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支坐吧 关注:5,212贴子:91,892

回复:此心似浮云,云开日月明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春来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正好眠,秋有蚊虫冬又冷,收拾书包过残年。”
惭愧!惭愧!蹉跎年华。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8楼2015-05-07 23:18
回复
    晚上七点到九点一坐,数息。第一安静无扰,第二专注所缘,第三要有信心。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9楼2015-05-10 20:59
    回复
      2025-11-24 14:33:0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推荐一下玛德欣尊者的出入息念。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0楼2015-05-10 21:00
      回复
        因为怠惰畏首畏尾,让我丧失了尊严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1楼2015-05-11 07:30
        回复
          如果不介意,我进来您的帖讨论。先补上您最近的状况
          1。目前打坐参考的资料是什么?
          2。打坐多久了?
          3。多大年纪?
          4。姿势?
          5。每次可以坐多久?
          6。静心法门是什么?
          7。腿盘还痛吗?
          8。可以观察到脑袋的起心动念吗?
          9。妄想状况如何?前个妄想跟下个妄想中间可以有多久?
          10。打坐目的是什么?
          11. 打坐用坐垫了吗?重心放在哪里?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2楼2015-05-11 08:17
          收起回复
            惭愧,自命以南师的东西做参考,只是草草看过一两次就没有去琢磨,回过头看一下就解决了昏沉的问题,浪费了多少时间,被不知道什么时候看的一个讲守鼻尖白,感受空气经过人中摩擦的帖子耽搁。当然我也有责任,去年一整年都荒废了,虽然确实有事,环境也不允许,但我自己也没有积极地想办法解决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4楼2015-05-22 01:10
            回复
              智怡师:自己出家十几年以来,仔细反省并没有好好做到出家人的本分,来这里以后,才体会到自己该走的路。去年寒假自从修持准提法以后,觉得最大的感应是[url]http://业力[/url]的现前。最近也是依准提法而修,因为过去主修随息法,所以二者也就互相配合上了。
              师示:你这个方法是普通人所修的,你出家的目的到底是为了什么?
              智怡师:当时出家没有为什么。
              师示:没有为什么?!怪不得!出家总要为发愿而来,不发正愿而出家,即是没有目的,那是莫名其妙进土地堂。你现在要好好的发愿,没有愿力学佛便没有中心。你刚才报告念咒子修随息这是普通修法,还没有入门呢!况且,修随息法怎么随,知道吗?你修随息修了多久?你不要怕骂,来日无多,以后很少有机会跟你们谈话,你随息的经验怎么样?
              智怡师:嗯......
              师示:你答不出来,我代你讲。你所谓的随息,只是名称而已,那是自己骗自己的话,打起坐来,在那里听听呼吸,数也懒得数,在身体痛苦的感受上转来转去,不叫随息,你知道吗?至于六妙门中的数息,有些人在那里数来数去,其实只是算算数字而已,这就不懂数息的第一步该如何下手。我不是笑话大家在学会计吗?你数一万次又有什么用呢?呼吸是生灭法,你听过我讲过没有?
              智怡师:听过。
              师示:它一来一往,你数它干吗?!那么,为什么古德及祖师们教人以数息法?那是因为你内心不静稍稍把你的心收回来在数字上跟呼吸配合一体,然后心觉得静了下来,便不要再数了,就跟着随。但是,随息不是随呼吸。现在问你们,一呼一吸叫做什么?(部分同学答:一念)
              师示:对!一呼一吸名一念,也叫做一息。呼出去,鼻子出气,毛孔也出气;吸进来叫做“吸”。一呼一吸之间的那个叫做念,也叫做息。
              什么叫做息呢?在休止的状态中。譬如你们观看一个人的睡眠,尤其婴儿,当真正睡着了的一刹那间是没有呼吸的,那才是睡着,等到睡了一下,忽然猛吸一口气,又起了一呼一吸的作用了,那是脑子里微细的妄念又动了。有妄念的时候,呼吸就动,真没有妄念的时候,那一阵子叫做“息”。听懂了没有!叫你随息,不是叫你随气呀!一般人的随息,都跟着呼吸生灭心跑,这怎么修得好,当然这不只是你一个人,你们全体都是如此。
              随息即随那呼吸生灭之后的那个不呼不吸的静念,跟随着它,就得“心息合一”了。后来道家融合了这个法门,名词一变就叫做心息相依,心息两个配合为一,休止在那里,这个时候把念头硬是强制停住了,呼吸也强制停住了,这个叫做随息。你现在公然讲一边念咒一边随息,既然随息就不会念咒子,念了咒子就不会随息,念动气就动,念不动气也不动,你懂了吗?你自己矛盾也不知道,不用般若观照,没有智慧,怎么能修得上路呢?!一天到晚给业病所扰,你身体本来蛮好,一念之间给业病着,妄想特别多,东一下,西一下,说是聪明伶俐,其实聪明伶俐不好,就是业,这个知道吧! 智怡师:知道。


              125楼2015-05-22 06:1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