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世纪早期莱顿的《阿拉图斯抄本》(The Leiden Aratea)
再往前追溯,9世纪早期有一本莱顿的《阿拉图斯抄本》(The Leiden Aratea)。其中一副插图表达的宇宙结构也与前述内容相似。


以下内容大部分来自克里斯托弗·德·哈梅尔《非凡抄本寻访录》中对莱顿的《阿拉图斯抄本》的解读:
莱顿的《阿拉图斯抄本》(The Leiden Aratea)是一首古代天象长诗的抄本。抄本文字第一行是以红色墨水写就的,以天神朱庇特为开篇:“Ab iove Principiu[m]magno dedux[it]aratus …”(阿拉图斯源于主神朱庇特)。现存的希腊文献当中,最早提及星体和行星的名字及其相对位置的文本便是由索里的阿拉图斯于公元前3世纪所作的天象诗《物象》(Phaenomena)。这首诗取材于尼多斯的欧多克索斯(Eudoxus of Cnidos)的一部已经佚失的作品。欧多克索斯是柏拉图的学生,生活的时代比阿拉图斯早了一百多年。有关抄本中星座的名称以及故事,阿拉图斯和欧多克索斯提供的信息毫无疑问可以追溯至文明出现以前很久的口传时代。阿拉图斯的《物象》在古代世界已然极为流行了,无论是作为关涉宇宙和神话的教学文本,还是作为用于农业和航海的手册文本都是如此。这样一首古典希腊诗竟然在《新约》当中也被征引,由此便可见其非凡地位。圣保罗在雅典传道之时,曾告诉听众说,是那个唯一的神创造了世界,“我们生活、动作、存留,都在乎他,就如你们作诗的,有人说,‘我们也是他所生的’”(《使徒行传》17:28)。这句希腊引文来自《物象》的第五行,指的就是朱庇特。这位使徒在游走地中海之时,很有可能随身携带了阿拉图斯的《物象》。
上图即为抄本中的天象图,呈现的是诸行星以及太阳和月亮环绕地球运行的轨迹,绘有黄道带以及表示十二个月份的标志。如果将抄本捧起来对着光,就可以看到非常细小的针孔,表明在制作这幅插图之时绘图人肯定使用了罗盘进行比照。地球在中心位置。土星、木星和火星则处于环绕地球的椭圆形轨道之上。值得注意的是,金星和水星处在画面左侧,它们并没有环绕地球运转(哥白尼之前的人都是这么认为的),而是环绕着太阳,太阳本身当然也在环绕地球运转。各行星的运行轨道之上铭刻着摘自普林尼《自然史》(Historia naturalis)的引文,是用很小但相当精美的加洛林小体字写就的。天象图的外缘为一条色带,色带里面绘有黄道十二宫的标志,以小圆盘的形态呈现,圆盘当中分别是相应的人物形象,并以金色背景为映衬,此设计是为了表示一年当中的十二个月。这些小小的人物形象并非来自《阿拉图斯抄本》的范本,而是来自那极为古老的“354年编年史”——4世纪的一份抄本,曾为加洛林宫廷所斩获。这份年历的原本没能存留下来,而且9世纪也没有对其制作新的抄本[自这份年历最后一任有记载的主人天文学家及古物家尼古拉斯-克劳德•法布里•德•佩雷斯科(Nicolas-Claude Fabri de Peiresc)于1637年谢世之后,它便从人间消失了,再也没有露过面],不过,16、17世纪均有这份年历的彩绘抄本,而且都制作得相当好,其中最好的一些收藏在梵蒂冈图书馆。
抄本以朱庇特开篇,但最后是以基督为结尾的,其结束页的文字是“Vale, fidens in d[omi]no xp[ist]i vestitutus amore”(再见,且要信从救主,沐浴基督恩泽)。中世纪的人们的基本观念为,上帝创造的宇宙万物都是有意义的,是出于人类福祉的考量的。因此,基督徒的职责就是要去研究并解读其神圣目的。这也就意味着,认识星体是如何创造出来,以帮助人类适应季节转换、天气变动并形成航海知识,同样是神学的题中之义,甚至是一种信仰操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