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吧 关注:13,246贴子:105,808

昆曲曲牌体知识讨论帖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特开一帖子,大家讨论交流昆曲曲牌体知识。
一、先说宫调体制吧。
宫调体制要搞清楚,有些人认为压根就说不清楚,其实不是这样的。
我个人认为只要搞清楚三个层面的东西即可简单明白昆曲宫调。
1.宫调体制的本源含义
2.八十四调系统、唐代燕乐二十八宫调体制、昆曲的六宫十一调(俗名和学名)
3.昆曲曲牌宫调归属的紊乱之后,其实际调高与本源含义差别



1楼2012-06-13 16:47回复
    突然发现是不是我一开始就要说宫调体制,这个连很多古人都弄不清楚的东西,是不是对于很多人难度大了点。
    但是就本人鄙陋的知识,还是介绍点吧。先给出第一篇总结性文章,有助于大家明白第一个问题,什么是宫调的本源含义。
    --------------------------------------------------------------------------------
    三分损益律与十二平均律
    三分损益律是一种自然声调音律,是我国民族音乐中使用最为广泛的音律。三分损益律在西方被称为五度相生律,区别于以后通过科学严谨的制律方法得到的十二平均律。这里介绍一些三分损益律的基本常识,但愿对于戏曲音乐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从中获益。
    我们把人发声频率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调的高低称为音高。我们将人发音的自然音区(一定的频率范围)称为一个八度,比这个音区高一倍的音区称为上八度,低一倍的音区称为下八度(这里暂且这样通俗命名,便于理解)。如果将每个这样的音区八度按照等分频率(频率等分为乘法等分,就是等比数列)的方法分成十二个音高,就叫十二平均律。这种律制易于钢琴等现代标准乐器制作,但是在古代科技落后的时候是做不到这样精确的。在古代,中国用的是三分损益律,其也是将一个音区八度分成十二个音高,但是这十二个音高的频率不是等比数列。
    我们将十二个音高中每相邻两个音之间的频率差谓之半音,这样三分损益律就是一个八度音区就是由十二个不完全相等的半音组成的一种律制。奇数律称为“律”,偶数律称为“吕”。这十二个音高从低到高的名称及对应的西方称呼如下:
    黄钟 大吕 太族 夹钟 姑洗 仲吕 琢宾 林钟 夷则 南吕 无射 应钟
    C #C D bE E F #F G bA A bB B
    注:(这里符号#念“升”,符号b念“降”)。
    那么在上八度里依次(从低到高)是清黄钟、清大吕……,在下八度里(从高到低)是倍应钟、倍无射……。
    以上的十二律是绝对音高,另外定义五音为相对音高,这五个音高从高到低是:
    宫 商 角 徵 羽
    这五个相对音高是我国民族音乐常用的五个音,因此称为五音阶系统,但是由于文化的发展,后来在中国的北方民族音乐中出现了七声音阶系统,这七个音阶也是七个相对音高:
    宫 商 角 变徵 徵 羽 变宫
    七声音节符合人类自然发声的完整七个相对音高,在西方被命名为自然大调音高,五线谱里记为C D E #F G A B,简谱记为1 2 3 #4 5 6 7。下面统一以七声音阶介绍三分损益律。
    七个相对音高之间的音程如下(音高之间括弧里表示音程):
    宫(全音)商(全音)角(全音)变徵(半音)徵(全音)羽(全音)变宫(半音)高一个音区的宫
    1. 音阶构成:
    下面解释音阶的构成,在七音阶系统里。每个音阶(音程为八度)被分成七个相对的音高,我们把以绝对音高为宫音的音阶称为某某宫。例如以黄钟为宫音称为黄钟宫,黄钟宫的构成:
    黄钟 太族 姑洗 琢宾 林钟 南吕 应钟
    宫 商 角 变徵 徵 羽 变宫
    C D E #F G A B
    同理,如果是仲吕宫的构成:
    仲吕 林钟 南吕 应钟 (清)黄钟 (清)太族 (清)姑洗
    宫 商 角 变徵 徵 羽 变宫
    F G A B C D E
    注:一般称呼这个表示区别不同八度的字“清”等是不需要的,但是心里明白这是高音区的音高。
    同样我们也可以定十二律中任何一个为其他相对音高,如“黄钟商”的构成:
    (倍)无射 黄钟 太族 姑洗 仲吕 林钟 南吕
    宫 商 角 变徵 徵 羽 变宫
    注:这里的“倍”字也是用来表示低音八度里的音高的,一般也省略。
    


    2楼2012-06-13 16:53
    回复
      2025-11-12 15:47:2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如此,就有12×7=84中音阶构成法,我们将其中十二个“宫”字音阶构成称为“宫”,其他统称“调”,合称“八十四宫调”。但是实际上我们的音阶构成只有其中很少的一部分,经常用的就是“十二宫”,也就是黄钟宫、大吕宫、太族宫……。
      2. 音乐调式:
      从上面可知,不管在中国传统音乐还是西洋音乐中,常用音阶构成都是十二个,即黄钟宫、大吕宫、太族宫、夹钟宫……,在西洋音乐中依次称为C调、升C调、D调、降E调……。(这里不完全对应,原因见5节)
      每段音乐就是使用一个固定的音阶构成中的七个相对音高的出现频率、出现先后、时延长度等的相对变化构成乐章的。每个乐章都有一个主音,其他音高以主音为中心构成,常体现为在主音开始,又在主音上结束,总之主音贯穿整个乐章,其他音高围绕其上下波动。这个主音被命名为音乐的调式。
      不同的是,西洋乐中提到C调,说明音阶结构为C调,也说明主音就是C。这是因为西洋乐通常是“为调式”命名法,也就是说C调(黄钟宫)就是“黄钟为宫”的意思,这样主音就是C(黄钟)。
      而我们中国既有“为调式”命名,也有“之调式”命名,且多数是“之调式”命名法。“黄钟宫”是“黄钟之宫”的意思,所以指的是黄钟为宫构成音阶,宫音为主调构成调式。咋一看,好像没什么区别啊。但是“黄钟商”指的是“黄钟之商”,就是黄钟为宫构成音阶,商调为主音(这时商音即太族)构成调式。如果按西方的“为调式”来理解就成了“黄钟为商”,就是音阶构成是“黄钟商”(即上面提到的倍无射为宫的音阶构成),主调是商(这时商即黄钟)构成调式,而我们知道这是“八十四宫调”中的“调”,一般不用。
      中国的为调式命名法在唐代以前的音乐中使用,称“雅乐用法”,比如《周礼》、汉宫廷乐中均使用这种和西方命名法一样的方法。自唐宋以降,我国开始启用之调式命名法,称“燕乐用法”。
      在戏曲音乐中,如昆曲等都是使用之调式的音乐系统。
      3. 五音的表达效果
      中国古代音乐都为五音音阶,即宫、商、角、徵、羽(五线谱中的CDEGA,简谱中的1 2 3 5 6)。将其中任何一个音作为乐曲主旋律,居于核心统治地位就构成调式,不同调式有不同的感情色彩和表达能力,能产生不同的表达效果。
      在中国古代阴阳五行学里,将一系列物态对应起来,这里列出五音同五行及其属类的对应关系(只是一少部分)。
      五行: 金 木 水 火 土
      五音: 商 角 羽 徵 宫
      五色: 白 青 黑 赤 黄
      五岳: 华山 泰山 恒山 衡山 嵩山
      五方: 西 东 北 南 中
      五姿: 立 坐 走 飞 卧
      四季: 秋 春 冬 夏
      中国古代崇尚“王者统领四方”,所以一般以“中”为尊贵,所以“土”乃五行之尊,“黄”乃五色之尊,“宫”乃五音之尊。同时人们由天然对发展存在崇拜和希望,所以对东方一直怀有敬意,因为其是太阳升起的地方,象征朝气和生命,且五姿之中,“坐”姿最为尊贵,所以五岳以“泰山”最为尊贵,“泰山之春乃天下之春”。又中国地势以西为至高,且“站”姿为最高的姿态,太阳从西方落下,人如果站在西方而面向中方,就是负阴抱阳,因为背为太阳落下之方,面向太阳升起之方,所以五方中西方有着特殊地位,在八卦里称为“生门”,上古宫殿都是坐西向东的,以坐西面东为至尊,这种西方崇拜可能也与中国周、秦两代都出自西方部落有关。
      通过上面的罗索,开始言归正传,五音的各自表达效果就不难明白了。
      宫调式音乐:雄浑有力
      商调式音乐:哀婉凄楚
      角调式音乐:朝气蓬勃(不多见)
      徵调式音乐:生机盎然
      羽调式音乐:沉闷悲壮
      在中国古代宫廷音乐中以宫调式为主,民间曲调则商、徵为主,汉族音乐本缺少羽调式,后来民族不断融合了,在我国北方音乐中有了羽调式,但是数量同商、徵相比还是较少。角调式在我国传统音乐中最少见,但不是完全没有。我们熟知的《国歌》、《黄河大合唱》等就是宫调式的,《好一朵茉莉花》是徵调式,《孟姜女》(又名四季歌、春调)是商调式。昆曲音乐中则宫、商、徵、羽兼有,以宫、商最多。
      


      3楼2012-06-13 16:53
      回复

        4. 两种音高系统
        在中国有两种音高系统,第一种称为铁尺律,其黄钟宫对应于西洋乐的F调,自隋唐以后我国启用另一种音高系统,称为太常律,其黄钟宫对应西洋乐的C调。本文所述的音高系统都是在太常律的基础上介绍的,现在一般提及的都是太常律,只有遇到很古老的曲谱时,需要使用铁尺律。
        5. 三种音阶结构
        本文中上面介绍的七声音阶结构:宫(全音)商(全音)角(全音)变徵(半音)徵(全音)羽(全音)变宫(半音)高一个音区的宫
        称为雅乐音阶结构,这也是最常用的一种音阶结构。除了这个结构外还有两钟音阶结构:
        一种是清乐:宫(全音)商(全音)角(半音)清角(全音)徵(全音)羽(全音)变宫(半音)高一个音区的宫
        这里可以看到如果用清乐音阶结构,则2中的黄钟宫才是与西洋乐C调自然吻合的,这时黄钟宫构成:
        黄钟 太族 姑洗 仲吕 林钟 南吕 应钟
        宫 商 角 清角 徵 羽 变宫
        C D E F G A B
        但是我国多数音乐都是雅乐音阶结构,所以与西洋音乐存在对应上的不完全一致。
        还有一种音阶结构为燕乐音阶结构:宫(全音)商(全音)角(半音)清角(全音)徵(全音)羽(半音)闰(全音)高一个音区的宫
        在西方音乐中也有两种音阶结构,一种称为自然大调,就是上面提到的中国清乐音阶结构: C(全音)D(全音)E(半音)F(全音)G(全音)A(全音)B(半音)高一个音区的C
        还有一种称为自然小调结构:a(全音)b(半音)c(全音)d(全音)e(半音)f(全音)g(全音)上一个音区的a
        6. 总结
        由于中国古代音乐发展悠久,有两种音高系统,三种音阶结构,两种调式命名法,所以与西方音乐存在不完全对应的关系。但是就戏曲音乐而论,曲牌体音乐大多只有中国古代常用的五声音阶,板腔体里开始有了七声音阶。
        现在民乐统一用太常律、雅乐音阶结构、燕乐中之调式命名法。
        实际中,中国的三个音阶结构中,以黄钟宫为例,雅乐的变徵比西方#F略低,燕乐的闰比bB调略高,也就是说雅乐变徵到徵是略大于半个音程的,燕乐羽闰也是略大于半个音程的。
        中国民乐以五声音阶为主,但也有七声音阶的,这时五音为正音,其他两个只作辅音,不能作一个曲子的主调。西方则七声音阶,无正辅音之说,地位相等。
        这样西方音乐的调式共有大调10个,小调10个,但是小调不常用。而中国音乐常用“十二个宫”的音阶结构,每个音阶结构有五个调式,结合起来命名就是“黄钟宫”“黄钟商”……“黄钟羽”五个“黄钟宫”音阶的调式、同理有“大吕宫”“大吕商”……“大吕羽”五个“大吕宫”音阶的调式、……这样理论上有六十个,但是一般用不到这么多。


        4楼2012-06-13 16:53
        回复
          以上这篇小文只是想有助于愿意学习的朋友理解点宫调的常识,有些名词也未必解释清楚了。大家有兴趣可去查阅一些音乐专书。也许一开头就讲宫调有些难了,但是还是勉为其难地开头吧。


          5楼2012-06-13 16:55
          回复
            欢迎大家参加讨论,有理解不顺畅的可以大家讨论。


            6楼2012-06-13 16:56
            回复
              学习中.
              国歌是黄钟宫,G开头G结束,主音是徵,所以是黄钟之徵,这样理解可对?


              IP属地:浙江7楼2012-06-13 22:44
              回复
                国歌是G大调,也就是说其音阶结构是大调结构。
                C(全音)D(全音)E(半音)F(全音)G(全音)A(全音)B(半音)高一个音区的C
                简谱 1 2 3 4 5 6 7
                G大调,也就是用G作为1音,于是实际音阶结构是:
                G(全音)A(全音)B(半音)C(全音)D(全音)E(全音)#F(半音)高一个音区的G
                简谱 1 2 3 4 5 6 7
                看到了么?实际在乐谱中如果是1,代表钢琴上的G........7代表钢琴上的#F
                所以国歌是以G为宫音的,也就是以太常律的林钟为宫音,谓之林钟为宫。
                又因为国歌就是G音为主音的,也就是宫调式。
                所以按照为调式命名法,林钟为宫(调式是宫调式),当然就是林钟为宫(调高是林钟),故而叫“林钟宫”。
                所以按照之调式命名法,林钟为宫(调高是林钟),又是宫调式,也就是主音就是林钟(主音在林钟上),故而叫“林钟宫”
                不知明白了么?
                


                8楼2012-06-14 10:39
                收起回复
                  2025-11-12 15:41:2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G大调,也就是用G作为1音,于是实际音阶结构是:
                  G(全音)A(全音)B(半音)C(全音)D(全音)E(全音)#F(半音)高一个音区的G
                  简谱 1 2 3 4 5 6 7
                  是4楼中第5点所述的'清乐音阶结构'
                  在1楼第1点


                  IP属地:浙江9楼2012-06-14 11:28
                  回复
                    1. 音阶构成:
                    下面解释音阶的构成,在七音阶系统里。每个音阶(音程为八度)被分成七个相对的音高,我们把以绝对音高为宫音的音阶称为某某宫。例如以黄钟为宫音称为黄钟宫,黄钟宫的构成:
                    黄钟 太族 姑洗 琢宾 林钟 南吕 应钟
                    宫 商 角 变徵 徵 羽 变宫
                    C D E #F G A B
                    这里的黄钟宫对应的是G大调音阶,呃,有点糊涂了。


                    IP属地:浙江10楼2012-06-14 11:30
                    收起回复
                      以上既然是讨论的国歌的例子,那么音阶结构自然是西方的大调结构,也就是我国传统的清乐音阶结构。但是要记住我国民乐传统中本很少用这个结构,而是用雅乐音阶结构。
                      于是按照之调式命名法,84宫调理论是怎样的八十四种呢?
                      黄钟宫 黄钟商 黄钟角 黄钟变徵 黄钟徵 黄钟羽 黄钟变宫(同调高同音阶结构五种调式)
                      大吕宫 大吕商 大吕角 大吕变徵 大吕徵 大吕羽 大吕变宫
                      。。。。。。。。。。。
                      。。。。。。。。。。。
                      应钟宫 应钟商 应钟角 应钟变徵 应钟徵 应钟羽 应钟变宫
                      -----------------------------------------------------------以上正好是84种
                      这84种合称“八十四调”或者“八十四宫调”,习惯上讲所有调式是宫的叫做宫,其他则叫做调,显然这八十四调系统中,有十二个是宫,七十二个是调,故而合称八十四宫调。这是完善的音乐理论体系,下面开始做减法,看看昆曲的宫调怎么来的?怎么从完善的84种减少到很少的几种的?
                      又因为变徵和变宫一般不作为主音,也就是实际很难用变徵和变宫作为调式,于是就只剩
                      下60种了。
                      上面这个一定要弄清楚是按照雅乐音阶来的,如果按照清乐结构来也有84种,按照燕乐音阶结构来也有84种,这个道理能够想明白就行了。
                      只有弄清楚这第一阶段的理论,下面才好讲唐代燕乐的二十八宫调和昆曲的六宫十一调。留待下一节再讲。


                      11楼2012-06-14 11:30
                      回复
                        明白了,清乐林钟宫。
                        楼主继续


                        IP属地:浙江12楼2012-06-14 12:27
                        回复
                          学习中....


                          13楼2012-06-14 12:55
                          回复
                            说了这么多,那么林钟定调的乐器,其最基准的燕乐音阶构成是什么呢?林钟为角3,其他顺次可定:
                            黄钟 大吕 太族 夹钟 姑洗 仲吕 琢宾 林钟 夷则 南吕 无射 应钟
                            羽 闰 宫 商 角 清角 徵
                            那么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可以这样说,如果不翻调,林钟定调的乐器最低的相对音高宫音1是夹钟,自然就是可以演奏夹钟为调高的四种燕乐调式(宫、商、羽、闰),同理如果将仲吕作为调高可以演奏四种调式(宫、商、羽、闰)。。。。。。。。
                            一直到这里我们应该可以知道唐燕乐实际上只有二十八个宫调的由来。
                            黄钟宫 黄钟商 黄钟羽 黄钟闰
                            大吕宫 大吕商 大吕羽 大吕闰
                            。。。。。。。
                            。。。。。。。
                            无射宫 无射商 无射羽 无射闰
                            ------------------------------------------7X4=28种。
                            既然唐燕乐的28宫调都给出来了,也给出怎么做减法来的了。那么下面可以说为什么燕乐不能用学名制了,我们之前说“于是原来汉族八十四调理论中的黄钟宫,就是黄钟为调高,宫调式音乐,实际上在燕乐中却是无射宫。”也就是燕乐的无射宫实际上是我们原来的黄钟宫,在燕乐中学名该叫无射宫,但是艺人们之前演奏惯了雅乐的黄钟宫,那么定调在标准调高C调上的音乐,艺人们就俗称其叫“黄钟宫”,这叫法在雅乐中是学名,在燕乐中只能是俗名了,因为如果按照燕乐乐制这个该学名叫无射宫。同理燕乐学名中的黄钟宫定调是D调,但是这个黄钟宫与民间俗称的定调在C的黄钟宫根本就不同,艺人们就给其叫了个俗名“正宫”。
                            这样说不知道读者能否理解燕乐乐制宫调名称为何全部启用俗名体制代替学名体制,因为与我国之前的雅乐宫调名称不对应,容易产生误解,不如燕乐就启用俗名制。
                            唐燕乐28宫调都被叫了什么俗名呢?如下。
                            燕乐绝对音高对应关系:
                            黄钟 大吕 太族 夹钟 姑洗 仲吕 琢宾 林钟 夷则 南吕 无射 应钟
                            D bE E F #F G bA A bB B C #C
                            燕乐二十八宫调俗名、学名、调高、调式、笛色:
                            俗名 学名 调高 调式 标准笛色调高
                            ―――――――――――――――――――――――――――――――――――――――
                            正宫 黄钟宫 D均 D宫 小工调
                            大石调 黄钟商 D均 E商
                            般涉调 黄钟羽 D均 B羽
                            ―――――――――――――――――――――――――――――――――――――――
                            中吕宫 夹钟宫 F均 F宫 六字调
                            双调 夹钟商 F均 G商
                            中吕调(宫调) 夹钟羽 F均 D羽
                            ―――――――――――――――――――――――――――――――――――――――
                            道宫(道调宫) 仲吕宫 G均 G宫 正工调
                            小石调 仲吕商 G均 A商
                            ―――――――――――――――――――――――――――――――――――――――
                            南吕宫 林钟宫 A均 A宫 乙字调
                            歇指调 林钟商 A均 B商
                            南吕调(高平调) 林钟羽 A均 #F羽
                            ―――――――――――――――――――――――――――――――――――――――
                            仙吕宫 夷则宫 bB均 bB宫 上字调
                            商调(林钟商) 夷则商 bB均 C商
                            仙吕调 (疑商角调) 夷则羽 bB均 G羽
                            


                            15楼2012-06-14 16:39
                            回复
                              2025-11-12 15:35:2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黄钟宫 无射宫 C均 C宫 尺字调
                              越调 无射商 C均 D商
                              黄钟调(黄钟羽,疑角调)无射羽 C均 A羽
                              ―――――――――――――――――――――――――――――――――――――――
                              该栏为唐宋曲子词的七宫十二调中比昆曲六宫十一调多的部分
                              高宫 大吕宫 bE均 bE宫 凡字调
                              正平调 仲吕羽 G均 E羽
                              ―――――――――――――――――――――――――――――――――――――――
                              该栏为唐燕乐的二十八宫调比唐宋曲子词多的宫调部分
                              大石角 黄钟闰 D均 C闰
                              高大石调 大吕商 bE均 F商
                              高般涉调 大吕羽 bE均 C羽
                              高大石角 大吕闰 bE均 #C闰
                              双角 夹钟闰 F均 bE闰
                              小石角 仲吕闰 G均 F闰
                              歇指角 林钟闰 A均 G闰
                              商角(林钟角) 夷则闰 bB均 bA闰
                              越角 无射闰 C均 bB闰
                              ---------------------------------------------------------------------------------
                              (关于唐燕乐为什么叫这些俗名,各自有什么来历,这里不继续深入研究,因那部分与理解昆曲宫调关系不大)
                              上表的第二列就是燕乐学名,一共二十八个。第一列是燕乐俗名学制用的俗名,以后唐宋曲子词和昆曲宫调名词就再也不用雅乐学名制,而是用燕乐俗名制,这里为了给出对应关系故而给出,实际上学名叫法在昆曲和唐宋曲子词中不使用,即使燕乐也早已经用俗名称呼了。
                              第三列是对应的宫调的调高,第四列是对应的宫调的调式,都很容易推算,不解释。第四列是用标准笛色标准的调高,直接牵涉到以后讲昆曲宫调的调高,暂且不说。
                              我们看到唐燕乐有28个宫调,将这28个去掉最后一横栏的9个,就是唐宋曲子词(宋词的音乐)只保存了唐燕乐的7宫12调共计19种,将这19种再去掉倒数第二横栏的2个,就是昆曲的6宫11调共计17种(这里的6宫11调是按照元北曲宫调说的,昆曲宫调继承了元北曲,昆曲南曲在元北曲的基础上模仿建立起来的,但是只有5宫8调,总的说昆曲共有6宫11调.)
                              那么昆曲的北曲牌和南曲牌如果按照宫调体制归类不是很简单么?曲牌就是乐曲,如果是D为调高D为调式的就是归入正宫,依次类推,不就每个曲牌的宫调可定了么。对的,按照宫调理论的归属问题就是这样的,但是为什么还要讲第三讲,就是昆曲宫调体系的紊乱后的实际情况呢?原因很简单:就拿北曲来说吧,那是元代时候归纳的宫调体制,就是将元北曲的所有曲牌拿来,按照宫调理论归入,每一类按照唐燕乐俗名体制命名,就是6宫11调,很自然这17种里面有些宫调曲牌数目很多,有些可能很少,少到这宫调名下曲牌只有几个甚至一两个,毕竟自然规律诞生的乐曲不会很平均,人们的欣赏口味不会很平均(于是在这17种中常见的曲牌多数只归入其中的5宫4调之下,合称北九宫),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曲牌被昆曲继承来了,再按照昆山腔风格改造之,很多曲牌的实际调高和调式情况与原来所归入的宫调名目含义并不对应了,这就是宫调体制的紊乱,但是紊乱不是乱七八糟,毕竟是从这里继承来的,不可能每一个曲牌现状都与宫调名目风马牛不相接,即使有变化的,还存在主体还属于这个宫调的绝大多数情况,宫调紊乱,不是乱七八糟。同理南曲体系本是南方民歌起来的,本无宫调体制,仿造北曲建立宫调体制在昆曲正式格律化之前,归类成5宫8调,但是常用的也可北曲一样,只有5宫4调,合称南九宫。那么昆曲南北曲所有的宫调实际上习惯就可以叫做南北九宫了,南有南九宫,北有北九宫。关于昆曲宫调紊乱后的实际情况在第三节讲吧。这一讲明白了昆曲是怎么继承了唐燕乐的俗名体制的,继承了6宫11调即可。
                              4.燕乐调式体系的变化
                              之前我们说过汉族的音乐本来羽调式的很少,尤其雅乐中实际羽调式的音乐很少,那为什么昆曲现在这么多羽调呢?燕乐体制,燕乐音乐中羽调很突出。这里先简单作为燕乐调式特点提一下,后面我们说目前昆曲宫调实际的时候再说,大家可以看到昆曲与唐代燕乐除了学了其燕乐俗名制度和宫调体制,还直接继承了大量羽调风格的音乐。
                              这一讲其实就是回答唐代燕乐怎么只有28个宫调的,为什么开始用俗名体制取代之前我们习惯的学名制度的,轮到昆曲这里是个什么情况了。有不理解之处欢迎讨论,有不正确之处欢迎研究者斧正。


                              16楼2012-06-14 16:3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