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吧 关注:1,626,505贴子:87,730,061

回复:◆◆◆《玛雅宇宙的生成》(节选)◆◆◆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中美洲文明的兴衰时间表


66楼2011-11-21 19:04
回复
    总之,好的留下,坏的删除~一句话概括~


    67楼2011-11-21 19:07
    回复
      2025-08-30 00:39:0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玛雅文化前古典时期
      墨西哥中部非常早期的文化遗址中心位于奎奎尔科(Cuicuilco)。考古学家们正在此处考证金字塔的断层遗壁,但他们不知道的是,这个文化中心的起源年代到底是何时。一个年代在公元前679年的、呈耳朵形状的卷轴,在奎奎尔科城的地下被挖掘发现,轴身还雕刻着历法字符。②《沸水》(Burning Water)一书的作者劳蕾特·塞约里(Laurette Sejourne),在其书中把奎奎尔科看做是提奥尼狄华肯城(Teotihuacan)的先驱,后者在公元前一世纪崛起,成为伟大的托尔特克人帝国。然而,最终毁于火山爆发的奎奎尔科城,却可能在早于4000年前就被建立了。
      在墨西哥,最先得到广泛传播并且有组织的文化,应该算是奥尔麦克文化了。这个被墨西哥艺术家以及学者米格尔·科瓦鲁维亚斯(Miguel Covarrubias)称为中美洲母亲文化的奥尔麦克文明,在公元前大约1800年左右的墨西哥湾沼泽地区生根发芽。它的起源到底在哪里,今天仍然让人困惑不已。一些学者相信,奥尔麦克文化的更早先例可能可以在墨西哥城以南的格雷罗省(Guerrero)找到。③但已发现的奥尔麦克文化遗址,却聚集在沿太平洋海岸的危地马拉和萨尔瓦多一带,暗示着这是一个建立于史前第二个千禧年的、强大并且幅员辽阔的帝国。不可思议的是,学者们甚至掌握了相当确凿的证据,证实了奥尔麦克文化和南美洲的查文(Chavin)文化所处的不同地域之间有着贸易往来。④
      第一个伟大的奥尔麦克城市是圣罗伦佐(San Lorenzo),它完整的建成时期是在公元前1200年。遗址位于奥尔麦克文化遗址的中心地带,是墨西哥湾沿岸一片荒凉的沼泽地,从韦拉克鲁斯(Veracruz)以南纵横向东延伸到坎佩切(Campeche)。巨石头像就是在这里被发现的,它们当中有些重达40吨;此外,还有超过200个以上的用于开展仪式的土丘。奇怪的是,大约在公元前900年前,这个城市突然被人为地毁灭了。

      奥尔麦克文化遗址城市


      68楼2011-11-21 19:10
      回复

        拉文塔城(La Venta) 是早期奥尔麦克文化在这一地区的又一重要遗址。一座高达百余英尺的锥形金字塔,建造于这个布满荒凉沼泽地的小岛上,盘踞在城市的中央广场。该座金字塔被修建于公元前1200年左右,尽管位于墨西哥中部的奎奎尔科金字塔建造年代甚至更久远,它还是被认为是中美洲最早的一座金字塔。拉文塔在那时是一个蓬勃发展的仪式庆典和市集中心,即使在这样早期的中美洲文化发展阶段,在这里也能找到确凿的证据,证明这里的人掌握了高级的天文知识。考古天文学挖掘中的发现,已经显示拉文塔金字塔的建造意图是为了和空中的极地区域对准,以便准确测量出北斗七星的位置。⑤这些调准的精确水平令人咋舌。然而,岁差的影响不可逆转地导致了这些调准“调不准”,而奥尔麦克的天文学者以及寺庙的修建者则负责定期地调整金字塔。但这些解决方法也一定只能是暂时的,因为岁差将再次引起星体和金字塔之间的对齐产生误差。然而,拉文塔金字塔的调准令人信服地说明了奥尔麦克天文学者对岁差的认知。
        正如在引言中提及的,岁差是由于地球轴的摆动引起的,它导致星星升起时间的变更。许多玛雅学家都认为,像奥尔麦克这样的中美洲早期文化,并没有高级到对岁差有足够的认知,因为这是一个非常缓慢发生的现象。但是,岁差引起了一颗耀眼的星,例如角宿第一星的位置变动,当它升起的时候,在天空的位置每72年推移大约1度。如果1个满月要占满半度,那么1度实际上横跨了相当大的空间。在仅仅150年的时间中——也就是仅仅两三代人的时间跨越中——角宿第一星的位置变动应该是极为显著的,它相当于4个满月那么宽的距离!如果奥尔麦克的天空观察者的确在一代一代地往下传递天文信息,他们可能已经非常好且相当容易地掌握了岁差的知识。追踪单独一颗明亮的星星在天空的升起时间,也许只是早期天空观测者发现岁差的方法之一。从拉文塔地区的纬度向天空看去,天空极地区域(准确地说,就是北天极)非常接近于地平线。岁差影响了那些环绕极地的星星们升起的位置,不仅如此,假如拉文塔的精确定位是要指向北斗七星中围绕极地转动的星星,那么,奥尔麦克天文学者可能很容易就掌握了由岁差导致的这些星星们升起位置的变化。如果我们不认为古代奥尔麦克人对于校准岁差有着狂热的兴趣,显然,拉文塔金字塔所包含的校准功能就完全失却了意义。


        69楼2011-11-21 19:12
        回复
          继续


          70楼2011-11-21 19:13
          回复

            但是为什么对我们而言,古代先人对于岁差的理解这么重要呢?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答案将会在本书中逐一展开。简言之,我的研究显示,早期中美洲天文学者对岁差有着巨大的兴趣,原因是岁差改变了他们和天堂的关系,并对于人性进化有着戏剧性的影响。玛雅人对于大图景有着浓厚的兴趣。作为资深的宇宙学者,他们费劲心力地订立了一整套关于时间、进化以及人类本质的模式。就像文学里经常描述的一样,玛雅人对时间简直是着迷。而以几乎长达26000年为周期的岁差,正是玛雅人遭遇到的最大的天文时间周期。岁差因而是他们最永恒的谜,他们对于宇宙学的终极目光也由此定格在找出岁差对人类意味着什么上面。玛雅人认识到,有一个天体,即星系中心,是岁差性改变关键的参照点。我们可以这么说,岁差让我们把“箭头”指向了星系中心,而我将在本书中说明,玛雅人实际上相信这会改变——实际上是强化——地球进化的潜力。
            岁差的发现最终导致了玛雅世界纪元学说的形成——被称做《波波乌》的宇宙创造神话。在这里,地球和人性都经历了一个耗时漫长的毁灭和重建。玛雅人提前意识到了我们的科学仍然有待发现的东西,他们理解岁差代表一个长达26000年的周期,生物的种种进化得以在此周期中展开——它是一个灵性被孕育以及出生的周期,是地球及存活其上的具有意识的生命形式所要经受的周期。但我们在这里已经提前说得太多。还是回到拉文塔和早期的天空观测者吧,因为他们还可以教给我们更多东西。
            我相信,在拉文塔遗址发现的有关岁差的证据,代表了中美洲宇宙学发展中的一个分水岭。但是岁差是怎样被纳入到奥尔麦克象征学里面去的呢?只要看一下在拉文塔出土的人工制品,我们就能对无所不在的奥尔麦克神话学以及宇宙学有那么一点点感觉。美洲虎是奥尔麦克文化中的原始动物图腾,虎口代表通往冥世的端口,如同地球上的洞穴。奥尔麦克祭司们总是在那里举行巫师仪式。蟾蜍,灵蛇,还有鸟,也都是奥尔麦克巫师神殿中的重要特征物。蟾蜍是能够制造幻觉的药物的来源,同时也是伟大的母亲女神在地球上的动物图腾。它跟大地母亲琴瑟和谐的表现之一是,下雨之前蟾蜍会呱呱大叫,宣告大地母亲即将给予水的祝福。蛇则是再生和不朽的象征,因为它每一年都蜕皮却不死。另外,蛇也是银河系的象征。
            许多奥尔麦克出土人工制品,在人头的前额都刻有一个细小的V形裂口。这种“裂口-人头”(cleft-head)主题正是奥尔麦克文化对生命、出生以及死亡观念的揭示。

            奥尔麦克的“裂口—人头”主题,用玉米发芽来标志的“诞生之地”


            71楼2011-11-21 19:13
            回复

              通常,从这些裂口中冒出来的是神圣的玉米图案,暗示它们代表着一个充满神性的诞生之地。代表神性诞生地的裂口头,被认为象征着世界的门户——连接生死两个国度的大门,进入冥世的入口。美洲虎的口,和带有裂口图案的头,都象征进入另一个王国,也就是诞生之地的入口。在这里,我们开始看到不同的神话象征可能代表同一含义的概念。而在后面的天文概念中,我们也将发现,许多神话象征可能指向同一个天文物体。例如,中美洲的思考者们把银河系神话成一条蛇、一条路、一条河,以及一个宇宙母亲。正如稍后我们将要看到的,裂口头主题是奥尔麦克文化中的一个象征,它代表银河系一个非常重要的、被称做裂口式的特征—— 一个“诞生之地的大门”,而冬至的太阳将在2012年的完结日进入这个大门。
              和以后的中美洲其他城市一样,在拉文塔,神话学和天文学都与政治统治权利紧密相连。城市中心庆典仪式区和占统治地位的国王-巫师之间存在着一种联系,对于这两者联系的强调,暗示了在拉文塔神圣王权的存在。这个习俗,对日后玛雅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很典型的例子就是,国王跟最高的神(有时是太阳)联系在一起。但更重要的是,他跟世界的中心以及源头联系在一起。这种联系采用的表现方式,可能是国王的宝座位于——也就是对准“宇宙中心”。从这个宇宙中心,能看到圣树和世界之轴向下延伸到地球。从拉文塔金字塔所对准的极地区域来看,奥尔麦克文化可能认为这个极地区域就是宇宙的中心和源头。这不奇怪,因为整个天空看起来都像是围绕在北极点旋转。另外,奥尔麦克新石器时代的祖先,从遥远亚洲北方迁移到美洲新世界,他们膜拜极星,把它当做最高的神。这个观念在今天的亚洲仍然存在。在中国北京的紫禁城(Forbidden City)里,神圣统治者的中央宫殿的朝向和象征意味,都反映出了古代人对于用极星鉴定神权统治者的兴趣。⑥
              在中美洲象征学里,除了宇宙中心,国王-巫师还与洞穴有关。在公元600年前的奥尔麦克文化遗址恰尔卡林各(Chalcatzingo),我临摹下来了一个刻在纪念碑上的神圣法则,上面有一个国王-巫师,就坐在洞穴里。

              来自恰尔卡林各的纪念碑1:奥尔麦克国王-巫师在洞穴里加冕王位
              


              72楼2011-11-21 19:17
              回复

                意味深长的是,今天的玛雅人把冥世入口这个地上的象征,和天上的某处等同起来。现代基切玛雅人证实了银河系大裂口,或者被称做“黑色-裂口”(dark-rift)的地方,形状看起来就像一条黑色的、沿着银河系中部向下延伸的道路。也就是“通往冥世的路”。⑧它从人马座星群开始,沿着银河系向北延伸,一直到天鹰星座。基切语中称这个银河系黑色-裂口为“西波巴-毕”(xibalba be,xibalba=冥世;be=路)。他们同样也把它称做黑色之路。要在空中找到这条通往冥世之路的方位,这看起来可能有点不同寻常,但玛雅人相信,每个夜晚,冥世实际上都在地球之上旋转,成为夜空。⑨就这点而言,黑色-裂口成为了冥世的最低点,但也是夜空的最高点。正如我们将看到的,对这些天文特征的辨识,对于理解玛雅2012年的完结日的真实含义非常关键。
                公元前第一个千禧年划上句号之时,新旧世界都在经历转变之中,神话学和政治意识形态互不相让,争夺统治地位。在旧世界,一个新的范例——基督教诞生了;而在新世界,大约公元前400年到公元前100年间,中美洲文明史上一个巨大的交替正在发生:奥尔麦克文明衰落了,一个最终被称为玛雅的文化风格凸显出来,完全不同于早期奥尔麦克文化传统。
                太平洋沿海岸地区,包括契亚帕斯(Chiapas)和危地马拉,有一个短暂但重要的文化活动高潮,这些高潮的中心便是伊萨帕。伊萨帕在接下来的至少三个世纪中(公元前250年到公元前50年),发挥了巨大的影响力,具有挑战意义的2012完结日的长历历法,便是在这里被发明和确立的。
                大约有五十尊以上的立式石刻纪念碑、神坛,以及王位宝座,描绘了玛雅宇宙创造神话,即《波波乌》一书中的情景,也被称做孪生英雄神话。这些伊萨帕纪念碑,建造于公元前一世纪,是第一次出现在中美洲艺术中的有关孪生英雄事迹的叙述。学者们把伊萨帕当做重要的天文学遗址,因为它揭示了中美洲文化和政治的变迁。但我后来意识到,在伊萨帕纪念碑里隐藏的知识是天文学,而不是人类学。我首先注意到,整个伊萨帕遗址计划跟12月冬至地平线是对齐的,这暗示着伊萨帕的许多纪念碑可能描写的是发生在那个方向的天文事件。伊萨帕球场跟12月的冬至地平线保持一致,可能代表的就是银河系。好几个纪念碑描绘了第一父亲太阳神的重生,也就是在《波波乌》里被叫做“一个乌纳普”(One Hunahpu)的人物。把这些碎片拼凑在一起,我开始怀疑,伊萨帕纪念碑实际上是一个神话般的叙事,它被刻在石头上,描写了一个由长历历法所绘制出来的天文一致事件。
                要理解伊萨帕文化在高级宇宙哲学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另一个主要的因素涉及到了附近许多“蘑菇石”(mushroom stones)的发现(宗教仪式中所使用的迷幻蘑菇的石头雕像),它们的时间指向伊萨帕文明的开始年代。公元前300年左右,以伊萨帕为中心的整个契压帕斯-危地马拉太平洋沿海岸地区,很明显都在仪式或者科学探索中使用迷幻蘑菇进行实验。它们正是伊萨帕创新前卫的哲学观得益于使用这种精神药物的证据。我们将看到,出现在伊萨帕的这种先进的宇宙知识,表明伊萨帕人不仅仅超前于他们自己的时代,他们甚至超前于我们。


                74楼2011-11-21 19:33
                回复
                  2025-08-30 00:33:0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IP属地:广东75楼2011-11-21 19:35
                  回复

                    乌斯马尔这座有趣而独特的金字塔,呈椭圆形状,被成为魔方金字塔。


                    77楼2011-11-21 19:41
                    回复
                      继续


                      80楼2011-11-21 19:46
                      回复
                        81楼20个天的名字附图:



                        82楼2011-11-21 19:49
                        回复

                          历法圈
                          卓尔金-哈伯历法系统的联合使用,确立了一个长达52年的历法周期,它被叫做历法圈(Calender Round)。④一些学者把这个周期所代表的时间段,叫做玛雅或阿兹特克“世纪”,目的是要消除掉那种让西方人晕眩的土著人概念的存在。而在这本书中,我选择使用历法圈或者卓尔金-哈伯历的说法。
                          跟我们的“年”周期一样,哈伯历的第一天被认为是新年的开始。把哈伯历和卓尔金历合起来使用时,卓尔金历上有四个日符号被强调为非常重要的标志。因为新年的开始日期(哈伯历中)只会发生在这四天。这个现象的出现,是由于联合两个历法而在数学上产生的动态。基切人今天仍然在使用的历法当中,这四个特别的符号被叫做“新年日”,它们分别是Kej(鹿),Eb(牙齿),Noj(思想)和Iq(风)。⑤在前面我们列出的日符号表里面,能看到这四个新年日之间相隔5天。当你把这20天的符号圈成一个圆圈,就能看到这四个新年日刚好把圆圈分成了四份。


                          84楼2011-11-21 20:04
                          回复

                            长历:星系历法
                            古代玛雅前期的中美洲天空观察者,创造了一种高级而复杂的时间记录系统,它就是被称做长历的历法。考古记录中被发现首次使用长历计日是在公元前一世纪,尽管它的形成和发展可能早于此前成百上千年。长历系统基于层层套入的天数周期,然后在每一个层面乘以玛雅人的关键数字20得来:
                            天数 称呼
                            1 金(kin,天)
                            20 乌尼尔(uinal)
                            360 顿(tun)
                            7200 克顿(katun)
                            144000 baktun(巴克顿)
                            值得注意的是,仅有的例外是在顿这个层面。为了接近一个太阳年的天数,乌尼尔没有乘以20,而是乘以了18,得到时间长度为360天的顿。玛雅人使用这种计算系统来追踪从它开创那一天起,顺序就未曾被打断过的日子。蒙罗·艾德蒙森相信,大约在公元前335年,长历就开始被使用了。⑥但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使用长历计日,是在公元前37年。当然,在被记录到石头上以前,很长一段时期内,长历可能都被记录在易腐坏的物体上。然而,一个综合了考古、历法和人种史学各方面证据的保守估量,都强烈暗示着长历正式开始被使用的日期在公元前一世纪。假设长历是被构想出来用于校正岁差的,那么为了使之日臻完美,可能在它被正式使用前,就已经有过几百上千年的天文观察过程了。可以很负责任地说,长历历法是在公元前400年到公元前100年间被完善,在公元前一世纪被开创使用的。
                            尽管长历可以在13个巴克顿完结日之后继续被延伸,并且,巨大的长历数字,也确实在玛雅法律和其他地方被识别出来,但我们仍然认为,13个巴克顿,是作为伟大世界纪元的创造周期,被记录在玛雅纪念碑上的。我们知晓这一点,是因为在古典时期的玛雅宇宙创造纪念碑上,记录了上一个创造周期的结束,那是大约5000年以前,并以此做为第13个巴克顿的结束。不仅如此,我们发现考古记录中的大多数长历日期,都是从第五个位值,即巴克顿开始的。
                            现代记号法用一个点来分开长历位值。例如:6.19.19.0.0等于6个巴克顿,19个克顿,19个顿,0个乌尼尔,以及0天。正如在上表中能看到,每个巴克顿有144000天,每个克顿有7200天,依此类推。如果把所有的值加在一起,就会发现6.19.19.0.0表示从零日0.0.0.0.0开始已经过去了1007640天了。被讨论得很多的13个巴克顿周期,就是从0.0.0.0.0开始后的第1872000天。整个这个时期的时间,就是所谓的玛雅长历大周期,等于5125.36 年。玛雅人把一个大周期视为一个世界纪元,一个成长周期,它结束的时候,就是人类的灵性发展到达下一个阶段的时候。正如个体的生命经历不同的阶段,人类集体的生命浪潮,也通过不同的阶段得到成长。这些阶段就是五个世界纪元,或者中美洲神话里的“太阳”。此外,13个巴克顿反映了卓尔金历中的13个数字,而前面已经提到,这13个数字代表月亮从朔到望之间的间隔天数。这样一来,月亮演变的微型周期和5125年的宏观周期并行,形成在人类文明层面上运行的、从种子到开花的周期。
                            因此,根据玛雅历法科学,大周期掌握着我们作为物种的集体演变时间,以及文化的周期性变化。但是,我们如何将这个长达5125年的大周期,和一个我们能理解的时间格局联系起来呢?它是什么时候开始的?为什么而开始?长历和公历将要如何联系在一起呢?

                            


                            87楼2011-11-21 20:2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