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吧 关注:108贴子:663
  • 0回复贴,共1

♥ 砚边碎语19 书法“快餐盒”文\拙之(少斌)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 砚边碎语19
书法“快餐盒”文\拙之(少斌) 当今时代的列车高速驶来,人们生活也进入快车道。 在快时代下,书法的深邃常令人望而却步。此“快餐盒”,非求速成,而是浓缩精华、便捷吸收。将千年积淀凝为可携之精髓,助书家于碎片中觅见系统。可细嚼烂咽,充分品赏。 解构书法艺术精髓,可归纳为四大核心维度。一、再现性二、表现性三、生命感四、不可重复性以下分述
一、再现性(一)、再现古人笔法和体现出艺术源流,强调传统基因的现代转译。
(二)、体现古意,如金文的淳厚圆融;汉代的浑朴大气;唐代的规整精致;宋代的随意抒情等。
(三)、多帖融合,这其中分三个档次。 1、钳合: 创作时从另外书体中将某一点画原态钳来合并,形似拼盘。使字体表现更适合此情此景。如王铎《赠张抱一行书诗卷》“钳合”隶书波磔。 2、揉合: 创作时,将本书体与另外书体的点画形态进行适度改造揉合成字,看起来即如彼又似此。状如混面馍头,更合乎表现与抒情的需要。如赵之谦《楷书心成颂》“揉合”魏碑方笔。 3、融合 这是多帖融合的最高境,字中有诸体其神,其味,却不见其形,堪比诸酒融入一杯,风味丰富却又难言其详,如颜体楷书融合篆籀意韵,便已达此境界。谁能说清楚颜公融合了篆籀中的何帖何碑?又融在字中的哪笔哪画呢?但字中充满篆籀意韵!如颜真卿《麻姑碑》、《颜氏家庙碑》“融合”篆籀圆劲。 多帖融合光谱图即: 钳合→揉合→融合。
二、表现性 制造矛盾和解决矛盾林语堂先生说:“一切艺术的问题,都是韵律问题。”韵律恰是矛盾对立与统一的产物。
(一)、对立统一性 推荐读哲学著作
(二)、多样统一性一件书法作品中,墨分五色,线有六样(长短、粗细、涩滑),合理的多样统一效果,达到各呈其美,又相互映衬,都能在需要它的地方,及时而恰当地出现。使审美丰富而不冗杂。
(三)、法中意外法中守规矩见功力,意外出精采见情怀,法中意外,往往是神来之笔,是“无意于佳乃佳”的奇迹。
三、生命感(一)、传统艺术观 1、万物有灵观 2、主体间性观。 “主体间性”是相对于“主客间性”提出的美学概念。其观点主张书家和作品都是活生生的主体。我们可理解为书家与作品似友对话,笔墨随心境流转”。如徐渭《草书诗轴》的癫狂笔触,实是书家通笔墨与作品内涵精神的互动。 3、阴阳平衡观 《周易·系辞》"一阴一阳之谓道。" 我的体会是“对比产生节奏,呼应产生和谐。如风拂柳,似草沾露,浑浑然一派生机。”这也是“孤阴不生,独阳不长,阴阳平衡,万物生焉”的最好验证。
(二)、内涵表达 1、情绪表达 2、学养流露 3、自然而然
(三)、选择合适风格 1、典雅型 2、象征型 3、浪漫型 4、混合型
(四)、章法要点 1、三种类型(有行有列、有行无列、无行无列) 2、形式构成 3、有意味的形式 4、空间作用 古人讲“计白当黑”,今人讲“空间”。我认为好的书法是时间轴向(纵向)和空间轴向(横向)的交错融合的结果。空间不仅仅在形式上起到使作品空灵虚静的作用,她还是时间和情感的载体,空间的形成不仅“是被时间化了的”,而且仔细体悟,会感到在不同情感的驱使下,笔锋会“刻画出”不同的空间形状。她在作品的内涵表达方面,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如苏轼《寒食帖》中“纸”字那沉着的长竖线的曲度和粗细变化,配合其左右下的浓墨,共同“刻画出”空间,承载着他郁闷无奈中的一口长嘘; 怀素《自叙帖》中多处激情的空白; 张旭《古诗四首》中“哲”字留下令人无限遐想的空间。 四、不可重复性(一)创新维度 1. 古法突破,不可因袭古人,泥古不化; 2. 时风超越,不要追随当代,与当代风貌做到“和而不同”; 3. 自我革新,对于自己风格,不要“复制粘贴”。而是要因时、因事;随心循意,各有变化,写出“自家面目”。
综上所述,书法艺术,是博采众长后的浑然天成?还是破茧而出的独辟蹊径?诸君不妨携此盒上路,以笔墨为剑,于传统密林中斩出新径。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5-05-21 13:52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