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列舰吧 关注:462,015贴子:3,357,677

回复:前无畏舰大口径炮塔发展历史1890-1910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890年左右全9.2寸炮有没有搞头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33楼2025-09-24 07:09
回复
    再次普及一下1890年无烟火炮的一个发展情况。
    法国m1887 138.6是最早服役的中口径火炮,同样大口径火炮还有274 mm/45 (10.8") Model 1887/1893但是首舰查理马特1897年才完工服役
    英国方面qf 4.7 45磅火炮 Mk III QF 4.7 火炮设计图绘制日期为 1890 年 7 月 7 日,英国本土战列舰只装备了百夫长级,大部分用于出口日本和南美意大利海军
    德国方面克虏伯于1889年研制了120mml35整装弹的无烟火药火炮,清末海军于1890年订购了6门,装备于广义和广丙。德国本土未见装备
    沙俄1891 年派遣代表团拜访了欧洲的速射火炮(制造商,最终选择了法国卡内特火炮,并购买了 6 英寸/45 毫米、12 厘米/45 毫米和 75 毫米/50 毫米火炮的生产许可证。俄国人自行研发了 8 英寸/45 毫米火炮,使用分装弹药,并一度尝试将同样的技术应用于 12 英寸/45 毫米火炮。在1892年使用331kg 轻弹取代了455kg重弹
    美国在无烟火炮方面则长期落后于欧洲,印第安纳装备的速射炮只有6磅炮,在bb-4上首次装备了6门4英寸速射炮,在bb-5才服役了5英寸速射炮,到bb10缅因级才服役了6英寸速射炮


    IP属地:云南34楼2025-09-24 09:28
    收起回复
      2025-11-03 14:14:4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那个年代应该搞不定12英寸级别的速射炮。
      8000吨的舰体也装不了8门12英寸舰炮。
      当时的火控也不支持远距离交火,大口径舰炮射程远的优势也不突出。


      IP属地:广东35楼2025-09-24 09:42
      回复
        初代的B型发射药英国柯达发射药有着燃烧温度高,炮管烧蚀的问题,这导致初代无烟火炮的射速基本不超过780m/s。经过研究发现初代的l45的使用无烟火药发射弹药的外弹道性能和l40的基本保持一致,这就是为什么后续法国的大口径主炮倍径回到了l40,以1898年这个节点研制的45倍径-50倍径大口径火炮才有实战意义,大约直到1901年法国才研制成BM型发射药,英国这时期研制成柯达MD发射药。这两种第二代的火药用到了一战。


        IP属地:云南36楼2025-09-24 10:04
        回复
          你们说的是谁啊


          IP属地:美国37楼2025-09-24 10:30
          回复
            法国这一时期使用枢轴炮,即火炮和炮架被固定在一根枢轴,围轴线进行转动
            274mm和305/l45 m1893的炮塔结构完全一致30 厘米和 27 厘米火炮采用液压驱动旋转和升降分别使用15马力和12马力的电机驱动(通常采用手动备份)。炮尾通过固定5度仰角,手动装填。炮塔由中央管底部的液压枢轴( pot de presse )支撑。静止时,炮塔通过枢轴在其插座中的摩擦力锁定在适当位置。旋转轮的第一次运动使液体进入,然后炮塔通过旋转液压升高四分之一英寸。射击时,炮塔搁置在固定炮管的上部底座上。垂直提升机放置在移动结构和固定装甲炮管之间。炮管随炮塔旋转,形成弹药提升机和引导链移动炮塔的轴线。弹药库位于围绕中央枢轴的圆形水密隔间中,弹药由升降机升到火炮外部的笼子提供,每个笼子装有一枚炮弹和四发装药,炮塔后部有待装填炮弹数量不明。
            按照老佛爷和navy weapon的说法274的射速可以达到每分钟2发,但是按照约翰乔丹的说法是每分钟1发。
            在当时海军部长曾经在查理马特上将305火炮跟换成统一的274火炮但是由于考虑到274只有340弹重的一半,并且君权也装备了13.5英寸火炮而作罢。
            查理马特总体上子系统是比较先进的,该舰对标君权级但是1891年开工到1897年才服役此时尊严级七舰已经全部服役了








            IP属地:云南38楼2025-09-24 11:26
            收起回复
              查理曼-苏弗伦上使用的m1893双联装12英寸仍然是枢轴炮,但由一圈滚子支撑。与前一级一样,只能手动调节仰角,火炮以 5° 俯角装填。弹药由升降机升到火炮外部的笼子提供,每个笼子装有一枚炮弹和四发装药(弹药筒)。炮塔两侧有备用炮架,可容纳八枚炮弹,后部有六枚,此外相比较查理马特的炮塔新增加了装填车装填车上有两个,笼子里有两个。六发装药存放在火炮后部的炮架上。炮弹室围绕着中央炮管的底部。笼子在连接到炮管的圆形轨道上运行。它绕着枢轴转动,直到它靠在枢轴炮架上的装填托盘上,然后将弹药放入。固定支架顶部有四枚弹药,底部有十六枚四分之一装药。手动的俯仰调节速度为1.5°/s



              IP属地:云南39楼2025-09-24 14:39
              回复
                正本清源是好的
                正好也能给大家科普相关知识,必须支持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40楼2025-09-24 17:42
                回复
                  2025-11-03 14:08:4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共和国到自由级6艘战列舰的火炮做了如下改进
                  炮塔的俯仰和旋转第一次采用电机驱动但是装填依然是手动装填,旋转齿轮采用电动调校,可从两个瞄准位置进行控制。炮塔长有两个脚踏开关,一个左转,一个右转。 民主级炮塔还配备了一个快速操作的杠杆开关(也可由站在炮塔长正后方的炮塔军官操作)。这是法国战列舰炮塔首次采用电动仰角控制,两个控制位置均使用开关和手轮。由于手动仰角控制速度过慢,因此增加了电动装置。火炮的仰角调节装置与一根带有小齿轮的水平轴相连。该轴分为三部分:外侧两部分用于调节仰角调节装置,中间部分用于调节瞄准具。三部分可以通过离合器连接在一起;当三部分连接在一起时,火炮和瞄准具会一起进行仰角调节。每门火炮外侧的一名乘员负责将火炮调至装填位置,然后再调回所需的仰角。他操作杠杆断开离合器,使火炮在不影响瞄准具的情况下获得最大的俯角。一旦达到与瞄准具相同的仰角,火炮就会立即回到横杆上。与上一代火炮一样,装填方式为俯角 5°全方位装填
                  弹药提升机将弹药输送到火炮外侧,几乎与炮耳成一线。弹药笼内装有一枚炮弹,下方装有三发炮弹,并向后倾斜。弹药抵达炮塔后,四发炮弹由四台由手动绞盘操作的装填机同时转移到倾斜的待装托盘上。射弹由手动推杆推到可摆动的装填托盘上,该托盘与火炮成一线。此时,装填托盘向下倾斜 5°,以匹配火炮的装填角度。炮弹由手动装填机装填。


                  IP属地:云南41楼2025-09-24 21:14
                  回复
                    丹东级主炮的主要提升是在装填机构上,使用了弹簧推弹机,使得在所有仰角(最终在 +8° 和 -5° 之间)都可以进行机械装填。这是使用并联装填托盘实现的,装填托盘处于最高位置,与固定的等待托盘对齐。扬弹机将射弹送到等待托盘,然后再传递到装填托盘。装填托盘因重量而下沉到与火炮膛线一致的位置,并通过锁扣锁定在托盘上,以便跟随火炮的仰角。一旦炮闩打开,托盘就可以翻转到装填位置。该火炮使用弹簧式撞锤,火炮后坐时弹簧被压缩(火炮射出后,撞锤由锁扣固定)。炮弹采用手动装填,炮塔每门火炮配备四发备用炮弹。
                    每门火炮设有两个弹仓和两个发射药仓,共计可容纳81发炮弹,位于升降机转盘下方。升降机底部周围设有一个操作室,旋转炮管底部周围则设有一个上部操作室。下部升降机在两个操作室之间操作。
                    设计的训练速率为 270°/分钟(4.5°/秒);仰角速率为 3°/秒。相应的手动速率在训练中(16 人)为 1.5°/秒,仰角为 1.5°/秒。
                    对于丹东级主炮的操作流程可以去观看让巴尔大佬的关于法国战列舰的介绍。


                    IP属地:云南42楼2025-09-24 21:41
                    回复
                      现在总结一下法国的大口径舰炮结构
                      最早期的m1893型炮塔结构尽管装备枢轴型的炮塔结构,具备电动扬弹机和液力驱动的旋转炮塔,但是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提升式的扬弹机结构扬弹机的弹药笼和装填机构式一体的,这导致弹药的提升和装填不能并行处理制约了扬弹机的效率
                      2.俯仰使用了人力驱动,所有的法国战列舰发射角度均为仰角5度,按照约翰乔丹的描述人力手摇°1/秒
                      3.弹药笼中有一枚炮弹和4枚1/4装药的发射药,实际发射过程中需要进行5次装填,影响了装填效率
                      4.装填使用人力进行装填,相比较链式装弹机不仅占用空间且效率低下
                      查理曼-苏弗伦上使用的m1893型双联装炮塔
                      主要改进是
                      1.新增了弹药装填车和炮塔内的备用弹药在发射时可以交替使用扬弹机和炮塔内的弹药
                      2.发射药修改为3个1/3装药的发射药,在装填时仅需要装填4次
                      共和国-自由级上使用的改进型m1893型双联装炮塔
                      主要改进是
                      1.旋转和俯仰机构采用了电力驱动, 旋转速度为270°/分钟(4.5°/秒);仰角速率为 3°/秒,在使用人力相应的手动速率在旋转中(16 人)为 1.5°/秒,仰角为 1.5°/秒。
                      2.取消了弹药装填车的设计,新增加了装填托盘,但是依旧是使用手动装填
                      丹东级上使用的m1906型双联装炮塔结构想比较以前的改进主要是
                      1.并联装填托盘的弹簧装填机第一次在法国战列舰上实现了机械装填
                      2.无需像以往以往一样分别装填4枚1/4发射药和一枚炮弹,仅需要进行分别一次炮弹装填和发射药装填
                      经过诸上的改进丹东级的射击周期提升到了28s1发。
                      以下是个人观点弹簧装填和单级的扬弹机结构限制了丹东级的发射仰角使得这一门十分优秀的12英寸火炮失去了在无畏舰时代改进的潜力。在库贝尔级上法国弃用了以往的技术路线使用了两段式扬弹机和链式装填


                      IP属地:云南43楼2025-09-24 22:06
                      回复
                        文章写到这里,前无畏的炮塔发展已经写完70%。
                        德国战列舰的炮塔发展史可以参考咖啡佬的文章,因此将不会再更新。
                        美国战列舰炮塔过于光怪离奇有机会可以更新
                        俄国战列舰炮塔历史有机会更新


                        IP属地:云南44楼2025-09-24 22:09
                        回复
                          @康壳ZAO
                          DrhLC/1908


                          IP属地:浙江47楼2025-09-25 19:52
                          回复

                            DrhLC/1912型


                            IP属地:浙江48楼2025-09-25 21:0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