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事分析】
(1)战况:
历史背景就不多作介绍了,在我之前写过的一篇文章《关于隋、唐两朝对高句丽的征伐之路·唐朝篇(上)》中有写到。
贞观十八年11月24日,兵分两路,分进合击
①以刑部尚书张亮为率四万大军,加上在长安、洛阳通过由“兵募”招来的三千新兵,乘坐五百艘战船,从山东莱州出海,先攻打沿海的卑沙城,打造前线军事基地,巩固后方,与陆路军汇合,最后攻取国都平壤。
②命太子詹事左卫率李世勣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礼部尚书江夏王李道宗、领军将军张士贵为副将,率步骑六万大军,加上投降的二州胡人自柳城出发,渡辽水直取辽东城,再一路南下,攻城略地,与水陆军汇合,最后攻取国都平壤。
3、两军出发后,唐太宗亲自率六军王师自长安出发,御驾亲征高句丽,意图一战灭国。
贞观十九年4月15日,李世勣攻陷盖牟城,俘获二万余人,粮食十余万石。切断外援,随后调头西进,转而攻打辽东城,先是通过围点打援击破高句丽新城之援军。
5月10日, 唐太宗也已率六军渡过辽水,并下令将桥梁拆毁,以坚定将士们的奋战意志,如昔日楚霸王破釜沉舟,淮阴侯背水一战故事。当太宗到达辽东前线时,李世勣已攻城两日,昼夜不停。于是两下合兵一处,加强了对城池的包围网。之后,唐军以发射距离有三百步的抛石车攻击城池外郭,又辅以冲城车撞击积木楼(积木为楼,高句丽军设置对抗唐军攻城器械所筑),攻打甚急,通过强大的攻势逐步瓦解城防。太宗为了激励前方将士们,更是亲自上前将土包(士兵们为了攻上城楼,用土包填平城外沟壑)背于马上,和士卒同甘共苦,一同为填平城外沟壑而努力。顿时,唐军士气大振。此时,战场上刮起南风,太宗敏锐察觉到战机来临,便遣精锐,延冲车竿,攀爬并登上西南城楼,乘风纵火,使火势逐渐蔓延至城内,顿时敌军大乱,唐军则是众志成城,发起猛攻。5月17日,在全军将士的努力下,成功攻克了这座当初隋炀帝数月都未曾拿下的坚城。
(1)战况:
历史背景就不多作介绍了,在我之前写过的一篇文章《关于隋、唐两朝对高句丽的征伐之路·唐朝篇(上)》中有写到。
贞观十八年11月24日,兵分两路,分进合击
①以刑部尚书张亮为率四万大军,加上在长安、洛阳通过由“兵募”招来的三千新兵,乘坐五百艘战船,从山东莱州出海,先攻打沿海的卑沙城,打造前线军事基地,巩固后方,与陆路军汇合,最后攻取国都平壤。
②命太子詹事左卫率李世勣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礼部尚书江夏王李道宗、领军将军张士贵为副将,率步骑六万大军,加上投降的二州胡人自柳城出发,渡辽水直取辽东城,再一路南下,攻城略地,与水陆军汇合,最后攻取国都平壤。
3、两军出发后,唐太宗亲自率六军王师自长安出发,御驾亲征高句丽,意图一战灭国。
贞观十九年4月15日,李世勣攻陷盖牟城,俘获二万余人,粮食十余万石。切断外援,随后调头西进,转而攻打辽东城,先是通过围点打援击破高句丽新城之援军。
5月10日, 唐太宗也已率六军渡过辽水,并下令将桥梁拆毁,以坚定将士们的奋战意志,如昔日楚霸王破釜沉舟,淮阴侯背水一战故事。当太宗到达辽东前线时,李世勣已攻城两日,昼夜不停。于是两下合兵一处,加强了对城池的包围网。之后,唐军以发射距离有三百步的抛石车攻击城池外郭,又辅以冲城车撞击积木楼(积木为楼,高句丽军设置对抗唐军攻城器械所筑),攻打甚急,通过强大的攻势逐步瓦解城防。太宗为了激励前方将士们,更是亲自上前将土包(士兵们为了攻上城楼,用土包填平城外沟壑)背于马上,和士卒同甘共苦,一同为填平城外沟壑而努力。顿时,唐军士气大振。此时,战场上刮起南风,太宗敏锐察觉到战机来临,便遣精锐,延冲车竿,攀爬并登上西南城楼,乘风纵火,使火势逐渐蔓延至城内,顿时敌军大乱,唐军则是众志成城,发起猛攻。5月17日,在全军将士的努力下,成功攻克了这座当初隋炀帝数月都未曾拿下的坚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