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传说吧 关注:114,264贴子:446,739
  • 6回复贴,共1

想开个帖子聊一聊冰山图中UMA,未确认生物的板块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本人也算学野生动物出身,想开个帖和大家讨论一下未确认生物的部分不知道各位有兴趣吗(
先放个立希在这里


IP属地:中国香港1楼2025-04-14 12:31回复
    想从一个比较大众的开始

    这个物种印象中一般来说指代的是犀,确实从古人的青铜器来看中国古代至少存在2种犀,印度犀和苏门犀。
    且山海经等更上古的记载中我们能看到例如“兕在舜葬东,湘水南。其状如牛,苍黑,一角。“确实这些较为复合印度犀等的描述,个人认为在远古时期兕/犀可能分别指代中国历史上境内分布的2-3中犀
    但是在晚期古人描述上我们不难看出兕的指代有所变化。 兕成群活动,一次能猎杀一群,且可以用弓箭猎杀。这显然和独居的犀不是很吻合,更不要提是现生最重的犀牛印度犀了。(Shan,2015)
    我们仔细看兕的甲骨文,其形态上更接近似牛的双角物种
    在殷墟考古中大量发现了圣水牛(Bubalus mephistopheles)的残骸,可能是猎杀用于祭祀或食用(也有学者认为圣水牛被不完全驯化过,这里不多阐述)
    我们再来看看圣水牛的头骨

    角短且向上,体型与其他水牛相比较小,且大量出现在古人的生活中。
    所以兕可能在历史上有指代变化,早期可能指代印度犀为主,到后期则是以圣水牛为代表的灭绝牛科物种。


    IP属地:中国香港5楼2025-04-14 13:11
    收起回复
      感谢各位,希望吧友多补充探讨


      IP属地:中国香港7楼2025-04-14 13:15
      回复
        对了,把之前单写的帖子整合在里面,关于冰山图第五层的大蝎虎
        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中记载
        俞提督金鳌言:尝夜行辟展戈壁中(戈壁者,碎沙乱石不生水草之地,即瀚海也),遥见一物,似人非人,其高几一丈,追之甚急。弯弧中其胸,踣而复起。再射之始仆。就视,乃一大蝎虎。竟能人立而行,异哉。
        划重点:大蜥蜴,戈壁,新疆,直立
        本人接触两爬也有不少时间了,对于此记述有一些猜测
        大蝎虎是边缘分布在我国的荒漠巨蜥
        新疆历史上可能是荒漠巨蜥边缘分布区域
        荒漠巨蜥 Varanus griseus (Daudin, 1803)
        此物种为分布在北非、中亚和南亚的巨蜥科物种,中大型爬行动物
        首先里海亚种的其分布范围V. g. caspius覆盖了吉尔吉斯斯坦全境,距离现代我国边境地区只有一步之遥
        其次里海亚种也是最大体型的荒漠巨蜥,提成能到一米五以上,且参考其他新疆本土常见的沙蜥等爬行动物一丁点大小的体型,此物种的体型简直是断档级别的存在,而且这些陆生巨蜥尾短,粗壮一米五的体长视觉效果已经非常非常大了,参考尺寸差不多的陆生爬行动物通常成体一米二的角圆尾鬣蜥(犀牛鬣蜥),黄点巨蜥等的视觉效果,加之夸张部分被描述成这个尺寸也可以理解。
        对于直立,看了一些当地的视频,这亚种见到人会把身体和喉咙鼓起来侧扁威吓敌人,而且巨蜥里是有能双足站立的物种的,不仅仅是砂,黑砂,史氏砂,黄点点标准站立姿势,萨氏,树巨蜥等也会在特殊情况下做出双足站立的姿势。愤怒受伤的里海荒漠能短暂的双足站立也属于能说得过去的,或者看到的人将它垫着前脚尖的姿势夸大成双足站立了。
        砂巨蜥标准的站立姿势
        被激怒接近站立的荒漠
        为什么荒凉的地方这么大的动物不好被发现滚一身土的荒漠在原产地
        首先荒漠巨蜥是唯一一个会主动冬眠的巨蜥亚属,其为了躲避严寒和酷暑很大一部分时间是穴居的,且里海亚种冬眠更是长达4-5个月。同时其体色在戈壁中形成了非常好的保护色,尤其是滚一身土更是不好看到,即使到了现代荒漠巨蜥也没有那么容易见到。最常见的方式也是在公路上看到趴在路上吸取热量的。而且这东西主要猎物是兔子耗子这些啮齿动物,参考一下眼斑等相似的巨蜥就发现这东西跑的飞快,如果人在开阔地带遇到处于巅峰活动体温的个体看到可能就一溜烟就跑没影了。加之新疆戈壁地区本来人类活动就不多也降低了观察到的可能性。


        IP属地:中国香港8楼2025-04-14 13:21
        收起回复
          斗胆想和吧友讨论一下经典的UMA

          这个UMA流传太广,描述又太离奇,前腿比后肢短需要和狼在一起又不是狼
          比起经典的被捕兽夹夹断腿的狼(就我所知,狼目前没有发现野外实际观测的类似行为)或者是野外狼和其他物种杂交的产物(这个据我所知也没有实际观测)因为本人主要是学习两爬,鹦鹉和鱼类对哺乳动物的记录没有那么熟,如果有吧友有确切记录请指教。
          但是我希望挖掘出一些狈更有可能的猜测,我将目标聚焦到边缘分布,似狼且和狼有互动关系的动物上
          一.边缘分布的狼獾(貂熊)
          此物种为我国边缘分布的类群,仅在我国东北部边缘分布,同时体型很大,最大个体能到80cm上下,脸部比其他鼬更尖(像狼?)且四肢较短。相对少的分布可能使得目击记录越穿越偏颇。貂熊有一个行为是会跟着狼群后面抢夺猎物,可能在古人看是貂熊将狼群的食物抢到叼走以为是狼群的首领。而且也有野外观测记录两者平安无事呆在一起的时候。


          二.边缘分布的南方豺
          不同于我们印象的北方豺的冬季被毛,南方豺相对小且干瘦,夏季被毛的时间更长

          南方豺

          北方豺
          不仅是体型像狼,身型也比狼小一圈。豺的猎物与其他大型捕食者有很大重叠,例如现在印度的豺群和豹/虎的猎物有重合。且也有豺群驱赶豹抢夺猎物的观测记录。像貂熊的猜测一样,南方的古人会不会是将豺群抢夺狼群猎物的行为视作指挥狼捕猎。
          希望各位吧友讨论


          IP属地:中国香港25楼2025-04-14 18:15
          收起回复
            求问吧友们关于山魈的记载,肯定现代中文正式名中的山魈(Mandrillus sphinx,世界上最大的猴科成员)不等于古人语境中的山魈。山魈是否在古代指代另外一种猴或者类似的生物


            IP属地:中国香港28楼2025-04-14 22:20
            收起回复
              本人对可能有科学解释的UMA比较有兴趣,写一个比较小众的
              消失的金刚鹦鹉
              金刚鹦鹉,或者说狭义的Ara属,真金刚鹦鹉属物种
              通过观察现存金刚鹦鹉属物种的分布我们不难发现,五彩金刚鹦鹉指名亚种分布于墨西哥南部,其余所有物种均分布于南美洲,加上已经灭绝的古巴金刚鹦鹉,这个极大的地理隔离很难不让人疑惑是否因为外力或特殊演化机制导致金刚鹦鹉没有在加勒比地区分布。
              突破口在于古画和早期航海记录中
              我们先来看两张照片

              爱德华兹的渡渡鸟,罗兰特·萨维利于 1626 年创作的一幅画作,左侧这只金刚鹦鹉,乍一看又非常像五彩金刚鹦鹉,但是仔细看其缺少尾部的蓝色羽毛

              萨维利于 1628 年创作的画作,同样在画作右边我们能看到具有相同特征的个体,并且左侧有清晰的五彩金刚鹦鹉,有蓝色尾羽
              在 1553 年由西班牙历史学家Gonzalo Fernández de Oviedo y Valdés提及,1496 年西班牙书目编纂者斐迪南·哥伦布的一篇记述,哥伦布提到了鸡大小的鹦鹉,加勒比群岛人称之为“Guacamayas”——在瓜德罗普岛
              杜特尔特于 1654 年对瓜德罗普岛上的金刚鹦鹉进行了如下描述:
              “金刚鹦鹉是所有鹦鹉族中最大的;尽管瓜德罗普岛的鹦鹉比岛上和大陆上所有其他鹦鹉都大,但金刚鹦鹉的体型却比它们大三分之一……它们的头部、颈部、下体和背部呈火焰色。翅膀的颜色是黄色、天蓝色和猩红色。尾巴全红,长一英尺半。”
              其清晰描述了全红的尾巴,从1553-1774年,西班牙,法国等地的探险家,博物学家均提到了瓜德鲁普上的金刚鹦鹉,并详细描述其外貌,比较关键的一篇是Breton于17世纪中叶描述的,详细对比了其与大陆的五彩金刚鹦鹉的区别。“羽毛呈美丽的红色,尾羽和翅膀处带有紫色。岛屿上发现的金刚鹦鹉被称为Kínoulou,原名Caarou。(五彩金刚鹦鹉)生活在大陆,颜色比岛屿金刚鹦鹉更红,也更优雅。”
              通过文本描述和留存下的画作,我们对小安地列斯群岛上存在一个似五彩金刚鹦鹉但是尾羽为全红的物种有了初步认识,1905年,美国生物学家Austin Hobart Clark对此疑似存在的物种假定了学名:
              Ara guadeloupensis (Clark, 1905) 小安地列斯岛金刚鹦鹉
              时间来到现代,2001鸟类学家Matthew Williams 和David Steadman, 2015年生态学家 Monica Gala 和 Arnaud Lenoble 分别在小安地列斯群岛发现了金刚鹦鹉的尺骨和趾骨,其发现于早期人类活动的厨余中。就此正式证明了在现在文明到加勒比地区的早期,金刚鹦鹉确实分布于加勒比地区。
              小安地列斯金刚鹦鹉是幸运的,有足够详细的绘画,描述,和骨骼残留证明了其存在的可能性。在更多的记录中,我们可以看到类似的记录,例如1791年的英国总督所著《The History of the Island of Dominica》中记录:
              “They are in great plenty, as are also parrots in this island; have both of them a delightful green and yellow plumage, with a scarlet-colored fleshy substance from the ears to the root of the bill, of which color is likewise the chief feathers of their wings and tails. They breed on the tops of the highest trees, where they feed on the berries in great numbers together; and are easily discovered by their loud chattering noise, which at a distance resembles human voices“
              它们数量众多,岛上的鹦鹉也同样数量。它们都拥有赏心悦目的黄绿羽毛,从耳朵到喙根处覆盖着一层猩红色的肉质,翅膀和尾巴的主要羽毛也呈猩红色。它们在最高的树梢上繁殖,成群结队地以浆果为食;它们发出的喧闹声很容易被发现,远远望去,听起来像人声。
              在多米尼加也有不为人知的灭绝的金刚鹦鹉成员,
              作者简单整理了一下记录,可能在现在现代文明刚刚踏足加勒比地区,有至多13种金刚鹦鹉生活在加勒比地区
              以下是我整理的简单表格(11种)

              以上。


              IP属地:中国香港32楼2025-04-16 14:4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