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鲁迅我只在课本上看过,老师宣传的也是鲁迅是伟大的革命家什么的,我记得高二还是高一有篇文章讲的是萧红写的鲁迅,里面有许广平,我一直以为许广平是鲁迅的原配,但是他的原配确是这个并不漂亮的旧思想的朱安,本来性格温和的她那些传统思想并没有问题,但只因为她的丈夫是鲁迅。

鲁迅的婚姻是旧时代的产物。母亲为他挑选的妻子,他极不满意,但因为不想伤母亲的心,他违心地接受了这一特殊的“礼物”—朱安。婚后,他曾对好友许寿裳说过这么一句话:“这是母亲给我的一件礼物,我只能好好地供养它,爱情是我所不知道的。”
成亲后,鲁迅只在新房里睡了一夜,第二天就搬进母亲房间。婚后第四天,鲁迅就带着二弟周作人去了日本,一去多年。回国后,鲁迅和朱安虽在北京一个屋檐下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但两人并未同居一室,相互间的交谈也少之甚少。
朱安私底下曾吐过苦水:“老太太(周母)嫌我没有儿子,大先生(鲁迅)终年不同我讲话,怎么会生儿子呢?”话都几乎不讲,又何来肌肤相亲?
平心而论,鲁迅和朱安之间的差距委实太大,一个是满腹经纶的海归,一个是大字不识的村妇。不可逾越的差距,带来了无法消融的隔阂。
不过,朱安一直在努力,她想以自己的勤勉、温顺、贤淑来挽救自己无望的婚姻,赢得丈夫的温情。
然而,终归没有受过起码的教育,又一直生活在闭塞沉闷的生活环境中,她的一些努力反而加深了两人间的隔阂,加剧了婚姻的破败。
鲁瑞(周母)曾问儿子:“她有什么不好?”鲁迅答:“谈不来,和她谈话没味道,有时还要自作聪明。有一次,我告诉她,日本有一种东西很好吃,她说是的,是的,她也吃过。其实这种东西不但绍兴没有,就是全中国也没有,她怎么能吃到?这样,谈不下去了。”鲁迅摇头,叹气:“谈话不是对手,没趣味,不如不谈。”
朱安原本是想迎合夫君的,但因没文化不得法,反而弄巧成拙,落下话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