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发现是不是我一开始就要说宫调体制,这个连很多古人都弄不清楚的东西,是不是对于很多人难度大了点。
但是就本人鄙陋的知识,还是介绍点吧。先给出第一篇总结性文章,有助于大家明白第一个问题,什么是宫调的本源含义。
--------------------------------------------------------------------------------
三分损益律与十二平均律
三分损益律是一种自然声调音律,是我国民族音乐中使用最为广泛的音律。三分损益律在西方被称为五度相生律,区别于以后通过科学严谨的制律方法得到的十二平均律。这里介绍一些三分损益律的基本常识,但愿对于戏曲音乐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从中获益。
我们把人发声频率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调的高低称为音高。我们将人发音的自然音区(一定的频率范围)称为一个八度,比这个音区高一倍的音区称为上八度,低一倍的音区称为下八度(这里暂且这样通俗命名,便于理解)。如果将每个这样的音区八度按照等分频率(频率等分为乘法等分,就是等比数列)的方法分成十二个音高,就叫十二平均律。这种律制易于钢琴等现代标准乐器制作,但是在古代科技落后的时候是做不到这样精确的。在古代,中国用的是三分损益律,其也是将一个音区八度分成十二个音高,但是这十二个音高的频率不是等比数列。
我们将十二个音高中每相邻两个音之间的频率差谓之半音,这样三分损益律就是一个八度音区就是由十二个不完全相等的半音组成的一种律制。奇数律称为“律”,偶数律称为“吕”。这十二个音高从低到高的名称及对应的西方称呼如下:
黄钟 大吕 太族 夹钟 姑洗 仲吕 琢宾 林钟 夷则 南吕 无射 应钟
C #C D bE E F #F G bA A bB B
注:(这里符号#念“升”,符号b念“降”)。
那么在上八度里依次(从低到高)是清黄钟、清大吕……,在下八度里(从高到低)是倍应钟、倍无射……。
以上的十二律是绝对音高,另外定义五音为相对音高,这五个音高从高到低是:
宫 商 角 徵 羽
这五个相对音高是我国民族音乐常用的五个音,因此称为五音阶系统,但是由于文化的发展,后来在中国的北方民族音乐中出现了七声音阶系统,这七个音阶也是七个相对音高:
宫 商 角 变徵 徵 羽 变宫
七声音节符合人类自然发声的完整七个相对音高,在西方被命名为自然大调音高,五线谱里记为C D E #F G A B,简谱记为1 2 3 #4 5 6 7。下面统一以七声音阶介绍三分损益律。
七个相对音高之间的音程如下(音高之间括弧里表示音程):
宫(全音)商(全音)角(全音)变徵(半音)徵(全音)羽(全音)变宫(半音)高一个音区的宫
1. 音阶构成:
下面解释音阶的构成,在七音阶系统里。每个音阶(音程为八度)被分成七个相对的音高,我们把以绝对音高为宫音的音阶称为某某宫。例如以黄钟为宫音称为黄钟宫,黄钟宫的构成:
黄钟 太族 姑洗 琢宾 林钟 南吕 应钟
宫 商 角 变徵 徵 羽 变宫
C D E #F G A B
同理,如果是仲吕宫的构成:
仲吕 林钟 南吕 应钟 (清)黄钟 (清)太族 (清)姑洗
宫 商 角 变徵 徵 羽 变宫
F G A B C D E
注:一般称呼这个表示区别不同八度的字“清”等是不需要的,但是心里明白这是高音区的音高。
同样我们也可以定十二律中任何一个为其他相对音高,如“黄钟商”的构成:
(倍)无射 黄钟 太族 姑洗 仲吕 林钟 南吕
宫 商 角 变徵 徵 羽 变宫
注:这里的“倍”字也是用来表示低音八度里的音高的,一般也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