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格吧 关注:11,412贴子:54,422

回复:【荣格原著】《人及其表象》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A Jesse-Tree


103楼2007-06-18 18:10
回复
    正是人们内心的这种冲突矛盾使得早期的基督教徒期待并渴望这个世界早日灭亡;正是这种冲突矛盾使得佛教徒弃绝人世间的七情六欲、抱负渴望。如果这些基本的解脱办法不与奇妙的精神和心灵的观念及实践活动相联(这些观念和实践活动构成了基督教和佛教的体躯),如果它们不在某种程度上更改对于这个世界的彻底的否定,那么这种解决办法无疑是自杀性的。
    我着重强调这一点是因为,在我们所时代,无以数计的人丧失了对于所有宗教的信仰。这样的人不再能够理解他们的宗教了。在没有宗教信仰的情况下,如果生活中的一切都顺心如意,那么人们就不会注意已丧失的宗教信仰的价值。然而,一旦苦难向人们迎面袭来,情况就会完全相反。苦难降临时,人们便开始寻觅出路,思考生命的意义,并对生存的困惑和痛苦的经历开始进行反思。


    107楼2007-06-20 17:55
    回复
      2025-10-23 17:24:0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有深刻意味的是,(依据我的经验)向心理医生登门求助得更多的是犹太教徒和新教徒,而不是天主教徒。由于天主教会依旧感到应该负起关心灵魂安宁的责任,我们可以预料到这种现象的发生。然而,在这个科学时代里,人们更倾向于向精神病医生询问那些曾经隶属于神学家领域的问题。人们感到,假如他们对于有意义的生命之道抱有一种积极的信念,或者信仰上帝、相信永恒,那么他的生活就会大不一样。临近死神的幽灵常常为这类思想提供一种强大的刺激。从远古时代起,人们就有了关于神灵(一个或者数个)及来世的观念。只是到了现代,人们才认为,没有这类观念,他们也能生活。
      由于我们不能运用天体望远镜观测到上帝在苍穹中的御座,或者(确信无疑地)肯定,敬爱的父亲、母亲仍然大概具有一种或实或虚的肉体形态,因此人们认为,这样的观念“并不真实”。不过,我却宁愿说这些观念并不十分“真实”,理由是,从史前时代起,它们就是与人类生活结伴同行的观念,而且只要它们被唤醒,它们至今依然会打破意识的防线,进入意识之中。
      现代人可能会声言不需要这些观念,而且会以这种方式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即不存在任何证明这些观念真实存在的科学实证,亦或,他甚至会为丧失自己的坚定信念而感到懊悔不已。不过,既然我们是在同隐而不见的 、不可知晓的事物打交道(因为上帝超越于人类的理解能力之外,而且我们没有任何方法证明永恒),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去劳神,关心实证呢?凭借理智,我们甚至无法弄清楚在食品里我们为什么需要盐,但我们仍然因为使用盐而获益。我们可以论证说,盐的使用仅仅是一种口味的错觉,或者是一种迷信;可是它依然为我们的健康成长作出贡献。那么,为什么我们要剥夺自身的生活观念,何况这些观念在生命的危机期帮助人度过难关并赋予我们的存在一种意义呢?


      108楼2007-06-21 15:49
      回复
        此外,我们怎么知道这些观念是不真实的呢?如果我直接了当地说这些观念也许只是虚幻的观念,很多人将会随声附和。他们没有能认识到,这种否定与宗教信仰的肯定同样不可能“证验”。我们完全自由,可以随心所欲地选择任何一种观点;但无论是那种选择都将是一种人为的选择。
        然而,我们哺育不能证验的思想有着一种强烈的经验主义意义上的道理,这就是:我们知道这类思想有益于人类。人类确实需要一些普遍的思想和信念,这些思想和信念将赋予他的生活一种意义,并使他能够在宇宙之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当他坚信受苦受难是有意义的时候,他就能够忍受最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而当他深陷于不幸,不得不承认自己只是在一个“白痴讲述的神话传说”里扮演角色时,他就会被不幸压垮。
        宗教象征的作用是,为人的生命赋予一种意义。普韦布洛印第安人相信,他们是太阳父亲的儿子,这种信念使他们获得了一种生命观和一种目标,这种目标远远超越他们有限的生命存在。它为他们展现人格提供广阔的空间,许诺给他们一种完人的圆满生活。印第安人的处境远远比我们自身文明社会中人的处境更令人满意。文明社会中的人知道,自己仅仅是(并将继续是)没有内在生命意义的失败者。
        一种关于自身存在的更为博大的意义感,是使人超越于纯粹的索取和消费之上的意义感。假如人缺乏这种感觉,他就会感到怅然若失,感到生活不堪忍受。如果圣·保罗不是坚信自己是浪迹四方的、上帝计划的实施者,他肯定不会成为圣·保罗其人的。他的真正的有意义的生命蕴含在他内心的坚定信念之中:他是上帝的使者。人可以责难他说,他患有夸大妄想症,但是这种观点在历史的证验和后世人的判断面前显得苍白无力。控制着他心灵的神话使他成为一个伟大的人,远非纯粹的匠人所能比拟。


        109楼2007-06-21 16:24
        回复
          学院派的心理学家完全有权利把情感现象或是无意识的概念(或者两者)排除在他的考虑之外。但是,它们依然是事实,依然是医学心理学家起码应该给予足够注意的事实;因为情感的冲突和无意识的介入是他的科学典型特征。只要他为病人治病,无论他是否能够用理性的术语对于种种非理性现象加以系统阐述,他都不可避免要面对这些无法否认的事实。因此,很自然,当心理学不再是科学家在实验室里所进行的冷静的学科探索,一变而为真实生命探险中的一个积极组成部分时,那些缺乏医学心理学家经验的人便感到很难理解发生的一切。射击场上的打靶实践远不是战场上的实战;而医生却必须与在真正的战争中受害的人打交道。尽管他不能用科学的概念来体现心灵的现实,但他仍然应该悉心关注心灵的现实。这就是为什么没有任何教科书能够将心理学传授于人的原因;人只能通过实际经验来学习心理学。
          当我们仔细审视某些世人皆知的象征时,我们便能够清楚地看到这一点:
          譬如,基督教中的十字,是一个意味深长的象征,它表现无数的特征、观念和情感;但在名单上划在名字后面的十字只表示叫那个名字的人已经谢世。在印度宗教里,阳性生殖器的作用宛如一个包罗万象的象征。但是,如果街头的小淘气把一阳性生殖器画在墙上,那仅仅只表现他对自己的阴茎的兴趣。在进入成年之后的很长时期内,由于童年和青年的幻想常常继续出现,因此,在很多梦里出现的幻想毫无疑问是性的幻想,将这些性的幻想理解成为其他的东西是荒谬可笑的。然而,当共济会会员谈论修道士和修女互相翻压对方,或者当电学家谈论阳性插头和阴性插座时,设想他正沉浸于充满炽烈情欲的青年人的幻想之中是滑稽可笑的。他只不过是在用有声有色的描述性名称来谈论他的材料内容。当颇有教养的印度教教徒向你谈论林伽(Lingam-在印度神话中代表湿婆大神的阳性生殖器)时,你将会听到我们西方人永远不会与阳性生殖器联系在一起的种种事情。林伽自然并不是一淫秽色情的引喻;十字架也不仅仅只是死亡的标志。它们的意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展示这类意象的做梦人的成熟心理。
          梦与象征的释义需要聪明才智,人不能把它变为一种机械的体系,然后塞进毫无想象力的头脑之中。梦与象征的释义既需要日渐增多的关于做梦人的个性的知识,也需要释梦者的日渐增长的自我意识。在这一领域里,没有任何阅历丰富的工作人员会否认,经验的法则是有助于工作的,不过,人们必须慎重、聪慧地运用这些法则。人可以遵循所有正确的法则,但只要他忽略了一个较为聪慧的人不会忽略的、看来似乎无关紧要的细节,他就会陷入困境,得出最为惊人的荒谬结论。由于缺乏直观能力或缺乏情感,一个智力极为发达的人甚至也会误入歧途。
          当我们试图理解象征之际,我们面对的不仅仅只是象征本身,而且我们面对的还有生产象征的整个人。这其中包括对于他的文化背景的研究,包括对在生命过程中个体填补其自身教育中的诸多空白的研究。我曾为自己定下了一条规矩:将每一个案都看作为我对其甚至还不知ABC的全新的问题。当人论述表层的问题时,常规性的解答可能既有实际意义又有用途,但当人接触到一些关键问题,生命本身就会取而代之,而且甚至就连最杰出的理论论题也都变成了苍白无力的词语。


          111楼2007-06-23 16:50
          回复
            对于我们的理解来说,想象和直觉是不可或缺的。虽然通常流行的观点认为,它们主要对于诗人和艺术家有价值(在“明智”的事件中,人不应该相信它们的作用),但是,在一切更高级的科学中,它们同样是至关重要的。在这里,想象和直觉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们完善“理性的”智慧,完善它对于具体问题的运用方式。甚至就连物理学--这门一切实用科学中最严密的科学,也在一种令人吃惊的程度上依赖于直觉(尽管有可能事后论证种种逻辑程序,这些逻辑程序可以使人得出如同直觉得出的同样的结论)。
            在象征的释义中,直觉几乎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它常常能够保证,象征的意义可以立即被做梦的人理解。不过,这类幸运的预感一方面可能从主观意义上令人相信,另一方面,它又可能相当危险。这种预感很容易使人产生一种虚假的安全感。例如,它会诱使释义者和做梦者继续处在一种宜人的、相对和睦的关系之中,最后以一种共享的梦告终。如果人满足于通过“预感”来理解象征的模糊的幸运感,那么他就会丧失真正的科学知识以及心理理解力的坚实基础。只有当人把诸直觉还原为有关事实的准确知识以及种种逻辑联系时,他才能去认识事实,解释事实。
            一位诚实的研究者将会承认,他不可能始终这么做,不过,若不能将此牢记在心,则不是一种诚实的表现。即令是科学家,他也依旧是人。因此,他象其他人一样痛恨那些他不能解释的事物是很自然的。一种普遍的错觉是,相信我们今天所知道的一切就是我们能够知道的一切。没有什么东西比科学的理论更脆弱了。科学理论是用于解释种种事实的经验主义意义上的尝试,它并不是永恒不变的真理本身。


            (人的灵魂·完)


            112楼2007-06-23 17:18
            回复
              岩间圣母


              113楼2007-06-24 17:45
              回复
                八.象征的功能

                当医学心理学家对于象征感兴趣时,他主要关注的是“自然的”象征,这种象征与“文化的”象征迥然不同。“自然的”象征起源于心灵的无意识内容,因此,它们代表着基本原始意象的无以数计的变化形态。在很多种情况下,人们皆可以回溯寻觅到它们的远古之根--我们在最为古老的记载中,在原始社会中发现的观念和意象。另一方面,文化象征则是人们用来表现“永恒真理”的象征,至今人们在为数众多的宗教中依然还在使用这种象征。这种象征经历过很多次转换变形,经历过程度不同的意识发展演化的漫长过程,并由此而成为文明社会悦纳的集体意象。
                然而,这类文化象征依然保持着其本源的神秘性或曰“魔力”。人们认识到,在一些个体的内心中,这些象征能够唤起一种深刻的情绪反应,而且这种心灵负荷使得它们几乎是以种种偏见的形式发生作用。它们是心理学家必须加以认真考虑的一种因素;从理性的角度上看,这些象征仿佛是荒诞不经的,与现实生活毫不相关,但因此而对它们敷衍了事则是愚不可及的。这些象征是我们心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人类社会的有生力量;消灭这些象征必将给人类带来严重的损失。无论这些象征在哪儿受到抑制,或者遭到忽视,它们的特定的能量都会消逝遁入无意识之中,带来无法解释的后果。以这种方式仿佛消逝隐遁的心灵能量事实上在无意识中发生着作用,复活并强化其中最主要的东西--心理倾向,也许是那些迄今没有机会表现自身的心理倾向,也许起码是那些在我们的意识之中至今未经允许留驻的心理倾向。
                这类心理倾向构成了无时无刻不存在着的、具有潜在毁灭性力量的、我们意识心理的“阴影”。甚至在一些情境中能够产生有益影响的心理倾向,当受到压抑时,也会转化成为恶魔般的力量。很容易理解,这就是为什么抱有良好愿望的人害怕无意识,并且对于心理也感到恐惧的原因。


                114楼2007-06-24 20:18
                回复
                  2025-10-23 17:18:0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来了,前几天打雷,把俺的moden击坏,所以也没有上网。
                  谢谢各位的关注,我很欣慰,也希望各位能够藉此了解一下分析心理学,再次感谢!
                  今日可以告知各位,所有的资料将全部上传,敬请朋友们注意


                  119楼2007-06-28 16:41
                  回复
                    我们的时代已经表明,地狱之门被打开意味着什么。没有人可以用我们这个世纪第一个十年田园诗般的无害形式想象其神秘性的事件发生了,他们把我们的世界搅得天翻地覆。从此之后,世人便处于一种精神分裂状态。不仅文明的德国释放其骇人的原始蛮力,而且苏联也被同样的东西所操纵控制,非洲战火此起彼伏,难怪西方世界感到忧心忡忡。
                    现代人并没有弄明白他的“理性主义”(那业已破坏他对于神秘的象征和观念的反应能力的理性主义)在多大程度上把自己交给了心灵的“地狱”。他使自身摆脱了迷信的束缚(或者说如他所相信的那样),但在摆脱迷信的过程中,他却在一种极为危险惊人的程度上丧失了他的种种精神价值。他的道德和精神传统解体了,而现在他正在为全世界范围的混乱、分裂之中的这种解体付出代价。
                    当原始社会的精神价值受到现代文明的冲击时,人类学家常常去描绘原始社会所发生的变化。它的人民丧失了生活的意义,社会机构解体,他们自身变得腐化堕落。此时此刻,


                    120楼2007-06-28 16:50
                    回复
                      我们正处在与之相同的境遇之中。然而,我们始终没有真正理解我们失去了什么,因为不幸的是,我们的精神领袖们更感兴趣的,并不是去理解诸象征所代表的神话,而是去保护他们的组织机构。在我看来,信仰并不排斥思想(思想是人的最有力武器),但遗憾的是,为数众多的笃信者却仿佛非常害怕科学(除此之外,还有心理学),以至于他们对始终操纵着人们命运的神秘心灵能量视而不见。我们将万物的神话和神秘性都剥夺掉了;从此不再有任何神圣的东西。
                      在较早的时代,当种种本能的观念从人的内心深处涌现出来时,人的意识心理能够自然而然地把它们统一整合入一个内聚的心灵模式。但是,“文明化的”人已不再具有这种本领。他的“发达的”意识业已剥夺了自身的本领――那种能够同化吸收本能和无意识的辅助性贡献的本领。这类同化吸收和统一整合的器官,是神秘的象征,世人公认的神圣象征。
                      譬如,现在,我们谈论“物质”。我们描述它的物质属性,我们在实验室里进行试验,用


                      121楼2007-06-28 16:52
                      回复
                        概念。
                        随着对科学理解能力的增强,我们的世界变得日趋非人化了。人类感到自己宇宙之中被隔离,因为他已不再融身于大自然之中,他丧失了自己与自然现象在情感上的“无意识一体感”。这些自然现象的象征性意蕴日渐殆尽。雷霆已不再是发怒的神明的声音,闪电也不复是神复仇用的投掷武器。河水之中不再蕴含精灵,树木不再是人的生命本原,蛇不再是智慧的体现、山洞不再是巨怪的巢穴。岩石、植物、动物不再向人类说话,人类也不再相信它们能够听到而向它们诉说,人类同大自然情同手足的联系已不复存在,而且随着这种联系的丧失,这种象征性联系所提供的强烈的情感能量业已消遁。
                        我们的梦的种种象征性补偿了这种巨大的损失。它们培植我们的本原人性――它的种种本能及其独特的思维方式。然而,遗憾的是,它们用大自然的语言表述其内容,我们对于这种语言感到陌生怪异,感到无法理解。因此,我们面临的任务是,把这种语言转换为当代语言的理性言语和概念,把它从其原始


                        123楼2007-06-28 16:56
                        回复
                          的囹圄中解放出来――尤其是将其从它所描绘的与万物一同的神秘参与中解放出来。在今天,当我们谈论幽灵和其他神秘的生灵时,我们已经不再去构想它们的形象。这类曾经满蕴意象伟力的词汇中的威力和光辉已不复存在。我们已不再相信魔法;禁忌和与之相似的禁规所剩无几,我们的世界仿佛已不再受一切“迷信的”神秘生灵的袭扰影响,象是“魔法巫士、捣蛋精灵”,更不用说那些栖居于原始森林的狼人、吸血鬼、野生灵魂等诸如此类的所有其他的古怪生灵了。
                          从更为准确的意义上说,在我们世界的表层上,仿佛所有的迷信以及非理性因素已被清除干净。然而,真正的人类内心世界(不是我们关于这个世界的圆满的虚构)是否已经摆脱了原始的蛮力,则是另外一个问题。对于为数众多的人来说,数目十三难道不仍然是禁忌吗?难道不是有很多的人依然受到非理性的偏见、投射、以及童年幻想的操纵控制吗?一幅真实的人类心灵的画面揭示出:很多诸如此类的原始特征和原始遗存物依然发生着作用,好象在过去的五百年间什么事


                          124楼2007-06-28 16:58
                          回复
                            也没有发生过一样。
                            懂得这一点是关键。事实上,现代人是一种诸特性的稀奇古怪的混合物,这些特征是在他漫长的心理演化发展过程中习得来的。这种混合物是我们不得不与之打交道的人及其象征,我们必须小心翼翼地去详尽研究他的诸精神产品。在他的内心里,怀疑主义和科学信念与古老的偏见、陈腐的思维及情感习惯方式,顽固不化的伪释、狂妄自大的无知同时并存。
                            这便是我们心理学家所要研究的生产象征的现代人。为了解释象征及其意义,人们必须了解它们的表征是否与纯粹的个人经历相关,或者它们是否是梦为其自身的目的而从总体意识知识的智囊中挑选出来的表征。
                            譬如,以其中出现数字十三的梦为例。问题在于,做梦人本人是否习惯于相信这一数字具有不吉利的特性,亦或,梦仅仅只是向那些依旧深陷于这类迷信之中的人们暗示这种特性。为这种梦释义,前后两种情况的答案大相径庭。在前一种情况下,你必须慎重考虑这一事实,即:做梦的人依然还处在不吉利


                            125楼2007-06-28 16:59
                            回复
                              2025-10-23 17:12:0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的数字十三的魔力的控制之下,因此,当他呆在旅馆的十三号房间里,或者坐在有十三个人的桌旁时,他就会感到极不舒服。在后一种情况下,数字十三可能只不过意味着一种失礼的、或曰辱骂性的言语。“迷信的”做梦人依然感受到数字十三的“魔力”;而比较“理智的”做梦者则将数字十三的情绪意蕴剥蚀得一干二净。
                              这一论据具体地表明了诸原型在实际经历中的表现方式:它们同时既是意象,又是情感。只有当这两种特征同时表现出来时,人才能够说表现者是原型。当仅仅只有意象出现时,那么它不过只是几乎没有意义的言语图画。但是当负载着情感,意象获得神秘力量(或曰心灵能量)时,它就相当于某种重要意义必将从中流溢而出的原型。
                              我知道,把握这种观念并非易事,因为我所试图用语言描述的事物的本质不可能用精确的概念加以描述。但是,既然那么多人偏向于把原型看作是一部分、看作宛若机械系统的组成部分,靠死记硬背可以掌握的部分,因此,完全有必要强调指出,原型不仅仅只


                              126楼2007-06-28 17:0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