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在世界经济和政治变革加速的同时,科学领域“一夜风声凝固”的局面已有改观,分子生物学和现代物理学等现代科学的发展,进一步证明了马克思主义批判机械论思想的正确性。老三论(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和新三论(协同论、突变论、耗散结构论)都给简单化的因果决定论以致命的打击。
进步不再是单纯因果性的产物。单纯从经济因素或社会因素寻找进步的标准,犹似“黄叶无风自落,秋云不雨长阴”,这也反映了对发展进步问题的幼稚认识。
七十年代后期,形成了把发展进步问题同满足人的“七情六欲”或充分发挥人力资源问题结合起来的“新发展”学派。
联合国、国际劳工局和世界银行组织过一系列的讨论,研究发展与满足人的基本需要之间的关系。
利斯克1977年发表《传统发展战略与满足基本需要:对目标与手段的修正》认为:满足人的基本需要,是同传统的发展战略根本不同的新发展战略的基础。
把进步定义为满足人的基本需要和发挥人的才能,把不发达定义为人的基本需要得不到满足和人力资源得不到利用,是这种发展进步观的“灯火阑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