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l游戏吧 关注:19,987贴子:564,827

回复:新原龟为什么如此声势浩大?谈新原龟的舆论技巧与手段。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踢猫效应:为什么对着游汰人薅?
踢猫效应指人与人之间的泄倾连锁反应。当一个人的情绪变坏时,潜意识驱使他选择下属或无法还击的弱者发泄,进而形成愤怒传递链条,最终的承受者猫,是最弱小也是受气最多的群体。——《网络舆情分析教程 初级》
我想这几乎是一目了然的。因为椰果窝真的不打滚。


IP属地:北京46楼2025-10-01 15:20
回复
    媒介依赖:平台与认识,为什么有的平台闹有的平台不闹?
    正如“媒介依赖”理论认为,有两个因素决定了人对各种媒介的依附程度。“第一,媒介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越多,人们对媒介的依附程度就越高;第二,社会稳定性出现问题的时候,人们对信息的依附程度就会增长。”还有,除了无争议的内容、高级趣味的内容外,也还会出现很多以娱乐、通俗文化为特点的低级趣味的信息内容,让人不能自拔,沉浸其中。德弗勒提出的大众传播效果依赖模式,是从社会学角度科学观察、分析信息与传播的有益尝试。——《网络舆情分析教程 初级》


    IP属地:北京47楼2025-10-01 15:20
    回复
      2025-10-12 00:41:1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新原龟想方设法塑造一个有问题的环境,以此进一步增加用户对它的依赖。这是一目了然的过程。同时,新原龟传播大量猎奇信息,争斗信息,让人不能自拔,成为豆蒸爱好者。
      这就是为什么去年4-6月满地社管,新原龟却喊要回到那时候的原因,为什么新原龟喊养mmr的原因,这是满足他们猎奇心理的。


      IP属地:北京48楼2025-10-01 15:20
      回复
        发言人理论:为什么要围着林某打?
        新闻发言人是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的形象代言人,建立完善的新闻发言人制度是实现公众知情权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媒体、社会公众和政府部门之间沟通的重要桥梁。①新闻发言人时常需要在公共场合露面,因而在气质形象、人文素养、知识水平、技能水平、经验、心理素养等方面都需要具备极高的任职素养,也需要具备一定的舆情理论基础。
        舆情管理实践中,最小损失原则包含两层含义:第一,当舆情事件发生后,管理者应尽快解决问题,降低舆情风险向危机转化的概率,阻断舆情传播链杀,压缩舆情受众面,降低组织受到的负面影响;第二,当舆情的负面影响力对组织产生冲击时,管理者应妥善做好舆情责任切割,避免舆情无限制地向组织上层或其他组织扩张,将舆情造成的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困内。
        ——《大数据时代的舆情管理》
        为什么主要打木?因为木是新闻发言人位。
        为什么我要引第二段,自己想吧。这个我不多说了。


        IP属地:北京49楼2025-10-01 15:21
        收起回复
          意见领袖:为什么要保肥圣?
          与过去所不同的是他们对公众的影响有一个“合理性前提”,即公众选择舆论领袖的观点而不是舆论领袖将观点强加给公众。这对“两级传播理论效应已经式微”的理论推断也是一个反证。——《突发事件舆情五讲:新闻判断与价值观修养》
          意见领袖的理论很多,我选这一段,主要是谈为什么新原龟讲不养KOL,却养了一大堆各种各样的KOL,然后这次齐心协力向尘白开炮。
          因为不同类型的KOL有·不同的作用。你喜欢抽象理论有肥圣,看上去更广的理论有绿塔,反混厕形象有拉二,拉踩形象有夜雨,总有一款适合你。
          然后从KOL蔓延到各个KOC(二创作者等),这个火焰就越发烧开。小看这个事情,说只损失2K用户的纯属胡乱定论。这可是漫天的飞,而且还要结合我上面讲的长尾效应。


          IP属地:北京50楼2025-10-01 15:21
          回复
            在乎先导:游汰人的先见从何而来?
            某些突发事件发生之前,事件策划人、当事人、相关者往往会通过网络有意无意地留下一些关于事件即将发生的征兆。网络的行为舆论虽有虚拟化的特点,但互联网承载的网民情绪却因为互联网的互动性、交互性特点可以明显分辨出来。“尽管情绪化的表达,表面上似乎有违背道德伦理的时候(如骂人和侵犯隐私的黑客行为),但实质上却反映了特定历史条件下的道德和价值观的冲突。”[46]信号纵向挖掘,可以对这些显露出的明显征兆进行纵向的、深入的挖掘。通过信号的收集、辨识、解读和利用,分析出策划者(包括当事人、相关者)的意图,预测策划者的行动。此过程在纵向上层层深入开展,力求挖掘出有深度、有价值的信息。这样相关部门就可以在事件发生前预警,及时采取行动,在萌芽状态避免某些突发事件的发生。——《突发事件舆情五讲:新闻判断与价值观修养》
            所谓秋声未动蝉先觉,不外乎此。椰果们可以看到,我抓的全是准的,一个不漏。因为他们的痕迹很明显。


            IP属地:北京51楼2025-10-01 15:21
            回复
              全文到此为止,希望椰果们能有所收获,也算是我印证所学了。


              IP属地:北京52楼2025-10-01 15:22
              收起回复
                挺好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3楼2025-10-01 15:34
                回复
                  2025-10-12 00:35:1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这篇木木看完要写读后感了


                  IP属地:日本来自Android客户端54楼2025-10-01 15:37
                  回复
                    优质🧻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5楼2025-10-01 15:50
                    回复
                      可惜了,还是太超前了,导致很多人难以理解,可能这就是视野太广导致的吧


                      IP属地:湖南56楼2025-10-01 16:04
                      回复
                        令人感叹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7楼2025-10-01 21:22
                        回复
                          优质好文
                          但(为了防屏蔽?还是楼主混暗区混太多了?)黑话太多不易读。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58楼2025-10-01 21:44
                          收起回复
                            点了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59楼2025-10-01 23:23
                            回复
                              2025-10-12 00:29:1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看完了,受益匪浅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60楼2025-10-02 17:2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