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吧 关注:17,156贴子:224,146

【讨论】东西魏同样靠六镇起义起家,为何会走向不同的命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度娘


IP属地:河南1楼2011-10-02 09:24回复
    个人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高氏集团没有处理好内部汉人和鲜卑人的矛盾.高敖曹的死,发生在神武帝高欢活着的时候,很能说明问题.而鲜卑人骨子里是游牧民族,其文化以及民族心理特征决定他们的侵略本质,当外界没有提供给他们这种机会,或者统治者本身能力有问题时,就会将矛头对准内部,在北齐来讲,这个时期出现在高湛时期.北周则出现在宇文邕死后.这个时间差,改变了历史的走向.
    第二,法律上来讲,两国都有法律出世.但是,说道执法,显然北齐要弱于北周.家天下的时代,统治者的素质不能决定全部,却也足够葬送一个国家的前途,北齐从高洋以下,心理上的不成熟,造成了政策的不连贯性.
    第三,政治基础.西魏在宇文泰时期是在改革上下过苦功夫的,东魏的高澄也有过尝试,但面对的压力却比西魏更大,改革最好的时机,莫过于国家初建之时,高欢错过了这个时机,为后世子孙留下了不少祸患.高家子孙开始的时候是为杀人找借口,后来干脆为了借口杀人.
    大家可以开骂了


    IP属地:河南2楼2011-10-02 09:40
    回复
      2025-08-02 07:25:0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吧里好冷


      IP属地:河南3楼2011-10-02 10:46
      回复
        高欢和宇文泰相争,可以说是打成一个平手,但两人后继者的竞争,宇文后人就比高氏后人高明太多了,领导者的高明,可以由上及下地带动整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变革,所以宇文护和宇文邕继续取得成功,而高澄高洋这种只能算是二传手,最后的高湛等,相当的弱。
        当然,把宏大的历史取决于某一两个统治者只是相当表面的,往更深层次去探究,一个是鲜卑化的汉人,一个是汉化的鲜卑人,即使民族本向是平等的,但二者的文明程度,决定了谁更可以更长留存于历史……
        楼主认为在理不?
        


        IP属地:广西4楼2011-10-02 11:03
        回复
          有道理,不过类似秦国的变法,好的制度的确定可以保障的是:即使有一两个君王不太强,国家也可以安定,直到明君出现,一统天下。宇文邕就是这样的人,不过宇文护权术一流,治国只能算是半吊子,在战争上的成绩更不能跟高澄相提并论。
          高欢地盘富饶,没有改革的动力。宇文泰,地方贫瘠,所以只好走这条路。这跟当年的秦国何其相似,这也是两个国家不同走向的开始,不知楼上认为然否


          IP属地:河南5楼2011-10-02 11:10
          回复
            六镇之兵,高欢占了绝大多数,宇文泰只有武川兵的一小部分,再加上关中的情况,相比高欢全面处于劣势,但宇文泰励精图治,在关中进行法律,政治,教育,军事的改革,保有关中一隅而窥天下,最后终成霸业。
            而北齐这边,虽然高欢高洋高澄都有兴趣改革,但苦于没有更大的决心,受阻于复杂的局面,最后不了了之。
            宇文氏与商鞅变法的确相似,困于苦贫之地而上下一心励精图治,相反地广民富的不思进取,历史会最终证明,最高级的文明会胜出。


            IP属地:广西6楼2011-10-02 11:20
            回复
              历史有时候仅仅是道选择题。


              7楼2011-10-02 11:34
              回复
                我觉得宇文泰任用苏绰进行改革为北周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8楼2011-10-02 14:13
                回复
                  2025-08-02 07:19:0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而且 北齐北周都是靠六镇鲜卑起家 但是北齐占了五镇 北周仅一镇 所以北周必须吸纳汉人 最后以汉人为主了 军事 政治各方面最后都强于北齐和南朝


                  9楼2011-10-02 14:15
                  回复
                    这三篇文章,LZ可以看看,在北齐的军事、政体和民族问题等方面讲得很详细全面,评论也很有水平。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821ac0a0100iyq2.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821ac0a0100iyq6.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821ac0a0100iyqb.html


                    IP属地:黑龙江11楼2011-10-02 19:24
                    回复
                      受教了.
                      第一点,作者不该把高氏对待汉族的态度看成是鲜卑对汉族的态度.
                      第二点,错误的理解了钱穆先生的意思.所谓制度承接,并不代表修修补补,唐朝也是府兵制,为何要一笔抹杀.说到底,还是作者说那句话,因地制宜,而不是比谁理论上更先进.


                      IP属地:河南12楼2011-10-02 20:08
                      回复
                        以制度先进落后之类的绝对论来评价王朝更替社稷兴衰是不正确的,凡事都有例外,有时候运气也很重要,一股崛起的新生势力即使制度很落后,却碰到了正处于鼎盛之后的衰落期的对手,反而可以胜利。譬如蒙古骑兵横扫欧洲,譬如清军入关。
                        宇文护时期的北周对高洋高演甚至高湛时期的北齐,根本没法灭齐国;而宇文邕的北周对高纬时期的北齐,能灭齐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如果把这两位君主的水平对调,历史自然不同了。
                        在皇权至上的时代,北齐的灭亡,主要和暴君祸国,昏君乱政有关。政治体制内没法把昏君罢免(篡位弑君啥的),国内的叛乱起义之类的也无法颠覆昏君统治,也只有等待敌国来灭了。


                        IP属地:黑龙江13楼2011-10-02 21:25
                        回复
                          北齐的将士们连裤子都几乎没的穿,高纬却派人去北周给穆皇后买珍珠,造七宝车和珍珠褶袴。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人人都对后主绝望了,有投降的机会自然就投降了,后来的兵败如山倒,也是败于人心涣散。


                          IP属地:黑龙江14楼2011-10-02 21:29
                          回复
                            呵呵,非常同意,中国人讲究天时地利人和,所谓制度,不过是人和而已,至于其它的就只能看天命了.我们看历史,最大的用途,无非就是知天命,尽人事.
                            制度改革就是尽人事,而天命这种事,实在让人无奈.


                            IP属地:河南15楼2011-10-02 21:31
                            回复
                              2025-08-02 07:13:0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使命,也许结局早已注定,但是可以选择的还有自己的态度.明朝的崇祯对比于高纬,不能不令人深思


                              IP属地:河南16楼2011-10-02 21:3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