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圣贤吧 关注:1,141贴子:32,434

回复:读《左氏春秋》点滴记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忠,德之正也;信,德之固也;卑让,德之基也。”
“听言则对,诵言如醉”《诗》
《文公元年》
穆伯如齐,始聘焉,礼也。凡君即位,卿出并聘,践修旧好,要结外授,好事邻国,以卫社稷,忠信卑让之道也。忠,德之正也;信,德之固也;卑让,德之基也。
  肴之役,晋人既归秦帅,秦大夫及左右皆言于秦伯曰:“是败也,孟明之罪也,必杀之。”秦伯曰:“是孤之罪也。周芮良夫之诗曰;‘大风有隧,贪人败类,听言则对,诵言如醉,匪用其良,覆俾我悖。’是贪故也,孤之谓矣。孤实贪以祸夫子,夫子何罪?”复使为政。


106楼2013-11-19 18:11
收起回复
    狼瞫之勇,晋败秦师
    “君子如怒,乱庶遄沮”《诗》
    《文公二年》
    战于肴也,晋梁弘御戎,莱驹为右。战之明日,晋襄公缚秦囚,使莱驹以戈斩之。囚呼,莱驹失戈,狼瞫取戈以斩囚,禽之以从公乘,遂以为右。箕之役,先轸黜之而立续简伯。狼瞫怒。其友曰:“盍死之?”瞫曰:“吾未获死所。”
      其友曰:“吾与女为难。”瞫曰;“《周志》有之,‘勇则害上,不登于明堂。’死而不义,非勇也。共用之谓勇。吾以勇求右,无勇而黜,亦其所也。谓上不我知,黜而宜,乃知我矣。子姑待之。”及彭衙,既陈,以其属驰秦师,死焉。晋师从之,大败秦师。君子谓:“狼瞫于是乎君子。诗曰:‘君子如怒,乱庶遄沮。’又曰:‘王赫斯怒,爰整其旅。’怒不作乱而以从师,可谓君子矣。”
      秦伯犹用孟明。孟明增修国政,重施于民。赵成子言于诸大夫曰:“秦师又至,将必辟之,惧而增德,不可当也。诗曰:‘毋念尔祖,聿修厥德。’孟明念之矣,念德不怠,其可敌乎?”


    107楼2013-11-19 18:16
    回复
      2025-09-04 18:28:2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穆公为君:“举人之周,与人之壹”
      孟明之臣:‘夙夜匪解,以事一人’
      子桑之忠:‘诒阙孙谋,以燕翼子’
      《文公三年》
      秦伯伐晋,济河焚舟,取王官,及郊。晋人不出,遂自茅津济,封肴尸而还。
        遂霸西戎,用孟明也。君子是以知“秦穆公之为君也,举人之周也,与人之壹也;孟明之臣也,其不解也,能惧思也;子桑之忠也,其知人也,能举善也。《诗》曰:‘于以采蘩,于沼于沚,于以用之公侯之事’,秦穆有焉。‘夙夜匪解,以事一人’,孟明有焉。‘诒阙孙谋,以燕翼子’,子桑有焉。”


      109楼2013-11-20 16:33
      收起回复
        楚人灭江,秦伯降服
        秦人入鄀,楚灭六、蓼
        《文公四年》
        楚人灭江,秦伯为之降服、出次、不举、过数。大夫谏,公曰:“同盟灭,虽不能救,敢不矜乎!吾自惧也。”君子曰:“《诗》云:‘惟彼二国,其政不获,惟此四国,爰究爰度。’其秦穆之谓矣。”
        ......
        《文公五年》
        初,鄀叛楚即秦,又贰于楚。夏,秦人入鄀。
          六人叛楚即东夷。秋,楚成大心、仲归帅师灭六。
          冬,楚公子燮灭蓼,臧文仲闻六与蓼灭,曰:“皋陶庭坚不祀忽诸。德之不建,民之无援,哀哉!”


        110楼2013-11-20 16:40
        收起回复
          公赋《湛露》、《彤弓》,宁武子不辞、不答赋
          【子曰:“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文公四年》
          卫宁武子来聘,公与之宴,为赋《湛露》及《彤弓》。不辞,又不答赋。使行人私焉。对曰:“臣以为肄业及之也。昔诸侯朝正于王,王宴乐之,于是乎赋《湛露》,则天子当阳,诸侯用命也。诸侯敌王所忾而献其功,王于是乎赐之彤弓一,彤矢百,玈弓矢千,以觉报宴。今陪臣来继旧好,君辱贶之,其敢干大礼以自取戾。”


          111楼2013-11-20 16:46
          收起回复
            “沈渐刚克,高明柔克”;
            “天为刚德,犹不干时”
            阳处父壹之以刚,“其不没乎”
            《文公五年》
            晋阳处父聘于卫,反过宁,宁嬴从之,及温而还。
            其妻问之,嬴曰;“以刚。《商书》曰:‘沈渐刚克,高明柔克。’夫子壹之,其不没乎。天为刚德,犹不干时,况在人乎?且华而不实,怨之所聚也,犯而聚怨,不可以定身。余惧不获其利而离其难,是以去之。”


            112楼2013-11-20 17:09
            回复
              秦穆公卒,殉以活人
              “人之云亡,邦国殄瘁”《诗》
              《文公六年》
              秦伯任好卒。以子车氏之三子奄息、仲行、针虎为殉。皆秦之良也。国人哀之,为之赋《黄鸟》。君子曰:“秦穆之不为盟主也,宜哉。死而弃民。先王违世,犹诒之法,而况夺之善人乎!《诗》曰:‘人之云亡,邦国殄瘁。’无善人之谓。若之何夺之?”古之王者知命之不长,是以并建圣哲,树之风声,分之采物,著之话言,为之律度,陈之艺极,引之表仪,予之法制,告之训典,教之防利,委之常秩,道之礼则,使毋失其土宜,众隶赖之,而后即命。圣王同之。
                今纵无法以遗后嗣,而又收其良以死,难以在上矣。君子是以知秦之不复东征也。


              113楼2013-11-21 22:01
              回复
                赵宣子当政
                制事典,正法罪,辟狱刑,董逋逃,由质要,
                治旧污,本秩礼,续常职,出滞淹。“以为常法”
                《文公六年》
                六年春,晋搜于夷,舍二军。使狐射姑将中军,赵盾佐之。阳处父至自温,改搜于董,易中军。阳子,成季之属也,故党于赵氏,且谓赵盾能,曰:“使能,国之利也。”是以上之。宣子于是乎始为国政,制事典,正法罪。辟狱刑,董逋逃。由质要,治旧污,本秩礼,续常职,出滞淹。既成,以授大傅阳子与大师贾佗,使行诸晋国,以为常法。
                ......
                十一月丙寅,晋杀续简伯。贾季奔狄。宣子使臾骈送其帑。夷之搜,贾季戮臾骈,臾骈之人欲尽杀贾氏以报焉。臾骈曰:“不可。吾闻《前志》有之曰:‘敌惠敌怨,不在后嗣’,忠之道也。夫子礼于贾季,我以其宠报私怨,无乃不可乎?介人之宠,非勇也。损怨益仇,非知也。以私害公,非忠也。释此三者,何以事夫子?”尽具其帑,与其器用财贿,亲帅扞之,送致诸竟。


                114楼2013-11-21 22:07
                回复
                  2025-09-04 18:22:2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九功之德,六府三事
                  六府:水、火、金、木、土、【谷】,
                  三事:正德、利用、厚生
                  《文公七年》
                  晋郤缺言于赵宣子曰:“日卫不睦,故取其地,今已睦矣,可以归之。叛而不讨,何以示威?服而不柔,何以示怀?非威非怀,何以示德?无德,何以主盟?子为正卿,以主诸侯,而不务德,将若之何?《夏书》曰:‘戒之用休,董之用威,劝之以《九歌》,勿使坏。’九功之德皆可歌也,谓之九歌。六府、三事,谓之九功。水、火、金、木、土、谷,谓之六府。正德、利用、厚生,谓之三事。
                    义而行之,谓之德、礼。无礼不乐,所由叛也。若吾子之德莫可歌也,其谁来之?盍使睦者歌吾子乎?”宣子说之。


                  115楼2013-11-21 22:13
                  收起回复
                    为美人故, 穆伯携款私奔
                    《文公七年》
                    穆伯娶于莒,曰戴己,生文伯,其娣声己生惠叔。戴己卒,又聘于莒,莒人以声己辞,则为襄仲聘焉。
                      冬,徐伐莒。莒人来请盟。穆伯如莒莅盟,且为仲逆。及鄢陵。登城见之,美,自为娶之。仲请攻之,公将许之。叔仲惠伯谏曰:“臣闻之,兵作于内为乱,于外为寇,寇犹及人,乱自及也。今臣作乱而君不禁,以启寇仇,若之何?”公止之,惠伯成之。使仲舍之,公孙敖反之,复为兄弟如初。从之。
                    《文公八年》
                    秋,襄王崩。
                      ......
                    穆伯如周吊丧,不至,以币奔莒,从己氏焉。
                    《文公十一年》
                    襄仲聘于宋,且言司城荡意诸而复之,因贺楚师之不害也。


                    116楼2013-11-22 18:14
                    回复
                      长狄被获 ,鄋瞒遂亡
                      侨如、焚如、缘斯、简如,一个神秘的部落--【鄋瞒】
                      《文公十一年》
                      鄋瞒侵齐。遂伐我。公卜使叔孙得臣追之,吉。侯叔夏御庄叔,绵房甥为右,富父终甥驷乘。冬十月甲午,败狄于咸,获长狄侨如。富父终甥摏其喉以戈,杀之,埋其首于子驹之门,以命宣伯。
                        初,宋武公之世,鄋瞒伐宋,司徒皇父帅师御之,耏班御皇父充石,公子谷甥为右,司寇牛父驷乘,以败狄于长丘,获长狄缘斯,皇父之二子死焉。宋公于是以门赏耏班,使食其征,谓之耏门。晋之灭潞也,获侨如之弟焚如。
                        齐襄公之二年,鄋瞒伐齐,齐王子成父获其弟荣如,埋其首于周首之北门。卫人获其季简如,鄋瞒由是遂亡。


                      117楼2013-11-22 18:23
                      回复
                        西乞术聘鲁,国无陋矣
                        不有君子,其能国乎?
                        《文公十二年》
                        秦伯使西乞术来聘,且言将伐晋。襄仲辞玉曰:“君不忘先君之好,照临鲁国,镇抚其社稷,重之以大器,寡君敢辞玉。”对曰:“不腆敝器,不足辞也。”
                          主人三辞。宾客曰:“寡君愿徼福于周公、鲁公以事君,不腆先君之敝器,使下臣致诸执事以为瑞节,要结好命,所以藉寡君之命,结二国之好,是以敢致之。”
                          襄仲曰:“不有君子,其能国乎?国无陋矣。”厚贿之。


                        118楼2013-11-23 13:56
                        回复
                          邾文公知命,“命在养民”
                          “苟利于民,孤之利也”
                          《文公十三年》
                          邾文公卜迁于绎。史曰:“利于民而不利于君。”邾子曰:“苟利于民,孤之利也。天生民而树之君,以利之也。民既利矣,孤必与焉。”左右曰:“命可长也,君何弗为?”邾子曰:“命在养民。死之短长,时也。民苟利矣,迁也,吉莫如之!”遂迁于绎。
                            五月,邾文公卒。君子曰:“知命。”


                          119楼2013-11-23 13:58
                          回复
                            《诗》曰:“胡不相畏,不畏于天?”
                            周颂曰:‘畏天之威,于时保之。’
                            《文公十五年》
                            秋,齐人侵我西鄙,故季文子告于晋。
                              冬十一月,晋侯、宋公、卫侯、蔡侯、郑伯、许男、曹伯盟于扈,寻新城之盟,且谋伐齐也。齐人赂晋侯,故不克而还。于是有齐难,是以公不会。书曰:“诸侯盟于扈。”无能为故也。凡诸侯会,公不与,不书,讳君恶也。与而不书,后也。
                              齐人来归子叔姬,王故也。
                              齐侯侵我西鄙,谓诸侯不能也。遂伐曹,入其郛,讨其来朝也。季文子曰:“齐侯其不免乎。己则无礼,而讨于有礼者,曰:‘女何故行礼!’礼以顺天,天之道也,己则反天,而又以讨人,难以免矣。诗曰:‘胡不相畏,不畏于天?’君子之不虐幼贱,畏于天也。在周颂曰:‘畏天之威,于时保之。’不畏于天,将何能保?以乱取国,奉礼以守,犹惧不终,多行无礼,弗能在矣!”


                            120楼2013-11-23 14:03
                            回复
                              2025-09-04 18:16:2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晋楚争霸,小国难处
                              ‘畏首畏尾,身其余几。’
                              《文公十七年》
                              于是,晋侯不见郑伯,以为贰于楚也。
                                郑子家使执讯而与之书,以告赵宣子,曰:“寡君即位三年,召蔡侯而与之事君。九月,蔡侯入于敝邑以行。敝邑以侯宣多之难,寡君是以不得与蔡侯偕。
                                十一月,克灭侯宣多而随蔡侯以朝于执事。十二年六月,归生佐寡君之嫡夷,以请陈侯于楚而朝诸君。十四年七月,寡君又朝,以蒇陈事。十五年五月,陈侯自敝邑往朝于君。往年正月,烛之武往朝夷也。八月,寡君又往朝。以陈、蔡之密迩于楚而不敢贰焉,则敝邑之故也。虽敝邑之事君,何以不免?在位之中,一朝于襄,而再见于君。夷与孤之二三臣相及于绛,虽我小国,则蔑以过之矣。今大国曰:‘尔未逞吾志。’敝邑有亡,无以加焉。古人有言曰:‘畏首畏尾,身其余几。’又曰:‘鹿死不择音。’小国之事大国也,德,则其人也;不德,则其鹿也,铤而走险,急何能择?命之罔极,亦知亡矣。将悉敝赋以待于鯈,唯执事命之。
                                文公二年六月壬申,朝于齐。四年二月壬戌,为齐侵蔡,亦获成于楚。居大国之间而从于强令,岂其罪也。大国若弗图,无所逃命。”


                              121楼2013-11-23 14:1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