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吧 关注:884,009贴子:12,179,443

董卓、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安、乱说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汉末至三国时期,“挟天子以令诸侯”者有二人,按前后顺序为:董卓、曹操。而一种行为却出现了截然相反的两种结果,何也?
   前者(董卓)“挟天子以令诸侯”以身首异处告终;后者(曹操)以讨伐前者而兴起,又是为什么?
    董卓之乱,为华夏民族史上仅有的几史“乱”之一,其不齿处尤甚于“安史之乱”等。据史记载:
    中平六年(189)汉灵帝死,汉少帝刘辩继位,外戚何进辅政。大将军何进和司隶校尉袁绍合谋诛诸宦官,不顾朝臣反对私召凉州军阀董卓入京。后因谋泄,何进被宦官张让等所杀。袁绍带兵入宫,杀尽宦官,控制朝廷。随后董卓率军进入洛阳,并领何进所属部曲,又使吕布杀执金吾丁原,并吞其众。由此势力大盛,得以据兵擅政,废黜少帝,立陈留王刘协为汉献帝,卓迁太尉领前将军事,更封为郿侯,进位相国。又逼走袁绍等人,独揽军政大权。
     董卓放纵士兵在洛阳城中大肆剽虏财物,淫掠妇女 ,称之为“搜牢”。又虐刑滥罚,以致人心恐慌,内外官僚朝不保夕;与此同时,他又为党人恢复名誉 ,起用士大夫 ,企图笼络人心。
     初平元年(190)冀州牧韩馥与袁绍、孙坚等人联合关东各州郡兴兵声讨董卓。黄巾余部也陆续起兵关东。董卓挟持献帝西都长安,临行把洛阳的金珠宝器、文物图书强行劫走,并焚烧宫庙、官府和居家,并胁迫洛阳几百万居民一起西行,致使洛阳周围“二百里内无复孑遗”(《后汉书·董卓传》),室屋荡尽,荒芜凋敝,无复人烟。
     次年(191),董卓又授意朝廷封他为太师,地位在诸侯王之上,车服仪饰拟于天子。他还拔擢亲信,广树党羽,宗族内外,并居列位,子孙年虽幼小,男皆封侯,女为邑君。又筑坞于郿(今陕西眉县东渭水北),号“万岁坞”,积谷可供30 年。
     初平三年四月廿三日辛巳(192年5月22日),董卓入朝时为司徒王允与董卓部将吕布合谋所杀。消息传开后,百姓歌舞于道, “市酒肉相庆”。董卓被陈尸街衢,其家族被夷灭。①
     陈寿评曰:董卓狼戾贼忍,暴虐不仁,自书契己来,殆未之有也。
     苏轼评曰:衣中甲厚行何惧,坞里金多退足凭;毕竟英雄谁得似,脐脂自照不须灯。
     谈到三国英雄人物,曹操当之无愧:
     关东州郡起兵讨董卓有着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因为其拉开了汉末军阀大混战的序幕。前文《且说讨董卓》提到《资治通鉴》将关东讨董卓一事进行了迄今为止最好的整理,但总觉意犹未尽,因为《通鉴》和《通鉴纪事本末》也没有将州郡起兵梳理得全面而细致。现试将散落在《后汉书》《三国志》各纪传及其引注里的讨董卓之本末札记如下,以期可窥关东起兵之全貌。
    
     一、曹操首举义兵
    
     毫无疑问,首举讨董卓义旗的是曹操,作为从洛阳逃出的“京官”,曹操在陈留郡己吾县组织起来的武装是以家财为经济支柱的私募武装。
    
     《魏志·魏武帝纪》:太祖至陈留,散家财,合义兵,将以诛卓。冬十二月,始起兵於己吾,是岁中平六年也。
    
     以武装来对抗董卓暴政的想法,陈留人卫兹和曹操一拍即合,讨董卓的私募武装,曹操也得到了卫兹的大力赞助,此私募武装的首脑为曹操,辅以卫兹。
    
     《魏志·魏武帝纪》:世语曰:陈留孝廉卫兹以家财资太祖,使起兵,众有五千人。
    



1楼2010-11-09 14:38回复
         “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后汉书·许劭传》,
         “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孙盛《异同杂语》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三国志·诸葛亮传》
         今有奸雄曹操,挟寡人行势,当识也。——《三国志平话》
         这些史评给曹操的形象蒙上的灰色的色调。这些史评纵使阿瞒在世,恐怕也是百口莫辩。
         英雄变奸雄,曹操讨贼把自己讨成了贼。这是出乎他自己意料之外的事情,其中机关在于“奉天子”与“挟天子”之间,除了说法不同,作法是相同的。曹操就是利用了说法不同而获得成功的,尽管是欺世盗名。哪管他曹阿瞒之心,路人皆知,我一个“奉”字封上了“挟”字,“奉”字旗下风光多,“奉”字旗下勇士多,“奉”字旗下多正义,“奉”字旗下建魏国。——皆因“皇权”即正义的情结使然。
         《后汉书·袁绍传》:“今州城粗定,兵强士附,西迎大驾,即宫邺都,挟天子以令诸侯,蓄士马以讨不庭,谁能御之?”出袁绍谋士沮授之口。
         是啊,“奉天子以讨不臣”谁又能“御之?
         不论怎样,尽管曹操是“奉天子以令不臣”,却具借“天子”之名“以令天下”之实,怎么都不能排除假手“天子”之嫌。同时,董卓“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后事之师,足以令天下人作前事不忘之想。使曹操坐实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罪名。
        《魏志·魏武帝纪》到荥阳汴水,遇卓将徐荣,与战不利,士卒死伤甚多。太祖为流矢所中,所乘马被创,从弟洪以马与太祖,得夜遁去。荣见太祖所将兵少,力战尽日,谓酸枣未易攻也,亦引兵还。  
    真不知这彼时具有“慷慨过燕市,从容作楚囚。”气魄的曹阿瞒是怎样从英雄到奸雄的?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其实,曹操打出“奉”字旗,表现了他的雄才大略就与董卓的豺狼本性具有本质上的不同。而从“安天下”的本意上也是值得称道的。而他出于政治上的需要采取了“奉天子”的策略,就具有了“挟”的事实。不仅是“挟天子”,同时,也是“挟天下”。这样一来就与董卓的豺狼本性无形的联系在一起了。于是,就为他的英雄形象抹上了“奸贼”的一笔。这也是他毁誉参半一生的重要原因。
         后人叹曰:纵有英雄始,难免流氓终。
      
      
       注:①、②引自百度
    


    3楼2010-11-09 14:38
    回复
      2025-05-17 01:22:58
      广告
      “奉”字旗下风光多,“奉”字旗下勇士多,“奉”字旗下多正义,“奉”字旗下建魏国。——皆因“皇权”即正义的情结使然。


      4楼2010-11-09 15:52
      回复
        回复:5楼
        有道理


        7楼2010-11-10 08:05
        回复
          董卓乱天下,曹操安天下。


          14楼2010-11-10 11:05
          回复
            回复:15楼
            言之有理


            17楼2010-11-10 12:21
            回复
              回复:15楼
              董卓“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后事之师,足以令天下人作前事不忘之想。使曹操坐实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罪名。


              19楼2010-11-10 17:35
              回复
                回复:20楼
                上兵伐谋。


                21楼2010-11-10 21:33
                回复
                  2025-05-17 01:16:58
                  广告
                  回复:20楼
                  高见!


                  24楼2010-11-11 12:17
                  回复
                    回复:22楼
                    有道理


                    25楼2010-11-11 17:29
                    回复
                      后人叹曰:纵有英雄始,难免流氓终。
                        


                      26楼2010-11-12 22:28
                      回复
                        回复:29楼
                        陈友谅(1320~1363),中国元末大汉政权的建立者。元末农民战争爆发后,参加徐寿辉、邹普胜、倪文俊等人领导的天完红巾军,以功升元帅。元至正十七年(1357),陈友谅袭杀倪文俊。十九年,杀害天完将领赵普胜,挟持徐寿辉,自称汉王。次年闰五月,杀徐寿辉,自立为帝。建国号大汉,改元大义。此后,一面继续进行反元战争,一面把军事重心放在对邻境朱元璋部的战争上。大汉将士多数是天完旧属,对陈友谅的篡权夺位深为不满,在战争中相继倒戈降朱,使陈友谅接连败北。二十三年八月,陈友谅在鄱阳湖中流矢身亡。
                        中文名: 陈友谅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湖北沔阳
                        出生日期: 1320年
                        逝世日期: 1363年
                        职业: 军事,军事家
                        主要成就:
                        =======================
                        陈友谅的生平与董卓有些相似,成就高于董卓,做派有些相似于董卓。所不同的是陈友谅在推翻元朝,建立汉朝的政权这个大业上是功不可没的。董卓则与之相反,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
                        


                        31楼2010-11-13 09:11
                        回复
                          挟天子以令诸侯,蓄士马以讨不庭,谁能御之?


                          32楼2010-11-17 17:48
                          回复
                            回复:33楼
                            楼上指董卓吗


                            34楼2010-11-18 12:24
                            回复
                              2025-05-17 01:10:58
                              广告
                              高祖提剑入咸阳,炎炎红日升扶桑;光武龙兴成大统,金乌飞上天中央;  
                              哀哉献帝绍海宇,红轮西坠咸池傍!何进无谋中贵乱,凉州董卓居朝堂;  
                              王允定计诛逆党,李傕郭汜兴刀枪;四方盗贼如蚁聚,六合奸雄皆鹰扬;  
                              孙坚孙策起江左,袁绍袁术兴河梁;刘焉父子据巴蜀,刘表军旅屯荆襄;  
                              张燕张鲁霸南郑,马腾韩遂守西凉;陶谦张绣公孙瓒,各逞雄才占一方。  
                              曹操专权居相府,牢笼英俊用文武;威挟天子令诸侯,总领貌貅镇中土。  
                              楼桑玄德本皇孙,义结关张愿扶主;东西奔走恨无家,将寡兵微作羁旅;  
                              南阳三顾情何深,卧龙一见分寰宇;先取荆州后取川,霸业图王在天府;  
                              呜呼三载逝升遐,白帝托孤堪痛楚!孔明六出祁山前,愿以只手将天补;  
                              何期历数到此终,长星半夜落山坞!姜维独凭气力高,九伐中原空劬劳;  
                              钟会邓艾分兵进,汉室江山尽属曹。丕睿芳髦才及奂,司马又将天下交;  
                              受禅台前云雾起,石头城下无波涛;陈留归命与安乐,王侯公爵从根苗。  
                              纷纷世事无穷尽,天数茫茫不可逃。鼎足三分已成梦,后人凭吊空牢骚  
                              


                              36楼2010-11-24 12:3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