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
资讯
视频
图片
知道
文库
贴吧
地图
采购
进入贴吧
全吧搜索
吧内搜索
搜贴
搜人
进吧
搜标签
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
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可签
7
级以上的吧
50
个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
0
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
补签
。
连续签到:
天 累计签到:
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08月01日
漏签
0
天
高考吧
关注:
3,647,482
贴子:
73,161,950
看贴
图片
吧主推荐
视频
游戏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尾页
111
回复贴,共
8
页
,跳到
页
确定
<返回高考吧
>0< 加载中...
【千锤万凿】历年中高难度高考★语文选择题深析,亲手整理(图)
取消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百里封尘
贡士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一楼继续给我镇!我说,大物理帖快沉了,高考语文选择题难道你们觉得也很简单?
得语文选择题者得天下的时代难道已经过去了么!!
(版权归高考命题人和吾所有,这个必须加个吾,吾辈活生生活生生的心血啊!!老师绝逼不可能有我做的到位= =)
第二波福利——
送TA礼物
1楼
2014-01-26 21:05
回复
百里封尘
贡士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阅读此贴,首先要对历年高考,尤其是课标卷那些个经典的选择题有新做一遍的热乎度,才能下手。
另,此时若通通做完一遍,务必沉淀一月到两月的时间,一方面是让自己忘掉原题及答案,一方面让脑子深层自动梳理逻辑,至临高考五月六月重新启封,以应考实战方式考练。
(我说的玄乎……做不做由你。)
6楼
2014-01-26 21:15
回复(2)
收起回复
2025-08-01 00:42:3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百里封尘
贡士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8楼
2014-01-26 21:28
回复(9)
收起回复
百里封尘
贡士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卷)
语 文
一、现代文阅读(9分,第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这在咱们今天是很明确的。但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经”,统治阶级拿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当一些人看到国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做一首诗献给他们,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还有人由于个人遭受冤屈或不幸,也往往通过诗来发泄和申诉。应该说明,“献诗陈志”是要通过乐工的演唱来献给君上或同僚的,所以卿士“献诗”宗和“替献曲”或“睃贼”、“曚诵”并提。
在人民群众的生活里,诗歌也常用于表情达意,例如《诗经·邶风·新台》和《诗经·泰风·黄鸟》等,都是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而发的。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例如《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军华元被郑国人提了去,后来逃回来,人民讥笑这位败军之将,做了一个歌儿对他唱。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区别。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了给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级的耳中。
在外交宴会等场合,宾主各方往往通过“贼诗”来表达愿望和态度。“贼诗”时点出现成的诗篇,叫乐工们演唱,通过诗歌的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这就叫“贼诗言志”。这种“贼诗”往往不管原作本身的内容和意义,仅仅是把贼诗者的观点和愿望寄托在诗中某几句之上,来作比喻成暗示,所以是一种典型的断章取义。《左传·寰公二十六年》记晋侯为了卫国一个叛臣的缘故,把卫侯羁押起来,齐侯和郑伯到晋国去说情,郑国的子展就贼《诗经·郑风·将仲子》一诗。《将仲子》本来是一首爱情诗,这当中有“人之多言,亦可畏也”的话,是说女的爱着男的,又怕旁人说闲话;子展却借用来说,晋侯纵然有理由,但“人言可畏”,别人看来总是为一个叛臣。
诗三百篇到了孔子的时代 ,由于新声代替古乐,造成了诗与乐的分家,诗也就由乐歌逐渐变为纯粹的语文言文艺术 了,“赋诗”“献曲”也不大见到了。诗三百篇 在社会上的实际 用途缩小了,封建士大夫就逐渐把诗的意义 和封建教化的原则联系起来。比如公孙丑问,《伐檀》诗中,为什么君子不耕而食 ?孟子回答 道:“国群用了他,就得到安富尊荣;子弟信从他,就学会孝悌忠信。君子不劳而食,还有谁比他功劳更大呢?”封建统治阶级就是这样“以意逆志”,最后把诗尊为“经”。直到五四运动以后,这部伟大的诗集才冲开了各种乌烟瘴气,在思想和艺术 上放射出夺目的光辉。
(摘编自中华书局“知识丛书”金开诚《诗经》)
11楼
2014-01-26 21:34
回复
收起回复
百里封尘
贡士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中的作品原来是普通的诗歌 ,并没有深刻 的含意,但是封建统治阶级却把它尊为经典,用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B、 在春秋中叶以前,诗三百篇 曾经作为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成为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的一部分仪式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C、所“献诗陈志”,一种情况 是指卿士通过贡献诗歌,向国君或同僚陈述自己的心意,以达到 俊美 或者讽谏的目的。
D、在古籍记载中,卿士“献诗”经常和“瞽献曲”“蒙诵”等一志出现 ,是因为猛士做诗以后,总是通过乐工的演唱来呈献。
2、下列 理解 和分析 ,不符合原文意思 的一项是
A、宋国人民讥笑败军之将华元的诗歌,也是有来作为表情达意的工具,所以从性质上来说,跟卿士的“献诗陈志”没有什么不同。
B、古人在“赋诗言志”时所文言文的志,往往不为原诗所具有,而是赋诗者采用断章取义的办法,寄托在诗中某些句子之上的。
C、子展借用《诗经@郑风@将仲子》“人之多言,亦可畏”也一句话,他的意思 是叛臣的一面之词令人担心 ,请晋侯不要听信。
D、到了孔子时代 ,新音乐逐渐兴起,古乐逐渐的失传,由此造成诗与乐分家,《诗经》也就变成 纯粹的语言文学作品,而与音乐无关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 理解 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的政治 、外交和其他 社会生活 中《诗经》被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往往能怀到平常语文所无法 达到的效果 。
B、上古暑假 ,人民群众的作品如果 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就可能进主诗三百篇 中,不然则仍名是没有曲调的“徒歌”。
C、古人在“赋诗言志”时采用的都 是现成的诗篇,其含意大家都 清楚,所以能够通过 诗歌 的来回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
D、孟子解释《伐檀》说,君子使国君得到安富尊荣,使子弟学会 孝悌忠信,所以君子可以不劳而食。这就曲解了《诗经》的原意。
12楼
2014-01-26 21:35
回复(7)
收起回复
百里封尘
贡士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难度指试卷(题)的难易程度。一般用试卷(题)的得分率或答对率表示,所以难度事实上是容易度或通过率。其值在0~1之间,数值越大,说明试卷(题)越容易。
旁边的数字即是当年考生答卷情况的统计数据
本题0.474难度系数,大约就是100个人里面,不到一半人能够答对。
15楼
2014-01-26 21:37
回复(7)
收起回复
百里封尘
贡士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我还是做些说明吧,万一有同学看不清楚照片
高考这些题,做完了就没有多余的题了,非常珍贵,蕴含了原汁原味的命题专家逻辑思路
因此每个选项都值得推敲
你想啊,是一窝子专家被关到一个小黑屋里,闷一个月闷出来的题目,几个老头子就琢磨这一道大题,他能不上下求索弄得精致么?
据说出题人选好文段材料后,会挑选出文段中较难理解的句段,对在场的多位专家老师进行提问,让他们写下对此的理解,这些理解中有偏差的有错误的有逻辑混淆的,命题教授便拿他们的思路作为错误的干扰项,你说说坑不坑?
所以逻辑语文,得下功夫,动脑子。
21楼
2014-01-26 22:08
回复(15)
收起回复
百里封尘
贡士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2011年此题,诗经选项。
A、《诗经》中的作品原来是普通的诗歌 ,并没有深刻 的含意,但是封建统治阶级却把它尊为经典,用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语文选择题终极秘笈——
通读大意后开始砍题,立即根据命题选项定位原文句段!
A定位原文,咱就知道了命题专家提问那群小喽啰(这是做法的原理)
用的是这句话——
《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这在咱们今天是很明确的。但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经”,统治阶级拿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25楼
2014-01-26 22:13
回复
收起回复
2025-08-01 00:36:3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百里封尘
贡士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语文选择题秘笈二——
定位原句与选项,往往有分段分部对应关系。多为两处。
《诗经》中的作品原来是普通的诗歌 ,并没有深刻的含意 / 但是封建统治阶级却把它尊为经典,用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两处逻辑坑 见划分句子处
第一处,并没有深刻的含义。
此处是命题人正统思路
《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这在咱们今天是很明确的。
《诗经》中的作品原来是普通的诗歌 ,并没有深刻的含意 。
对应可分析得,选项认为不是经——不经典=没有深刻含义,此处犯下【以偏概全】的逻辑错误。命题人这样说:诗经中很多的普通诗是有深刻含义的,比如思念,战争,国家,恩情等等。具体也学过不少,什么昔我往矣……例子忘了 = =
辅助这样理解,没有深刻含义——全称判断,非常绝对化(自己感觉),而一般这样的问题看语境,都是相对而言才能做下结论,不一定所有的诗经都没深刻含义,也不一定所有的诗经都有深刻含义。
26楼
2014-01-26 22:24
回复(4)
收起回复
百里封尘
贡士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后来,在同学们研讨此题的时候,有人对后半句话提出了疑问。
但是封建统治阶级却把它尊为经典,用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但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经”,统治阶级拿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尊为经典——尊为“经” 这里似乎也不对
参考命题教授的思路,这里确有问题
“经”≠经典
经典——不普通的,经典的文献
抠抠字眼,依然发现,此处犯了【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
28楼
2014-01-26 22:32
回复(1)
收起回复
百里封尘
贡士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做题时,也许同学们初感一瞬间的【恍惚】——
A 但是封建统治阶级却把它尊为经典,用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但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经”,统治阶级拿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原文似乎并没有说 诗三百篇被谁尊为经
那么选项说被封建统治阶级尊为经典 是不是【无中生有】?
8过错误不在这里
遇到所谓对应严密,看起来好像无中生有,亦【不可妄下结论】
此时有多种可能,可以被统治阶级尊为经典,可以被别人尊为经典,往【下文】看,至最后一段可以【找到佐证】。
【封建统治阶级】就是这样“以意逆志”,最后把诗尊为“经”。直到五四运动以后,这部伟大的诗集才冲开了各种乌烟瘴气,在思想和艺术 上放射出夺目的光辉。
因此,命题人设的坑不在这里。勿要听信一些辅导资料的谬言。
30楼
2014-01-26 22:42
回复(2)
收起回复
百里封尘
贡士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心得秘笈篇】
不要主观认为当下句子没有出现(心里感觉似乎对)的词句一定是错的,在第一遍通读的理解过程和随后做题的过程中可以找相关佐证。
要知道命题教授的思路可是滴水不漏
语文不用提……随着我的分析贴展开你就会发现他们有多屌!
31楼
2014-01-26 22:46
回复
收起回复
百里封尘
贡士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心得秘笈篇】
对比原文定位和选项,尤其是关键词,命题人最喜欢在此处设坑,关键词稍微换一换,此时要小心【偷换概念】的风险
33楼
2014-01-26 22:48
回复
收起回复
百里封尘
贡士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心得秘笈篇】
对于比较确定的语气——也就是全称判断,要十分小心!
可以根据自己经验举反例
可以用这样的“句型”扪心自问
【如果有的……怎么样……】
【可能还有……】
可能还有些诗经篇目意义深刻……云云
34楼
2014-01-26 22:50
回复(1)
收起回复
2025-08-01 00:30:3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百里封尘
贡士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还有我们班的某逻辑帝在这里纠结……
第一题B项
B、 在春秋中叶以前,诗三百篇曾经作为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成为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的一部分仪式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原文】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
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在春秋中叶以前
逻辑明显不对呀这
对不上号的吧
有木有同学能够破解这个迷障?
命题教授的思路,那可是绝逼严谨,滴水不漏,此处仍有坑点!
坐等回答
来来来 互动一下
37楼
2014-01-26 23:03
回复(7)
收起回复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贴吧热议榜
1
武大终于回应,将彻查诬告女杨景媛
2571952
2
中国人在东京遭围殴,谁在挑事?
2509620
3
百万UP下场洗明末,阿姨发力了?
2089948
4
武大求职者因母校风评差被拒面
1983420
5
任天堂新发布会,吧友给你爆猛料
853554
6
诬告当前,硬刚就完事了
696125
7
南京照相馆爆火,牛鬼蛇神全冒头
509352
8
王婆说媒再遇奇葩:张口就要千万
452157
9
83贴吧西格玛男人评选第二轮投票
324588
10
崩铁sp三月立绘延期引玩家不满
233667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