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吧 关注:2,938,538贴子:47,147,482

讲讲钓鱼相关的几件事,大胜和惨败都有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第一次钓鱼时约五六岁,跟我爸走到邻村一个大池塘去钓的,大人拿竹竿,我拿根打牛的小竹鞭子,钩子是大头针弯的,线是绵线,不系浮标,也不会钓,于是我爸教我,看到线动就准备提,看到线走就提,但是又不怎么会甩钩入水,于是经常要他伸手过来帮甩小竹鞭。钓的是趴地虎,太小了,回家的路上一直掉,我就不停地停下捡起来往尼龙网兜里装,一晃几十年过去了。我爸前几年也埋进山里了。
直到七八岁时,家里人不让单独去水塘钓鱼的,后面没事在水沟和浅水坑边自己找个打牛鞭子绑下绵线钓青蛙,不用钩,饵用绵被中或棉袄衣衫中的绵花。即用线系一小团绵花,在青蛙面前晃来晃去。它们就会跳起来吞饵,然后甩两下,又会掉下去,然后再去逗着玩。绵花如果沾水变湿了,逗青蛙效果就差好多,于是经常要换新的绵花,破袖口绵花抽多了会挨巴掌,掏破绵被相对安全许多。
最开始时,国产的鱼钩的是铁制的,很容易锈,还容易断,有人钓完鱼会细心洗净,擦干,讲究的人甚至在入冬最后一次钓鱼后,把钩子也拆了(我之前我们当地冬钓的没见过)普通钓鱼人没有多余的钩子,断钩就回家的多,代销店里的鱼钩钩子平时都养在粉扑或锡纸里防潮防生锈。 奢侈的人会备多几只鱼钩,如果在鱼塘边有人钩子断了,有人能借出一个全新的钩子,是一件极有面子极仗义的事。是要递烟和保证一定会还的。钓鱼时身上准备的鱼钩的多少,是对钓鱼的热爱的程度和经济实力的体现。
村里有个军人,转业后又去建设兵团,退休后回家,是村里少数拿退休金的,吃喝不愁的富贵闲人。他经常夸耀自己的日本进口鱼钩,是钢钩,不容易断,也不会锈,国产鱼钩一到三分钱一枚,普通人一次买两枚都要纠结一下的时候,他通过关系搞到的日本鱼钩据他说是一枚要5块,即是国产钩的两百到五百倍的价格。当时给我们看,我们也经常去围观他的神器一样的鱼钩,白色的,不会锈的,超好的鱼钩。当时羡慕得不得了。希望自己有一天也能用上这么好的鱼钩。老头用神器也有麻烦。当时水里不光有鱼,还有乌龟,然后乌龟一旦吞饵,取钩子就相对麻烦,于是老头尽管是个富翁,也恨透了乌龟。经常会骂骂咧咧地拎着乌龟回来取钩子。


IP属地:广东1楼2025-04-28 16:46回复
    旧时农村的鱼竿都是去作竹园密林里挑一根又细又直的三年生的竹子。然后去除枝叶,拿火烤过杀青杀虫,再从杆梢往下,密密地缠上一圈绵线,增加竿梢的强度,然后绵丝上每年还要刷上桐油。后面没人种桐树,也没人收桐子,也没人榨桐油了,加上韩国(当时称南朝鲜)和日本的玻璃钢竿进口,慢慢就没人自己做鱼竿了,这是后话。小时见过高档的鱼竿是几节竹子插接起来的。于是连接入要对应的削小一圈或扩大一圈。然后又会影响强度,于是接着处,往往要缠上胶带绵线什么的。


    IP属地:广东2楼2025-04-28 16:55
    收起回复
      2025-07-31 23:42:1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一楼中提到用昂贵的日本进口钢钩的,经常怒砸乌龟的退休老头也是村里最早用进口玻璃钢鱼竿的人,也是引起全村轰动,各种羡慕。
      我的第一支玻璃钢鱼竿是二手的,旧的,四米五,五十块。后面我家傻儿子,三十年后,买了一支三米六的,花了两百。
      小时钓鱼的资源很有限,池塘里的鱼都是有数的,每年春天,村民集资买多少尾鱼苗。放入池塘。到过年就干塘网鱼分鱼。大鲫鱼都被捉走,于是只能钓一些小鱼,或者找不容易干,只能网捞的池塘去钓。但这种池塘往往水深,还淹死过人不少人,不管是跳水自杀的,还是夏天游泳抽筋淹死的,于是小孩子往往也不敢一个人去。


      IP属地:广东3楼2025-04-28 17:10
      回复
        于是只能钓白条和小鲫鱼。我最多一次大半两的小鲫鱼半天钓了两百二十多条。当时是早春,繁殖期鱼成群,加上水底长满了水草,只有草洞透气,于是鱼都往草洞处跑,两竿钓草洞,十四斤七两,拎回家在村口引起轰动,我只愁回家我妈杀鱼别怒了。结果因为钓得多,我妈反而惊喜。后面油炸了一部分,晒了一部分小咸鱼。
        鲫鱼是很大胆的,早春会拱草,盛夏会拱浮萍,它们敢跑到人洗衣了的水边或牛洗澡的地方活动,于是暑假别人睡觉,我会去藕塘石板边浮萍里用短竿钓鲫鱼,水线才几公分都试过。我爸还跑去围观过。


        IP属地:广东4楼2025-04-28 17:21
        收起回复
          最大胆的鱼属白条,农村人在塘边杀鸡,白条敢去抢鸡肠子。牵着鸡肠子就往深水里跑,平时没事就在洗衣服的石板边浮头闹水,有人杀鸡时它们来抢鸡肠子,用竹篮子一捞,除去跳出粗的几条,还剩下七八条。出水不久就死了。白条大的能长到半斤。不过我就见过一条。钓上来时我还以是翘嘴或红尾,看了又看,仔细对比,发现是白条。


          IP属地:广东5楼2025-04-28 17:26
          收起回复
            鲫鱼在不同池塘的体色完全不同。一些池塘里会有红色的鲫鱼,于是村民钓到,有些人会选择放生,有些人则会飞跑回家,养在家里的水缸里,平时扔两粒米饭养着,夏天它们能吃蚊子产在水缸中的孑孓。有人可能感觉脏,我们当时小时的水都是去水井里挑的,水井怕人投毒,就会养几条小鲫鱼在井里,平时井里也会有青蛙,田螺,甚至乌龟,如果每年清洁,去除石壁上的苔藓污染时,它们没钻进石缝,就会被人请出来,等水渗出来一部分,又放回去,如果有蛇或黄鳝,则被视作吉祥的预兆,被视为龙王,其中水井的鳝鱼被称为望天鳝。因为它们习惯于从井边水下石头缝中探出小半个身子,把鼻孔探出水面,等飞虫落水,于是像是望天一样。邻居家的孩子比我大十几岁,眼明手快,有次在村里跟我们夸口,说村南边水井里有好大一黄鳝,他要把它钓起来,于是一群人跟在他后面去看,结果他去到离井十几米的地方,就不让我们跟着,然后他自己走到井边。一抬手,把装了蚯蚓的鱼钩精准地扔到了黄鳝口边。黄鳝一口天下,就往洞里缩。他直接一竿就把黄鳝钓了起来,前后不到两秒。后面的孩子还没搞明白怎么回事。他就把吹的牛皮实现了。


            IP属地:广东6楼2025-04-28 17:37
            收起回复
              老家肉食凶猛鱼主是是乌鱼。产子成群,两条亲鱼一前一后护仔。小黑鱼刚出生时是黄色的,后面变青色,成团像开水一样,在水面翻滚。而黑鱼又会做窝。它们会在池塘的杂草丛中用身体压出一个坑,然后将鱼卵产在被压入水底的草窝里,然后守在窝边。将路过的青蛙,昆虫,小水鸟全干掉。初春它们会晒背,初夏它们会做窝产仔,初秋又会产一窝。黑鱼长到六七斤时,就能吃小鸭子和成年小水鸟了。再大没见过。亲眼见过一对小水鸟的一只,在一阵大浪之后消失,另外一只发出我此前从没听过的惨叫声。凶手是一条九斤七两的大黑鱼,从岸上看去,它在水底头有热水瓶一样大,它像个潜水艇一样在水底神出鬼没。偶尔掀起一个巨大浪花。后面第二年春天第一次春汛,这条大黑鱼走水,离开了池塘,却又没跑进河里,第二天天亮被人发现它在稻田时,于是就把命送了。巨大的黑鱼让人看了稀奇,特地称了重,差三两到十斤。
              我钓的最大的黑鱼五斤三两,是傍晚在夕阳下看到金色的鱼子,才发现它的窝。然后就把两条亲鱼全钓了上来,一条五斤三两,一条不到两斤。卖了三十五块钱。
              比较离谱的钓黑鱼的经历有两次,一次是一条黑鱼钩起来,嘴里三个钩子,其中有两个是我的。两个已经锈掉了。
              另一次是我跟村里的小孩子去钓鱼。一个人带着他弟弟在离我两米外的左边钓鱼。,我钓黑鱼时鱼在水面扭和挣扎,然后线断了。他弟弟当时才七八岁,用大钩子挂大蚯蚓,把竿子扔在地上,去捉青蛙玩,哥哥看到他弟弟的竿子往水里跑,就提竿,然后钓上来一条三斤多的黑鱼。我当时笑着说,这条黑鱼怕不是我刚钓跑的,你们杀鱼时小心钩子。傍晚做哥哥的就把我的钩子给送了回来。说是杀鱼时发现的。还给我了。


              IP属地:广东8楼2025-04-28 17:58
              回复
                当时农村钓大鱼有个钓法是扔竿子。就是全是竹竿的年代,不想冒险断竿子,确信鱼上钩刺实之后,就把插接竿放平,让鱼把第一节拖入水中,或者把手里的竹竿扔水里,反正竹子会浮在水面上,就算鱼往水里拖,也是累它们自己,然后一堆人在岸边看鱼在水底拖着竹竿游半小时,自己就把自己累翻了。如果鱼不游,扔石头土块逼它继续拖着竿子跑。最后下水捞起竿子拖起鱼,一点都不费力。


                IP属地:广东9楼2025-04-28 18:02
                回复
                  2025-07-31 23:36:1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下班了,改天再更新。


                  IP属地:广东10楼2025-04-28 18:06
                  收起回复
                    谢谢各位捧场,不嫌弃错别字和逻辑混乱,回忆想起什么,就写一段。主打一个信马由缰。但是需要有空。有时忙起来就只能丢开。
                    趁刚上班还不忙,再写一点回忆:
                    我印象中的浮标最早是扫把杆竿做的。扫把竿可不是现在的铝合金管,而是由还没有香烟粗的黍米杆(类似小米高粱)脱粒后,把梢子绑成一捆,用细麻绳隔一段扎紧,再把末梢形状整理好,就成了扫帚。然后专业做扫帚的,为了卖相好看,往往还会给它刷上一层桐油,于是它又有了一定的防水性,然后扫把用上一两年,黍米杆里的水份自然风干得差不多了。于是废物利用,就成了绝佳的,取之不尽的浮标材料来源,一个扫帚上能拆出几百个浮标来。
                    所以我们当地的钓鱼人,往往用旧扫帚上挑一截黍米杆,用细细麻线绑在鱼线上当浮子,这是老派的作法。当时新式的做法是用自行车汽门芯的胶皮来套住黍杆。于是就能很方便地上下移动。除了普通浮标,还有三星标,七星标,也就是三段较小的黍米杆直接用针竖着从中间扎个孔,让鱼线从中贯穿,或者用七个更小的浮子,不同的浮子各有利弊,单浮子信号比较乱,经常表面为在水面颤抖,三星标出水时动静大,七星标鱼吃食,特别是中层截口时表现最明显,但是老会进水,加上有几粒是沉在水下的,吸水后,会慢慢变重下没是一码事,提竿时,因为水的阻力。水下的几粒会慢慢往下滑。 受限于材料,当时主流还是独标或三星漂,材料除了黍米杆,还有用鸡鸭鹅毛的,用翅膀上的最粗的羽毛,去除羽片,只留中间的羽干,再定型矫正一段时间,就能能绵线绑在鱼线上当浮标了。讲究人还会给它上上漆上油,反复搞上几个月。黍米杆扫帚头做的浮标会吸水,就算表面刷了桐油,也还是免不了会浸水吸水,好在量大管饱,随手可得。
                    有一年某个村民结婚,买了一只豪猪来杀肉吃,就有钓鱼的村民去讨豪猪刺,说是能做浮标。我当时好像是端个碗,跟大人去蹭吃的,即大人上桌,我坐在边上,大人帮夹菜到我的碗里这种,无聊就围观他们吹豪猪的刺做的浮子,我讨过来摸了一下,感觉是实心的,不知要怎么做浮标。后面也没见这人做出的浮标是什么样子。也可能他做出来了,但是我忘记了。后面见某多上见也有卖豪猪刺的,声称能做高档浮标,但是没空一试。
                    上面提到用昂贵的日本进口鱼钩,用蚯蚓钓鱼,被水底乌龟天了钩了,然后上钩后,乌龟缩头,导致取钩困难,于是经常钓一会就骂骂咧咧跑回家杀乌龟的老头,也是最早用塑料浮标的,印象中做工还是比较粗糙。 但是也不便宜,于是如果钩挂底了或线断在水里,有人会下水解钩子捞浮标的。如果是国产钩,钩条有些比较远。竹竿暴力拉,是能把钩子拉直,从杂物中拉出来的。然后回家再用钳子弯回去。继续钓。再后来钓组便宜了,加上玻璃钢的竿子贵,于是暴力扯的就少了。这时就改为剪线,浮标和钩都不要了。


                    IP属地:广东27楼2025-04-29 09:29
                    收起回复
                      我从小从打牛鞭子钓趴地虎,钓青蛙开始,到手线无标钓鱼,到黍米杆独漂,三星,七星的各种乱试,感觉多个小浮标 的灵敏度最高,特别是鱼在中层截口时,但是当时的材料很容易进水,加上一部分浮标深入水下,提竿时,动静相对独标也大。只能说各有利弊。
                      在玻璃钢竿慢慢流行起来之后,从日本到台湾到福建的竞技钓法,也就是台钓慢慢流行了起来。最早是中青年开始用。后面老年人也开始用,但据我观察,很多人只得其形,不得其精。一些村民见人家用粉饵狂上鱼,于是也用粉饵,但是只是用来蘸蚯蚓,靠粉饵的的香味引鱼来主动吞蚯蚓,而竞技钓法的核心是用细小灵敏的钓组,让鱼在吸入雾化饵时,无意中吞入鱼钩,对雾务的浓度,子线的柔软度,钩子的重量和惯性都有较高要求。然后如果野外地形复杂,鱼的大小相差巨大时,钓组损失也会相对大一点。当然现在钓组便宜,一切都不问题,当初一个钩子,一个浮标都能逼得人下水去捞去解线的年代,就难以流行。
                      玻璃钢竿和后来的碳素竿,相比竹鱼竿,轻便了许多。又相对柔软了许多,我从小是用竹竿的,习惯于飞鱼上岸。后面用玻璃钢竿也学是这操作。引起不少人侧目。
                      接下来到了喜闻乐见(臭名昭著)的钓鱼佬吹牛时间:
                      读书是学校墙外就是湖子,地点在湖北武汉,当时边上的湖子有几百亩,钓一天要50,我会跟卖票的老板讲价,说自己是学生,只用一竿短竿,还是上次在你这买的,也只用单钩,纯钓着玩,你看能不能跟上次一样,收我30一天就好了? 老板卖其他人是50天,但是允许双竿四钩,有些人买了票,除了架一门十几米的大炮竿外加一个小手竿,有些人还会搞个白条竿在手上狂甩,于是后面我就一直能用30的票去钓一天。人家用台钓,我还是用湖主家卖的蚯蚓,大平二号,一掐冒黄汁的硬货。
                      熟悉湖北武汉的钓友都知道,武汉钓友喜欢大炮竿搞大鱼,算是比较另类的一股存在。最早的一套大炮竿值一辆摩托,还得从韩国进口,上了年纪的钓鱼佬会说是南朝鲜进口的。然后钓人普通很怕两边长竿夹自己短竿的。但是我也有优势,就是离钓场近,加上我经常会去看人家钓鱼,对于优质钓点,什么天气,什么风向,哪个点上鱼多,就慢慢心里有了数。 然后攒几周去钓时,一早就去把看好的钓位抢了,就能尽量减小被两边大炮包夹的影响。
                      于是每次尽管我的鱼竿数量最少,最短,最简单,但是上鱼往往是边上最多的,于是经常是我和同学手忙脚乱的捉鱼(抄网都没有,就买了个便宜网兜),边上全副装备,坐钓箱或钓台穿钓鱼马甲的老哥默默抽烟或者互相间用方言自嘲几声。有一次我连续飞了四条武昌鱼上岸。气得边上一个白发胖老头烟也不抽了,直接借口尿尿,跑一边转了好久。正常的钓鱼佬是转过身或找个树就尿了的。我后面担心他发病,就给他说,他可以靠近一点钓我的窝子,但是起鱼要快。不要让鱼在水底乱晃,老头一瞬间眼睛都亮了。正常一般人是会允许别人钓自己的窝子的,但是我当时也不想钓太多,又想钓着玩。于是也不介意装个逼。行个方便。
                      当时我还是学生,学校不允许自己做饭,自己钓了鱼,怎么处理也是个麻烦事,因为钓了几斤,找个餐厅,付点加工费就能吃了。钓上十几斤,自己吃不完,后面得想办法卖鱼。于是我钓了鱼,如果实在多,先在水边卖一圈,卖给空军的钓友,他们拎回去有面子,再去学校餐厅卖,第二天再去餐厅买一份来吃。
                      但是并不是每次都能回本。读书时我对钓鱼的兴趣远比女同学大得多。虽然有女同学周末会自己结队去看我钓鱼,但我一般不鸟人家,不说话。她们看一会,就会走人。反而是男同学,可以帮捉鱼装进网兜,也可以给他们玩个竿子,可以呆很久。把鱼拎进餐厅,让人加工,两人能加个餐。
                      只恨当时没有众筹的概念,不然当时应该能一直免费钓鱼的。


                      IP属地:广东30楼2025-04-29 10:11
                      收起回复
                        在武汉读书时,没事喜欢去逛二手书市场,专掏钓鱼类书籍。于是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三四十年间的旧书前后买了六十多本,一本五毛,主要是《中国钓鱼》居多。有些老的钓鱼书有一些在当时我看来非常冷门的钓法,这时记录几个让我印象很深的东西。
                        比如说鲫鱼要香,鲤鱼要甜。意思是如果是主攻鲫鱼,要选择香味重的诱饵,而如果以鲤鱼为主攻目标,则要考虑加糖或选择糖份高的烤土豆红薯。这好理解。
                        但是有本书时又有上古大神搞了个尿泡蛋诱饵,说是用人尿泡鸭蛋,泡上半个月,变得恶臭的这种,然后用大头针在蛋壳上小心扎个洞,然后打窝,说是诱鱼神器,万试万灵,我也试过,结果扎蛋壳时,一下子扎碎了,把自己臭了个狠的,恶心和吐了跑了,于是实验不了了之。但是我还是信。这个方法我今天贡献出来,交给有缘人了,是掉坑还是显灵,就看各位缘法了。
                        还有用小老鼠钓大鲶鱼的,要捉一个小老鼠,用巨大的钩子轻穿老鼠背上的皮,让老鼠悬空在河边巨石旋涡上方,让老鼠脚稍挨着水,让老鼠大不面挣扎这种,说是专钓大鲶鱼的。我也是信的,只是没机会实验。有天中午,我在河边的石头上钓鱼,一个蚂蚱从树上掉进水里,在水面上挣扎,一个鲶鱼从水底冲出来,一口吞了就跑了。然后我用蚂蚱,用大蚯蚓,在边上逗了一小时,也没见它再出来。但是看见草鱼吃桑葚,鳊鱼吃丝瓜花,我将鱼竿去掉铅坠和浮标,也是一钓一个准。
                        还有就是介绍找黑鱼窝的钓法,后面看到8楼提到的黑鱼窝时,特别激动。这时分享一下黑鱼上钩后提竿时间的要诀:黑鱼是掠食性的凶狠鱼类。是整个生吞的,大的能吃小鸭子和鸳鸯等小水鸟。它咬住鱼饵后会吐出一串气泡,原地停住或者游走,这时表现为斜走标或大闷标,这时一定不能猛抬竿飞鱼,而是要稍提竿把线绷住,但是不发力。等上七秒,然后黑鱼会继续第二次吞钩,把鱼饵从嘴边往胃里送。这时提竿才是万无一失的。如果在黑鱼吐出第一串细小的鱼星的就提竿,黑鱼越大,脱钩的机率越大。超地1公斤,除非运气特别好,否则必脱。所以有经验的钓鱼佬,钓黑鱼,一定要等第二串鱼星浮出水面才发力提竿的。
                        今天就更到这吧。节后再视情况更新。


                        IP属地:广东32楼2025-04-29 10:38
                        回复
                          刚忘记说了,在武汉读书时我搞出了个独门诱饵,算是因地制宜的方便法门。武汉有一种早餐面点叫发糕,大抵是米粉加了一点点面粉蒸出来的,一个有二两重,十几公分厚的。没有用油料,香味比较淡,然后又有点甜味。我每次钓鱼前一周,就会买一个厚厚的发糕作诱饵,用筷子趁发糕还是热的软的时,从中间捅个孔,然后把它挂起来放到窗口后面避免阳光直射处风干,武汉是四大火炉之一,一周之后,原本松软的发糕会变得像石头一样硬梆梆的。外表都晶化了。然后钓鱼时,找根绳子将发糕从中间孔里穿过,绑到酒瓶上(啤酒瓶相对好找),实在找不到,打个烂衣架穿过,跟石头绑一起也行。然后用小刀把吹硬的发糕外皮削掉一层,露出里面相对软和香甜多孔的内部。然后去水边打湿,裹上一层商品粉饵,再扔进水里当窝子。发糕被风干了一周,除了硬,还轻,,不用东西绑着它会浮起来。然后慢慢进水才会沉下去。喜欢面食的鱼类碰到硬梆梆的干糕发吃不饱又舍不得走,鱼能越聚越多。这也是我经常连竿武昌鱼的秘密。它们甚至会截钩。


                          IP属地:广东35楼2025-04-29 12:02
                          回复
                            一楼说我四五岁时跟我爸去邻村钓鱼,都不会抛竿,也不是完全不会抛,只是经常抛不好,经常要我爸伸手过来重新抛一下,至于给钩子上蚯蚓和摘鱼下钩,就完全要依赖我爸了,然后又没有浮标,看到线走就就提竿,然后回家时趴地虎老是从网兜网眼中漏掉,而我捡了一路的原因是当天我爸和其他人都没钓到鱼,只有邻村有个人钓了两条鲫鱼,其他人互相递烟闲聊时,又来看我大呼小叫的用打牛鞭子钓小鱼还格外开心。就有人忽悠我,说我钓这么多,回去得让你妈做给你吃,我听了半信不信,就扭头问我爸要不要得(行不行)?我爸笑着说要得呀(可以)。然后回家路上,我一停地停下来捡起从网兜眼里掉下去的小趴地虎,重新装回去,我爸就在后面笑着看。后面因为次数太多,他也有点急了,就递过来一根狗尾巴草说可以把小趴地虎从腮穿起来,但是我不听,就是固执地要装回去。尽管我很小心,但是一半的小趴地虎都掉在路上,喂了山坡路上的蚂蚁,剩下几条大的回到家,我得意地拿给我妈看,我妈看了直笑,我说做菜,我妈给我解释这么一点,做不了菜,但是我被塘边的大人忽悠,加上我爸也说过要的,于是坚持要吃,我爸也在边上把我沿路捡鱼的辛苦笑着讲了一通,我妈没办法,就把趴地虎去了内脏,蒸饭时,放在咸菜碗边上放米饭上用蒸熟了。于是我享用了自己第一次钓鱼的成果。 再后面钓得多,趴地虎也是能吃的。
                            后面我大侄子四五岁时,我爸又带着我大侄子去钓鱼,但是因为我侄子对钓鱼没兴趣,没有吵着要抢拿竿子,跟在边上玩就好,不用帮抛竿和上蚯蚓取鱼,相对轻闲许多。出去时,一人戴一个草帽,我爸手上拿鱼竿,网兜马扎,背着水和零食,我侄子手上拿着雪米饼或蛋黄派,各种零食,一路走,一路吃,一路喝,路上再一两泡尿,就差不多到目的地塘边。 开始去时没经验,有时没带手纸,就只好捧塘水给他洗屁屁,后面就记得给带侄子擦屁股的纸了。当初我爸带我去钓鱼的池塘在坟山的另一边。塘边是沙滩和土岸,一眼望去,四岸都在眼底,其他人洗衣服或上鱼能一览无余。带我侄子去玩的池塘在小河对岸的小田畈上,中间长着莲藕荷叶,塘边长了一圈茭白一米多高,弯曲的塘岸,走远一点,就看不到其他人了。我爸沿池塘到处试荷叶缝,找黑鱼,我大侄子自己吃着零食,喝着水,扯草拈蚂蚱玩。我爸走得稍远,没听到他孙子的声音,就跑回去看,发现小屁孩混身湿透了,正一声不吭地扒拉着茭白丛自己从水塘里爬了上来。
                            用我爸自己的话说,当时他吓得汗毛倒竖,意识到刚刚有多险。我爸是有防范意识的,看到孙子没跟过来,也没声音,一分钟不到,就马上绕回去看,结果不知我大侄子是几时落水的,他没听到我小侄子落水的声音,也没听到我侄子喊叫或哭,小屁孩子可能感觉没面子或者什么其他原因,掉入水里后,自己扒拉着草根,人半浮在水中,还自己挣扎着爬上塘岸(岸不高)。即四五岁的小孩子,都还不会喊人。不过好在我这大侄子也是个狠人,掉入水塘不哭不闹,自己爬了上来。倒把他爷爷吓得够呛。好在是夏天,我爸鱼都不钓了,让我侄子把湿衣服全脱了,自己脱下上衣,包着抱着大孙子一路跑回家,后面好像还跟我妈一起去庙里烧过香。


                            IP属地:广东38楼2025-04-29 14:20
                            收起回复
                              2025-07-31 23:30:1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在我的印象里,老家的钓鱼资源是一年比一年差的,八十年代中后期,十几公里里外山里的水库夏季还能开闸放水,通过几十里的渠道,送水到我们村。水库水来,鱼也来。不管是沟里,还是水田里,都有人捉到过七八斤到十几斤的大家鱼,当然有些是水库里的鱼,有些则是过水池塘里的。一些过水池塘,渠道沟,年年要清淤疏浚,将沟底的淤泥挖出来,加高渠道沟岸。这些小沟渠中较深的地方在枯水期,也是小孩子钓鱼摸鱼捉蟹的好地方,后面从水库到沟渠到村里的水塘,全都淤积废掉了。几十年前旱涝保收的良田,现在慢慢长满了杂草。没办法种了。一句话,没有水了。村里一些曾经能捕出几百斤鱼的池塘,已经被垃圾填满,成了人家的私人的宅基地或菜园子了。
                              池塘越来越少,越来越不浅,只好去河里钓,我在河里没钓到过几回像样的鱼。多是一些小马口,船丁,偶尔上些黄颡,鲶鱼。小河浅,浅处才三十厘米,上下游十来里路,最深处也就两米,年年有炸鱼,电鱼,药鱼的,后面还有水染污,每年春夏发洪水,从养鱼户塘里跑出来的鱼,躲在河里,面对一轮又一轮的围剿,幸存的不多。在河里钓鱼,如果是急流水陡岸,要近岸。贴岸。让浮标贴着河堤往下走这种。这是摸鱼和沿河钓鱼的个人经验。因为急流中,很多鱼都会贴岸休息。同时一些凶猛的掠食性鱼类,还会钻岸边石头缝或洞空里伏击游累了进洞休息的小鱼虾。除了鳡鱼,其他黄颡,鲶鱼,乌鱼,鳜鱼,都是会钻洞的,有些还是群居。我曾经在一个急流边上的洞里者洞摸出大大小小六条黄颡,定期刷新这种,少则一条,多到三四条,最高记录是一个洞六条,惊得我爸都跟我下河去摸。
                              因为肉食性凶猛鱼钻洞伏击等猎物上门的习性,于是自古就有几种泥鳅钓法,在我搜集到的几十本钓鱼书刑中都有反复提到两种:
                              一种是取大钩子穿透小泥鳅背上,不用浮标,让泥鳅自己去钻岸边或河里的乱石头堆,感觉到鱼线上传来猛烈的扯动感时,民竿就能上鲶鱼或鳜鱼。
                              一种是用鱼钩同样钩穿泥鳅背上,线用一米长,一头钩泥鳅,一头绑个竹筒,第一天夜里扔水边,第二天凌晨去找,第二天是上蛇上黄鳝上黑鱼,上鳜鱼就一个字赌。后面也有用青蛙和塑料瓶的。


                              IP属地:广东39楼2025-04-29 15:16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