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写穿越动漫和...吧 关注:6贴子:499
  • 7回复贴,共1

主线人物一【刑天】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4-09-25 18:23回复
    中文名:刑天
    别名:形天,战神
    国籍:炎帝部落
    职业:将领
    主要成就:永不言败,誓雪前耻
    代表作品:乐曲《扶犁》,诗歌《丰收》,《卜谋》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4-09-25 18:23
    回复
      2025-05-18 14:38:41
      广告
      刑天,即形天;在中国上古奇书《山海经》中写作“形”天,盖中国古文“形”与“刑”通。据山海经记载,刑天是炎帝的大臣,见黄帝打败了蚩尤和夸父,兴冲冲的跑到炎帝那里,请求举兵对抗黄帝,年迈的炎帝早已没有了斗志,只求平安,因此拒绝出兵。刑天失望地寻找夸父族人,希望他们东山再起,可是到了成都载天的地方,连一个人影都没有了。刑天挥斧执盾,决定自己上中央天庭去找黄帝挑战,碰到了黄帝的大臣风伯、雨师和天神陆吾的抵挡,刑天一一击败他们。最后见到黄帝,黄帝用宝剑砍掉刑天的头,并同时劈开常羊山以葬其首。刑天怨气冲天,仍以双乳为眼,肚脐为嘴,继续挥动武器战斗。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4-09-25 18:24
      回复
        《山海经·海外西经·形天与帝争神》载:刑天与帝至此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
        【译文】形天即刑天,刑天和天帝在这里争夺神位,天帝砍断了他的头,并把他葬在常羊山(“常羊之山”直接翻译为“常羊山”恐怕不妥)。刑天竟然用两乳为双目,用肚脐作口,操持干戚来舞动。
        评曰:常羊山从此阴云郁结,碧天不开,还时时听见闷雷在山谷中轰鸣回响。据说那是失败的英雄刑天,一直不心甘,不停地挥舞武器,在与敌人作战。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4-09-25 18:24
        回复
          神话传说刑天舞干戚,刑天原是一个无名的巨人,他在与黄帝的大战中,被黄帝砍掉了脑袋,这 才叫刑天。“刑天”这个名字的意思就是:天者,颠也;刑者,戮也。天就是天帝,“刑天”就表示誓戮天帝以复仇。(另有一说认为,刑是割,刈的意思;天是首,即头的意思)
          当炎帝还是统治全部落的天帝的时候,刑天是炎帝手下的一位大臣。他生平酷爱歌曲,曾为炎帝作乐曲《扶犁》,作诗歌《丰收》,总名称为《卜谋》,以歌颂当时人民幸福快乐的生活。
          后来炎帝被黄帝推翻,屈居到南方做了一名天帝.虽然忍气吞声,不和黄帝抗争,但他的儿子和手下却不服气。当蚩尤举兵反抗黄帝的时候,刑天曾想去参加这场战争,只是因为炎帝的坚决阻止没有成行。蚩尤和黄帝一战失败,蚩尤被杀死,刑天再也按捺不住他那颗愤怒的心,于是偷偷地离开南方天廷,径直奔向中央天廷,去和黄帝争个高低。
          武器,刑天使的是戚,是一种巨斧,还有一块青铜方盾,古代称为干。
          刑天左手握着青铜方盾,右手拿着一柄闪光名为“戚”的大斧,一路过关斩将,砍开重重天门,直杀到黄帝的宫前。黄帝正带领众大臣在宫中观赏仙女们的轻歌曼舞,猛见刑天挥舞“干戚”杀将过来,顿时大怒,拿起宝剑就和刑天搏斗起来。两人剑刺斧劈,从宫内杀到宫外,从天庭杀到凡间,直杀到常羊山旁。
          刑天偏传
          传说刑天是名勇者,有次民间出现一凶兽,常吃人,众人束手无策,推荐几名勇士前去制服,其中就有刑天,但是怪物十分强大,只剩刑天和一名战士还活着,最终怪物被杀死,胜利之后,正欲离去,那名战士禁不住利益的诱惑,杀死刑天,荣誉自己一个人获得,并将刑天的头部藏到山里,之后刑天怨恨未平,胸前生出两只眼睛,腹部生出嘴巴,回到部落将那名战士杀死,可人们已经被蒙蔽,认为刑天是怪物,想要消灭他,之后刑天逃回山林,每日每夜都在找自己的头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4-09-25 18:25
          回复
            刑天是炎帝的大臣,好狠恃勇,不畏战斗。当黄帝打败了蚩尤和夸父的消息传到炎帝部落那里,刑天兴冲冲地跑到炎帝宫殿,力劝炎帝举兵拒抗黄帝,与黄帝争夺天下统治权。但年老的炎帝根本已无斗志,只图暂时的保存自己平安即可,拒绝发兵打仗。刑天失望地离开炎宫,决定去找夸父族的人,鼓动他们东山再起。却不料跑到“成都载天”一看,一个人影子也没有。刑天的好战精神来了,决定独自行动,他握盾执斧,向黄帝的宫殿中央天庭杀奔而去。当他走过西泰山,突然狂风乍起,大雨倾盆。好好的晴天,哪来风雨?刑天一时被弄得莫名其妙。朦胧中只见两个巨神手执兵器砍杀而来。刑天这才想起是黄帝手下的风伯、雨师捣的鬼;不由分说,砍杀过去。风伯、雨师哪是刑天的对手,慌乱抵挡一阵,败下阵来。顿时风停雨止。刑天也不追赶,收了斧盾,继续往昆仑山奔去。不多会,昆仑在望。负责管理黄帝宫殿的天神陆吾见刑天杀气腾腾,不知为了何事,连忙上前询问。刑天怒喝道:“与你无关,快叫那老头子出来!”天神陆吾这才知道刑天是来报仇的,还想劝说几句,刑天早已火起,推开陆吾就往里闯。于是,双方厮打起来。陆吾哪是刑天的对手,只几个回合,便被刑天打翻在地。刑天嘿嘿冷笑两声直朝宫内冲去。进得宫内,刑天恃勇对着天兵卫士左砍右劈,很快就杀到黄帝临朝的正殿门前。看守正殿的天兵天将一声呐喊,一齐围上来拼命砍杀抵挡。刑天锐气正盛,只见他不慌不忙地上下招架,左扫右劈,一会儿就杀得天兵天将们东倒西歪,四散窜逃,有的去报告黄帝。
            天崩地裂地一声怒喊,威风凛凛的黄帝亲自出殿来迎战了。刑天转过身来,寒光一闪,黄帝的宝剑已到,刑天忙用左手盾牌抵住剑锋,右手挥起板斧砍将过去。一场大战开始了。黄帝沉着应战,施展他那变幻莫测的齐天剑法,一路一路向刑天扫刺挥劈,刑天以攻为守,车轮旋转似地砍杀过去。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4-09-25 18:26
            回复
              黄帝虽说身经百战,神力无穷,这时碰上勇力无比的刑天,也不免有些气虚力亏,他边战边退,一直退到常羊山下。到了常羊山下时,黄帝突然收住宝剑,跳出圈外,对刑天说,山下地方太小,不如我们到山顶上决斗。刑天想都没想,大踏步朝山上走去。哪知这是黄帝的计谋,刑天还没走两步,说时迟,那时快。黄帝的宝剑已到,直向刑天的头颈斜劈过去。只听得“嚓”地一声,刑天那颗象小山丘样的巨大的头颅,就跌落在山坡上了。刑天一摸颈子上没有了头颅,心里发慌,忙把右手的板斧移给左手握着,蹲下身来伸手向地上乱摸。黄帝惟恐刑天摸着了头颅,在脖子上合拢来,赶忙提起手里的宝剑,竭尽全力向常羊山劈去。“哗啦”一声,常羊山一劈两半。那头“骨碌碌”竟滚进了两山之间。轰隆隆一声巨响,大山竟然重又合拢了。刑天知道抬头无望,无限悲愤地慢慢站立起来,冤怒之气从体腔中冲出,凝成乌云,久久不散。刑天屹立不动地凝神细听四周的动静,突然听到黄帝得意的笑声。就重又拾起盾牌和斧头,向发出笑声的地方冲了过去。不甘失败的刑天重又开始战斗了,他拿乳头当眼睛,肚脐作嘴巴,继续挥舞板斧盾牌,至死不屈地向敌人继续战斗。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4-09-25 18:26
              回复
                在甲骨文和金文的记载,刑天为一人形符号,为氏族部落的象征图腾。刑天原本是华夏族无名神祇,被断首后才被称作“形天”。在《山海经》的原本记载,称作“形天”,而“刑天”之得名,相信为陶渊明所改,根据《太平御览》引用《陶靖节集读山海经诗》,“刑天”意为“形体夭残”,但可能传抄错误而有“刑天舞干戚”与“形夭无千岁”二说。陶潜此诗写成后,“刑天舞干戚”一词,因传抄错误而有“刑天舞干戚”与“形夭无千岁”二说,颇有三豕渡河的意趣。究竟孰是孰非?读书人们还为此打过一场笔战,至今未休。北宋宣和六年,曾纮于《陶靖节集》后作跋,提出了他的看法:渊明读山海经诗有“形夭无千岁,猛志固有在”之句,竟莫晓其意,后读《山海经》云:“刑天,兽名也,好衔干戚而舞。”乃知五字皆错。形夭乃是刑天,无千岁乃是舞干戚耳,如此乃与下句相协。
                南宋时,周必大(1126-1204)于《二老堂诗话》书中提出反驳。他认为:余谓纮说固善,然靖节此题十三篇,大概篇指一事。如前篇终始记夸父,则此篇恐专说精卫衔木填海,无千岁之寿,而猛志常在,化去不悔。若并指刑天,似不相续。又况末句云:“徒设在昔心,良晨讵可待。”何预干戚之猛耶?清中叶之际,陶澍(1779-1839)重刊《陶靖节集》,他倾向曾纮之说:既云夭矣,何又云‘无千岁’?夭与千岁,相去何啻彭殇?恐古人无此属文法也。民初,鲁迅于《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草六〉文中,采用“刑天舞干戚”的说法,以此来证明陶渊明“并非整天整夜的飘飘然”,而存在“金刚怒目式”的风格。然而,郭沫若于晚年写的《读诗札记四则》,却赞成周必大的看法,他说:这样明白晓畅的诗,宋人曾却于节外生枝,谓“形夭无千岁,猛志固常在”疑其上下文不相贯,遂把“形夭无千岁”校改为“刑天舞干戚”。后人视为定论,刻本径改原书,这是一件很奇怪的公案。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4-09-25 18:2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