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的帖子是我一中午在网上溜达的“成果”。

上网本来想查点别的资料,没找到。无意中瞄到“破窗效应”的字样,这引发了我强烈的好奇心。破窗还能说明个什么效应?一查,哦,原来有墙倒众人推、法不责众的意思了。它涉及的是犯罪心理学的层面。还有一个“破窗效应”是应用于经济领域的,我看了看,其合理性有待证明,就没发到帖子上。关于“破窗效应”,我是有体会的。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我是单身。单身的职工大多是三、四个人一屋住在单位的宿舍楼上。于是,那楼上还余下很多空房间,是单位上了锁的。后来某一天我无意中上楼去,发现本来上锁的房间都住上了人,还是一个人一间房。“没听说单位最近分配住房”,我心想。在和别人聊天的过程中,知道原来是这样的:不知道是谁比较大胆,不想和别人住在一起,偷偷砸开了一间空屋的门锁,自己重新换了把锁,起先他是不敢进去住的,后来是偷偷进去住,再后来,发现没人管,便正大光明地住下来。大家看到别人可以这么做,纷纷效仿,一个人占一间屋子,慢慢的,有的人还占两、三间屋子。很快,单位宿舍楼就再没有空屋子了。几年后,我结婚,搬出了宿舍楼,便不知道单位是否采取什么清理措施的。
鸟笼逻辑让我想到一个朋友的事情。她是在图书馆上班的。有一天,图书馆因为进了新书,需要上架,当时人手不够,只好暂时停止开放。但不断从外面进来的新书,让图书室又不能关门。这时,便苦了我的朋友,一边干活儿,还得一边回答别人的问题。那些问题都是同一个:今天图书室能借书吗?她写了个牌子立在门口,进来的人明显少了,可依然有人不死心地进去问:“今天图书室可以借书吗?”她说她当时都快抓狂了。现在想来,这真是明明白白的鸟笼逻辑,惯性思维的力量。
看到帕金森定律便想起到南郭先生,所以也贴过来。知道领导无力,容易导致滥竽充数的现象,可没想到会导致那么严重的后果。“螃蟹效应”是对生活的一种警醒,内斗消耗实力,这才有家和万事兴的说法。隐忍一时,从当下看,会丧失些小的私人利益,可从长远来说,或许并没什么损失,反而会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