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
——漆黑降临。
——失去友人的少女疾行于漆黑的狭间,决意以身为饵夺回那重要之人。
◇
《漆黑的夏尔诺斯~What a Beautiful Tomorrow~》则是笔者接触的第二部系列作品。只说结论的话,汗流浃背了。
本作的舞台首次转移到了架空地球,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机关都市伦敦」。仅在这个层面上回归了传统蒸汽朋克作品的风格(维多利亚风)。
叙事依旧承袭了前作的独白开场,谜语程度不增反减。同时本作的氛围也没有前作那般强烈的异质感,而是传达着经典的英伦风。维多利亚时代的伦敦街道,辽阔的泰晤士河,回荡着钟鸣的大本钟,存在「隙间」的海德公园……一切都是那么经典和传统。
但与前作接近纯单元的模式不同,本作有一条细细的主线连接起各个单元并使之紧密,可以说是樱井光尝试突破惯用的剧情模式的新探索(尽管这次探索很难称成功)。
◇
但是本作的主体——单元回部分,却比前作更加残忍。
两幕合为一章的模式拉长了叙事,从另一个角度强化了舞台剧感。但上演的最终只有一个接一个的悲剧。妄想夺走「黄金瞳」来打开「鞑靼之门」的徒党最终都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几无回旋余地。
而樱井光最为得心应手的心理描绘与两面角色的塑造在本作中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
「惨く、残酷な話である──読者はそう思うかもしれない。しかし、それはどちら側にとってだろう。恋の前に無造作に薙ぎ倒された凡人の側か。恋そのものを失ってしまった少女の側か。もし後者を哀れに思ってしまうなら──それは、何て矛盾なのだろう。誰より残酷だったはずの少女に、哀れみを抱かせるなど。」
「それ故に、やはりこう結論せざるを得ないのだ──桜井光は鬼畜生である、と。」
东出祐一郎在苍银的解说中对樱井光的评价可谓一针见血,而其同样能套用在《漆黑的夏尔诺斯》中。
温斯顿、布拉姆等人都有着闪耀光辉的强烈愿望,但是这无法成为他们作下恶事的借口。正面后的反面,亮光下的暗面,樱井光用华丽婉转的笔法刻画出了一颗颗具有两面性的鲜活的心,与前作一样,这是最为值得赞赏的。
然每一幕表演最后都以悲剧收尾,真是残忍。
◇
笔者认为,比起接近不知所云的剧情,《漆黑的夏尔诺斯》的最为闪耀之处是剧本家对于女主角玛丽——或者说对作品中主要女角群体的塑造(但无疑玛丽是最为突出的那个)。我们暂且用作品中提到的「ADA主义」来指代这种写法吧。
作为女主角以及贯彻了ADA主义的角色,玛丽实在太过耀眼。坚韧、博学、勇敢、独立……樱井光仿佛是将人身上一切美好的要素缝成了一件衣服给玛丽披上,最后把贯穿时间之永劫(或者说贯彻主旨)的任务刻成王冠亲手为其戴上……不,虽然这么说有点玛丽苏,但事实上没有到那个程度。
笔者仅仅是想表达这位女主角实在是太有特色。毕竟从《漆黑的夏尔诺斯》开始,剩下的系列作品的主视角除《白光的伐鲁西亚》外均为女性,还是先打个预防针再说吧。
◇
《漆黑的夏尔诺斯》在表面上回归传统,大行英伦之风。然实际不可名状之要素充斥其间,各种都市怪谈夹杂其内,以前作中未曾出现的崇尚科学与理性的知性为剑,倒是别有一番风味。
残酷中带有美丽的种种故事也充满着韵味。只是比起前作而言,谜语人程度要更上一层楼,对主旨的揭示也稍有突兀,游玩时更要带有心理准备。
作为特色的「模板战斗」依旧延续,在漆黑之街亮出的凶兽尖牙亦是狂暴与利落(所以不要期待战斗部分了……)。总而言之总而言之,氛围依旧很好,或许这就够了、吧。
【另外,不提走格子是因为笔者推的时候气急败坏最后选择回到开头跳了】
◇
个人推荐程度:A+(不打漆黑你也说你打过蒸汽朋克!?)




