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明佛母吧 关注:703贴子:3,510

决定往生的最低阶位:观行位初品(即中品下生对应阶位)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智者知礼大师《观经疏妙宗钞》所判。观行位初品,已具最浅伏惑事一心不乱的念佛功夫,亦能初步伏惑……。伏惑事一心不乱 仍然属于念佛三昧的范畴,属于伏惑念佛三昧。真入观行位之人,以伏惑定力,至少可以做到不再破五根本戒。


IP属地:辽宁1楼2025-02-01 15:57回复
    ----
    《观经疏妙宗钞》判第六品世间善人往生,与第三观地观成,对应的阶位相同,皆是观行位初随喜品。为何提第三观?因为,世尊此时曾言此人若得三昧,临终他世决定往生。而《妙宗钞》注解说,地观成时,此人初得念佛三昧,临终决定往生。并且,第六品文中,言世间善人临终“闻此事已,寻即命终,譬如壮士屈伸臂顷,即生……”,这其实是自在往生的表述。此合格善人是不必像下三品人还需至心念佛忏罪方能往生,世间善人是可以直接往生的。
    这观行位初品,是念佛决定往生的最低阶位,就是这么来的!不够资格,就不入第一类决定往生,更不能自在往生。须入第二类临终念佛忏罪往生,且须受临终诸苦,就算往生,也须是临终后期……。不够资格,躐等而求,必遭遇魔事!不可不知。


    IP属地:辽宁2楼2025-02-01 15:58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
      第六品世间善人,是否生前已经得定了呢?《妙宗钞》判的是否过高了呢?
      首先,不要怀疑《妙宗钞》,大乘敎理,天台宗是顶峰,教观双美,这绝不是虚赞!智者大师、知礼大师更非普通祖师。智者大师被后人尊为小释迦。知礼大师更是天台中兴祖师,看其传记就可知。
      其次,行世仁慈,力行五戒十善,合格者方属善男子善女人,若只持少分戒,或三四戒,皆不可以善人自居。并且,是余生皆是如此力行,并不违戒,方是善人。可不是今天持戒,明天破戒;不是这月持戒,下月破戒……。能余生长期严持五戒十善,由戒得定,由定开慧,此人是必定能得粗浅定心的。能余生数年十数年不破戒,这本身就是一种定,一种伏惑定力。就算功夫浅的,也是名字位后心。而名字位后心念佛人,一心念佛时,兼得弥陀他力冥加增上,就可以入观行位初品的!


      IP属地:辽宁3楼2025-02-01 15:59
      回复
        ----
        自在往生,类似于他宗自力坐脱立亡。但须注意,念佛人的自在往生,属于二力坐脱,且兼得弥陀他力更为重要,是弥陀摄人神识上莲台,并非全靠自力坐脱。故而所需定力定功,要远远低于他宗自力坐脱。
        他宗自力坐脱,若有三禅定功,可随意自在坐脱;若有二禅定功,也能相对容易坐脱;初禅定功,须十分专注,也可以做到。
        而净宗二力坐脱,则不然。只需最浅伏惑事一心不乱,观行位初品念佛人,就能做到。大抵欲界定上下的伏惑定功,就可以。这远远未到初禅呢!


        IP属地:辽宁4楼2025-02-01 16:00
        回复
          ----
          由《般周经》可知,见佛是须具见佛三力的——念佛三昧力、本功德力、佛威神力。见瑱佛可绝不是散心境!观行位初品人的最浅伏惑事一心不乱,就是念佛三昧,所以此人是具足见佛三力的。临终首日念佛入定,便可直接见佛,自然能自在往生。


          IP属地:辽宁5楼2025-02-01 16:00
          回复
            能否证最浅念佛三昧,这个很关键,这是对应定善,可忏性罪,可灭定业的。而名字位人的散心念佛,只能修散善,是难忏性罪,难转定业的。也就是说,未证最浅伏惑事一心不乱,未入观行位初品的念佛人,因不具伏惑定力,做不到真正不贰过,常忏常犯,是忏不净恶道诸罪的。有恶道诸罪,就不是合格善男子,就不具备往生极乐的最低标准。极乐若有恶道,那么就不必忏罪,直接以噁卝人身份就可以往生了。但极乐是大乘善根界,须具最低凡圣侗居土大乘合格善人的标准,弥陀又不能他力灭罪,必须自力忏,或二力忏。


            IP属地:辽宁6楼2025-02-02 20:20
            回复
              ----
              蕅祖《要解》中言:“果得一心不乱之人,无更起惑造业之事。”而真正入观行位初品之人,初具伏惑之力,以菩提心或随顺菩提正道之信愿,是必摄戒学的,至少能伏惑不再犯五根本戒,自然不再新结恶道诸罪。伏惑定心念佛可忏性罪,旧罪已忏,新罪不生,故而能一直保持合格善人身份不失。再者,定善可转灭横死定业,此人余生决定不会再遭遇意外,就算有众生共业天灾,也可提前往生,所以其临终正念决定不失。
              再者,因其初得念佛三昧,具足见佛三力,临终首日即可念佛入三昧定心,定中见化佛,定中往生,自在往生。这个才是最为关键的,见镇卝佛非散心境,必须是三昧定心定境中见。见法卝裑尊特,见报身佛,都必须是断惑念佛三昧,最低层次见化佛,仍然需要观行位初品伏惑念佛三昧的定功。


              IP属地:辽宁7楼2025-02-02 20:21
              回复
                ----
                观行位念佛人,可伏惑三昧定心定境中见弥陀化身。相似位念佛人,破第六识的,可在断惑三昧定心定境中,见弥陀报身。若兼修圆三观的,可见弥陀琺身尊特,上品上生,临终就是琺身弥陀来迎。
                名字位人虽也念佛精进,但他是入不了定的,怎么见佛?除非半窍附体见佛,这是假的。见镇卝佛是具足三力的,不是弥陀以纯他力独自变现在人面前,否则临终人及其家属包括助念人员,皆当同见。事实上,临终见佛只能当事人自己见,是三昧定心中第六识独影境中见,他人是不能共见的。预知时至日期也是三昧定中得知,梦中告知就有魔扰的可能,这是题外话。


                IP属地:辽宁8楼2025-02-02 20:22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
                  忏罪重在转心,与销卝业了业偿还业债并不等同,带业往生并不等于带罪往生。如《观经》原文所言:“善男子,以汝称佛名故,诸罪消灭,我来迎汝。”第一类决定往生,生前就已经忏净恶道诸罪,属于合格善男子,故往生决定。第二类临终念佛忏罪往生,须临终后期,渐入宝冥三昧,方能二力忏净诸罪。具足念佛三昧力和本功德力之人,必得弥陀威神力冥加,最终三力见佛,三力往生!至于第二类忏罪往生,临终俢卝法有胜方便,名字位散心念佛人也可以做到。


                  IP属地:辽宁9楼2025-02-02 20:29
                  回复
                    第二类临终念佛忏罪往生,即下三品人,皆须念佛忏净恶道诸罪!否则根本不能往生!噁人是不能直接以噁人身份往生的!必须念佛转心,忏罪往生。如经中所言,本是噁人,佛来迎时,却称之为善男子。就是此人,已经念佛忏罪,恢复了合格善人的标准,才能往生的!
                    如果说噁人能直接以噁人身份往生,那么就不当有两种往生的极大差别。自在往生是临终首日即可二力坐脱,念佛功夫深的,甚至可以舍寿往生,随意随时往生!第二类临终忏罪往生之人,根本做不到。这可不是弥陀的分别心使然!


                    IP属地:辽宁10楼2025-02-02 20:29
                    回复
                      ----
                      散善难忏性罪,难灭定业!《妙宗钞》中曾有提及,智者大师也有相关开示。名字位散心念佛人,平时虽也精进,但所修都是散善,根本忏不净往昔起惑造恶破戒所结性罪!也就是说,名字位念佛人,虽念佛忏悔,但忏不净恶道诸罪,达不到合格善人的标准。只有能念至最浅伏惑事一心不乱,方能修出定善,才能忏净性罪。定善可转灭定业,也很关键,因为此人不再受意外横死等事,故而临终正念决定。虽然世尊曾开示,众生不定业者多,定业者少。但还是有不少念佛人虽也精进俢卝行,仍有横逆等事而殒命,突然顿死,很难念佛忏罪往生的。


                      IP属地:辽宁11楼2025-02-02 20:30
                      回复
                        ----
                        带业往生实是伏惑往生,烦惑现行时,是不能往生的!
                        带业往生主要是针对见思惑业而言,他宗必须断尽见思惑业,方能竖出三界。而净宗不必断见思或业,只需伏惑,就可以横出三界。带业往生是祖师针对他宗自力断惑提出的,可不是什么都能带!一品见思惑未断之人,并不见得就有恶道诸罪!如果也能带罪往生,那么极乐无恶道,必然要得出弥陀他力灭罪的观点,但这显然是错误的知见!弥陀不能他力断惑,更不能他力灭罪!


                        IP属地:辽宁12楼2025-02-02 20:33
                        回复
                          ----
                          观行位初品念佛人,只是初具伏惑事一心,但丝毫见思惑业未断,只是伏,并未断。但是呢,观行位念佛人就可以修出定善,忏净恶道诸罪,成为合格的善男子身份。蕅祖《要解》中言:“果得一心不乱之人,无更起惑造业之事。”可以菩提心伏惑、以念佛功夫伏惑、以往生成佛度生大愿伏惑、以戒定慧学伏惑……,总之,入第一类决定往生自在往生之人,不管以那种方式伏惑,余生是绝不会再破五根本戒,不再新结恶道诸罪,这才能达成决定往生的最低标准!(注:就算偶尔破一次戒,因有定力能修定善,也是很容易忏净性罪,再严持五戒便可再入第一类往生)


                          IP属地:辽宁13楼2025-02-02 20:35
                          回复
                            ----
                            烦惑现行时,是不能感佛,是不能往生的!
                            悟达国师人面疮公案,正是前车之鉴。慢心属于见思惑贪嗔痴慢疑中的一种,国师级大德,也是如此。烦惑现行,内障自佛,外遮他佛,护琺神远离。有念佛人念佛时还遭遇魔事呢,打精进佛七中还有着魔的呢,念佛放生时,还有横死的呢……。所以,必须论菩提心之瑱实与否,伏惑等念佛功夫浅深,知见是否偏差,是否夹杂躁妄等心,或有定不定业先成熟……,这些都要考虑的。总之,烦惑现行时,是不能感佛加持护佑的,自然是不能往生的。


                            IP属地:辽宁14楼2025-02-02 21:06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
                              昙鸾《往生论注》:“若人不发无上菩提心,但闻彼国土受乐无间,为乐故愿生,亦当不得往生也。”
                              其实,这个就是烦惑现行啊!大心不发,不顾他人,自私自利,贪乐求生,这种发心,不正是鬼道引业吗?以此心念佛,焉能感佛,焉能往生!
                              省庵大师《劝发菩提心文》中判的菩提心八相——邪正真伪大小偏圆。其实,邪伪小偏,也多属烦惑现行!
                              善导大师《四帖疏》中开示的杂毒之善虚假之行,也属烦惑现行!
                              蕅祖《要解》中言:“占察谓杂乱垢心,虽诵我名而不为闻。”杂乱垢心也属烦惑现行!


                              IP属地:辽宁15楼2025-02-02 21:0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