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眼识历史吧 关注:113贴子:1,827

回复:三国早逝的英才(骗粉求精)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袁绍也好招揽人才,但是袁绍招揽人才却与曹操有本质的不同。陈寿的《三国志》为曹操做传,最后有一段总结,这段总结陈寿表达了这么一个意思:第一点,战胜袁绍是曹操一生中最重要的成功;第二点,曹操为什么能够战胜袁绍呢?两个原因,第一是曹操精于谋略,第二是曹操善于用人。这是《三国志》的作者陈寿给曹操一生做的一个总结,可见用人之道对于曹操来说是多么地重要。其实所谓用人之道,无非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用什么人,第二个问题是怎么用。我们今天就讲用什么人,下一集我们讲怎么用。我们还是要来比较一下袁绍和曹操,在这两个问题上袁绍和曹操都是不一样的。
袁绍这个人也是懂得要成就一番事业必须会用人这个道理的,实际上袁绍从小就喜欢结交豪侠,他年轻的时候住在京城里面,仗着自己“四世三公”这样一个社会地位,成为京城有名的公子哥儿,然后整天在家里面大会宾客,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办沙龙,开Party,车水马龙,门庭若市。这个事情当时就引起了当局的注意,当时就有人对袁绍的叔叔说,你那个侄子不响应政府的号召,就是当时官方要袁绍出来做官,袁绍不出来,在家里面就会宾客。所以他们就对袁绍的叔叔说,你那个侄子“不应乎召而养死士”,不接受我们政府的招聘,自己在家里面养很多的门客,他想干什么?他叔叔就去找袁绍说,你这小子这样搞下去,我们袁家要灭门啊!袁绍这才有所收敛,这才到了大将军何进的麾下效力。
那么这个故事说明什么呢?说明当时大家都看出来袁绍在模仿谁呢?模仿战国时代的那些公子。我们知道战国时代有四大君子,齐国是孟尝君,魏国信陵君,赵国平原君,楚国春申君,四大公子就是这样的,在家里面养很多的门客,袁绍学习的就是这四大公子的做派,所以袁绍的这个做派我们可以称之为“哥儿做派”。但是袁绍学习这四大公子,他只学到了皮毛,没有学到精髓。
这个问题,曹操的谋士荀彧有一个说法,荀彧是这样说的:“绍凭世资,从容饰智,以收名誉,故士之寡能好问者多归之。”就是说袁绍凭借他“四世三公”的这样一个优势,一个家族的优势,结交了很多的人,做出一副折节下士、礼贤下士的样子,干什么呢?骗取一些名誉,因为袁绍结交这些人他有一个原则,就是只见名人,不是海内知名的人袁绍是不接待的。这是干什么呢?这是做秀,这是摆谱,他就等于向世人宣布,我袁大公子可不是什么人都能够随随便便见一见的,我只结交名人。袁绍他这样做的目的是装点门面,是抬高自己的声誉,并不是真心诚意地希望有人来帮助他,因为袁绍这个人是刚愎自用的,他不认为天底下还有比他更聪明的人,他用不着找很多人来帮助他,他只要让世人觉得他这便人才济济就可以了,这就是袁绍的做派。那么袁绍的做派,我们可以总结成这么十六个字,就是:做秀演戏、沽名钓誉、装点门面、自鸣得意。
事业的成与败、兴与衰,不外乎平时的用人,而用人者的出发点和境界却是不一样的。袁绍也同样是用人的,他也是敞开胸怀,接纳天下的英才,在官渡之战前袁绍手下也是谋臣如云、猛士如雨,但是他用人却只是做表面文章,用人只看名声。


IP属地:上海34楼2013-04-29 22:56
收起回复
    吧主再不加精,我可跟你急了


    35楼2013-04-29 22:58
    回复
      2025-10-11 23:24:0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谢谢俞姐


      IP属地:上海来自手机贴吧36楼2013-04-29 23:30
      回复


        40楼2013-05-01 21:39
        回复
          那个啥吧,别忘写点荀彧,我想听听另外对他的声音


          41楼2013-05-03 19:05
          收起回复
            楼主呀,你好久没更了……


            IP属地:江苏42楼2013-05-03 22:53
            回复
              实在抱歉,感觉很对不起大家,好几天没更了,这两天都在忙考试的事,祝愿大家都能考个好成绩吧,今天考完又跟同学去玩了,现在才回来。但是楼主保证绝对不会太监,就先更一点吧。


              IP属地:上海43楼2013-05-04 22:40
              收起回复

                曹操用人,用四个字就能总结:唯才是举。也就是说曹操他是实实在在地希望有很多的有才的人来帮助他,只要有才,我就任用你。
                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关系,德才关系,“德与才”的关系。这个问题也是我们历史上长期以来争论不休的一个问题,就是当一个人才他的德和才不能兼备的时候,哪个是熊掌、哪个是鱼?我们应该选哪个?传统的说法呢,首先我们要德才兼备,这个话没错,但是不能兼备呢?传统的做法是先德后才,但是曹操这个时候相反,他三次下达求贤令,公开提出一个口号,叫做“唯才是举”。“唯才是举”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当德和才一旦发生冲突和矛盾的时候,首先取的是才,而不是德。那么这个说法是很容易引起误解的,所以我们要略加说明,曹操为什么要提出“唯才是举”这样一个口号,而不沿用传统的德才兼备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当时是非常时期,而曹操又是在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的非常之人,就不能按常规的这种取才的办法来做。所以曹操有一个说法,他叫做“治平尚德行,有事赏功能”,这什么意思呢?天下太平的时候,我们可以把道德标准放在前面,慢慢地去寻找那些德才兼备的人,但是现在是一个有事的时候,是一个天下不安定的时候,是一个急需人才的时候,这个时候我们要奖赏的是功能,功就是功劳,能就是能力。
                怎么样体现曹操的唯才是举呢?
                只要有才,有点小毛病没关系。
                曹操当然也希望能有德才兼备的的人来效力,但是,他同样欢迎虽然有点瑕疵,但是确实有才的人。比如,曹洪贪财而吝啬,曹操却不计较,曹洪后来多次救了曹操性命,而我们主要要讲的郭嘉,酗酒。这在当时也是个道德问题,曹操却依然器重郭嘉。后来官渡之战时,决定战局的一个人——许攸,贪财。他曾多次贪污勒索,因此十分不受袁绍待见,多次为袁绍出谋划策均不被听从。而他失望之下投奔曹操,曹操却光着脚出迎,最终听取了许攸的意见,打败了袁绍。
                不论出身,论功用人。
                在东汉末年,士族几乎垄断了官场,当时的人们都是讲出身的,比如袁绍就是名门望族,也就是说一般的平民百姓几乎没有出仕做官的机会。而曹操却是来者不拒,五子良将中,乐进和于禁都是从底层士兵中论军功选拔出来的人才。于禁更成为了“青州兵”的统帅。
                招降纳叛,尽释前嫌 。
                所谓降就是投降曹操的人,所谓叛就是叛变曹操的人。那么这两种人曹操是怎么处理呢?招降纳叛、尽释前嫌。曹魏的五子良将中,张辽、徐晃、张郃都是从敌方阵营中投靠过来的,后来都成为了曹魏的肱骨之臣。而官渡之战曹操战胜袁绍后,发现了很多自己手下与袁绍私通的书信,有人劝曹操按书信追查,曹操却一把火将他们全烧了,不计前嫌。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就不难明白,袁绍与曹操的差距了。


                IP属地:上海44楼2013-05-04 22:43
                回复
                  2025-10-11 23:18:0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曹操在兖州,都招揽了哪些人才呢?先是有二荀,即荀彧荀攸叔侄俩,荀彧是叔叔,荀攸是侄子,但是荀攸的年龄反而比荀彧大,好复杂的关系。此二人皆有经天纬地之才。荀彧成为了曹操早期最重要的谋士,这是因为他为曹操搞好了各种后勤工作,让曹操能够毫无后顾之忧地出征。荀攸则成为了曹操的“谋主”,一生为曹操献十二奇策,智计所出必中。
                  曹操一见这俩人,高兴地不得了,就对荀彧说:“此吾之子房也!”意思就是说啊,如果我是一朵花的话,你荀彧就是为我孕育果实的地方,哎呀基情四射啊。荀彧是士人之后,书香门第,一听吓坏了,我可不搞基啊。于是又向曹操推荐了程昱。程昱也不搞基,就向曹操推荐了郭嘉。于是乎,三国时期基情四射、基动人心的两个重量级人物就这么彗星撞地球的见面了。
                  不过曹操对荀彧不跟他搞基耿耿于怀,后来送了他一个空食盒,意思是,你看我的子房居然是空的!荀彧羞惭不已于是自杀了。


                  IP属地:上海45楼2013-05-04 22:59
                  收起回复
                    言简意丰,妙趣横生,时有发人深思之语,博取各家之言,而常有新意。可贵。


                    IP属地:北京46楼2013-05-04 23:11
                    收起回复
                      如此精品 美日一顶~


                      IP属地:江苏来自手机贴吧47楼2013-05-04 23:23
                      收起回复


                        48楼2013-05-09 10:1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