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吧 关注:4,136,952贴子:74,700,282

回复:贴本书:《欧洲历史上的战争》迈克尔·霍华德 [英国]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78楼2011-03-12 01:32
回复
         不能低估对手们的成就来暗示拿破仑的失败最终是由于他自己做法本身的弱点,而主要的不是敌手们的努力。拿破仑的做法使法国负担太重,他的报应或迟或早总要来到。旧派的、头脑冷静的指挥官如奥地利查理大公以及威灵顿公爵庆幸自己的成功,说明18世纪形成的战略与战术原则,再加上十分重视供应线以及战场上的严格纪律,仍具有持久的价值。同样清楚的是,一成不变地用18世纪的眼光来看待拿破仑战术,也将是灾难性的错误。没有一个国家能像普鲁士王国那样,能把18 世纪战术的优越性发展到最高峰。
         普鲁士在1792-1795年“第一次联合战争”中的短暂经验,以及对拿破仑1796-1801年间战争的观察,使普鲁士军队中的一批年轻军官认识到:战争学中存在着某些对抗性的东西;法国革吅命释放出一种民族的能量,不是什么瞬刻即逝的现象,而是一种根本性的转变,在政治与军事两方面改变了欧洲各国间的关系,为此,他们的祖国需要作出反应,不仅要从军事上进行改革,而且还要从政治上进行改革。1806年耶拿战役灾难性的失败,证明了格哈特·冯·沙恩霍斯特,赫尔曼·冯·博因,卡尔·冯·克劳塞维茨等人的观点是卓越非凡的。其中的带头人沙恩霍斯特被任命为军事改组委员会主席,该委员会系在耶拿战役结束后成立,以重振普鲁士军队。当时还不十分清楚不应去机城地摹仿法国军队的组织、技术,诸如师旅建制以及配置轻骑兵之类。由于普鲁士军队是由长期服役的募兵组成,素来受人轻视,靠皮鞭维持纪律,因此不可能进行认真的军事改革。军队必须由严肃、聪慧、可信的爱国者组成,他们视自己为国家卫士,社会上其他人也这么看待他们。正如格奈瑟瑙(Gneisenau)不动声色地指出的:首先,有必要的是“使人民有一个祖国,如果要让他们有效地保卫祖国的话。”难道霍亨佐伦王室所继承的国土就是祖国吗?还是应当是一个更宽广、更高贵的概念——德国呢?


    80楼2011-03-12 01:35
    回复
      2025-08-19 01:28:2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81楼2011-03-12 01:38
      回复


        82楼2011-03-12 01:47
        回复


          85楼2011-03-12 01:54
          回复


            86楼2011-03-12 01:55
            回复
                   正是这一海上统治地位,尤其是经过1805年特拉法加之役 [ 译者注:Battle of Trafalgar, 特拉法加角在西班牙西南海岸。1805年10月21日,英国舰队在霍拉肖·纳尔逊指挥下,大败法国与西班牙联合舰队。此役使法国海军一蹶不振,无力再入侵英国。伦敦市中心有纪念性的特拉法加广吅场。 ] ,使英国对击败拿破仑作出了更大贡献,打破了拿破仑的大陆封锁政策。此时的欧洲各国大都实行粮食自足的经济政策,英国同法国相互封锁,同后来在20世纪中发生世界大战一样,并不是要饿死对方,而是上述“商人战争”的继续,复归到重商主义的思想,企图用垄断贸易的手段,从财政上击败对手。1802年英法在亚眠缔结和约为何如此短命的原因之一,正是拿破仑在法国商界的充分支持下,决定复活科尔贝尔的重商主义,对英再次进行1786年英法 “伊顿和约”签订后短暂停止了的贸易战(当时和约签订时,威廉·皮持[William Pitt]曾堂而皇之地引用了亚当·斯密关于自吅由贸易的原则)。法国摆脱了旧时代的关税壁垒,又因兼并了几个比利时的省份而获得了煤和铁,现已成为英国危险的竞争者。第一次与第吅二次“联合战争”,相互贸易封锁是一个主要的起因。法国像在1780-1783年间那样,通过“武装中立盟约”把欧洲北部的几个重商主义国家联合起来对付英国。这一既定政策一直延续下来,1806年特拉法加战役之后,英国获得了海上的控制,奥斯特里茨与耶拿等陆地则由法国控制,拿破仑颁布了“柏林法令”,在所有法国控制的土地上禁止英国人来贸易(还包括英国控制的商品)。
                   英国人的反应是也搞封锁,但目的不是摧毁法国贸易而是去控制它。正如当时一位英国政治家所说的;“法国通过法令取消了所有同英国的贸易。英国回答说,法国除了同英国不得同别国贸易。” [ 作者注:E. F. Heckscher, The Continental System, London, 1922, P.120. ] 中立国的船只只有经英国批准,履行英国的条件,才被允许同法帝国进行贸易,这一限制性规定很快引起摩擦,最终于1812年同美国开了战。由于欧洲市场不但渴求英国的商品如服装、金属,而且需要各殖民地的商品:棉花、染料、白糖、咖啡,这些现都由英国垄断,英国封锁大陆几乎可以使大陆的困难达到无法忍受的地步而不得不求助于走私,走私规模如此庞大,以致法国政吅府不仅不得不予以默许而且自己也参加了进去。
                   其结果,欧洲人民对法国革吅命的影响带来的政治上的好处渐渐淡忘,而对这种不适宜的统制经济所产生的腐败与压迫却感受极深。拿破仑为了这种自我制约的封锁,不得不更加加强控制。1808年,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都被迫采用他的“大陆制度”,这样,反倒造成地中海区域对英国的普遍支持。1809年,荷兰与德国北部参加进来,1810年又有瑞典加入。拿破仑绞着两手抱怨说,如果不是英国,他就可以遣散军队,过和平生活了。到1812年,如果说全欧洲大陆,包括法国,到处都酝酿着不满情绪,那么,这主要归功于英国皇家海军耐心的、表面不张扬的封锁的结果,早期的一系列胜利使皇家海军已完全可以做到这点。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五年前自蒂尔西特协议(Tilsit)奉行“大陆制度”,到了这一年也认为他同英国的木材、谷物交易受到干预是不可容忍的,便挑战性地恢复了同英国的贸易关系。拿破仑认为已无选择余地,只有用武力使俄国服从。 


              87楼2011-03-12 01:56
              回复
                     但是,还必须看到另外的一面。英国的经济也不能毫无损伤。战争己不再是一百年前那样是贸易与获利的同义词。英国商人把法国殖民地贸易夺到手固然不坏,但目前更重要的问题是布匹与金属制品的厂家无法轻易地把货物私运进一个市场限制很严的欧洲大陆。1808年,拿破仑入侵伊比利亚半岛,西班牙王国与葡萄牙王国便对英国开放了贸易市场,才使货品积压的危机稍得缓解。向南美洲的出口额从1805年的八百万英镑增加到1809年的近两千万英镑!这一贸易模式一直沿袭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但这是一桩祸福参半的买卖。这种狂热的投机活动导致1810年的市场崩溃。与此同时,由于对英国封锁大陆进行报复,开始扼制英国商品,英国对欧洲的出口额也从1810年的七百七十万英镑降为1811年的一百五十万英镑。英国的仓库内积压着大量卖不出去的商品,工人闲置起来,开始发生暴吅动与捣毁机器事件;更加雪上加霜的是,粮食歉收使英国的面包价格飞涨。英国军队被召来担负此后四十年一直担负的比任何国外战争走得更远的任务:压制英国人民的不满。
                     所以说,在革吅命的拿破仑时代的辉煌军事事件的背后,存在着两种对立的经济制度的斗争,对发动战争起着决定性作用,越往后,其作用越显著。战争成为全面的了,不单是军队的冲突,而且是全体民众的冲突。这种倾向由于技术的发展而更加强化,在维也纳会议闭幕后数年内,欧洲大陆开始了这种变化。 


                88楼2011-03-12 01:56
                回复
                  2025-08-19 01:22:2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第六章 国家间的战争

                        1814年后,鉴于二十年来的革吅命与入侵几乎要把欧洲各国的统治阶级赶下台来,因此他们颇不轻松地重新坐稳马鞍,确认拿破仑的经验不值得重现,欧洲还是应该恢复并维持18世纪时的政治平衡、社会稳定的局面。重建这样的平衡,被认为比开发由法国革吅命引起的处于欧洲社会表面下的政治与军事潜力更重要得多。拿破仑的强大军事力量系依赖整个社会的革吅命化转变,而主张复旧的其他各国君主是不愿付出这种代价的。拿破仑战争于试图推翻欧洲现有的国家制度也许具有威力,但不管对此如何评价,欧洲的政治家们并不想保留这种威力。
                  


                  89楼2011-03-12 02:01
                  回复
                        因此,在半个世纪内,欧洲各国的军队已恢复到18世纪的模式:军官由贵族担任,士兵均长期服役,军队与社会其他群体相隔离。为抵抗拿破仑挑战曾对本国军事结构稍作调整的国家——英国、俄国、哈布斯堡帝国(Habsburg Empire),都毫无障碍地回到了传统方式。普鲁士由沙恩霍斯特(Scharnhorst)与其同事引进并由“1814年军队法”建立起来的征兵制(三年服现役,两年预备役,从有钱人中选举预备役军官)尚未全部废除,但改革者已湮没不显或已退休,预备役制逐渐衰变为乡村俱乐部,征兵制也尽量少用或尽可能偶一为之;贵族阶级已在军官团内重新确立了统治地位。但法国完全回到“旧时代”已不可能。拿破仑从前的军事助手古维翁·圣西尔(Gouvion St. Cyr)于1818年,苏尔特(Soult)于1832年,已把法国军队的体制建在拿破仑军队的框架上。法国的军事法规保留了征兵制的原则,但实际上只运用于买不起免税权的贫困阶级。这一征兵制度又维持了七年,以便刷新一支完全不同于革吅命时期“全民皆兵”模式的长期服役的专业化军队。军官不再一律由贵族担任而改用有专业的人才,下级军官大都从列兵中提拔,他们同民间保持一定联系,他们从本世纪上半叶法国政治动荡中认识到,最明智的做法是不提问题,无条件地服从上级。法国军队同英国、普鲁士、奥地利与俄国的军队一样,也是保卫国内社会与政治秩序的可靠工具;所有这些国家的军队在四十年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忙于镇吅压国内的暴吅动与革吅命,而不是相互打仗或准备打仗。


                    90楼2011-03-12 02:02
                    回复


                      92楼2011-03-12 02:04
                      回复


                        96楼2011-03-12 02:08
                        回复


                          98楼2011-03-12 02:0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