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吧 关注:12,376贴子:671,689

黄百涛为什么不在运河架浮桥?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当粟裕听到这个消息,大为惊讶。说黄简直昏头了。这个细节体现两人水平相差太大。黄怎么和粟裕斗?
连黄也骂自己愚蠢,但为时已晚。黄等44军2天,这2天他在干什么?为什么不布置部队,保护好撤退道路。连普通军长的水平也不够啊。真是昏头了


1楼2011-06-19 19:01回复
    这只能去问黄了


    2楼2011-06-19 19:03
    回复
      2025-10-20 03:37:3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一个黄百韬一个黄维,这2个兵团司令都不合格。李弥和黄百涛换个岗位倒不错。李弥善跑


      4楼2011-06-19 19:18
      回复
        李弥和黄百韬,正如李天霞和张灵甫的关系。也不怪李弥嫉妒黄,老蒋分配不均,黄兵团给5个军,李兵团才给2个军。可能李弥要看黄的笑话。况且李也有刘峙的撤退命令


        6楼2011-06-19 21:15
        收起回复
          这只是黄的一个低级错误,可能国军没有架浮桥的习惯


          11楼2011-06-19 22:34
          回复
            1,架浮桥要材料,没船你拿什么做桥基,63军走窑湾也没有船渡河导致背水被歼。
            2,黄兵团撤退时尚无敌情,并不特别需要架浮桥。连兵团工兵营都不在编制内,而是留在徐州了。
            3,三绥区的反正是出乎整个徐州剿总意料之外,任何人都不可能事先知道三绥区反正让开防区导致整个战线松动。
            4,39军原本在8军调往徐州,9军调往锦西时留驻烟台,后调往锦西参加东进兵团,组建13兵团后一直未归建,葫芦岛撤退后海运上海转铁路运到蚌埠归入6兵团建制。所以李弥才会说他是小兵团,不比邱,黄那样的三个军的大兵团。
            5,44军撤退的命令先是下达海运,但隔天补发书面命令时改为陆上撤退,原因很简单,一是没船,二是码头设备陈旧,损坏严重,航道淤塞,大船进不了港。


            12楼2011-06-19 23:31
            收起回复
              老蒋为什么对黄百韬这麽好呢?又不是黄埔毕业的,以前随着军阀和老蒋也打过架,不明白


              13楼2011-06-20 01:37
              收起回复
                这说明黄当时已经惊慌失措了


                14楼2011-06-20 09:27
                回复
                  2025-10-20 03:31:3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老蒋为什么对黄百韬这麽好呢?又不是黄埔毕业的,以前随着军阀和老蒋也打过架,不明白
                  --------------------------
                  黄百韬和顾祝同关系好,皖南事变,黄跟着顾出过力。孟良崮救74师不力,黄走顾的后门,才逃过一劫。这个兵团司令,当然也是顾力荐。中央大员谁都想培植些亲信,掌握些部队。顾总长也不例外。
                  


                  16楼2011-06-20 12:12
                  回复
                    1,架浮桥要材料,没船你拿什么做桥基,63军走窑湾也没有船渡河导致背水被歼。
                    -------------------------
                    材料用汽油桶圆木也行。渡运河之前,25军64军渡沂水等河,军工兵营也架过浮桥。12兵团从河南赶来,一路上渡涡河,淝水,浍河。一路难道是背着船行军?


                    17楼2011-06-20 12:21
                    回复
                      归根到底是三绥区倒戈 完全的措手不及 全乱套了


                      IP属地:北京来自掌上百度22楼2011-06-21 00:18
                      回复
                        三绥区倒戈有影响,但不是决定性的。黄如果不连犯三错,还是可以逃脱的。
                        21楼分析似乎有道理,黄过运河前,心态焦急。过河后,似乎心态变化。这里距徐州不过60公里。可以呼应。既有退徐之前逞勇捞一把的心理,光耀的回徐州。而不是狼狈地回去给邱李看。
                        也有担心被包饺子的心理。所以很矛盾,很犹豫。所以开会征求部下意见。结果作了错误决断。


                        23楼2011-06-21 16:2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