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晋时期,有个人叫王操之,他是当时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的哥哥。王操之虽然在书法上不及他弟弟和父亲,但在礼仪上有着极高的修养,在当时也是个一流的名士。
王操之有个朋友叫做陈献。这天,陈献家摆宴席,想请王操之赴宴。但陈献苦于应酬,分不开身,恰巧女儿在旁,陈献便告诉女儿,让女儿派人去请王操之。女儿心想,王操之,何许人?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的哥哥,又是当时有口皆碑的名士,在礼法上有着非常严格的讲究,派个仆人去请未免太过草率,不合礼仪。于是左思右想,最后决定带着请柬亲自到王家去请王操之。
王操之看到陈献的女儿来请自己,心里感到十分不悦,一个妇道人家,怎么可以随便的到别人家抛头露面呢。这不合于礼了。于是王献之狠狠地把陈献的女儿批评了一顿。陈献的女儿心想,我好心好意来请你,你居然如此对我,太过分了,便和王操之争了起来,王操之见此女一点没有认错的意思,反倒愈加无礼,不由得要替陈献管教管教,于是顺手拿起鞭子,一鞭子就抽在了她左脸上。
陈献的女儿吃了王操之一鞭子,哭着跑回家告诉了她父亲陈献,陈献听了事情原委,非常惭愧,也非常愤怒,二话不说,拿起鞭子,又在女儿的右脸上鞭了一道。第二天,陈献亲自绑了女儿,到王家去为女儿昨天的无礼向王操之谢罪。
王操之见陈献亲自上门谢罪,心中大悦,想陈献果然名不虚传,是个深知礼义之人,忙出门迎接。陈献与王操之当日聊得十分投机,直聊到了第二天早上太阳出来方才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