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层面上,中国漫长的海岸线彼岸,缺乏对称的文明可供交流。海洋文化虽然不是中国的“主流”文化,但自古及今,中国也有一些出彩的航海纪录。春秋战国以降,瓯、越、齐等滨海地区,“为逐渔盐商贾之利”发展了海洋文化;隋唐以降,有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明代更有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但这一切并未改变“中国重陆轻海的格局,中国人的海洋事业,从未获得大规模展开的动力”。再说殷人,夺海东渡之前,他们已熟练掌握制造和驾驭舟楫的能力,他们“投奔怒海”的行动,虽惊心动魄,但并未改变整个大中国的文化走向,他们不能,之后的郑和也不能。“投奔怒海”的淇河边殷人所能改变的,是他们个体的命运以及所奔赴的陌生土地的命运,淇河边的殷人,出逃的方向,是和淇河最终奔赴的方向一致的,那就是,向东向东,奔向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