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吧 关注:17,155贴子:224,141

回复:【讨论】东西魏同样靠六镇起义起家,为何会走向不同的命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没错,天意人心,缺一不可,一个政治人物的运气有时候和一个政权的兴衰也是密不可分的。
譬如这段高澄和杜弼的对话。
颍州之平也,世宗曰:“卿试论王思政所以被擒。”弼曰:“思政不察逆顺之理,不识大小之形,不度强弱之势,有此三蔽,宜其俘获。”世宗曰:“古有逆取顺守,大吴困于小越,弱燕能破强齐。卿之三义,何以自立?”弼曰:“王若顺而不大,大而不强,强而不顺,于义或偏,得如圣旨。今既兼备众胜,鄙言可以还立。”世宗曰:“凡欲持论,宜有定指,那得广包众理,欲以多端自固?”弼曰:“大王威德,事兼众美,义博故言博,非义外施言。”世宗曰:“若尔,何故周年不下,孤来即拔?”弼曰:“此盖天意欲显大王之功。”


IP属地:黑龙江17楼2011-10-02 21:48
回复
    虽有拍马屁之嫌,但是也不无道理,当年慕容绍宗点背被王思政擒杀,如今也算是一报还一报


    IP属地:河南18楼2011-10-02 21:52
    回复
      2025-08-03 01:26:2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最后一句是画龙点睛之笔,因为总结为一个词,“天意”。
      东魏的某些人物,其结局真的很有命运捉弄的感觉。无论是慕容绍宗等人的死,还是高澄的死。所以连元善见都大为错愕,不由得怀疑天意的存在。
      所谓天意,在现在看来,也许是运气,也许是一念之差。


      IP属地:黑龙江19楼2011-10-02 21:56
      回复
        一个政治人物想要成就伟业,需要多方面条件结合才能做到。
        第一,寿命足够长;第二,儿孙争气;第三,运气;第四,领导水平;第五,小弟听话管用。
        宇文邕因为第一条和第二条都不具备,也就那么壮志未酬身先死了。简而言之,运气不好。


        IP属地:黑龙江20楼2011-10-02 22:04
        回复
          哈哈,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IP属地:河南21楼2011-10-02 22:06
          回复
            回复13楼:
            蒙古时候,被横扫的那些欧洲国家,制度还不如蒙古吧……
            单从政治制度方面看,蒙古和满清是比金朝和明朝先进的,何谈落后?虽然明朝制度更为复杂,但是实际效果却很糟糕,领导者无权,执行者党同伐异,政局一片混乱,南明就更明显,连有运转都成问题
            蒙古人完全使用自己制度的时候,维持了一个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大帝国,一旦忽必烈学习汉制,就四分五裂内战不休,之后的元朝诸帝一个比一个昏庸,加上对比汉化的金国政治,很明显中国制度复杂而无用,在消除内部矛盾、选举领导者方面极其原始落后
            总之,蒙古和满清正是先进制度取代落后制度的典型,和运气实在关系不大,如果他俩实行的是中国传统的典型制度,那么根本没机会入主中原,早就被昏君和内斗搞垮了


            IP属地:河南22楼2011-10-03 22:23
            回复
              楼上说的正是历史界的一种流行说法。从南北朝一脉到唐朝,都是用的以府兵制为代表的相对落后的制度。而到了宋朝开始实行募兵制,这相对比较文明,被看成是开始近代化的标志。
              但是,先进的制度,往往更脆弱,更容易走向分裂。往大了说是民主与专政,往小了说是君权与贵族。
              运气之说,不可不信。但是看历史,还是要讲究人定胜天,不然你我都可以洗洗睡了。何必在合理拿古人的事情出来纠缠。一个人物可以靠运气,但是一个国家绝不仅仅是运气就能解释的。


              IP属地:河南23楼2011-10-03 22:31
              回复
                中国传统君主制的很多关键元素,都是极其原始和落后的时代遗留下来的
                比如嫡长继承制,根本就是公元前一千多年的原始社会遗存,却作为中国政治制度的重要基础长期存在
                还有各种避讳、封禅、服饰、各种在车马器物上的讲究、各种神话帝王的仪式,这些基本都是原始社会才盛行的玩意,但是在中国各王朝长期存在,被奉为圭臬,相对来说后起民族虽然社会发展程度低,但是政治制度起码没有这么多氏族社会的残余,相对先进和有效得多


                IP属地:河南24楼2011-10-03 22:36
                回复
                  2025-08-03 01:20:2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府兵制不算落后,这种制度的实质是把各种私人民间武装收编为国家军队,相对于之前部曲私兵盛行要进步,属于军队国家化的方法,南朝少了这一课,后来就吃了大亏,隋灭陈后,南方各地仍反抗了不短时间,说明很多地方实力没有动员起来
                  至于先进制度脆弱,制度本身只有有效无效,高效低效,谈不上脆弱坚强,任何新生事物都有这么个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科举制度在后世根深蒂固,但是初创也曾屡遭反扑,显得十分脆弱
                  中国古代主流盲目崇古,把一些奴隶氏族社会的制度奉为玉律,一遇到困难就去远古找办法,结果几千年这么多王朝下来,基本没有取得什么制度成就,欧洲的国王通过扶持城市发展,以城市力量压制地方贵族实现政治统一,日本的大名通过公开财政集思广益解决财政危机,而中国的儒生,明清时期还议论恢复井田制封建制,其**程度可想而知,行省制度和秘密立储这两个行之有效的新制度,都是少数民族王朝发明的,中国一直到最后一个汉人王朝明朝,对异民族地区的统治水平仍存留在西周的“羁縻”级别上,让人情何以堪,所有多民族统治的有效制度方法和理论,都只存在于元清,远远落后于应有水平,一直到清朝,连个正式的外交机构都没有,这根本不是经济条件的问题,仅仅是态度问题


                  IP属地:河南27楼2011-10-03 23:37
                  回复
                    中国传统汉人王朝,在事关皇帝权利和家族延续的制度上,做的十分到位,但也仅仅到此为止,其他制度的建设基本为零


                    IP属地:河南28楼2011-10-03 23:51
                    回复
                      你所说的“制度改革需要群众基础...."是从哪里来的.....?


                      32楼2011-10-04 11:08
                      回复
                        从中国来的


                        IP属地:河南33楼2011-10-04 11:09
                        回复
                          我是说你的这个思考从哪里说起(我同意你的 看法,并且是很关键的)
                          任何制度的所谓先进性只是相对的,没有主体民意的觉醒的改革都只是表象。


                          34楼2011-10-04 11:16
                          回复
                            呵呵,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还有美国作家写的《世界通史》,还有就是二十四史,当然再加上自己的分析和判断,中国历代,东西方的对比。
                            总之,《国史大纲》是学习中国历史的指导性作品,如果仅说一个地方,那就是此书。


                            IP属地:河南35楼2011-10-04 11:22
                            回复
                              2025-08-03 01:14:2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其实,你可以把问题问的再具体一点,你这样说,我只好笼统的回答了,你懂的


                              IP属地:河南36楼2011-10-04 11:4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