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我流年吧 关注:768贴子:85,481

回复:【好书分享】呻吟语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更新《呻吟语》:
君子之处事,要我就事,不令事就我;其长民也,要我就民,不令民就我。
富贵,家之灾也;才能,身之殃之;声名,谤之媒也;欢乐,悲之藉也。故惟处顺境为难。只是常有惧心,退一步做,则免于祸。
善用人底,是个人都用得;不善用人底,是个人用不得。
大丈夫看得生死最轻,所以不肯死者,将求死所也。死得其所,则为善用死矣。成仁取义,死之所也,虽死贤于生也。
夫水遏之,乃所以多之;泄之,乃所以竭之。惟仁者能泄,惟智者知泄。
天地间之祸人者,莫如多;令人易多者,莫如美。美味令人多食,美色令人多欲,美声令人多听,美物令人多贪,美官令人多求,美室令人多居,美田令人多置,美寝令人多逸,美言令人多入,美事令人多恋,美景令人多留,美趣令人多思,皆祸媒也。不美则不令人多,不多则不令人败。



33楼2012-07-20 13:48
回复
    以肥甘爱儿女而不思其伤身,以姑息爱儿女而不恤其败德,甚至病以死大辟而不知悔者,皆妇人之仁也。噫!举世之自爱而陷于自杀者,又十人而九矣。
    养生之法多,养德第一要。
    仁者寿,生理完也;默者寿,元气定也;拙者寿,元神固也。反此皆妖道也,非不然非常理耳。
    饥寒痛痒,此我独觉,虽父母不之觉也。衰老病死,此我独当,虽妻子不有代也,自爱自全之道,不自留心,将谁赖哉?
    气化无一息之停,不属进就属退。动植之物其气机亦无一息之停,不属生就属死。再无不进不退而止之理。
    天地万物,只一个渐字,故能成,故能久。所以成物悠者,渐之象也;久者,渐之积也。天地万物不能顿也,而况于人乎?故悟能顿,成不能顿。
    天欲大小人之恶,必使其恶常得志。彼小人者,惟恐其恶之不遂也,故贪天祸以至于亡。(天祸小人,使得其志。)
    


    34楼2012-07-20 13:49
    回复
      2025-08-09 09:21:0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心就是天。欺心便是欺天,事心便是事天,更不须向苍天上面讨。
      势之所在,天地圣人不能违也。势来时即摧之未必遽坏,势去时挽之未必能回。然而圣人每与势忤,从不肯甘心从之者,人事亦然也。
      世人贱老,而圣王尊之;世人弃愚,而君子取之;世人耻贫,而高士清之;世人厌淡,而智者味之;世人恶冷,而幽人宝之;世人薄素。而有道者沿之。悲夫!世之人难与言矣。
      世界一般是唐虞时世界,黎民一般是唐虞时黎民,而治不古,若非气化之罪也。
      终极与始接,困极与亨接。
      天下之势,顿可为也,渐不可为也。顿之来也骤,骤多无根;渐之来也深,深也难撼。顿著力在终,渐著力在始。
      造物有涯而人情无涯,以有涯足无涯,势必争。故人人知足,则天下有余。造物有定而人心无定,以无定撼有定,势必败。故人人安分,则天下无事。
      


      35楼2012-07-20 13:49
      回复
        孔、颜穷居,不害其为仁覆天下何则?仁覆天下之具在我,而仁覆天下之心,未尝一日忘也。
        所贵乎刚者,贵其能胜己也,非以其能胜人也。子路不胜其好勇之私,是为“勇”字所伏,终不成个刚者。圣门所称刚者谁?吾以为恂恂之颜子,其次鲁钝之曾子而已,余无闻也。
        休作世人另一种人,形一世之短。圣人也只是与人一般,才使人觉异样,便不是圣人。
        圣贤之私书,可与天下人见;密事,可与天下人知;不意之言,可与天下人闻;暗室之中,可与天下人窥。
        无过之外,更无圣人。无病之外,更无好人。贤智者于无过之外求奇,此道之贼也。
        积爱所移,虽至恶不能怒,狃于爱故也。积恶所习,虽至感莫能回,狃于恶故也。惟圣人之用情不用狃。
        圣人有功于天地,只是人事二字。其尽人事也,不言天命,非不知回天无力,人事当然,成败不暇计也。
        


        36楼2012-07-23 14:34
        回复
          圣人与众人一般,只是尽得众人的道理,其不同者,乃众人自异于圣人也。
          圣人不强人以太难,只是拨转他一点自然的肯心。
          圣人平天下,不是夷山填海,高一寸还他一寸,低一分还他一分。
          只为多了这知觉,使生出许多情缘,添了许多苦恼。落花飞絮,岂无死生?他恁委和委顺而已。或曰:“圣学当如是乎?”曰:“富贵、贫贱、寿夭、宠辱,圣人未尝不落花飞絮之耳。虽有知觉,心不为知觉苦。”
          为小人所荐者,辱也,为君子所弃者,耻也。
          有过不害为君子。无过可指底,真则圣人,伪则大奸,非乡愿之媚世,则小人之欺世也。
          从欲则如附膻,见道则若嚼蜡,此下愚之极者也。
          知其不可为而遂安之者,达人智士之见也;知其不可为而犹极力以图之者,忠臣孝子之心也。
          


          37楼2012-07-23 14:34
          回复
            平生无一人称誉,其人可知矣;平生无一人诋毁,其人亦可知矣。大如天,圣如孔子,未尝尽可人意。是人也,无分君子、小人皆感激之,是在天与圣人上?贤耶?不肖耶?我不可知矣。
            无心者公,无我者明。当局之君子不如旁观之众人者,有心有我之故也。
            乐要知内外。圣贤之乐在心,故顺逆穷通,随处皆泰;众人之乐在物,故山溪花鸟,遇境才生。
            天下之患,莫大于苟可以而止。养颓靡不复振作之习,成亟重不可反之势,皆“苟可以”三字不之也。是以圣人之治也,勤励不息;其治民也,鼓舞不倦。不以无事废常规,不以无害忽小失。非多事,非好劳也。诚知夫天下之事,廑未然之忧者,尚多或然之悔;怀太过之虑者,犹贻不及之忧;兢慎始之图者,不免怠终之患故耳。
            势有时而穷,始皇以天下全盛之威力,受制于匹夫,何者?匹夫也,天子之所以恃以成势者也。自倾其势,反为势所倾。故明王不恃萧墙之防御,而以天下为藩篱。德之所渐,薄海皆腹心之兵;怨之所结,衽席皆肘腑之寇。故帝王虐民,自虐其身者也;爱民,自爱其身者也。覆辙满前,而驱车者接蹱。可恸哉!
            


            38楼2012-07-23 14:34
            回复
              公、私两字,是宇宙的人鬼关。若自朝堂以自闾里,只把持得公字定,便自天清地宁、政清讼息。只一个私字,扰攘的不成世界。
              三军要他轻生,万姓要他重生。不轻生不能戡乱,不重生易于为乱。
              既成德矣,而诵其童年之小失;既成功矣,而笑其往日之偶败。皆刻薄之见也,君子不为。
              任是最愚拙人,必有一般可用,在善用之者耳。
              公论,非众口一词之谓也,满朝皆非,而一人是,则公论在一人。
              事有大于劳民伤财者,虽劳民伤财,亦所不顾。事有不关利国安民者,虽不劳民伤财,亦不可为。
              


              39楼2012-07-24 14:33
              回复
                圣人之杀,所以止杀也。故果于杀而不为姑息,故杀者一二,而所全活者千万。后世之不杀,所以滋杀也。不忍于杀一二,而养天下之奸,故生其可杀而生者多陷于杀。呜呼!后世民多犯死,则为人上者,妇人之仁为之也。世欲治得乎?
                宽人之恶者,化人之恶者也。激人之过者,甚人之过者也。
                五刑不如一耻,百战不如一礼,万劝不如一悔。
                礼与刑,二者常相资也。礼先刑后,礼行则刑措,刑行则礼衰。
                凡战之道,贪生者死,忘死者生;狃胜者败,耻败者胜。
                一巨卿还家,门户不如做官时,悄然不乐,曰:“世态炎凉如是,人何以堪!”余曰:“君自炎凉,非独世态之过也。平常淡素,是我本来事;热闹纷华,是我倘来事。君留恋富贵,以为当然;厌恶贫贱,以为遭际。何炎凉如之,而暇叹世情哉!”(人心自炎凉,非世态之过。)
                两人相非,不破家不止。只回头认自家一句错,便是无边受用;两人自是,不反面稽唇不止。只温语称人一句好,便是无限欢欣。
                


                40楼2012-07-24 14:34
                回复
                  2025-08-09 09:15:0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露己之美者恶,分人之美者尤恶,而况专人之美、窃人之美乎?吾党戒之。
                  己无才而不能让,甚则害之;己为恶而恶人之为善,甚则诬之;己贫贱而恶人之富贵,甚则倾之。此三妒者,人之大戳也。
                  以患难时,心居安乐;以贫贱时,心居富贵;以屈局时,心居广大,则无往而不泰然。以渊谷视康庄,以疾病视强健,以不测视无事,则无往而不安稳。
                  人皆知少之为忧,而不知多之为忧也。忧智者尤多。
                  圣人之道,本不拂人,然亦不可人。人情原无限量,务可人不惟不是,亦自不能,故君子之务可理。
                  情不足而文之以言,其言不可亲也。诚不足而文之以貌,其貌不足信也。是以天下之事贵真,真不容掩,而见之言貌,其可亲可信也夫。
                  称人以颜子,无不悦者,忘其贫贱而夭;称人以桀、纣、盗跖,无不怒者,忘其富贵而寿。好善恶恶之同然,如此而作人,却与桀、纣、盗跖同归,何恶其名而好其实也?
                  


                  41楼2012-07-24 14:34
                  回复
                    不怕多感,只怕爱感。世之逐逐恋恋,皆爱感者也。
                    火不自知其热,水不自知其寒,鹏不自知其大,蚁不自知其小,相忘于所生也。
                    不劳而食,雀鼠是已;肆害而食,虎狼是已。士大夫可图诸座右。
                    圣人因蛛而知网罟,蛛非学圣人而布丝也;因蝇而悟作绳,蝇非学圣人而交足也。物者天能,圣人者人能。
                    天下之势,积渐成之也。无忽一毫,舆羽折轴者,积也。无忽寒露,寻至坚冰者,渐也。自古天下国家身之败亡,不出“积渐”二字。积之微,渐之始,可为寒心哉!
                    火之大烁者无烟,水之顺流者无声,人之情平者无语。
                    背上有物,反顾千万转而不可见也,遂谓人言不可信。若必待自见,则无见时矣。
                    


                    42楼2012-07-25 09:07
                    回复
                      人有畏更衣之寒,而忍一岁之冻;惧一针之痛,而必甘死之疡者。一劳永逸,可与有识者道。
                      水千流万脉,始于一源;木千枝万叶,出于一本;人千酬万应,发于一心;身千病万症,根于一脏。眩于千万,举世之大迷也;直指源头,智者之独见也。故病治于一,而千万皆除;政理于一,而千万皆举矣。
                      长戟利于锥,而戟不可以为锥;猛虎勇于狸,而虎不可以为狸。用小者无取大,犹用大者无取于小,二者不可以相消也。
                      鉴不能自照,尺不能自度,权不能自称,囿于物也。圣人则自照、自度、自称,成其为鉴、为尺、为权,而后能妍媸、长短、轻重天下。
                      海投以污秽,投以瓦砾,无所不容。取其宝藏,取其生育,无所不与。广博之量,足以纳触忤而不惊;富有之积,足以供采取而不竭。圣人者,万物之海也。
                      镜空而无我相,故照物不爽分毫。若有一丝痕,照人面上便有一丝;若有一点癍,照人面上便有一点,差不在人面也。
                      


                      43楼2012-07-25 09:07
                      回复
                        心体不虚,而应物亦然。故禅家尝教人空诸有,而吾儒惟有喜怒哀乐未发之中,故有发而中节之和。
                        人未有洗面而不闭目,撮红而不虑手者,此犹爱小体也。人未有过檐滴而不疾走,践泥涂而不揭足者,此直爱衣履耳。七尺之躯顾不如一履哉?乃沉之滔天情欲之海,拚于焚林暴怒之场,粉身碎体甘心焉而不顾,悲夫!
                        钩吻、砒霜,也都治病,看是甚么医手。
                        某尝与友人论一事,友人曰:“我胸中自有权量。”某曰:“虽妇人孺子,未尝不权量,只怕他大斗小称。”
                        千金之子,非一日而贫也。日朘月剥,损于平日,而贫于一旦。不咎其积,而咎其一旦,愚也。是故君子重小损,矝细行,防微敝。
                        一先达为文示予,令改之。予谦让,先达曰:“某不护短。即令君笑我,只是一人笑;若为我回护,是令天下笑也。”予极服其诚,又服其智。嗟夫!恶一人面指,而安受天下之背笑者,岂独文哉!岂独一二人哉!观此,可以悟矣。
                        


                        44楼2012-07-25 09:08
                        回复
                          议论之家,旁引根据。然而据传莫如据经,据经莫如据理。
                          疏狂之人多豪兴,其诗雄,读之令人洒落,有起懦之功;清逸之人多芳兴,其诗俊,读之令人自爱,脱粗鄙之态;沉潜之人多幽兴,其诗澹,读之令人寂静,动深远之思;冲淡之人多雅兴,其诗老,读之平易,消童稚之气。
                          艰语深词,险句怪字,文章之妖,而道之贼也,后学之殃,而木之灾也。路本平而山溪之,日月本明而云雾之,无异理而有异言,无深情而有深语。是人不诫,而是书不焚,有世教之责者之罪也。若曰其人学博而识深,意奥而语奇,然则孔、孟之言,浅鄙甚矣。
                          圣人不作无用文章,其论道则为有德之言,其论事则为有见之言,其叙述歌咏,则为有益世教之言。
                          真字要如圣人燕居,危坐端正而和气自在。草字要如圣人应物,进退存亡,辞受取予,变化不测,因事异施,而不失而中。要之同归于任其自然,不事造作。
                          圣人终日信口开阖,千言万语,随事问答,无一字不可为训。贤者深沉而思,稽留而应,平气而言,易心而语,始免于过。出此二者,而恣口放言,皆狂迷醉梦语也。终日言而无一字近道,何以多为?
                          诗低处在觅故事,寻对头,高处在写胸中自得之趣,说眼前见在之景。
                          沉静非缄默之谓也。意渊涵而态闲正,此谓真沉静。
                          


                          46楼2012-07-26 14:14
                          回复
                            呻吟语点评
                            儒家主张积极入世,为现世奋斗。如果你不明白生命,又怎么能明白死亡?
                            生与死只是生命在不同阶段的不同自然形态,是自然的循环代谢。
                            在老庄的思想传统中,形体是有限的,而精神无限,只有超越有限形体的束缚,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
                            真正的境界是不能用言语表达的,一旦付诸语言,就会被我们自身的局限所歪曲,只有全身心地与之结合,才能体会其中精妙之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不要使人的天性有所亏缺,所以提到它时,总要加上多的意思。如要穷究道理,要尽知本源,要通达天意,要出神入化,要极为广大、十分高明。不可让人的情绪过分表露,所以说到它的时候,总要加上少的意思。如谨防语失,要慎重行事,要约束自我,要清静心地,要控制饮食、抑制欲望。
                            


                            47楼2012-07-26 14:15
                            回复
                              2025-08-09 09:09:0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呻吟语点评
                              儒家主张积极入世,为现世奋斗。如果你不明白生命,又怎么能明白死亡?
                              生与死只是生命在不同阶段的不同自然形态,是自然的循环代谢。
                              在老庄的思想传统中,形体是有限的,而精神无限,只有超越有限形体的束缚,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
                              真正的境界是不能用言语表达的,一旦付诸语言,就会被我们自身的局限所歪曲,只有全身心地与之结合,才能体会其中精妙之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不要使人的天性有所亏缺,所以提到它时,总要加上多的意思。如要穷究道理,要尽知本源,要通达天意,要出神入化,要极为广大、十分高明。不可让人的情绪过分表露,所以说到它的时候,总要加上少的意思。如谨防语失,要慎重行事,要约束自我,要清静心地,要控制饮食、抑制欲望。
                              


                              48楼2012-07-26 14:1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