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吧 关注:1,050,215贴子:14,823,792
  • 14回复贴,共1

【原创】【补充世界观】谈谈我自家的华夏魔法学校的设定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不敢说我的设定是最好的,但我的确认为我的思路有一定价值,可供大家参考
*欢迎指正,欢迎讨论交流
*其实也并非完全没有借鉴。但我可以保证,仅仅止于借鉴,原创程度拉满,绝无抄袭成分。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5-05-25 09:11回复
      如何把hp的世界观和中国的传统文化结合在一起,一直是各种同人作品中国魔法学校设定最关注的问题。
      感觉目前我见过的大多数设定都停留在修仙(强则练气筑基、御剑飞行之类。弱则游方道士,看卦相面之流)但是这些本质上都和hp的体系格格不入。
      并不是说不可以,我尊重所有人的创作自由。不过我个人感觉,这些设定本质上是在hp的体系之外另开了一个体系。
      中国的魔法体系,至少要基本遵循hp的魔法力量体系,不能写成修仙者大杀四方。
      换句话说,既要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又要和《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的基本设定相符合。
      如何做到?
      我在这里提出一点不完全成熟的设定:
      以文化经典对应魔咒,以士对应巫师!
      譬如“缴械咒”。西人云“伊克斯派里阿么斯”(Expelliarmus),我华夏云“止戈为武”
      “……臣闻克敌,必示子孙,以无忘武功。”楚子曰:“非尔所知也。夫文,止戈为武。”
      ——《左传·宣公十二年》
      (当然,这里有必要为大家科普一下:“止戈为武”这个说法从汉字学的角度来讲是不正确的。不过并不妨碍“止戈为武”成为古代文人千百年来对“武”这个字字的理解。)
      譬如“守护神咒”……嗯,这里我想的比较复杂。众所周知,hp世界观里,守护神咒是学习难度很高的咒语,而且每个人的守护神都有不同。
      我的想法是,以与祖先祭祀有关的诗歌为“守护神咒”,士子以自身取向,各取所需。
      譬如《诗经•大雅•文王》(以下为节选)
      文王在上,于昭于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有周不显,帝命不时。文王陟降,在帝左右。
      又如《诗经•商颂•玄鸟》(以下为节选)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古帝命武汤,正域彼四方。
      想想看面对摄魂怪,士子手持简册,吟诵诗歌,身后显出一道文王虚影,亦或有玄鸟振翅,冲天而起。
      hmm……至少我个人很喜欢这个画面。
      当然,这其中也存在一个问题:西方魔咒大多短小精悍,音节不长。但如果用华夏的古代典籍作为魔咒,我们会发现很多很长的句子。
      这真的适合施法吗?
      所以我需要为这个漏洞打补丁:
      现代华夏士人,在使用自家“魔咒”的过程中,采用的是“断章取义”的方法。
      “寻诗人拟喻,虽断章取义,然章句在篇,如茧之抽绪,原始要终,体必鳞次。”
      ——《文心雕龙•章句》
      换句话说,只寻章摘句,取一小部分内容,亦可达成施法的效果。
      比如召唤守护神,你没必要把整篇《商颂•玄鸟》都背完,只需要念“天命玄鸟,降而生商”一句就可以了。
      但一味断章取义终究不妥。
      所以我采取的设定是:华夏典籍音节冗长,但如果念诵较为完整或较长的段落,咒语威力会大幅提升。
      譬如“缴械咒”,只念“止戈为武”,它和普通缴械咒没什么区别。如果念“夫武,定功戢兵,故止戈为武”,就可以同时针对多个对象进行缴械,且在一定范围内双方直接攻击性的咒语全部失效。
      这里,甚至还可以牵扯到华夏历史。
      时代变革之际,长期故步自封的封建士子拒绝和西方魔法界交流,甚至导致了战争。又由于固守传统,坚持长篇大论,被西方巫师以施法速度换强度打了个措手不及etc.
      于是在时代浪潮的冲击和中西魔法界的交流中,《诗经》“断章取义”的传统被复兴,形成了现代华夏魔法界的魔咒体系。
      那么再说回魔法界的设定。
      什么样的“魔法界”,能够既包含中国的传统文化元素,适配以上“典籍为魔咒”的魔法体系,又和hp的魔法体系相匹配呢?
      答案是“士”!
      士阶层一直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文化方面的主流,源远流长,与文化经典也密切相关。在事实上经历了很长时间的发展。
      那么“士”阶层最早,也最具代表性的时间,要推到什么时期呢?
      答案是春秋战国,诸子百家!
      所以我理想设定中的“华夏魔法界”,其实就是根植于商周时期文化、自春秋战国而兴,历经秦汉唐宋元明清延续至今的“诸子百家”!
      以诸子百家为华夏魔法界,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扩大了覆盖范围。毕竟泱泱华夏不止儒家一家典籍,以诸子百家为脉,可以最大程度上囊括各家不同的经典。
      那么问题又来了。
      魔法学校怎么设定呢?
      首先,中国的地域范围广大,肯定不止一所魔法学校。但最具代表性的、历史最悠久的,会是哪一所呢?
      提示:还与传统经典、诸子百家有关。
      答案是——稷下学宫!
      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如果有人喜欢看的话,我会在以后的设定集里再详细去写魔法学校的设定。
      归纳总结这一篇的内容,适当添加补充一些细节,可以形成如下设定: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5-05-25 09:14
    回复
      2025-10-20 05:42:1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hmm……看来无人在意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5-05-25 09:58
      收起回复
        问题不大,还是会继续写下去的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5-05-25 09:58
        回复
          老福特上同样没人看()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5-05-25 09:58
          收起回复
            下午有空的话去写第二部分,讲讲魔法学校的设定没空的话就不好说什么时候更下一篇了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5-05-25 12:17
            回复
              首先说点题外话:刚才跟大家讨论了一下,有朋友提到“仙术”的说法有些太超标了。于是又萌生新的想法,以“道术”代替“仙术”的称呼。
                这是取自《庄子•天下》的文意,“古之所谓道术者,果恶乎在?曰:「无乎不在」”。道术和方术之辨,是天下篇的核心命题之一。
                成玄英疏曰:“方,道也。自轩顼已下,迄于尧舜,治道艺术,方法甚多。”将道术与方术混同。陈鼓应先生将“道术”解释为“洞悉宇宙人生本原的学问”,方术则是“指特定的学问”
                《庄子•天下》提出“古之道术为天下裂”,从学术史的意义上讲,也为诸子百家学说做了一个道家庄子学派角度的概括总结。我此前就这个话题写过一篇课程论文,现在回想起来,「道术」之说,居然还真的对上了这个世界观的设定。
              言归正传。
                首先复习一下前文:我们以“士子”对应西方的“巫师”,以“经典”对应西方的“魔咒”,以“诸子百家”对应西方的“魔法界”。
                从诸子百家而言,历史最久远、最能代表百家争鸣精神的学府,莫过于稷下学宫。
                稷下学宫,始建于齐桓公田午时期,历威王、宣王而发扬光大。在兴盛时期,汇聚天下贤士多达千人左右。
                道、儒、法、名、兵、农、阴阳诸家,孟子、邹衍、慎到、申不害、荀子等著名的学者,均与稷下学宫有过关联。
                因此,把稷下学宫设置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魔法学校,毋庸置疑。
                但是,还需要注意到一个问题:
                华夏的地域是十分广阔的,仅仅一国,面积就与整个欧洲几乎相当。而在罗琳目前公开的设定里,欧洲地区共有三所魔法学校:霍格沃茨、布斯巴顿和德姆斯特朗。
                相对而言,华夏地区也并不是一所魔法学校就足以涵盖的。因此除了稷下学宫之外,必定还要有其他代表性的魔法学校。
                那么除了稷下学宫,还能有什么呢?
                我第一个想到的是宋代“书院”文化。
                众所周知,宋代是一个文化昌明的时代。而宋代文化能够达到如此鼎盛的一大原因,正是因为书院在文化教育方面做出的卓越贡献。
                比较著名的书院有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应天书院、嵩阳书院、石鼓书院等。不过书院的数量太多,所以我打算把这些书院合并为一所,因承袭宋代文化,称“文宋书院”。
                这样一来,稷下学宫与文宋书院,一南一北,遥相对应,也符合不同的地域文化。
                当然两所书院还是不足以涵盖中国的地区差异,只是以我目前的情况,暂时想不出根据特色的代表学府了。(我目前只能想到这些,还有一个想法是对应古代的“太学”或者说“国子监”,但因为不完善且不是很合理被我否了。如果有朋友有更具特色的想法,也欢迎进行补充)
                并且我始终在犹豫应不应该把佛学算入华夏魔法体系的范围内,这也许是我需要更长时间的思考才能解决的问题。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5-05-25 17:24
              回复
                暂且不论这些,仅就目前的内容而言,该考虑一下其他具体的设定了。
                  这里就涉及到许多我也存在疑虑的地方,提出来供大家共同讨论:
                  第一,稷下学宫的学院问题。
                因为宋代书院本身就是“学院”的形式,我个人认为没必要再化分学院。而文宋书院在设定上又是四大书院结合起来的,如果还要分书院,可以直接以原四大书院的形式划分: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应天书院、嵩阳书院。
                  那么问题就只剩下稷下学宫的学院划分了,对此我有两种想法。
                  1.以四象为名划分学院
                  以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分学院,每个学院各有对应的品性。
                  东方青龙学院,属木,取草木焕发之意,主远见。
                  西方白虎学院,属金,取威严肃杀之意,主正义。
                  南方朱雀学院,属火,取其代表纯阳之气,主激情。
                  北方玄武学院,属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主韬晦。
                  其实我此前也在许多类似的作品中看到过这种形式。优点在于贴合魔法学校的形式,大家更熟悉,接受度也更高,而且实际写文也更好操作。缺点在于还是有一味模仿之嫌,落了俗套。
                  2.以诸子百家划分学院
                  以儒墨道法、纵横阴阳、兵农医名等诸子百家分开,各立学院,分坛讲道。分院不分性格品性,只分学习内容的侧重不同。
                  譬如儒家学院,更重儒家经典的学习,相当于西方精研魔咒、古代如尼文等方向。
                  至于各家研习的侧重,我也有专门的设定,只不过整理起来也是个大工程,我留到后文去讲。
                  目前来讲我更倾向于这一种分院方法。
                  第二,学制问题。
                  按照西方学制的话,霍格沃茨是一所中学。
                  而考虑古代学制的话,那就更加复杂了。包括童蒙教育、科举应试等问题,层出不穷,随着时代变迁也有不同的发展。
                  从我个人的角度而言,有两种考量:
                  1.传统版
                  众所周知,西方巫师在学习生涯中要经历两次重要的考试:O.W.Ls考试和N.E.W.Ts考试。
                  而在华夏传统的科举制度中——
                  (这里以明清时期为参考,虽然当时的科举制度已经臻于成熟乃至走向僵化衰落,但无疑距离近现代最近。如果说制度有任何革新还要保证传统文化元素的话,也应当是从这一体制发展而来。)
                  学子要经历多次考试,“童生试”“乡试”“会试”“殿试”等。
                  这其中我认为可以排除的有两个,一为“童生试”,二为“殿试”(毫无疑问,现代已经没有了皇帝,何来殿试?)
                  那么,我们能否把“乡试”和“会试”分别对应O.W.Ls和N.E.W.Ts呢?
                  这是第一种考量。
                  2.现代版
                  前一版虽然很有传统元素,但存在一个致命的问题——即科举制本身是不适应时代的。清政府1905年废科举,其实已经很能说明问题。
                  那么一个腐朽的制度,会被华夏诸子百家传承至今日吗?
                  如果我让士子和巫师一样,对麻瓜(白丁)保有深重的自我封闭与歧视的态度,同时保留一部分封建时代的故步自封,这似乎也不是完全不妥。
                  但问题是,在历史上士阶层和世俗政治是联系十分紧密的,所以华夏诸子百家不可能会像西方魔法界那样对无魔法人士保有如此大的歧视。或者说,即使有也不会比西方魔法界程度更重。
                  (这是根据士阶层在中国古代社会两千多年历史当中的实际地位做出的合理推测)
                  那么,从现代教育制度考虑呢?
                  O.W.Ls和N.E.W.Ts两场考试,本身也是对应着现实英国教育体制当中的两场考试。那同理,华夏魔法学校的教育制度,是否也能对应现实中国的考试呢?
                  于是我如此设定:
                  华夏的魔法学校,统一12岁入学,18岁毕业(对应现实华夏初中、高中阶段教育),15岁参加“中等士子考试”(对应中考),18岁参加“高等士子考试”(对应高考)
                  (这里我有些起名废了……如果大家有更好的名称也欢迎和我交流讨论hhh)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5-05-25 17:27
                收起回复
                  2025-10-20 05:36:1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所以大家觉得以四象为名划分学院好,还是以诸子百家本身划分学院好呢?其实我个人比较倾向于后者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5-05-25 23:23
                  回复
                    刚和deepseek讨论了一下,ds提出了一个有趣的设定,提出来跟大伙聊聊
                    前面不是说士子施法会“断章取义”吗?ds提出可以为“断章”加一个限制,如果过度依赖“断章取义”会导致反噬,文气溃散,对应hp世界观黑魔法的代价过度依赖断章以至于走火入魔的士子被称作“断章者”,类似于黑巫师,感觉也是个可取的点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5-05-26 08:22
                    回复
                      再来聊聊施法工具的问题吧。
                        众所周知,HP的世界观里巫师们的施法工具是魔杖。而魔杖作为施法工具本身也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世界各地的施法工具也都有不同,像非洲的巫师至今都在采用无杖施法。
                        而对于中国,罗琳官方设定的施法工具是“拂尘”。但考虑到我自身的世界观有“士子”对应“巫师”的独特设定,我想在施法工具方面,还会有更贴合本土的选择。
                        所以我选择了简牍。
                        除了简牍之外,依据百家各派的不同特点,各家各有一些特殊的施法工具,如道家的拂尘,农家的耒耜,兵家的虎符/戈矛,纵横家的相印等。
                        此外,刀剑等同样也可以作为施法工具。在华夏仙门百家漫长的历史中,线装书、笏板等也都曾经被作为施法工具使用过。这里存在施法工具的历史演进。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5-05-26 09:52
                      回复
                        1.简牍
                          简牍是诞生较早的施法工具,也是一直通行至今的,综合最优的施法工具。
                          简牍相比于魔杖的特殊之处在于,简牍可以编织成册,也可以单独成片,无论是这两种状态的哪一种,都可以用于施法。成册的简牍施展仙术威力更加强大,但耗时长且相对笨重不便携带。单只的简牍更加轻便,施法快,但对威力有影响。
                          *此外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
                          魔杖本身并不是单纯的一根木棍子,魔杖制作的过程中使用了具有魔力的木材和取自神奇生物身体的魔法材料(独角兽毛、凤凰羽毛等)
                          而且,不同的材料还对应着使用者不同的品性,不同的杖芯也有不同的特性。(凤凰羽毛最具主动性,独角兽毛代表纯洁与忠诚,龙的神经力量强大、学习能力强。)
                          与之相对应的,简牍如果要作为施法工具,也需要有某种事物为其赋予“魔力”。
                          我将“魔力”类比为“文气”
                          如何为简牍赋予“文气”呢?我的选择是:简牍上的刻字。
                          不同的简牍会刻有不同的经典,如《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道德经》“为学日益,为道日损”等,利用特殊的刻字方法刻写核心咒文,注入文气。
                          此外,刀剑也可作为施法工具。
                          刀剑施法性刚强,善战斗。多用于兵家、墨家。儒家、纵横家也有一些士子使用。总体而言,百家士子中的侠义之人或许会偏好使用刀剑作为施法工具。但总体而言并不普遍。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25-05-26 09:52
                        回复
                          2.施法工具的历史演进
                            简牍是文字的载体,施法工具的演进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文字载体的演进。
                            上古商周时期,早在诸子百家正式诞生之前,早期巫祝以龟甲、兽骨作为施法工具,只不过主要用于祭祀占卜而非正式施法。
                            除了简牍之外,帛书、纸本,甚至笏板,都曾经作为施法工具短暂通行过一段时间,也有一些目前在特殊场合下仍会被使用。
                            (1)帛书
                            帛书,或曰缯书,即在白色丝帛上书写的书籍。作为施法使用的丝织品,其材料的灵性来自于将异兽(即神奇动物)的毛发与丝帛编织在一起,所以制造价格非常昂贵,且十分脆弱容易被破坏,所以不如简牍具有普及性。
                            但由于其采用大量异兽毛发,其中蕴含的魔力十分深厚,施展的道术威力远远大于普通的简牍。因此一些大型帛书会被仔细保存,在关键时刻启动,用于某些重要地点的防御和保护。
                            (2)纸本
                            “纸”在造纸工艺的持续发展下虽然造价不高,但和竹、木相比,作为魔法材料难以承载文气。有前辈试图改进造纸术,试图将异兽材料融入其中以提升其文气承载能力,但成本大幅提高。且纸本同样脆弱易坏,不好保存。
                            纸本施法的优点在于柔和且纯正,适合正统经典道术。但由于众多原因,在短暂出现了一段时间后就被淘汰。
                            (3)笏板
                            这是一种特殊的施法工具。为了上朝过程的便捷,将某些灵木、瓠犀角制成笏板,用于施法。在华夏加入《保密法》体系之前,笏板由于适应了士子在世俗王朝供职的需求,盛行一时,甚至和简牍地位等同。
                            不过这里就涉及到历史演进的问题了。
                            一方面,在元灭宋后,士子逐渐和白丁分割,世俗王朝供职的士子开始被禁止在朝堂使用道术来施展抱负,选择笏板作为施法工具的士子大幅减少。再后来,华夏的封建王朝彻底终结后,笏板作为施法工具便被彻底淘汰。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25-05-26 09:52
                          回复
                            3.特殊施法工具
                              除了通行的简牍之外,诸子百家各自还有一些特殊的施法工具。
                              道家施法工具-拂尘:拂尘作为施法工具主要出自道家外门,即凡间所谓“道教”。拂尘多用异兽兽毛编织尘尾,这一种施法工具与西方魔法界的魔杖最为相近,也是唯一被西方魔法界完全认可并记录在册的施法工具。
                              农家施法工具-耒耜:耒耜作为施法工具历史甚至比竹简更为悠久,甚至于早在诸子百家形成之前,耒耜就已经出现。
                              最早发明耒耜作为法器的是神农氏,后世大禹也同样以耒耜作为法器。农家传承这两位先贤的精神最深,也一直有使用耒耜作为法器的习惯。
                              耒耜的缺点在于过于过于过于笨重(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施法速度极慢。但优点在于施法威力强,与“农”相关的道术会获得巨大的增幅。
                              纵横家施法工具-相印:以相印作为施法工具是纵横家的一大独特之处。由于相印存在着国运加持,使得纵横家在使用相印施法时也会夹杂气运之力。威力随着佩戴相印的数量增多还会叠加,如纵横家著名先贤苏秦佩六国相印,汇聚六国气运,成为当时最强的几位士子之一。
                              但相印也存在问题,即与国运绑定,限制了其能够释放出来的仙术强度。大国相印上下限都很高,小国相印上下限都很低。且由于与国运绑定,一旦去职便会失效。如果国家灭亡,相印的使用者更是会遭到十分严重的反噬。
                              华夏的封建王朝消失……或许更早,在明太祖朱元璋废立宰相后,相印作为施法工具就开始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但当代仍有局部纵横家士子,在掌握某些权柄时(比如某较为传统的士人成为中国魔法部长?),还是会选择铸造相印作为施法工具。
                              相印能够使纵横家的力量得到最大化提升,只不过副作用同样严重。
                              兵家施法工具-虎符:原理与纵横家使用相印作为施法工具类似,虎符存在着军魂的加持,能够最大程度地提升兵家对于道术的掌控程度。
                              在磨练军队的过程中,虎符的力量会持续提升。掌握一支百战精兵的虎符,对于兵家士子来说是毕生渴求的最高成就。但同样的道理,军队如果战败,虎符力量会大幅削弱,军队如果被全歼或者战损比太高,虎符使用者也会受到巨大的反噬。
                              虎符最大的优势在于,当虎符所代表的军队军魂凝炼到一定程度后,就可以长久留存。即使虎符使用者(主帅)已亡,虎符所代表军魂也可以存续。直到现在,仍有一些华夏古代历史上的精锐军队虎符留存于世,作为兵家至宝存在。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25-05-26 09:53
                            回复
                              2025-10-20 05:30:1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旧唐书•魏征传》
                              接下来讲讲中国魔法史吧……这可是个大工程。
                              华夏道术历史悠久,纵贯五千年。由于诸子百家对后世道术影响最为深远,遂以公元前476年(黄帝历2222年)为分界。进入近代,考虑到西方魔法界对华夏道术的影响,又以公元1840年(黄帝历4537年)为第二个分界线。
                                公元前476年前,诸子百家尚未勃兴,称“上古道术史”。公元1840年后,中西魔法界交流碰撞加深,称“近代道术史”。其间称“古代道术史”。
                                1.上古道术史
                                没错,诸子百家并非道术的源头。事实上早在诸子百家出现之前,道术就已经有了长期的发展。
                                只不过夏代以前的道术发展史大多过于模糊,难以考证具体细节,但大略的脉络仍是清晰的。
                                对于白丁来说,由于不知晓道术(魔法)的存在,他们认定华夏上古时期是历史与传说混杂的,不存在可靠的考古证据。但在士子眼中,这些混杂了神话传说的历史,其实大多都是真实的。
                                (1)炎黄蚩尤时代
                                华夏道术可以追溯的最早的开创者是轩辕黄帝,他在崆峒山与广成子求道,悟得阴阳二气之法,所作《黄帝阴符经》还记载了最早的变形术。此外,炎帝部落也是华夏道术较早的创始者,尤其在草药学方面贡献卓著。
                                华夏道术史上最早也最重要的两次士子战争为逐鹿之战和阪泉之战。
                                阪泉之战为炎黄部落之间的冲突,促成了两族的融合,奠定了“巫医同源”的传统。后世华夏人无论白丁与士子均自称“炎黄子孙”,即是这次战争最深远的影响。
                                而逐鹿之战则是炎黄部落与最早的“黑魔法”创始者蚩尤的战争。蚩尤在战争中动用的魑魅魍魉,被考证为早期的摄魂怪,以吸食魂魄为生——这一称呼一直被华夏士子沿用至今。
                                战后,黄帝设“云师”,统帅上古华夏,监管黑魔法。此即后世华夏古代道术史“钦天监”以及现代“中国魔法部”的原型。不过这一历史阶段的“云师”官制并不成熟,主要肩负的职能类似于魔法法律执行司。
                                (2)圣王时代:尧舜禹时期
                                尧帝命羲仲、羲叔、和仲、和叔分居东、南、西、北四方,观测天象,制定历法,以授民时。对华夏早期天文学的发展有重要的贡献。
                                洪水泛滥时期,尧命鲧(禹之父)治水。鲧违规挪用具有黑魔法效果的魔法道具“息壤”,导致洪水更加泛滥,遭云师审判并处死。
                                鲧的儿子禹继承父亲的事业,治理洪水有功,被禅让为帝。采首山之铜铸造“九鼎”,这是华夏道术史上最早的,也是世界早期魔法史上覆盖规模最大的防御咒。
                                禹死后,启继位,由“公天下”而至“家天下”,开创了华夏历史上第一个道术王朝——夏朝。
                                (3)夏商西周时期
                                商代是目前可考的、道术最早勃兴的时期。不过比起“士子”,当时的魔法使用者更近于西方魔法界的“巫师”。
                                商代在魔法方面最重要的贡献,一是创制甲骨文,以龟甲兽骨为施法道具,直接奠定了日后华夏施法工具发展的基础。二是在占卜学方面的开创性贡献,遗留的龟甲兽骨可以说是华夏可考的最早占卜学记录。
                                进入周代,周公制礼作乐,正式奠定了古代华夏“道术”的基本规范。周代道术勃兴,且由“巫”逐渐转向“士”,为后世百家争鸣奠定了基础。周公本人的思想也成为了儒家学派的道术来源之一。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25-05-27 23:3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