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qy吧 关注:20,457贴子:1,993,213

回复:【转】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盘点民国那些被辜负的“钟无艳”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朱自清原配妻子武钟谦是一个朴素、温柔、娴静、贤惠的女子,她心中永远装着丈夫和孩子,就是没有自己,这样一个女子,年仅三十一岁就遗憾的离去了。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23楼2015-05-11 21:43
收起回复
    朱自清祖籍浙江绍兴,祖父朱则余,曾任江苏东海县任承审官十余年,父亲名为朱鸿钧,光绪二十七年(1901)任职于扬州府江都县绍伯镇,两年后,迁至扬州。从此,一家人便在扬州定居下来,因此,朱自清也常自号“扬州人”。 朱自清原名自华,取自苏东坡的诗句“腹有诗书气自华”,少年时代,他就读于江苏第八中学,毕业后,考取了北京大学。同年,他遵父母之命,娶了妻子武钟谦。 他与武氏的婚礼办得很体面,他并不知道,家中的境况已大不如前,为这场婚礼,家中竭尽了全力。 随后,他告别新婚妻子,北上求学。就在这过后不久,父亲便丢了官,他这才从家书的只字片语里知道了点家中的窘况。于是,他决定提早完成学业,减轻一点家中的负担。 本来,北大规定学生应该读两年预科之后,才能再报本科。他便把名字“自华”改为了“自清”,混入了本科考场,提前一年结束了预科。 然而,祸不单行,1917年的冬天,他接到家中噩耗,祖母过世了。他从北平匆匆赶回扬州奔丧,萧瑟灰暗的天空之下,家中触目皆是一片凄凉的景。
      他站在一地枯枝败叶的院子里,心情一点点沉下去。他知道家境不如从前了,却不曾想衰败如斯。去年他那场体面的婚礼,真是难为了父亲。 几个弟妹披着孝布,立在门口等他,一个个冻得缩手缩脚。他轻轻叹了一口气,拉起一个弟弟的手说:“我要争取再早一年毕业。” 他的父亲沉默着,半晌,缓缓同他说道:“我来为你定做件紫毛大衣吧,北平冷。” 他不肯要,但父亲到底是做了。他走的那天,父亲拿给他,上好的紫毛皮,手摸上去有柔滑的触感。他回北平上学,父亲也要去南京谋职求生计,于是他们同行至南京,在浦口车站分手。 在那个萧瑟的冬日,望着父亲那只穿了一件旧棉袍的背影,他拥着紫毛大衣,泪流满面。 1920年,他果然从北大提前毕业,在杭州浙江第一师范教习一段时间后,他回到母校扬州八中任职。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24楼2015-05-11 21:44
    收起回复
      2025-08-22 22:27:0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他终于有了薪水,可以负担家中经济,除此,他还替父亲还一部分高利贷。可就在这时,他和父亲有了矛盾。原因是父亲凭着自己与校长的私交,让校长将他的薪水直接送至家里。这让他生了很大的气。 他在北平上学已经好几年了,他的父亲并不了解自己的儿子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在新文化运动的发源之地--北京大学,他的思想也接受着民主与独立精神的洗礼。他参加了“新潮社”,亲身参与《新潮》刊物的创办,他写《怅惋》《小草》等新诗,与傅斯年、叶圣陶、杨振声等社员一起,高举“伦理革命”的旗帜,高呼着“被推着,被挽着,长只在俯仰之间,你曾做得一分半分儿主?”,痛斥着封建家庭是万恶之源。这样一个他,怎甘于被父亲管制? 他不是不肯补贴家用,只是他不喜欢父亲的专制。父亲越过他,直接领走他的薪水,让他觉得经济上不再自由。在他所接受的新式教育中,个性解放是第一位的,他渴望父亲尊重他的自主权,这才让他有人格独立的感觉。 可是父亲并不明白,千百年来的中国家长都是这么做的,养儿防老,他曾用尽全力供养儿子,而现在轮到羽翼丰满的雏凤反哺风烛残年的老凤。当他遭遇儿子的反抗时,他并不懂这反抗来自何方,他为儿子不肯无条件掏钱而愤怒和伤感,为此,他决定使用父亲的强权,让儿子屈服,让他明白这是每一代中国儿孙应尽的义务。
        最终的结果是,谁也不服谁,谁也不肯让步。在父亲执意领走他的薪水一个月后,他愤然辞了职。 在这父子失和的家庭矛盾中,最可怜的是他的妻子,为他生了一双儿女的武钟谦。 他新婚甫始就前往北平求学了,而她常年留在家中,替他恪守孝道。然而,自她进门,朱家的境况便一日不如一日,捱穷她不怕,怕的是婆婆直接把她看成了“扫把星”,仿佛是她把败落的晦气带进了门。 她只管低头忍着。旧式女子除了一味柔顺,又有什么法子?无非是背人处多抹几把眼泪罢了,《浮生六记》里的芸娘是这样,武钟谦也是这样。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25楼2015-05-11 21:44
      收起回复
        他让她听大夫的劝,去西山静养。已经是这样了,她仍舍不得花钱,丢不开孩子和一大堆家务,他只得送她回扬州老家养病。走的时候,她瘦得只剩一把骨头,他送她去车站,她忍不住哭起来,拉着他的手道:“还不知能不能再见。” 他难受极了,勉力笑着说:“傻气。” 她大约是知道自己不能好了,病中总同他说:“我死了,这一大群孩子可苦了。”回到扬州不久,她便死了,临终前,还嫌独住的小住宅没有客厅,怕他回去不便。 她是熬到油尽灯枯了,还记得父亲将她许配朱家的时候,她闻说是嫁给一位才子,心中喜不待言,从此,她便把一生都系在他身上了。 她不识什么字,可逃难的时候,别的女人带着金银细软,她却带着一箱箱书,都是他的书,虽然他从没和她提过爱书,可是她懂得。 一路上,别人都笑她是傻子,可她却道:“没有书怎么教书,何况他又爱那玩意。”就这样,为着他一点喜爱,她带着沉重的书,翻山越岭,东躲西藏。虽然她不懂书里写了什么,也不懂他的世界,可是她用她的爱,保护了他的天空。
          他有名的那篇《荷塘月色》,亦是和她在一起时写的,“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也已经听不见了,妻在房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哼着眠歌……”这是多温馨的场景。 她这样旧式女子的爱情,为着一个男人就逆来顺受得失去了自己,也许不够独立,但这样的一个女子,仍值得尊重。 在民国,她才是卑微到尘埃里,却从尘埃里开出花来的人。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28楼2015-05-11 21:46
        收起回复
          从来想不到做母亲的要象你这样。从迈儿起,你总是自己喂乳,一连四个都这样。你起初不知道按钟点儿喂,后来知道了,却又弄不惯;孩子们每夜里几次将你哭醒了,特别是闷热的夏季。我瞧你的觉老没睡足。白天里还得做菜,照料孩子,很少得空儿。你的身子本来坏,四个孩子就累你七八年。到了第五个,你自己实在不成了,只好自己喂奶粉,另雇老妈子专管她。但孩子跟老妈子睡,你就没有放过心;夜里一听见哭,就竖起耳朵听,工夫一大就得过去看。十六年初,和你到北京来,将迈儿,转子留在家里;三年多还不能去接他们,可真把你惦记苦了。你并不常提,我却明白。你后来说你的病就是惦记出来的;那个自然也有份儿,不过大半还是养育孩子累的。你的短短的十二年结婚生活,有十一年耗费在孩子们身上;而你一点不厌倦,有多少力量用多少,一直到自己毁灭为止。你对孩子一般儿爱,不问男的女的,大的小的。也不想到什么“养儿防老,积谷防饥”,只拼命的爱去。你对于教育老实说有些外行,孩子们只要吃得好玩得好就成了。这也难怪你,你自己便是这样长大的。况且孩子们原都还小,吃和玩本来也要紧的。你病重的时候最放不下的还是孩子。病的只剩皮包着骨头了,总不信自己不会好;老说:“我死了,这一大群孩子可苦了。”后来说送你回家,你想着可以看见迈儿和转子,也愿意;你万不想到会一走不返的。我送车的时候,你忍不住哭了,说:“还不知能不能再见?”可怜,你的心我知道,你满想着好好儿带着六个孩子回来见我的。谦,你那时一定这样想,一定的。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30楼2015-05-11 22:07
          收起回复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朱自清完结--------------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32楼2015-05-11 22:08
            收起回复
              10.赵春桂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33楼2015-05-11 22:08
              收起回复
                张家出贤妻,张作霖的母亲王氏是、张作霖的结发妻子赵氏是、张学良的妻子于凤至也是。
                  1875年9月6日,奉天府黑山县南乡赵家庙村农户赵占元家,随着一声尖锐啼哭传出,一个女婴诞生了。这便是后来张作霖的结发之妻,张学良的生母赵春桂。
                  赵春桂,是赵占元四个女儿中的次女,从小被父母视若掌上明珠。人们常说,姑娘十八一朵花,17岁的春桂已经出落成了一个如花似玉的大姑娘,不仅相貌俊美,且主见过人,虽村里有人经常提亲,却无一人打动姑娘的芳心。
                  就在这一年,父亲的一段讲述,引起了春桂姑娘的注意:
                  张作霖,因为一次赌博中手风不顺,输了钱又无钱可还被讨赌资的人用绳子绑在其表舅家门毒打,赵占元恰巧从此处经过,看见这个削瘦的青年不仅不示弱,反而越打越是破口大骂。一向与人为善的赵占元对这个年轻人暗暗产生了佩服之情,于是主动上前把他救下,并帮他还了赌资。做事一向机敏乖巧的张作霖,急忙上前跪拜,口口声声称作义父。春桂姑娘虽然不认识张作霖,但通过这件事张作霖在她心里已经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35楼2015-05-11 22:09
                收起回复
                  2025-08-22 22:21:0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秋,赵氏产下一子。不料秋雨连绵酿成洪涝,张作霖在岳父家栖身的马架房被冲毁。此时张作霖正在本村赌博,赵氏一人在逃避洪水时跌倒,刚刚满月的儿子呛水而死。儿子的早夭,让赵氏肝肠寸断,一连几日不吃不喝,心情抑郁,张作霖也发誓再不涉赌。直到隔年产下女儿张首芳(后改名张冠英),赵氏伤痛才渐渐好转。
                    女儿出生后,张作霖赌瘾再次复发。一次因赌博打伤赌徒,被人污告通匪,当即被抓进县衙。虽经百般审讯不肯招供,却也不得脱身。岳父赵占无见女儿哭得死去活来,方托人到县衙送礼求情,经查明并无通匪事实才将他开释。
                    回到家,张作霖向赵氏哭诉冤情后,本就不安于平民生计的张作霖决定铤而走险加入匪股,受到了赵氏的坚决反对,可张作霖去意已定,经过一番激烈的争执后,张作霖毅然离去。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38楼2015-05-11 22:10
                  回复
                     赵氏与张作霖结发乱世,共同患难,却难以共享荣华。38岁华年便郁郁而殁!
                      1901年农历4月17日赵氏在离乱中生下张学良,再次见到张作霖已是1902年。此时的赵氏与张作霖如一对“绿林鸳鸯”,夫唱妇随相得益彰。在赵氏的影响下,张作霖逐渐不满足于给地方士绅看家护院,正谋划着归顺朝廷的“大计”,最终通过劫持奉天将军增祺的沈姨太(这段情况在引子中有叙述),实现了“朝廷招抚”的目的。
                      由于赵氏见的深远,心地善良,不仅在家庭里,就是在张作霖的兄弟们之间也深得信任,这对于实现张作霖发迹的梦想极其有利,因此张作霖对赵氏几乎是百依百顺。
                      张作霖在驻防新民期间,赵氏经常当张作霖与几位磕头兄弟矛盾的和解人。张作霖自从混迹绿林,虽然善于结交朋友,也时常因为性情暴躁出口伤人,即使是与同甘共苦的兄弟张景惠、张作相和汤玉麟口角也时常发生,甚至发生过激烈的火拼。每到此时,赵氏便主动出面,三言两语便使矛盾化解。张作霖手下的这些兄弟有时就在私下里感慨:“嫂子真是贤德,多少大事都多亏了嫂子啊!”张作霖也曾经说:“今后你们有什么事情,可以找你们信得过的大嫂。只要她答应的事情,我没有不同意的。”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41楼2015-05-11 22:17
                    回复
                      随着张作霖的仕途顺遂,职位升迁,两人共同语言日渐减少,感情也逐渐疏远起来。
                        张作霖在与赵氏结婚不久,即在中安堡组织“保安队”时,在一次邂逅中结识了卢氏之女卢寿萱。赵氏明知丈夫情有所移,还是心平气和地同意张作霖把卢氏迎娶进门。赵氏不仅对卢寿萱能够相容,两人还相处很好,形同姊妹。以致赵氏在弥留之际,把两个尚未成人的学良和学铭托付给了卢氏。
                        随着职位的升迁,张作霖不断移情别恋。仅在1906、1907年两年间,他就迎娶了三位夫人。面对这样的局面,心性刚强的赵夫人实在难以接受。
                        1909年赵夫人因一些小事与张作霖发生口角后,不顾张作霖一些磕头兄弟的极力劝阻,一怒之下决定带着两个孩子独自返回辽西老家,此时幼子学铭只有2岁。赵夫人从此安下心来,将全部心思用在了教育两个孩子上。此后赵夫人除了按时收到张作霖派人送来的生活之资,几乎从不与他联系。尤其,1910年张作霖靠震压革命党人,掌控奉天军事大权之后,赵夫人对宦海得意的张作霖更加疏远。期间,虽然有不少旧交极力游说她回到仕途顺遂的张作霖身边,赵夫人始终不为所动。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43楼2015-05-11 22:18
                      收起回复
                        1911年,张作霖平定奉天局势,因为城里没有安排好居所,住在城西的一家旅店。赵氏由于长期得不到生活资金,万不得一才找张作霖要钱,由于张作霖实在太忙,直到第二天才得以与张作霖见面。晚上幼子张学铭因病哭闹不止,使疲惫不堪的张作霖大发光火,痛打儿幼子张学铭,赵夫人当即起身与张作霖发生激烈争吵。第二天,赵夫人不辞而别,回新民老家去了。
                          赵氏回新民老家后,心中极火难消,不久便抑郁成疾。赵夫人得病的消息传到奉天后,张作霖以为是上次的争吵生出的枝节,故而不信。1912年春节过后,赵夫人病情日渐深重,危在旦夕,张作霖才托卢氏前往探视。卢夫人看到生命垂危的赵氏,安排紧急救治,可为时已晚。不几日,赵夫人黯然而殁,时年38岁。
                          张作霖得知消息,还以为误传误报,直到得到赵氏病死新民的确切消息,张作霖才赶赴新民。想起自己落魄的当年无人下嫁,想起赵氏与自己同甘苦,流落绿林时的恩爱,决定厚葬赵氏。葬礼这天,新民县的官员全部披麻戴孝,声势隆重。
                          赵氏并没有葬于海城县的张家祖坟,而是葬在了新民县一叫驿马坊的地方。1913年,张作霖母亲王氏死,根据王氏意愿,与她最爱的儿媳合葬一墓,算是对儿媳亡灵的一种告慰。如此刚烈的一个女子,如此贤淑的品行,在那样一个社会中,依然无法挣脱封建宗法,在抗争中走向了从灰暗到黑暗的人生最后旅途。
                          从赵氏的死,不禁让后人感叹:世事无常,世间有多少人能带着清净之身而来,还能带着清净之身而归呢?地下不仅埋葬的是人的尸骨,也埋葬着一个不为人所知的世界!
                        -------------------------赵春桂完结----------------------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44楼2015-05-11 22:18
                        收起回复
                          再说朱安,如果于凤至是我最喜欢的,那朱安就是最令人心疼的。她不是不好,如果嫁了普通人家,就算再不济也会有个孩子,一辈子过家庭主妇的生活也算是美好,可偏偏她嫁了鲁迅。她本就受着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教育长大又怎么能懂鲁迅。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47楼2015-05-11 22:20
                          回复
                            朱安的一生都在讨好鲁迅,这是多么可悲的事情。鲁迅说有种饼干好吃她点头说是,可是这饼干只有日本才有,本来只是想讨好他,但却遭人诟病。她一生都在等待鲁迅,如果不爱,就不爱的彻底,不要在她生病的时候送去温暖给她希望,又一次次将希望踩灭!如果一盆凉水早早浇醒也许不会如此悲惨,当然鲁迅如果抛弃现在一定会被骂的很惨。但其实这更残忍,我是有夫君的人可是他从不碰我,我一辈子都在等他,一辈子都在独守空房。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48楼2015-05-11 22:21
                            收起回复
                              2025-08-22 22:15:0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此贴完结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49楼2015-05-11 22:22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