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吧 关注:1,626,376贴子:87,720,119

回复:惊天秘密----玛雅人实际是华夏移民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当然,这谁也没见过,只是学术研究!
不同见解,谁都可以喷!呵呵


38楼2012-09-09 19:02
回复
    印第安人和华人有许多相似之处,智利等地的印第安人称小孩子为“娃娃”,墨西哥印第安人称“你、我、他”为“宁、内、依”,称“河流”为“河”,哥伦比亚印第安人把船称为“赛舨”(chamban),而中国至今仍将一种轻巧的木质小船称为舢板。而阿拉斯加的因纽特那留着垂髻的男孩,与华北小儿毫无不同。


    39楼2012-09-09 19:05
    回复
      2025-11-11 13:08:0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至于在美洲的古物中发现中国文字则早已见惯不惊了。古代美洲留下的石刻书法,与中国的甲骨文及金文极为相近,有些字的写法简直与中国甲骨文一模一样。难怪北达科他州有关机构根据这些“书写的岩石”,曾向世界宣告:“中国人曾一度访问过北达科他。”
      


      40楼2012-09-09 19:06
      回复
        更令人惊奇的是:奥尔梅克遗址拉文塔的祭祀中心的地下出土了十六尊翡翠雕像,这些雕像人的面孔形似中国人,且头颅系人工改型的高长头。这种高长头正是殷商所崇尚的习俗。这十六尊雕像的其中十五座黑色玉雕呈同心圆排列,面向一红色玉雕像。红色玉雕像后立着六块玉圭板,圭板上刻有类似商殷甲骨文和金文的字迹。据专家考证,这些玉圭板上刻的正是殷人先祖的名号。
        


        42楼2012-09-09 19:07
        收起回复
          如果印第安人真是殷人移民,那么几千年前的那一天该是多么的悲壮,成千上万的人从中国沿海的某个地方出发,经历了无穷无尽的灾难,终于到达那不知名的远方。


          43楼2012-09-09 19:08
          回复
            打开世界地图,可以清楚地看到,由东海经朝鲜海峡,到日本列岛到千岛群岛,经勘察加半岛南端,到北太平洋的阿留申群岛,直达阿拉斯加,其间岛与岛的相距,大都不过十几二十海里,真正是一座北太平洋上的浮桥。而Hosi王和Moche王可能是东渡的统率。


            46楼2012-09-09 19:10
            回复
              你想喷就喷吧!


              48楼2012-09-09 19:12
              回复
                公元前1046年初,朝歌城外的牧野,一场决定中国历史命运的会战开始。这就是后世谈论最多、却知之甚少的“牧野之战”。战争的结果,殷灭周兴,大批殷商贵族,一夜之间沦为前朝遗民,被抛入叵测的命运漩涡。“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极为严重的问题。


                49楼2012-09-09 19:15
                回复
                  2025-11-11 13:02:0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长于航海长于经商的朝歌殷人,将忧愤的视线向东北方向望去,看到了他们熟悉的山东半岛、辽东半岛,甚至海的那边。  张光直先生认为:“虽仍需更充分的考古材料证明,中国古人的远航成绩其实相当惊人,


                  50楼2012-09-09 19:16
                  回复
                    数千年前,华人先祖就横渡太平洋,抵达墨西哥、秘鲁。”   这就是传说中“漂航美洲”的殷人,他们走得太远,走到我们正常的想象之外。


                    51楼2012-09-09 19:17
                    回复
                      还有一部分走得近一点的殷人,就渡过黄海,在朝鲜半岛立了新的国家--“箕子朝鲜”,这已是不争的史实。


                      52楼2012-09-09 19:17
                      回复
                         无论是“东渡朝鲜”还是“漂航美洲”,都是中国历史上令人诧异的大事件。一个传统的以“大陆-河谷文化”为主流的国家,怎么会有那么大胆、决绝和充满浪漫的事情发生呢?


                        53楼2012-09-09 19:18
                        回复
                          中国自夏至今,始终负陆面海,有着漫长海岸线。   但为什么海洋文化从未成为中国的“主流”文化呢?   《中华文化史》分析说,一是地理因素,二是文化因素。  地理因素上,海洋未能深入中国的陆地腹部,没有内海切割,形成辽阔的远离海洋的区域。濒临的太平洋(古人称“大瀛海”)充满巨大的征服难度。虽然太平洋的东亚海域,在中国大陆、朝鲜半岛、日本列岛、琉球群岛之间构成一个不甚完整的内海,即所谓的“东方地中海”,但航海条件远不如“原版”地中海,航运之盛远不及希腊、罗马时期的地中海。


                          55楼2012-09-09 19:20
                          回复
                            文化层面上,中国漫长的海岸线彼岸,缺乏对称的文明可供交流。海洋文化虽然不是中国的“主流”文化,但自古及今,中国也有一些出彩的航海纪录。春秋战国以降,瓯、越、齐等滨海地区,“为逐渔盐商贾之利”发展了海洋文化;隋唐以降,有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明代更有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但这一切并未改变“中国重陆轻海的格局,中国人的海洋事业,从未获得大规模展开的动力”。再说殷人,夺海东渡之前,他们已熟练掌握制造和驾驭舟楫的能力,他们“投奔怒海”的行动,虽惊心动魄,但并未改变整个大中国的文化走向,他们不能,之后的郑和也不能。“投奔怒海”的淇河边殷人所能改变的,是他们个体的命运以及所奔赴的陌生土地的命运,淇河边的殷人,出逃的方向,是和淇河最终奔赴的方向一致的,那就是,向东向东,奔向大海。


                            56楼2012-09-09 19:22
                            回复
                              2025-11-11 12:56:0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殷人确夺海东渡建“箕子朝鲜”  淇河全流域,都有和箕子有关的口传文化或遗迹留存。  淇河在山西陵川县有三个源头,西边源头叫箕子山方垴岭。这里相传是箕子商亡周兴时的隐居地,在这里,箕子还“发明”了围棋。淇河下游的淇县——历史上的朝歌,也曾有箕子庙。  1995年,淇县在摘心台公园新修三仁祠,供奉的是箕子、微子、比干三人 2007年5月19日,记者站在箕子像前,想起他传奇的一生和最后远赴海外、打出新天新地的决绝——因道不得行,志不得遂,“违衰殷之运,走之朝鲜”,建立所谓“东方君子国”。  箕子名胥余,是商纣王的叔父,官至太师,贤明正直,曾劝谏纣王,没用。


                              57楼2012-09-09 19:2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