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汉魂吧 关注:1,452贴子:18,043
  • 1回复贴,共1

中国史百将传6隋篇:盛世的序曲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581年杨坚代周建隋之初,南有陈朝,北有突厥,东北有高丽,西北有吐谷浑,在战略上处于被包围态势。他们不时攻掠隋边,有的还与隋内部反对势力结合,形势较为严峻。隋文帝取南和北战、先北后南的战略,并采纳长孙晟的建议,首先对付突厥。583年,派出重兵,大败突厥军,促其内部矛盾激化,分裂为东西两部,使其各可汗间相互攻战不已。随后灭陈,取得了中国战争史上第二次大规模渡江作战的胜利,结束了自东晋十六国以来270余年南北对峙分裂的局面,重新统一了中国。尔后,隋几次出兵击败犯边的突厥军,突厥各部先后归服于隋。炀帝杨广继位后,三次大规模东征高丽,均未获胜。难以承受的徭役兵役,终于导致自山东、河北地区爆发而扩展至全国的农民大起义,隋王朝终被推翻。隋朝沿用西魏、北周的府兵制,但做出了一些改革,比如废止官兵鲜卑赐姓制度,恢复旧姓。又将军人及其家属编入民户,依均田制授田,实行所谓在乡为农,在军为兵,平时生产,战时出征的兵农合一制,又将大量的私兵纳入了府兵系统。府兵制基本达到了完整化和系统化的阶段。隋代战略战术思想也有了一定的发展,长孙晟分化突厥的谋略可称其中代表。
  
隋朝四大名将已有公论,相信不会有太大争议。同时代的其他名将还有:长孙晟、杨义臣、张须陀等。
  


1楼2010-12-20 12:22回复
    史万岁(549~600):京兆杜陵(今西安东南)人。少时英武,长于骑射,好读兵书。564年,年仅15岁就随父史静参与北周伐齐之战。两军将战于芒山,史万岁观察周围形势后,命左右速速收拾撤退,随后周军果然大败,遂有未卜先知之名。577年其父战死,他承袭父爵。北周末,参与平定尉迟迥反叛,每战先登,因功授上大将军。隋开皇初,大将军尔朱勋谋反被杀,他受牵连被发配至敦煌为戍卒。583年,秦州总管窦荣定击突厥,他至辕门请自效。突厥派一勇士挑战,他驰斩其首而还,突厥军大惊,不敢再战而退。于是授上仪同,兼车骑将军。590年,随内史令杨素平江南之乱,任行军总管,率众2000自东阳进击,逾岭越海,攻陷无数溪洞,前后经数百战,转斗千余里。乱平后,任左领军将军。597年,南宁州部族首领爨玩反隋,他率军攻破其30余部,迫其归降。随后进位柱国大将军。行军作战,身先士卒,关怀部下,将士乐于为其效力。600年四月,突厥达头可汗犯境,史万岁和汉王杨谅从马邑出击,与突厥军遭遇于大斤山,突厥军闻其名不敢交战,纷纷逃跑,他乘势率少数骑兵追击数百里,斩首数千。获胜后,因杨素妒其功,进谗言诬陷说:“达头可汗本来想来归降,史万岁也知道,但他为了建功而滥杀无辜,反而加深了突厥人对大隋的怨恨。”杨坚信以为真,遂一笔抹煞其功,史万岁多次上书申述,杨坚都不予理睬。十月,隋夺嫡斗争以至白热化,杨素乘机诬陷史万岁和太子杨勇勾结,图谋不轨。杨坚又信以为真,召见史万岁。史万岁尚不知情,仍希望恢复自己的军功,并为之辩解,杨坚大怒,命卫士将他投掷至死,死状甚惨。
    评分:统率C,战斗A,智谋D,战绩B,名气C,综合C。史万岁忠心为国,武勇当世无双,治军则用放羊式管理,夜晚没有警备,但敌人都害怕他的威名而不敢偷袭,又能随机应变,战斗足迹踏遍中国南北两端。死时天下人不论认不认识他,都为之痛惜。另外,他在征南中时曾见到诸葛亮纪功碑,背铭:“万岁之后,胜我者过此。”他推倒碑继续行军,行千余里,证明他所到之处比诸葛亮还远得多。
    


    3楼2010-12-20 12:2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