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感谢姑娘的回复>/////<看到别人的回复我最开心了~~关于文章的意思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理解,身为作者我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更多的是跟着感觉走,至于同样的行动会引发什么样的结果大家都会感受不同,我觉得没有什么“正确”和“错误”之分,充其量只是我有没有能将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楚而已。所以非常欢迎大家和我来交流想法>.<关于歌词,我非常喜欢朋友翻的这个版本的歌词,这篇文章的想法的产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她的这个翻译>.<写文的过程中关于很多细节都是有仔细的设定的,但是文中没有办法一一写出来,以下是一些里设定和我自己对文中人物的理解和想法。
【前文奥利维尔说:“呐,到那时再唱给我听吧。”是何时呢?雪拉终究没有再唱给奥利维尔听,她一遍一遍地唱给孩子当做摇篮曲的时候,有没有想起多年以前那个持着鲁特琴的帝国皇子呢。】她从来都没有忘记过奥利维尔,这首歌作为摇篮曲的意义之一是怀念奥利维尔和露西奥拉。第二重意义是在潜意识里,对于童年流浪渡过的雪拉来说,她对于抚养自己的孩子感到茫然,而这首歌是她曾经对于“温暖”的唯一有形的记忆。
【不是每个人都能拥有艾约式的爱情。】我实在是不能更爱这句话!可以求《交错》这篇文吗?关于这一段的解释我一会儿放在后面一起说。
【选择了相夫教子的平淡生活,这样和以前判若两人的雪拉又是为了什么呢。是逃避以前的种种回忆么?当得知埋藏在心底的那个人登上皇位,实施改革,最终被刺杀的时候,她呢,心里必定波澜起伏吧。】【那个时候,她抱着的那个人,或者说她想要抱着的那个人,其实是已经死去的奥利维特吧。即使那个人死了,埃雷波尼亚这片土地,依旧是一份于她而言有着特殊情分的土壤。这个时候,心底又如何能够不泛起一丝涟漪?】雪拉对埃雷波尼亚是有特殊感情的,所以她再也没有踏上埃雷波尼亚的土地。选择和原先全然不同的生活既是心死,也是对率先放弃的自己的一种处罚。她知道自己无法完全割舍掉那份情感,所以她选择放逐自己。比起知道奥利维尔的死讯,受到更多震动的是她知道奥利维尔登基的时候,也正是那个时候希尔维特第一次感受到家里“伪善”的气氛。无论如何,雪拉都知道自己回不到过去。
关于kate酱说的雪拉因为身份差异而放弃一说,实际上开始的时候(当我还想把它写成雪拉中心的时候),文章的基调确实是这样的路线。似乎大部分的奥雪文章也秉承着这样的路线。但是写到中途的时候我重新打了3RD然后改变了想法。大部分时候雪拉都被描写成明事理的一个女子的形象——事实上她也确实如此。但是我想要探讨对于雪拉来说她的极限在哪里?我眼中的雪拉,更多的是倔强。当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之后,她被打磨平了棱角,选择退避的方式。文中最后一句话我在自己的word文档里是用粗体表示的。“雪拉扎德至死仍不懂那些复杂拗口的词句。可她想,这样最好。”它象征了雪拉的逃避,非常彻底的放弃与妥协,而在另一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对于因种种原因错失机会的人们的讽刺。
【我感觉联系前文,怎么都有想起奥利维尔的缘故。大概也是那种读罢信件,想起了故人,然后回头看到丈夫,此时的心境很复杂,却又知道现在一同过日子的人还是眼前的人,然后再抱过去的感觉吧……既是整理心情又是惜取眼前人的感觉?】以上的理解都没有错,只是漏了一点。雪拉极力的想让女儿和游击协会,埃雷波尼亚脱离关系,但是最终命运还是将她牵引回那里……比起自己的过往这里雪拉更担心女儿。只是我觉得和丈夫拥抱的时候雪拉一定在想“儿孙自有儿孙福”<PIA飞
写到这里我自己也语无伦次了OT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