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漫吧 关注:90,931贴子:1,712,536
  • 8回复贴,共1

【漫天遍地】——什么是你喜欢一本书/一部电影的最大理由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换言之,是什么因素让你喜欢上一本书或一部电影或一个场景……


1楼2012-12-10 19:56回复
    高中了依然很喜欢《何以》,也依然在《天空之城》的音乐响起时心中一动,甚至每每重读《浮生六记》都不禁泪落如豆。
    这段时间总在想,它们是为何如此动人?这些书,这些电影,这些音乐,是什么让它们有了这种力量——不论是第几次阅读、观看或聆听,又或者你是谁年岁如何,都有无尽的感慨与童话般的心动。


    3楼2012-12-10 20:16
    回复
      2025-08-10 18:51:5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朋友说,宫崎骏的作品无论看多少次都很精彩,因为那是关于梦想,关于爱,关于等待的故事。
      也许正是因为这样,这样的作品总这样纯净安宁,观看时感觉仿佛自己还是那个初初来到世界的赤子,只被光明和喜悦拥抱。
      但于我而言,所有令我心动的作品,都传递了这样一种感觉——珍惜。
      “珍惜应该是及时的诠释,及时地做事,及时地爱人,及时地感恩,及时地生活,及时地及时,珍惜永远和幸福,和知足在一起,而远离后悔和贪婪。 ”


      5楼2012-12-10 20:30
      回复
        但总觉得还有很多很多,大家来分享一下感受吧^ ^


        6楼2012-12-10 20:34
        回复
          也可以摘几句感动你的文字,放一首动人的音乐,一段视频,一张图片,让大家一起分享喜欢和心动^ ^


          7楼2012-12-10 20:38
          回复
            芸喜曰:“他日当与君卜筑于此,买绕屋菜园十亩,课仆妪,植瓜蔬,以供薪水。君画我绣,以为诗酒之需。布衣菜饭,可乐终生,不必作远游计也。”
            当初我便被她话中描绘的“布衣菜饭,可乐终生”的生活深深吸引——好一个聪慧放达的女子,好一段动人的爱情!
            而真正令我落泪的确是芸娘与三白与中年困境的至死不渝的爱,三白愿于天寒地冻时只着单衣四处乞讨,而芸娘深知赚钱不易而拒绝治疗,读到“当是时,孤灯一盏,举目无亲,两手空拳,寸心欲碎。绵绵此恨,曷其有极!”更是肝肠寸断,痛彻心扉,真真不忍再读。
            特摘一段林语堂先生的评论
            芸,我想,是中国文学上一个最可爱的女人。……她只是我们有时在朋友家中遇见的有风韵的丽人,因与其夫伉俪情笃令人尽绝倾慕之念,我们只觉得世上有这样的女人是一件可喜的事,只顾认她是朋友之妻,可以出入其家,可以不邀自来吃午饭,或者当她与她丈夫促膝畅谈书画文学腐乳卤瓜之时,你们打瞌睡,她可以来放一条毛毡把你的脚腿盖上。也许古今各代都有这种女人,不过在芸身上,我们似乎看见这样贤达的美德特别齐全,一生中不可多得。


            9楼2012-12-10 21:18
            收起回复
              “她一定愈来愈老,愈来愈佝偻愈卑微愈哀伤愈恨毒……”
              那是前些年,我每想起她的时候的感觉,而近几年我不再这样想了,我想的是:“她一定死了,不知道她是怎么死的?反正她一定是死了,临死的时候,她的表情是什么?她不再追究了吗?她至死不能闭眼吗?”
              我遇见她,约在十二年前。
              那时我偶然在香港开会,一个绝早的冬日清晨,我因会开完了,心情很好,沿街漫行,顺手买了一份英文的《南华日报》。把报展开,她的号陶悲痛扑面而来,我被这张脸吓呆了,一时僵立路旁,觉得自己像一个急需什么法师来为我收惊的孩子。
              那样悲惨凄苦无所告诉一张老肚,枯发蓬飞,两手扒心,五官扭曲如大地震之馀的崩瘫变形,她放声的哭号破纸而出,把一条因绝早而尚未醒透的大街哭得痉孪起来。
              她是谁?她碰到什么事,因何如此大恸?多年来中文系的教育有意无意之间无我同意了“温柔敦厚”,让我相信怨而不怒哀而不伤是比较好的境界,然而这老妇的一张脸却不是悠扬的钟声或和鸣的弦柱,她是捣烂铜钟摔碎古琴的一声绝响,是观之令人恻肺闻之使人伤肝的大号啕,如乐器中的筚篥,尖拔逼人,无可问无可告,只这样直声一叫,便把天地鬼神都惊起。
              那报上写是故事是这样的:香港有个“索债会”,是一些在中日战争中的受害人发起的,年年向日本提出无助的要求,请他们补偿自己的损失。
              那妇人是一个小贩,卖肉粽,在旺角火车站,战争时期她死了儿子,年年,她悲啼着要求还债。
              我站在路边,一字一字读那对我而言艰涩难苦的语言,以及语言文字背后更为艰涩难苦的讯息。我来自学院,这样的事件如果送到研究所去,便是史学研究所的一篇硕士或博士论文,题目我也知道,叫《中日战后东亚地区受害人民之仇日心态》。而且,为了客观,撰写论文的人很快会发表另外一篇,题目是《战后亚洲人民亲日心态之研究》,而一篇篇论文加起来,叠成厚厚的一本著作,那题目我料得到,叫《战后亚洲人民与日本关系之研究》。
              学者有时有其大慈悲,却也每每因冷静而近乎残酷啊!此刻记者或因摄得这张杰作而蒙编辑嘉许,研究院中的院士正请助手剪辑资料归档,而谁肯陪伴那妇人一哭?谁去赔偿那妇人的儿子?谁去使天下后世历史不要再重演,不要再让另一个垂暮的妇人扒心扒肝的哭她死于战争的儿子?
              我不能,我只能流泪走开。从此避免去旺角,必须去的时候,绝不走近火车站,而且低头回目,避免看到任何小贩,我怕碰到那老妇人。我可以面对历史课本上记载抗战史的累累伤亡数字,却不能面对一个死者的母亲,一个活生生的垂老无子的母亲。
              仅仅是报摊上的一照面,她却恒在我心中,而且,像真的人一般,一日日衰老萎缩,后来的她不知怎么样了?其实她是没有“后来”的,索债会注定是索不到债的,所欠太多,让京都奈良的所有古寺诵经百年,让所有的松下、铃木、丰田等等财团尽输其财,也无法补偿一妇人的儿子啊!世间女子就算坏到身坠阿鼻地狱如唐人变文中的青提夫人,听到儿子目莲来了,也不免含泪叫一声:“我的一寸肠娇子啊!”
              世上的大债务,无论是大恩大仇都是报不成的啊!那在旺角卖粽的老妇人最后是否收泪吞声而终呢?裕仁天皇是还不起你的儿子的!所以他只能在御花园里徘徊,在红蕊翠叶间沉思,而终于成了一个昆虫专家,荒谬啊!几千万中国人死者化为血海骨岳,上亿的中国生者哭成泪人盐柱,只为了一个名字,而那个名字如今优雅的活着,和昆虫联在一起。天皇啊,不要研究虫豸好吗?研究研究在你眼里比虫更不起眼的债主们吧!
              世上的事,果真能索能赔也就好了,然而不能啊!一生不能,累世也不能啊!那老妇终于被悲痛开释而去了吗?或是她仍在叨叨念念她失去的儿子呢?


              14楼2012-12-10 22:18
              收起回复
                


                19楼2012-12-10 23:09
                回复
                  2025-08-10 18:45:5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终于啃完了《作为表象和意志的世界》,大叔果然还是比较感性
                  大叔说意志是人类最内在的本质,世界却是作为显现出来的意志而存在。意志因座位原始力量而成为了“一种盲目的,不可阻挡的强烈欲望”。因此,也导致了大叔的悲观主义
                  还是要感慨大叔的语言功力之强(文学性依然无比强啊!!),思想之独特深刻,文字之简洁,不愧是尼采的好基友(?)哇!!
                  所以文中深刻的思想也是吸引读者的要素,不过好难读好难读好难读ORZ


                  28楼2012-12-13 19:1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