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hp的世界观和中国的传统文化结合在一起,一直是各种同人作品中国魔法学校设定最关注的问题。
感觉目前我见过的大多数设定都停留在修仙(强则练气筑基、御剑飞行之类。弱则游方道士,看卦相面之流)但是这些本质上都和hp的体系格格不入。
并不是说不可以,我尊重所有人的创作自由。不过我个人感觉,这些设定本质上是在hp的体系之外另开了一个体系。
中国的魔法体系,至少要基本遵循hp的魔法力量体系,不能写成修仙者大杀四方。
换句话说,既要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又要和《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的基本设定相符合。
如何做到?
我在这里提出一点不完全成熟的设定:
以文化经典对应魔咒,以士对应巫师!
譬如“缴械咒”。西人云“伊克斯派里阿么斯”(Expelliarmus),我华夏云“止戈为武”
“……臣闻克敌,必示子孙,以无忘武功。”楚子曰:“非尔所知也。夫文,止戈为武。”
——《左传·宣公十二年》
(当然,这里有必要为大家科普一下:“止戈为武”这个说法从汉字学的角度来讲是不正确的。不过并不妨碍“止戈为武”成为古代文人千百年来对“武”这个字字的理解。)
譬如“守护神咒”……嗯,这里我想的比较复杂。众所周知,hp世界观里,守护神咒是学习难度很高的咒语,而且每个人的守护神都有不同。
我的想法是,以与祖先祭祀有关的诗歌为“守护神咒”,士子以自身取向,各取所需。
譬如《诗经•大雅•文王》(以下为节选)
文王在上,于昭于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有周不显,帝命不时。文王陟降,在帝左右。
又如《诗经•商颂•玄鸟》(以下为节选)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古帝命武汤,正域彼四方。
想想看面对摄魂怪,士子手持简册,吟诵诗歌,身后显出一道文王虚影,亦或有玄鸟振翅,冲天而起。
hmm……至少我个人很喜欢这个画面。
当然,这其中也存在一个问题:西方魔咒大多短小精悍,音节不长。但如果用华夏的古代典籍作为魔咒,我们会发现很多很长的句子。
这真的适合施法吗?
所以我需要为这个漏洞打补丁:
现代华夏士人,在使用自家“魔咒”的过程中,采用的是“断章取义”的方法。
“寻诗人拟喻,虽断章取义,然章句在篇,如茧之抽绪,原始要终,体必鳞次。”
——《文心雕龙•章句》
换句话说,只寻章摘句,取一小部分内容,亦可达成施法的效果。
比如召唤守护神,你没必要把整篇《商颂•玄鸟》都背完,只需要念“天命玄鸟,降而生商”一句就可以了。
但一味断章取义终究不妥。
所以我采取的设定是:华夏典籍音节冗长,但如果念诵较为完整或较长的段落,咒语威力会大幅提升。
譬如“缴械咒”,只念“止戈为武”,它和普通缴械咒没什么区别。如果念“夫武,定功戢兵,故止戈为武”,就可以同时针对多个对象进行缴械,且在一定范围内双方直接攻击性的咒语全部失效。
这里,甚至还可以牵扯到华夏历史。
时代变革之际,长期故步自封的封建士子拒绝和西方魔法界交流,甚至导致了战争。又由于固守传统,坚持长篇大论,被西方巫师以施法速度换强度打了个措手不及etc.
于是在时代浪潮的冲击和中西魔法界的交流中,《诗经》“断章取义”的传统被复兴,形成了现代华夏魔法界的魔咒体系。
那么再说回魔法界的设定。
什么样的“魔法界”,能够既包含中国的传统文化元素,适配以上“典籍为魔咒”的魔法体系,又和hp的魔法体系相匹配呢?
答案是“士”!
士阶层一直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文化方面的主流,源远流长,与文化经典也密切相关。在事实上经历了很长时间的发展。
那么“士”阶层最早,也最具代表性的时间,要推到什么时期呢?
答案是春秋战国,诸子百家!
所以我理想设定中的“华夏魔法界”,其实就是根植于商周时期文化、自春秋战国而兴,历经秦汉唐宋元明清延续至今的“诸子百家”!
以诸子百家为华夏魔法界,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扩大了覆盖范围。毕竟泱泱华夏不止儒家一家典籍,以诸子百家为脉,可以最大程度上囊括各家不同的经典。
那么问题又来了。
魔法学校怎么设定呢?
首先,中国的地域范围广大,肯定不止一所魔法学校。但最具代表性的、历史最悠久的,会是哪一所呢?
提示:还与传统经典、诸子百家有关。
答案是——稷下学宫!
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如果有人喜欢看的话,我会在以后的设定集里再详细去写魔法学校的设定。
归纳总结这一篇的内容,适当添加补充一些细节,可以形成如下设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