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单纯讨论E社设计方面的问题,并非恶意抨击E社。毕竟这一作的设计确实透露出一股莫名其妙的感觉。
1.城市及其建筑设计问题老实说,虽然之前就这个问题已经讨论过了,但是我还是想要更详细的说一下究竟有什么问题。
战国的城大概可以分为三类:
山城、平山城、平城
【根据筑城处的地势分类:山城是利用险峻山势修建的城;平山城同时利用丘陵与平地,多在小丘上筑起天守,然后在周围的平地修建曲轮和御殿;平城建在没有起伏的平地上,无法像山城那样依靠地形防御,因此挖有宽阔的堀。】——日本名城解剖书 [lbk]日[rbk]米泽贵纪
图1:日本城郭演示图
反观大征服者2:战国时代并没有这么做,则是把城做成了城墙完全包围住城下町,但很显然在战国这种城市并不存在的,完全是凭借E社自己的想象力做出来的城市。(或者说沿用了三国合战的设计)
同时,不但把平城做成,而且其他城市也都是如此。这就造成了一个很严重的后果,让某些地方城市非常容易被攻克。(如石山本愿寺本与小田原城)
如果玩过征服3的剧本就知道,北条家非常容易被泷川一益消灭。这就是因为小田原城受到上述设计影响,导致其非常的脆弱。
但事实上小田原城在北条纲成时期,大永四年(公元1524年)对本丸、御用米曲轮以及二之丸等进行了修建工程。
到北条氏康时期,也对小田原城进行多次扩建。
再到北条氏政时期,天正十七年(公元1589年)“寅岁大普请”中构筑了小田原城的防御网和外城,长达约9公里的土垒和壕沟,并将城下町于农村包围在其中。(当然,你可能会问上面不是没有包围住,为什么这里又有了?但请注意审题,我说的是不存在把城墙完全包围的城。)
图2:小田原城复原图
而小田原城也曾经受到过长尾景虎(上杉谦信)、丰臣秀吉的进攻。长尾景虎(上杉谦信):永禄四年(公元1561年)率领两万人对北条发起进攻,但未能攻克小田原城,在城下放火后退去。(今川援军于武田援军逼近)
丰臣秀吉:直到到了天正十八年(公元1590年)最终在秀吉二十万兵力优势下被迫开城投降,北条氏政及多位重臣切腹。
并顺带提一下,在历史上泷川一益的实力并没有强大,E社可能由于出于某些目的的需要将其他人一同并入泷川一益方面。并且泷川一益军在神流川合战中被北条军击败。
2.接着谈谈城下建筑问题
E社并没有做出城下町,以至于城市建造方面十分单调,玩家唯一能够构筑的建筑只有兵营和塔楼。但兵营本身就是十分奇怪的,它并没有砦的功能,只是单纯的造兵建筑。唯一的特点可能就是为玩家提供不同的兵种吧。
什么是砦:砦,于寨,塞同义,用泥或者木,石头构筑而成。相当于是本城外的要地上修筑的附属防御性建筑(出城),对起主城拱卫作用。
什么是城下町:城下町简单来说就是居住区,有武士町、足轻町、町人街区、寺町等分类,并且这些城下町会沿着街道排列。(武士町,家臣居住的地方。而寺町位于城下町的外郭,分布着许多宽敞的寺院,不过E社居然把他合进城市内部了,真是够奇怪的设计。)
图3:岩殿城鸟瞰图
难道是E社做不到吗?很显然并不是,因为大征服者:罗马就有城下町的设计(可以说照搬过来也没问题。)
【随着日本城下町的发展,其经济和政治价值不断提升,相应地,也就产生了保护城下町免受战乱侵扰的需求。因此,用壕沟和壁垒包围城镇的整体防御工事逐渐增多,城下町也逐渐呈现出城郭都市化的趋势。】——Wiki百科
与之相反,兵营之类的建筑反倒是安插在城市内部也许更为合理。
【被沟渠和土墙围绕的内部,有的由一个曲轮构成,有的由多个曲轮构成。多个曲轮构成的情况下,有单重城郭和多重城郭之分,也有一些地方属于多重复合城郭。在这种情况下,城主的权力通常较大。在一些情况下,内部除了主屋,还有下属和随从的房屋。此外,还建有其他建筑,如用于训练的场所,可能设有箭靶、马厩等设施。】——战国的城 [lbk]日[rbk]小和田哲男
图4:小诸城鸟瞰图
嗯,所以说E社这种设计就跟奇怪。完全颠倒了过来,也不知道是不是有意为之。
至于说塔楼,看得出来原型是通信兵站。(即烽火台,放出烽火传递信息,大名会构建起狼烟网络或者说烽火网络来传递敌军动向,比如说武田信玄。)但是吧,往烽火台架床弩/投石机/火炮这就完全不对了,先不说有没有这些东西,实际上也也经不住这么折腾。(再者说,日本哪里来的床弩/投石机/火炮搭上去呀。毕竟要么不存在,要么就是稀罕物,整个日本都没有多少)
图5:甲斐武田领国内的烽火台地点图
【注:本文章将不定时更新】
1.城市及其建筑设计问题老实说,虽然之前就这个问题已经讨论过了,但是我还是想要更详细的说一下究竟有什么问题。
战国的城大概可以分为三类:
山城、平山城、平城
【根据筑城处的地势分类:山城是利用险峻山势修建的城;平山城同时利用丘陵与平地,多在小丘上筑起天守,然后在周围的平地修建曲轮和御殿;平城建在没有起伏的平地上,无法像山城那样依靠地形防御,因此挖有宽阔的堀。】——日本名城解剖书 [lbk]日[rbk]米泽贵纪
图1:日本城郭演示图

反观大征服者2:战国时代并没有这么做,则是把城做成了城墙完全包围住城下町,但很显然在战国这种城市并不存在的,完全是凭借E社自己的想象力做出来的城市。(或者说沿用了三国合战的设计)
同时,不但把平城做成,而且其他城市也都是如此。这就造成了一个很严重的后果,让某些地方城市非常容易被攻克。(如石山本愿寺本与小田原城)
如果玩过征服3的剧本就知道,北条家非常容易被泷川一益消灭。这就是因为小田原城受到上述设计影响,导致其非常的脆弱。
但事实上小田原城在北条纲成时期,大永四年(公元1524年)对本丸、御用米曲轮以及二之丸等进行了修建工程。
到北条氏康时期,也对小田原城进行多次扩建。
再到北条氏政时期,天正十七年(公元1589年)“寅岁大普请”中构筑了小田原城的防御网和外城,长达约9公里的土垒和壕沟,并将城下町于农村包围在其中。(当然,你可能会问上面不是没有包围住,为什么这里又有了?但请注意审题,我说的是不存在把城墙完全包围的城。)
图2:小田原城复原图

而小田原城也曾经受到过长尾景虎(上杉谦信)、丰臣秀吉的进攻。长尾景虎(上杉谦信):永禄四年(公元1561年)率领两万人对北条发起进攻,但未能攻克小田原城,在城下放火后退去。(今川援军于武田援军逼近)
丰臣秀吉:直到到了天正十八年(公元1590年)最终在秀吉二十万兵力优势下被迫开城投降,北条氏政及多位重臣切腹。
并顺带提一下,在历史上泷川一益的实力并没有强大,E社可能由于出于某些目的的需要将其他人一同并入泷川一益方面。并且泷川一益军在神流川合战中被北条军击败。
2.接着谈谈城下建筑问题
E社并没有做出城下町,以至于城市建造方面十分单调,玩家唯一能够构筑的建筑只有兵营和塔楼。但兵营本身就是十分奇怪的,它并没有砦的功能,只是单纯的造兵建筑。唯一的特点可能就是为玩家提供不同的兵种吧。
什么是砦:砦,于寨,塞同义,用泥或者木,石头构筑而成。相当于是本城外的要地上修筑的附属防御性建筑(出城),对起主城拱卫作用。
什么是城下町:城下町简单来说就是居住区,有武士町、足轻町、町人街区、寺町等分类,并且这些城下町会沿着街道排列。(武士町,家臣居住的地方。而寺町位于城下町的外郭,分布着许多宽敞的寺院,不过E社居然把他合进城市内部了,真是够奇怪的设计。)
图3:岩殿城鸟瞰图

难道是E社做不到吗?很显然并不是,因为大征服者:罗马就有城下町的设计(可以说照搬过来也没问题。)
【随着日本城下町的发展,其经济和政治价值不断提升,相应地,也就产生了保护城下町免受战乱侵扰的需求。因此,用壕沟和壁垒包围城镇的整体防御工事逐渐增多,城下町也逐渐呈现出城郭都市化的趋势。】——Wiki百科
与之相反,兵营之类的建筑反倒是安插在城市内部也许更为合理。
【被沟渠和土墙围绕的内部,有的由一个曲轮构成,有的由多个曲轮构成。多个曲轮构成的情况下,有单重城郭和多重城郭之分,也有一些地方属于多重复合城郭。在这种情况下,城主的权力通常较大。在一些情况下,内部除了主屋,还有下属和随从的房屋。此外,还建有其他建筑,如用于训练的场所,可能设有箭靶、马厩等设施。】——战国的城 [lbk]日[rbk]小和田哲男
图4:小诸城鸟瞰图

嗯,所以说E社这种设计就跟奇怪。完全颠倒了过来,也不知道是不是有意为之。
至于说塔楼,看得出来原型是通信兵站。(即烽火台,放出烽火传递信息,大名会构建起狼烟网络或者说烽火网络来传递敌军动向,比如说武田信玄。)但是吧,往烽火台架床弩/投石机/火炮这就完全不对了,先不说有没有这些东西,实际上也也经不住这么折腾。(再者说,日本哪里来的床弩/投石机/火炮搭上去呀。毕竟要么不存在,要么就是稀罕物,整个日本都没有多少)
图5:甲斐武田领国内的烽火台地点图

【注:本文章将不定时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