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物理吧 关注:39,739贴子:830,599

我认识的物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喂百度


1楼2011-03-26 19:19回复
    从高中开始,突然就对物理感兴趣来,不知道为什么,想通一个物理问题就觉得很快乐,但是自从学习波粒二象性,这个问题就一直在我脑海里徘徊,因为我得不到更好解释,或者说我想不通这个问题。或许是我高中的一点遗憾吧,大学没上理科学校.....
    自学的过程很痛苦,看到不懂的只有自己理解,也许是我的性格问题,我不喜欢问人,喜欢自己思考


    3楼2011-03-26 19:30
    回复
      2025-09-03 19:03:4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一路走来,在各自的领域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毫无疑问,这两个理论都是正确的。
      回过头来想想,这两个理论建立的过程,其中有一个理论自建立之初便让人惶惶不安--量子力学。
      为了给大家能够更好的在宏观世界里找到微观世界这样的经验,看下面一个问题:
      


      4楼2011-03-26 19:33
      回复
        在上面这个一维的过程中,限定了人在抛球时随机向一个方向抛完球时,下次必须向相反的方向抛球。如果没这个限制条件,计算要复杂得多。出现的情况和上面的分析差不多。即:离x=0越远,速度的取值范围就少,离x=0越近,速度的取值范围就越多。把这个结果推广到二维和三维的情形,结论也一样。
        


        7楼2011-03-26 19:35
        回复
          现在宇宙中有另外一个人(B)在观察这个坐在车里的人(A),他只知道A原来在x=0处,并且是静止的,他也知道这个人可以通过向外抛小球的方式来使自己运动起来。经过一段时间,他发现小车里的人来到了距离x=L的地方,请问,他能否通过计算来得到A是如何到达L的?B在草稿纸上画出了无数种可能(即把A的起点和终点用直接或者曲线连起来),并且把每一种可能都严格的通过计算算了出来。在计算的过程中,B还把明显不可能的情况给排除了(比如说发现A超光速了),可是,B还是发现有无数种可能,于是B得出一个结论:我根本就不知道你是如何到达x=L的…….(1)
          


          8楼2011-03-26 19:35
          回复
            在某一时刻,B如果准确的知道了A的位置,他发现这个位置如果离开A初始的位置越大,那么B对A的速度(或者说是动量)就能够越准确的表达,用数学语言来说即:△X越大,△P越小;相反,如果B发现A的速度的改变量越大,那么B对A的位置的描述就越准确,即: △P越大,△X越小。这个和不确定性原理的描述竟如此的一致!
            


            9楼2011-03-26 19:36
            回复


              IP属地:黑龙江10楼2011-03-26 19:36
              回复
                再来看下A这个物体。A这个物体由于本身在向外抛小球的这个动作导致A原本静止而运动了起来,在下一次静止的时候,这时候A最有可能处的位置在一个半径为R的球面上。再下一次静止时,A会以上一次的终点为起点,继续以同一个半径为R的球面上而出现,如此往复。
                我想说,这个过程就是在离散空间做惠更斯原理,这里我看到来波函数的影子......


                11楼2011-03-26 19:38
                回复
                  2025-09-03 18:57:4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说到这,在描述宏观物体的时候竟然也会出现像不确定性原理,波函数,路径积分等等通常只在微观下表现得明显的东西。这不得不让人思考,微观下出现这些东西背后的本质是什么?会不会微观粒子也像车上的人一样,在随机向外抛“小球”?


                  13楼2011-03-26 19:41
                  回复
                    思考一下,要符合这样的小球还真少,他必须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1.时刻在产生,对一切物体来说都存在
                    2.质量很小甚至为0
                    3.动量不为0
                    有吗?------------------------“引力子”或许是唯一的出路


                    14楼2011-03-26 20:04
                    回复
                      至于说这个“引力子”是如何作用于其他物体而产生引力的,这个后面再说。


                      16楼2011-03-26 20:12
                      回复
                        还是回到(1)。
                        B处的人在计算A是具体如何到达X=L时发现一条途径:我可以从空间所有小球的分布中得到。
                        于是B把空间所有的小球都在同一张纸上标上了坐标,可是他发现,仅仅根据这些小球在空间的坐标是无法计算的,还必须要知道每一个小球相对于抛出点的时间,于是要准确求出“作用量”必须知道每个小球的四个量(x,y,z,t)(2)
                        这些作用量跟这些小球在空间的分布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从随机抛球的过程中,在小车周围的空间分析,你发现如果这个空间的范围取得越小,这些小球在空间的分布就越不对称,对应着作用量就越大,而这个不对称的程度显然不是线性的关系,当距离大到一定程度直至无穷大时,这个作用量显然很快的就收敛为0了。


                        17楼2011-03-26 20:22
                        回复
                          随即迈步


                          18楼2011-03-26 20:31
                          回复
                            随机迈步


                            19楼2011-03-26 20:31
                            回复
                              2025-09-03 18:51:4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别忘了,每当这些“小球”给自身带来一份“作用量”,他在空间形成的这些小球就给“另一个物体”额外的带来来一份“作用量”,而这另一个物体要能够长期的跟这个物体稳定存在,有啥好模型没?
                              我提一个:原子核和核外的电子云。


                              20楼2011-03-26 20:3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