。
              第二,以“管”车手来说,会有意识的进行踩踏。


              IP属地:四川10楼2015-12-22 16:03
              回复
                配合车手特性 选择适合的椭圆盘
                注意踩踏时机是“早”还是“晚”
                •透过实验测试和踩踏功率计监控所做的解析。
                •每位车手的亲身感受,在踩踏监控系统的分析中出现了有趣的结果。分别试着检验自己适合哪种齿盘。

                车手测试报告①
                ▲「想在4点钟踩踏多以选ROTOR。公路车赛时就已经在使用了」—管
                ▶请注意:ROTOR Q-RINGS 并没有与Pioneer踩踏监控器连接,这是特别另外加工的,在滚筒台上测试用而装上的。
                「管」
                {适合不太会去注意上死点,而比较重视5点钟发力处的踩踏到底感,所以使用ROTOR整体状态能接受}。
                {在使用正圆盘时,为了加强在5点钟处的深踩会刻意用172.5mm曲柄,但是身体开始疲累时,就会踩不动。而ROTOR的话,以170mm曲柄就能重现当时的感觉了}。
                「高桥」
                如果在踩踏点处,齿比变重,力矩增加,身体都还能承受,功率就能变的更高。
                另外,依车手的喜好会分成喜欢踩踏时间短,出力大等类型,或是长而弱的类型。

                车手测试报告②
                ▲「抓到诀窍的话连O-SYMETRIC应该也能驾驭自如」—高桥
                「山口」
                {从这样观点来看,用O-SYMETRIC在5点钟以后就能休息了}。
                「高桥」
                {我变化的程度剧烈,脑中不时需要注意的变化点是4点钟位置,踩到4点钟位置后就是放松力量,这样就能习惯驾驭}。
                「管」
                {对于会踩到5点钟位置的我来说,会有突然通过阻碍后似乎有踏空的感受,所以对于倾向较晚踩踏的车手,比较推荐ROTOR}。
                「山口」
                {若是踩踏较早的车手,或许使用O-SYMETRIC}

                车手测试报告③
                ▲「登山赛的话会选用RIDEA」—山口
                「管」
                {RIDEA 接近正圆齿盘,从1点到5点钟之间会有在踩踏的强烈感}。
                「山口」
                {我使用RIDEA时,当脚无力时,在上死点处会有从后面推着的感觉}。
                「山口」
                {但很适合回转数低的登山赛。以较轻齿盘来回转的话,上死点的负荷较小,感觉会比较容易回转。若是使用ROTOR,我有不好跨越上死点的感觉}。
                「高桥」
                {RIDEA是所有类型都通用的。双椭圆型有大范围的踩踏力量点,从最大齿数到最小齿数的变化都滑顺平稳,最让人没有不协调感}。
                「高桥」
                {若是TT赛,应该会选RIDEA w4进行踩踏}。


                IP属地:四川11楼2015-12-22 16:05
                回复
                  2025-05-17 14:36:36
                  广告
                  Pionneer(先锋)功率计进行齿盘规格测试

                  “数据方面”也是ROTOR较适合
                  以与ROTOR最契合的管车手为例,使用ROTOR时,开始踩踏时机较早,高峰变长、收脚侧的负面向量也变少了。而RIDEA接近正圆,收脚侧的负面向量减少,效率有所提升。O-SYMETRIC的话,则是看得出来收脚侧的负面向量增加了。



                  IP属地:四川12楼2015-12-22 16:07
                  回复
                    从“踩踏效率”来看是RIDEA较好
                    使用RIDEA,高峰会变高,且收脚侧的踩踏效率也会提升。另外也看得出使用O-SYMETRIC,高峰升起的效率变好了。相反的使用ROTOR,高峰会提前,在4点钟位置处会有仍未踩踏完毕的感觉。ROTOR必须进行角度高点调整,如果将高峰点设定得较前些的话,似乎会很适合。
                    BICYCLE CLUB》杂志齿盘测试结果
                    RIDEA是所有类型都通用的。双椭圆型有大范围的踩踏力量点,从最大齿数到最小齿数的变化都滑顺平稳,最让人没有不协调感。



                    IP属地:四川13楼2015-12-23 10:06
                    回复
                      沙发 不留


                      IP属地:四川14楼2015-12-23 10:08
                      回复
                        椭圆盘的原理就是将死点的力矩变得最小,而发力点力矩最大。当椭圆盘转动起来的时候,实际上就是让牙盘齿数在曲柄适合出力的角度变大,在不容易出力的曲柄位置时齿数变小。牙盘齿数小了,后拨档位没变化的话,自然齿比就变小了,踩踏起来变轻了,所以,就更容易的通过了不好发力的“死点“区域。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5-12-25 13:5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