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稿件的材料、讨论内容的要求:
发表新资料的简报类、调查类咱以后再说,原则上只要资料好、时代早,能把资料介绍清楚就行。
学院派的作者们最想发的一般都是研究文章类的,所以在此先讲研究文章。
研究文章这种东西,各个刊物有各个刊物的要求,以《文物》为例,首先必须讨论的是新材料。
如果是别人已经讨论过无数次的题目,如《清明上河图》,估计审稿人们顶多看两页:第一页和最后一页。除非你能提出了确凿证据说《清明上河图》其实是宋徽宗自己画的或者得出别的什么爆炸性结论(注意,证据需要极其充分),那么,肯定没戏。
最好你的稿件中有一些尚未发表过,而在这篇文章中才第一次和读者见面的实物材料,比如某件重要的碑刻或某件器物或某件书画作品blurblur...就算以前发表过,也应该是“以前只在简报中简单提及过,对其未作详细说明,对其性质也未界定”,或者干脆简报中提到时因观察不仔细导致提供的信息有误。
其次,你所举出的这件未发表过或未被详细准确介绍过的资料必须说明了或证明了或修正了一个重要的历史信息。当然,这就到了学院教育出来的作者们最擅长的考证、论证、讨论部分。不过要注意重要性排序,在编辑们的眼里,考证的重要大于论证,论证大于讨论。所以写的时候论证和讨论什么的能减少就减少。并且这一部分整体上要非常简明扼要,只说最重要的部分,不要像写学位论文似的把全部资料摆出来挨条分析。如果挨条分析,编辑只能给你删,但编辑却不知道你最看重的是哪条信息,有可能删错,有可能你因为没收到作者校样而来不及改正,所以最后发表的肯定不是你想要的文章——当然这还是幸运的,更有编辑看你什么都扯上来觉得你写作能力不足,没法说清楚问题,稿子就被滞留了或退稿了。所以切记先自己删好,只留最说明问题的证据和分析。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