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qy吧 关注:20,457贴子:1,993,362

回复:【转】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盘点民国那些被辜负的“钟无艳”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抗战胜利后,汉奸逆案成为全国瞩目的重案。法庭上,昔日那些趾高气扬的汪府大员,一个个垂头丧气,唯陈璧君硬着头皮,拒不承认是汉奸,还厉声质问众位法官:“日寇侵略,国土沦丧,人民遭殃,这是蒋介石的责任,还是汪先生的责任?若说汪先生卖国,重庆统治下的地区,由不得汪先生去卖;东北、华北、华东沦入日本人之手,还不是蒋委员长拱手相让的!当初日本人进攻广东,国府大员闻风而逃,你们何曾尽过守土之责,这难道也是汪先生的责任?南京统治下的地区,是日本人的占领区,并无寸土是汪先生断送的,相反只有从敌人手中夺回权利,还有什么国可卖?汪先生倡导和平运动,赤手收回沦陷区,如今完璧归还国家,不但无罪,而且有功……汪精卫投靠日本是汉奸,蒋介石投靠美国英国是不是汉奸?”此言一出,法庭大哗。陈璧君被判处无期徒刑,罪名为“通谋敌国,图谋反抗本国”。当庭宣判时,她大声抗辩道:“本人有受死的勇气,而无坐牢的耐性,所以希望法庭改判死刑!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01楼2015-05-11 21:32
收起回复
     陈璧君并未欣领宋庆龄和何香凝的善意,她回信婉拒,大意为:共党要我悔过,无非还是持蒋政权的老观点,认为我是汉奸。汪先生和我都没有卖国,真正的卖国贼是蒋介石。这不用我历数事实,二位先生心中有数,共党心中有数。正由于二位知道我的性格,我愿意在监狱里送走我的最后岁月。衷心感谢你们对我的关心和爱护。
      死硬的陈璧君真就把牢底坐穿了。不管你是否认定她是汉奸,你肯定会对她饰演的硬派角色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这样硬气的男人尚且不可多得,何况她年老多病呢。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04楼2015-05-11 21:33
    收起回复
      2025-08-22 22:29:4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那一年,他正是白衣胜雪,豪气干云的年纪,为显示革命决心,他决意以投掷炸弹的方式刺杀当朝摄政王
         行动前夜,一位女伴慕名找到他:“我知道你明天就要去死,我没有什么好送你,除了自己的身体。今晚我便把自己的身子献给你,如果有小孩,亦会从你姓!”
         他先是惘然,继而感动,然后欣然受之。
        第二天,炸弹投掷失败,他昂然被捕。被捕之时,他口占一绝,称:“慷慨歌燕市,从容做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
         许多年后,仍有人说,这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慷慨动人的囚歌。
         由于多方营救得力,他终于死里逃生,很快娶她为妻,终其一生,未碰其他任何女子。
         这本是多好的结局,只可惜他叫汪精卫,她叫陈壁君。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05楼2015-05-11 21:34
      收起回复
        故事真的是很美好,只可惜他叫汪精卫,她叫陈壁君。
        陈璧君年轻时也不是那么难看的-----------------------番外篇五汪精卫完结--------------------------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06楼2015-05-11 21:34
        收起回复
          这些故事总是戳中我的泪点。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07楼2015-05-11 21:35
          回复
            孙中山一生娶了几个女人?在他公开的传记中,只承认两位,一位是卢夫人(卢慕贞)、一位是宋夫人(宋庆龄)。其实孙中山还有一位妾叫陈粹芬,在孙中山家的族谱里有详细的介绍。《翠亨孙氏达成祖家谱》关于孙中山的有关情况中有这样的文字:元配卢慕贞(1885年结婚,1915年离婚)享寿八十六岁,侧室陈粹芬(1891年开始与孙中山同居,1912年秋离开孙中山)享寿八十九岁,妣宋庆龄(1915年22岁的宋与49岁的孙中山结婚)享寿八十九岁。孙氏晚辈对于孙中山的三位夫人都视为祖母。据孙中山的后人孙必达说,孙家人昵称陈粹芬为“南洋婆”,卢慕贞因与孙中山离婚后住在澳门,故被昵称为“澳门婆”,至于宋庆龄则被称为“上海婆”。也有孙家晚辈称卢慕贞为“婆婆”,称陈粹芬为“二婆”,孙中山儿子孙科也随家里的小孩称陈粹芬为“二婆”,至于宋庆龄,并没被称为“三婆”,孙家子弟与她见面时,称她为“grandma”。此外孙中山还有一位日本籍的秘密夫人,孙家家谱中没有作记载。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09楼2015-05-11 21:36
            收起回复
              毛家与罗氏仍维持着亲戚关系。1950年初,毛泽曱东打发儿子毛岸青回家乡省亲。在韶山,毛岸青遵守父亲叮嘱,与绝大多数亲属见了面,其中也包括罗家的亲属。
                对罗氏的弟弟罗石泉,毛岸青以甥舅相称,他给了舅舅500元(旧币500万元)。1960年,罗家遇到生活困难时,毛泽曱东的弟媳毛泽曱民之妻代表毛家,对罗家给予了必要资助,尽到了亲戚应尽的责任。
              ---------------------罗氏完结---------------------------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21楼2015-05-11 21:42
              收起回复

                朱自清原配妻子武钟谦是一个朴素、温柔、娴静、贤惠的女子,她心中永远装着丈夫和孩子,就是没有自己,这样一个女子,年仅三十一岁就遗憾的离去了。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23楼2015-05-11 21:43
                收起回复
                  2025-08-22 22:23:4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朱自清祖籍浙江绍兴,祖父朱则余,曾任江苏东海县任承审官十余年,父亲名为朱鸿钧,光绪二十七年(1901)任职于扬州府江都县绍伯镇,两年后,迁至扬州。从此,一家人便在扬州定居下来,因此,朱自清也常自号“扬州人”。 朱自清原名自华,取自苏东坡的诗句“腹有诗书气自华”,少年时代,他就读于江苏第八中学,毕业后,考取了北京大学。同年,他遵父母之命,娶了妻子武钟谦。 他与武氏的婚礼办得很体面,他并不知道,家中的境况已大不如前,为这场婚礼,家中竭尽了全力。 随后,他告别新婚妻子,北上求学。就在这过后不久,父亲便丢了官,他这才从家书的只字片语里知道了点家中的窘况。于是,他决定提早完成学业,减轻一点家中的负担。 本来,北大规定学生应该读两年预科之后,才能再报本科。他便把名字“自华”改为了“自清”,混入了本科考场,提前一年结束了预科。 然而,祸不单行,1917年的冬天,他接到家中噩耗,祖母过世了。他从北平匆匆赶回扬州奔丧,萧瑟灰暗的天空之下,家中触目皆是一片凄凉的景。
                    他站在一地枯枝败叶的院子里,心情一点点沉下去。他知道家境不如从前了,却不曾想衰败如斯。去年他那场体面的婚礼,真是难为了父亲。 几个弟妹披着孝布,立在门口等他,一个个冻得缩手缩脚。他轻轻叹了一口气,拉起一个弟弟的手说:“我要争取再早一年毕业。” 他的父亲沉默着,半晌,缓缓同他说道:“我来为你定做件紫毛大衣吧,北平冷。” 他不肯要,但父亲到底是做了。他走的那天,父亲拿给他,上好的紫毛皮,手摸上去有柔滑的触感。他回北平上学,父亲也要去南京谋职求生计,于是他们同行至南京,在浦口车站分手。 在那个萧瑟的冬日,望着父亲那只穿了一件旧棉袍的背影,他拥着紫毛大衣,泪流满面。 1920年,他果然从北大提前毕业,在杭州浙江第一师范教习一段时间后,他回到母校扬州八中任职。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24楼2015-05-11 21:44
                  收起回复
                    他终于有了薪水,可以负担家中经济,除此,他还替父亲还一部分高利贷。可就在这时,他和父亲有了矛盾。原因是父亲凭着自己与校长的私交,让校长将他的薪水直接送至家里。这让他生了很大的气。 他在北平上学已经好几年了,他的父亲并不了解自己的儿子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在新文化运动的发源之地--北京大学,他的思想也接受着民主与独立精神的洗礼。他参加了“新潮社”,亲身参与《新潮》刊物的创办,他写《怅惋》《小草》等新诗,与傅斯年、叶圣陶、杨振声等社员一起,高举“伦理革命”的旗帜,高呼着“被推着,被挽着,长只在俯仰之间,你曾做得一分半分儿主?”,痛斥着封建家庭是万恶之源。这样一个他,怎甘于被父亲管制? 他不是不肯补贴家用,只是他不喜欢父亲的专制。父亲越过他,直接领走他的薪水,让他觉得经济上不再自由。在他所接受的新式教育中,个性解放是第一位的,他渴望父亲尊重他的自主权,这才让他有人格独立的感觉。 可是父亲并不明白,千百年来的中国家长都是这么做的,养儿防老,他曾用尽全力供养儿子,而现在轮到羽翼丰满的雏凤反哺风烛残年的老凤。当他遭遇儿子的反抗时,他并不懂这反抗来自何方,他为儿子不肯无条件掏钱而愤怒和伤感,为此,他决定使用父亲的强权,让儿子屈服,让他明白这是每一代中国儿孙应尽的义务。
                      最终的结果是,谁也不服谁,谁也不肯让步。在父亲执意领走他的薪水一个月后,他愤然辞了职。 在这父子失和的家庭矛盾中,最可怜的是他的妻子,为他生了一双儿女的武钟谦。 他新婚甫始就前往北平求学了,而她常年留在家中,替他恪守孝道。然而,自她进门,朱家的境况便一日不如一日,捱穷她不怕,怕的是婆婆直接把她看成了“扫把星”,仿佛是她把败落的晦气带进了门。 她只管低头忍着。旧式女子除了一味柔顺,又有什么法子?无非是背人处多抹几把眼泪罢了,《浮生六记》里的芸娘是这样,武钟谦也是这样。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25楼2015-05-11 21:44
                    收起回复
                      他让她听大夫的劝,去西山静养。已经是这样了,她仍舍不得花钱,丢不开孩子和一大堆家务,他只得送她回扬州老家养病。走的时候,她瘦得只剩一把骨头,他送她去车站,她忍不住哭起来,拉着他的手道:“还不知能不能再见。” 他难受极了,勉力笑着说:“傻气。” 她大约是知道自己不能好了,病中总同他说:“我死了,这一大群孩子可苦了。”回到扬州不久,她便死了,临终前,还嫌独住的小住宅没有客厅,怕他回去不便。 她是熬到油尽灯枯了,还记得父亲将她许配朱家的时候,她闻说是嫁给一位才子,心中喜不待言,从此,她便把一生都系在他身上了。 她不识什么字,可逃难的时候,别的女人带着金银细软,她却带着一箱箱书,都是他的书,虽然他从没和她提过爱书,可是她懂得。 一路上,别人都笑她是傻子,可她却道:“没有书怎么教书,何况他又爱那玩意。”就这样,为着他一点喜爱,她带着沉重的书,翻山越岭,东躲西藏。虽然她不懂书里写了什么,也不懂他的世界,可是她用她的爱,保护了他的天空。
                        他有名的那篇《荷塘月色》,亦是和她在一起时写的,“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也已经听不见了,妻在房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哼着眠歌……”这是多温馨的场景。 她这样旧式女子的爱情,为着一个男人就逆来顺受得失去了自己,也许不够独立,但这样的一个女子,仍值得尊重。 在民国,她才是卑微到尘埃里,却从尘埃里开出花来的人。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28楼2015-05-11 21:46
                      收起回复
                        从来想不到做母亲的要象你这样。从迈儿起,你总是自己喂乳,一连四个都这样。你起初不知道按钟点儿喂,后来知道了,却又弄不惯;孩子们每夜里几次将你哭醒了,特别是闷热的夏季。我瞧你的觉老没睡足。白天里还得做菜,照料孩子,很少得空儿。你的身子本来坏,四个孩子就累你七八年。到了第五个,你自己实在不成了,只好自己喂奶粉,另雇老妈子专管她。但孩子跟老妈子睡,你就没有放过心;夜里一听见哭,就竖起耳朵听,工夫一大就得过去看。十六年初,和你到北京来,将迈儿,转子留在家里;三年多还不能去接他们,可真把你惦记苦了。你并不常提,我却明白。你后来说你的病就是惦记出来的;那个自然也有份儿,不过大半还是养育孩子累的。你的短短的十二年结婚生活,有十一年耗费在孩子们身上;而你一点不厌倦,有多少力量用多少,一直到自己毁灭为止。你对孩子一般儿爱,不问男的女的,大的小的。也不想到什么“养儿防老,积谷防饥”,只拼命的爱去。你对于教育老实说有些外行,孩子们只要吃得好玩得好就成了。这也难怪你,你自己便是这样长大的。况且孩子们原都还小,吃和玩本来也要紧的。你病重的时候最放不下的还是孩子。病的只剩皮包着骨头了,总不信自己不会好;老说:“我死了,这一大群孩子可苦了。”后来说送你回家,你想着可以看见迈儿和转子,也愿意;你万不想到会一走不返的。我送车的时候,你忍不住哭了,说:“还不知能不能再见?”可怜,你的心我知道,你满想着好好儿带着六个孩子回来见我的。谦,你那时一定这样想,一定的。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30楼2015-05-11 22:07
                        收起回复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朱自清完结--------------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32楼2015-05-11 22:08
                          收起回复
                            10.赵春桂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33楼2015-05-11 22:08
                            收起回复
                              2025-08-22 22:17:4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张家出贤妻,张作霖的母亲王氏是、张作霖的结发妻子赵氏是、张学良的妻子于凤至也是。
                                1875年9月6日,奉天府黑山县南乡赵家庙村农户赵占元家,随着一声尖锐啼哭传出,一个女婴诞生了。这便是后来张作霖的结发之妻,张学良的生母赵春桂。
                                赵春桂,是赵占元四个女儿中的次女,从小被父母视若掌上明珠。人们常说,姑娘十八一朵花,17岁的春桂已经出落成了一个如花似玉的大姑娘,不仅相貌俊美,且主见过人,虽村里有人经常提亲,却无一人打动姑娘的芳心。
                                就在这一年,父亲的一段讲述,引起了春桂姑娘的注意:
                                张作霖,因为一次赌博中手风不顺,输了钱又无钱可还被讨赌资的人用绳子绑在其表舅家门毒打,赵占元恰巧从此处经过,看见这个削瘦的青年不仅不示弱,反而越打越是破口大骂。一向与人为善的赵占元对这个年轻人暗暗产生了佩服之情,于是主动上前把他救下,并帮他还了赌资。做事一向机敏乖巧的张作霖,急忙上前跪拜,口口声声称作义父。春桂姑娘虽然不认识张作霖,但通过这件事张作霖在她心里已经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35楼2015-05-11 22:09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