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县吧 关注:36,472贴子:258,988
  • 6回复贴,共1

沧州这些传说你听过几个版本?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在沧州,有不少传说虽不完全相同,但大同小异,比如,“蛤蟆不叫”和“飘来的佛”等传说,这种现象很普遍,在古代通信交流不发达年代,关于同一事件却能在不同的地方都有传说,这很有趣,应该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吧。
(一)“蛤蟆不叫”的传说进入夏天,潜伏一冬青蛙(沧州人特别是农村老百姓俗称蛤蟆),开始爬出土层,活跃起来。特别是下雨之后,坑里的蛤蟆“咕呱,咕呱”叫个不停,有时候吵得人觉都睡不好。可在沧州,却有那么几个地方的蛤蟆就不叫!为嘛?这有不同的版本故事和传说。版本一,“沧州芦苇池的蛤蟆不叫”。在宋朝的时候,沧州市这个地方当时叫长芦镇,很繁华,意大利商人、旅行家马可·波罗就曾来过长芦镇,在他的游记中,他向世人宣布:“长芦是个大城市…”,可见当时的繁华。宋时,由于随着大运河的全面疏通和漕运发展,给沧州带来了活力,长芦镇逐渐发展成大运河沿岸重要的商埠。马可·波罗沿路过沧州时,他应该看到了沧州码头的热闹、繁华景象,一眼望去,舳舻千里,帆樯如林,划桨声、吆喝声、叫卖声此起彼伏,商镇热闹景象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长芦镇的繁华与盐密切相关,历史上沧州盛产食盐,长芦盐区位于渤海湾沿海地带,绵延千余里,长芦盐区历史悠久,是全国最大的海盐产地之一。为管好盐务,朝廷在各地设有管盐的专员,官名叫做盐运使。沧州的盐运使是谁?就是大名鼎鼎的包拯,包青天。他有名儿的廉明清正的好官,工作严肃认真,常常是在堂上一坐就是一天,有时直到深夜。这天夜里,包公正起草一个奏章,正思索下笔,可大堂西面芦苇池的蛤蟆叫声不停,让心烦意乱。包公实在无法忍受,他命令差役到芦苇池里逮来一个蛤蟆,他自己在一张白纸上写了三个大字:“不许叫”,然后扣上官印,把白纸叠成一小条,套在了蛤蟆的脖子上,这才又让差役把蛤蟆放回芦苇池。还真管用,自打那儿起,这里的蛤蟆脖子上都多了一道白杠儿,真就不叫了!版本二,“富庄驿的蛤蟆干鼓肚”。富庄驿就是现在的泊头市富镇。据说有一年乾隆皇帝在此驻跸,连绵起伏的蛤蟆叫声,吵的皇帝心烦意乱,不由得龙颜大怒,传下口谕:“让那些青蛙别叫了,影响朕的休息。”蛤蟆遵旨照办,不料想皇帝离开之时忘记了解除禁令,至今禁令仍然有效,此一处一坑的蛤蟆只会鼓肚子,叫不出声来。从此,就有了一个歇后语“富庄驿的蛤蟆—干鼓肚”。不知什么原因,现在泊头富镇水塘的的蛤蟆,只会鼓肚就是不出声,岂不怪哉?难道乾隆皇帝真有这么厉害?版本三,安陵“哑巴湾”的蛤蟆不叫。“哑巴湾”位于吴桥县安陵。明清时,安陵是京南集漕运、客运、盐运、货运于一体的较大商埠渡口。相传,清乾隆皇帝在位期间,多次与重臣们乘船沿京杭大运河南巡。有一次,乾隆皇帝南巡时,夜宿安陵,时至盛夏,满湾的蛙鸣声此起彼伏,影响到乾隆皇帝休息,乾隆皇帝问大臣有什么办法能不让它们叫了,我们才能安静的睡个觉。大臣们都面露难色难以答上话来。乾隆皇帝见此状,十分不悦。“一会儿我下道旨意,让它们不要再惊扰寡人休息了。”就这样,下了一道敕令,命满湾蛤蟆全部噤声,立时蛙鸣即止。从那以后,这湾里的蛤蟆就这样一直哑了下去。这一哑就是二百多年,至今不鸣。当地人们把这处南临运河东大堤的水塘称为“哑巴湾”了。该湾现已干涸,只有夏季雨水大时,才偶尔积水。每当夏季到来湾湾存水,各处的蛙声此唱彼和,唯独哑巴湾的蛤蟆默不作声。


IP属地:河北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5-08-01 16:29回复
    (二)“漂来的大佛”的传说版本一,东光大铁佛民间传说,铁佛原在京东香河县金鸡寺,因向往东光这块佛乡宝地,每天僧人撞钟即发出“东光、东光”的声响。金鸡寺和尚意识到铁佛要去东光,于是用铁链锁住铁佛的右臂,但铁佛去意已坚,终于挣断锁链,沿运河漂流南下。沿途各县见运河里漂来了大铁佛,有的在河边修起了接佛寺,想拦留铁佛进寺,但铁佛毅然向南,直漂到东光码头停住。但这样的庞然大物无人能搬得动。后来有一个小和尚,把铁佛背上岸来,放在一口井上。人们在井上建起了铁佛寺。据说这小和尚就是铁佛的化身,铁佛下有一口井,深不可测。版本二,高湾街上的铁菩萨“沧州的狮子,海丰的塔,高湾街上的铁菩萨。”这是流传在沧州东部的一首民谣。高湾街上的铁菩萨指的是,海兴县千年铁佛(观音菩萨)。在坊间,海兴县千年铁佛可与沧州铁狮子齐名。海兴自古为鱼、盐、铸造之重地,早在西汉武帝元狩时期(公元前113年),这里就是渤海郡郡国五铢钱的铸造地,曾出土过大量郡国五铢废钱,还发现过西汉早期的载钱沉船和大批的锈蚀铜铁块以及战国刀币、汉半两钱等,这些都说明海兴一带有着深厚的冶炼和铸造业基础。


    IP属地:河北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25-08-01 16:31
    回复
      2025-08-20 03:11:5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到了南北朝,佛教在中国逐渐盛行,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湾的铁佛菩萨庙和大钟寺等随之建立。据《海兴县志》记载:“高湾五村有古寺庙10余处”,“ 东南村有观音菩萨庙,庙中铁菩萨全高约2米,坐像。”。铁佛呈坐势,约有1.5米高,手扶膝盖,笑容宽厚仁慈,重在500公斤以上。传说,这尊铁佛与东光的铁菩萨原本在一起的,海兴的这尊个头不及东光的大,但辈分却大。一次发大水,两尊铁佛被冲到河里,咣铛作响,漂流了好长时间,海兴的这尊铁佛说话了:我去高湾(海兴),你去东光。就这样,这尊铁佛就到了海兴高湾。也有传说,古人在铸造沧州铁狮子时,利用剩余的铁块,铸造了一尊铁佛,后来安放在高湾镇东南村。高湾在古代曾做过一段时期的高城县县城,也是周边地区的佛教圣地。但据专家推断,此佛铸造年代为宋代或南北朝时期,距今有千年的历史,不及沧州铁狮子的年限长。高湾村的这尊铁佛,1946年,村民为保护铁佛不被破坏,将其深埋地下,直到近年才重新问世。


      IP属地:河北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25-08-01 16:33
      回复
        版本三,兴济流佛寺铜佛沧县兴济镇北街头原有一座流佛寺,建于元代,后殿内有一尊一丈八尺高的锍金铜佛,铜佛两侧分别塑有十八罗汉和托塔天王神像。关于这尊锍金铜佛,有这样一个传说:一天,兴济街上有位老头背一个粪筐走至运河边时,河水暴涨,突然听到一个陌生的声音“叮当、叮当,我留兴济,你上东光…”,他觉得很稀奇,抬头往远处一看,河水中有两个黑乎乎的东西浮在水面逆流而来。他走到近处,却只剩下一个,他便顺手捞了上来,拿在手中一看,原来是个小铜佛。拾粪的老头手持铜佛思忖良久,便恭恭敬敬地放到筐里,背起往回走,走到北街口的井台上,已累得他大气长出,满脸是汗,他把筐头放下想歇歇脚,谁知,一不小心把小铜佛倒出筐来。小铜佛立在地上顿时增大起来,而且越来越大,越长越高,老头再想搬也搬不动了,他急忙招来村里的乡亲们,二十多个人仍然抬不动。后来,村里的人们就修了一座庙宇,因为铜佛是自河里流来的,便取名流佛寺。又因铜佛是站像,所以,也称之为立佛寺。流佛寺殿阁至解放前夕损毁,现仅存遗址土台。


        IP属地:河北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25-08-01 16:34
        回复
          版本四,南陈屯乡流佛寺歪脖石佛在运河区南陈屯乡姚庄子村南,大运河北岸,曾有一座流佛寺,始建于元朝。前殿供奉释迦牟尼、观音、文殊菩萨。后殿所奉神佛颇多。其中一尊盘膝而坐的思维佛,年代最久。高约6尺,法相庄严,头颈向右肩稍倾,双手合十贴于右腮,若思考状。乡亲们亲切地称之歪脖石佛。流佛寺,也因此有了极具烟火气息的名字——歪脖流佛寺。乡亲们遭逢坎坷,遇到为难事情,都愿说与歪脖石佛听;把对生活的祈盼,也诉与他。这一时刻,歪脖石佛不再是高高在上、受人香火的神佛,更像是乐善助人的邻家长者。歪脖石佛何来?传说,有一年发大水,石佛自运河下游逆流而来,至此停留不前,被僧人觉悟引至岸上建寺供奉。日军侵华后,石佛寺日趋败落。最后一位僧人法号玉罄,解放后离开寺院。令人痛惜的是前殿的“石佛爷”,“文革”期间被砸成碎块。歪脖石佛被村民隐藏,不知所踪。


          IP属地:河北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25-08-01 16:34
          回复
            版本五,肃宁北大史堤村大石佛肃宁北大史堤村旧有曾有广智寺,后称如来佛寺、大佛寺,始建于唐元和(806-820)年间,明正德、嘉靖间重修过。其寺坐北朝南,高大雄伟。寺内泥塑十八罗汉、四大金刚于两侧,如来佛像石质金身盘膝高坐于莲台之上,总高2丈有余,左手并指垂抚于左膝前,右手并指成掌圈围于两盘膝之上方,佛目似闭微睁向前下方审视着跪拜者的虔诚。石佛雕像怎样来的呢?那时大史堤村中有太史河自南向北穿村而过,唐元和年间,一次河中大水,神奇地漂浮着两尊巨大的石佛雕像,放射着金灿灿的佛光。值夜曾闻佛语:叮叮当当,叮叮当当,你留肃宁我去高阳。去高阳之佛北去,留在肃宁之佛顺太史河浮至太史堤村中央偏北处停下了,顷刻间村中河段淤平,佛像落处突高,河水改道自村西北流。关于这尊石佛雕像,到了抗日战争时期,又有了新故事,我抗日队伍常曾在庙中暂住、开会、休整。日军听闻抗日武装常在寺院驻扎,十分恼火,便强迫百姓在如来佛像的脖颈套上大绳,下套十头耕牛欲拉倒石像。然而,这些耕牛越是皮鞭棍棒相加越往后退,即使有往前拉的也是这个拉那个退,折腾了半天,石像纹丝没动。日本鬼子气急败坏,又强迫村民搬扛玉米秸、高粱秆塞满庙堂,想烧毁寺庙。可奇怪是,众目睽睽之下,鬼子把柴禾点着了又灭了,再点着了又灭了。这大堆的柴禾总是轰地燃一小层叶子就灭掉,无论如何也燃不起大火,真如有神佛扼制似的。把日本鬼子吓得狼狈逃窜了。


            IP属地:河北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25-08-01 16:35
            回复
              原创作者:沧海


              IP属地:河北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25-08-01 16:3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