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圣贤吧 关注:1,141贴子:32,434

回复:读《左氏春秋》点滴记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姓、氏】之由来
《隐公八年》:
无骇卒。羽父请谥与族。公问族于众仲。
众仲对曰:“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诸侯以字为谥,因以为族。官有世功,则有官族,邑亦如之。”公命以字为展氏。


20楼2013-10-14 23:00
收起回复

    《隐公十一年》:
    君子谓:“郑庄公于是乎有礼。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许无刑而伐之,服而舍之,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相时而动,无累后人,可谓知礼矣。”


    21楼2013-10-15 22:29
    回复
      2025-09-04 18:14:2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昭令德
      《桓公二年》:
      夏四月,取郜大鼎于宋。戊申,纳于大庙。非礼也。
      臧哀伯谏曰:“君人者将昭德塞违,以临照百官,犹惧或失之。故昭令德以示子孙:是以清庙茅屋,大路越席,大羹不致,粢食不凿,昭其俭也。衮、冕、黻、珽,带、裳、幅、舄,衡、紞、纮、綖,昭其度也。藻、率、鞞、革咅,鞶、厉、游、缨,昭其数也。火、龙、黼、黻,昭其文也。五色比象,昭其物也。锡、鸾、和、铃,昭其声也。三辰旗旗,昭其明也。
      夫德,俭而有度,登降有数。文物以纪之,声明以发之,以临照百官,百官于是乎戒惧,而不敢易纪律。今灭德立违,而置其赂器于大庙,以明示百官,百官象之,其又何诛焉?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官之失德,宠赂章也。郜鼎在庙,章孰甚焉?武王克商,迁九鼎于雒邑,义士犹或非之,而况将昭违乱之赂器于大庙,其若之何?”公不听。
      周内史闻之曰:“臧孙达其有后于鲁乎!君违不忘谏之以德。”


      22楼2013-10-16 18:32
      收起回复
        天子建国,诸侯立家
        《桓公二年》:
        初,晋穆侯之夫人姜氏以条之役生太子,命之曰仇。其弟以千亩之战生,命之曰成师。
        师服曰:“异哉,君之名子也!夫名以制义,义以出礼,礼以体政,政以正民。是以政成而民听,易则生乱。嘉耦曰妃,怨耦曰仇,古之命也。今君命大子曰仇,弟曰成师,始兆乱矣,兄其替乎?”惠之二十四年,晋始乱,故封桓叔于曲沃,靖侯之孙栾宾傅之。
        师服曰:“吾闻国家之立也,本大而末小,是以能固。故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今晋,甸侯也,而建国。本既弱矣,其能久乎?”


        23楼2013-10-16 18:36
        收起回复
          归妹之礼
          《桓公三年》:
          秋,公子翚如齐逆女。修先君之好,故曰“公子”。
          齐侯送姜氏于欢,非礼也。
          凡公女嫁于敌国,姊妹则上卿送之,以礼于先君;公子则下卿送之;于大国,虽公子亦上卿送之;于天子,则诸卿皆行,公不自送;于小国,则上大夫送之。


          24楼2013-10-16 18:41
          收起回复
            每日必看


            IP属地:安徽25楼2013-10-18 00:12
            收起回复
              此帖若能善始善终,楼主当加寿三年。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26楼2013-10-18 13:15
              收起回复
                【忠于民而信于神】 ,【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
                《桓公六年》:
                少师归,请追楚师,随侯将许之。季梁止之曰:“天方授楚,楚之蠃,其诱我也,君何急焉?臣闻小之能敌大也,小道大淫。所谓道,忠于民而信于神也。
                  上思利民,忠也;祝史正辞,信也。今民馁而君逞欲,祝史矫举以祭,臣不知其可也。”公曰:“吾牲牷肥腯,粢盛丰备,何则不信?”
                对曰:“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故奉牲以告曰‘博硕肥腯’,谓民力之普存也,谓其畜之硕大蕃滋也,谓其不疾瘯蠡也,谓其备腯咸有也。奉盛以告曰‘洁粢丰盛’,谓其三时不害而民和年丰也。奉酒醴以告曰‘嘉栗旨酒’,谓其上下皆有嘉德而无违心也。所谓馨香,无谗慝也。故务其三时,修其五教,亲其九族,以致其禋祀。于是乎民和而神降之福,故动则有成。今民各有心,而鬼神乏主,君虽独丰,其何福之有!君姑修政而亲兄弟之国,庶免于难。”随侯惧而修政,楚不敢伐。


                27楼2013-10-18 15:51
                收起回复
                  2025-09-04 18:08:2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以认真负责的精神品经读史加以推广,本身就是一种功德。孔子曰述而不作,何为作?子为何不作?有人好象慢慢懂鸟。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28楼2013-10-18 15:58
                  回复
                    起名的学问:【五宜】【六讳】
                    《桓公六年》:
                    九月丁卯,子同生,以大子生之礼举之,接以大牢,卜士负之,士妻食之。公与文姜、宗妇命之。
                      公问名于申繻。对曰:“名有五,有信,有义,有象,有假,有类。以名生为信,以德命为义,以类命为象,取于物为假,取于父为类。不以国,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隐疾,不以畜牲,不以器币。周人以讳事神,名,终将讳之。故以国则废名,以官则废职,以山川则废主,以畜牲则废祀,以器币则废礼。晋以僖侯废司徒,宋以武公废司空,先君献、武废二山,是以大物不可以命。”
                    公曰:“是其生也,与吾同物,命之曰同。”


                    29楼2013-10-18 16:22
                    收起回复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桓公十年》:
                      初,虞叔有玉,虞公求旃。弗献,既而悔之,曰:“周谚有之:‘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吾焉用此,其以贾害也?”乃献之。
                      又求其宝剑。叔曰:“是无厌也。无厌,将及我。”遂伐虞公,故虞公出奔共池。


                      31楼2013-10-19 17:20
                      收起回复
                        卜以决疑,不疑何卜
                        《桓公十一年》:
                        楚屈瑕将盟贰、轸。郧人军于蒲骚,将与随、绞、州、蓼伐楚师。莫敖患之。
                          斗廉曰:“郧人军其郊,必不诫,且日虞四邑之至也。君次于郊郢,以御四邑。我以锐师宵加于郧,郧有虞心而恃其城,莫有斗志。若败郧师,四邑必离。”
                        莫敖曰:“盍请济师于王?”对曰:“师克在和,不在众。商、周之不敌,君之所闻也。成军以出,又何济焉?”莫敖曰:“卜之?”对曰:“卜以决疑,不疑何卜?”遂败郧师于蒲骚,卒盟而还。


                        32楼2013-10-19 17:23
                        回复
                          《诗》云:‘君子屡盟,乱是用长。’
                          《桓公十二年》:
                          公欲平宋、郑。秋,公及宋公盟于句渎之丘。宋成未可知也,故又会于虚。
                            冬,又会于龟。宋公辞平,故与郑伯盟于武父。遂帅师而伐宋,战焉,宋无信也。
                            君子曰:“苟信不继,盟无益也。《诗》云:‘君子屡盟,乱是用长。’无信也。”


                          33楼2013-10-19 17:28
                          收起回复
                            楚子曰:“孤之罪也。”
                            《桓公十三年》:
                            十三年春,楚屈瑕伐罗,斗伯比送之。还,谓其御曰:“莫敖必败,举趾高,心不固矣。”遂见楚子曰:“必济师。”楚子辞焉。入告夫人邓曼。邓曼曰:“大夫其非众之谓,其谓君抚小民以信,训诸司以德,而威莫敖以刑也。
                              莫敖狃于蒲骚之役,将自用也,必小罗。君若不镇抚,其不设备乎?夫固谓君训众而好镇抚之,召诸司而劝之以令德,见莫敖而告诸天之不假易也。不然,夫岂不知楚师之尽行也?”楚子使赖人追之,不及。
                              莫敖使徇于师曰:“谏者有刑。”及鄢,乱次以济。遂无次,且不设备。及罗,罗与卢戎两军之。大败之。莫敖缢于荒谷,群帅囚于冶父以听刑。楚子曰:“孤之罪也。”皆免之。


                            34楼2013-10-21 15:23
                            收起回复
                              2025-09-04 18:02:2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文姜兄妹通奸,桓公丧命
                              《桓公十八年》:
                              十八年春,公将有行,遂与姜氏如齐。申繻曰:“女有家,男有室,无相渎也,谓之有礼。易此,必败。”
                                公会齐侯于泺,遂及文姜如齐。齐侯通焉。公谪之,以告。
                                夏四月丙子,享公。使公子彭生乘公,公薨于车。
                              鲁人告于齐曰:“寡君畏君之威,不敢宁居,来修旧好,礼成而不反,无所归咎,恶于诸侯。请以彭生除之。”齐人杀彭生。


                              35楼2013-10-21 16:22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