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
@maudlin2008 的提醒,我前面的断句有些问题,下面的断句方法更合理些。
八阿哥曾语我等:“有看相人张姓者云‘皇太子行事凶恶已极,彼有好汉,可谋行刺。’我谓之曰:此事甚大,尔何等人,乃辄敢出口,尔有狂疾耶?尔设此心,断乎不可。因逐之去。”
【小结】
张明德是由阿禄荐于布穆巴、赖士、普奇;布穆巴带之往胤褆处,又普奇荐于胤禩。谋刺太子之语在普奇处、胤禩、胤褆处,均有直接提及。普奇对此否认,胤禩将张明德逐走,而胤褆处发展成“散帖招聚人众”。
初审时张明德未提在胤禩处所言谋刺太子事,一是为了减轻罪名,二是胤禩态度无不妥之处,所以略去不提。所以老八的罪是闻不上报,而不是参与谋刺。
布穆巴家 ->阿禄(布穆巴长史)荐于赖士->由赖士处往普奇处,住普奇家->普奇荐于胤禩,住胤禩处->言“后必大贵”及谋刺太子事->胤禩逐走张明德,转语胤禟、胤祯->张明德复回普奇处,或宿于外->布穆巴送其至胤褆处->与胤褆畅谈谋刺太子事,“耸动王听,希图多得银两”->“散帖招聚人众”->太子被废的同一则诏书中斥胤褆不能立为皇太子->胤褆荐胤禩、请杀太子->康熙怒,责其交由刑部,胤褆“详悉密奏”-> 胤褆锁拏张明德至刑部。
张明德也曾“耸胤禩听”,可惜被“逐之去”,“耸胤褆听”,发展成“散帖招聚人众”;即使如此,也不一定是“召集人手来谋刺太子”,或许正如张明德所言“捏造大言”,所谓的人众,不过是一群江湖骗子,胤褆同样受其所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