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题,这个问题其实我说过N遍了。最近五年来,也就是四普以来,几乎每年安徽省以及合肥的GDP都不同程度地核减,合肥核减力度其实很小,基本上都是10-30亿,对于万亿以上级别的城市来讲,几乎完全算是统计误差了。(比如20年相差不到40亿,21年相差20亿,22年下调10亿),但就这点误差,确实老是被某些吧友做文章说注水。但到五普这种大普查时结果又上调,你会发现,如果平时每年不调减,按照初核的算,现在的总量反而更接近事实。
简单的说,我们的国家到地方政府,平时拥有的人力根本不足以统计出每年真实的终核结果,哪怕是国家队带着你终核。正因为如此,五年才来一次大普查了解国情,专门选160万多人干这个事儿。
但是贴吧里很多人把每年的终核当成四普、五普了,这一点非常可笑。很多人因此得出结论:谁谁谁每年初核故意多报一点,然后终核出来就得调减,但那时候已经没人关注了。我看过太多太多的人说这话了。
合肥2020年初核10045亿,终核10005.6亿。
2021年合肥初核11412亿,终核11392.8亿,
2022年合肥初核12013亿,终核12002.1亿,
23年等待五普公布。
然而真实结果呢,很可能是这样的:
2020年已经在10300亿左右,
2021年在11600亿左右,
2022年在12300亿左右,
2023年预计在1.31万亿左右(加虚拟房租),
虚拟房租这一块没多少的,全国才调增1.3万亿,相当于总量的1%,合肥按照1.5%算也才多贡献200亿左右。主要还是靠四大一线城市和重庆成都杭州这种体量大或房价贵的城市。

简单的说,我们的国家到地方政府,平时拥有的人力根本不足以统计出每年真实的终核结果,哪怕是国家队带着你终核。正因为如此,五年才来一次大普查了解国情,专门选160万多人干这个事儿。
但是贴吧里很多人把每年的终核当成四普、五普了,这一点非常可笑。很多人因此得出结论:谁谁谁每年初核故意多报一点,然后终核出来就得调减,但那时候已经没人关注了。我看过太多太多的人说这话了。
合肥2020年初核10045亿,终核10005.6亿。
2021年合肥初核11412亿,终核11392.8亿,
2022年合肥初核12013亿,终核12002.1亿,
23年等待五普公布。
然而真实结果呢,很可能是这样的:
2020年已经在10300亿左右,
2021年在11600亿左右,
2022年在12300亿左右,
2023年预计在1.31万亿左右(加虚拟房租),
虚拟房租这一块没多少的,全国才调增1.3万亿,相当于总量的1%,合肥按照1.5%算也才多贡献200亿左右。主要还是靠四大一线城市和重庆成都杭州这种体量大或房价贵的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